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猪肋骨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研究表明肋骨数的个体差异受VRTN基因影响,为明确VRTN基因在天康猪群中的遗传效应,为培育多肋商品猪提供基础数据。采集283头不同品系种公猪耳组织样品和230头三元杂交商品猪肌肉样品,检测VRTN基因ins291位点基因型,进行商品猪VRTN基因型与肋骨数的关联分析,分析不同品系种公猪的VRTN基因型频率。发现所检测群体中VRTN基因ins291位点存在多态性,有QQ、Qq和qq三种基因型;该位点处的插入突变对商品猪的肋骨数表型变异影响极显著(P 0.01)。长白公猪群中有利等位基因Q基因频率为A系 B系;大白种公猪群中有利等位基因Q基因频率为A系 B系;有利等位基因Q频率为:杜洛克公猪群中BC系 C系 AC系 B系。VRTN基因对肋骨数的遗传效应得到验证,以QQ为优势基因的A系长白、A系大白、BC系杜洛克和C系杜洛克种猪可用于生产多肋商品猪。  相似文献   

2.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按照约定的测定方案,将测定猪群置于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水平下,饲养到目标体重时,度量目标参数(性能)的全过程。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是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为群体遗传参数估计提供信息;为猪群的生产水平评价提供信息;为猪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不同的杂交组合评价提供信息,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150头普通种猪及51头病猪进行血常规指标均数研究,得出病猪群与普通猪群血常规指标MCV、PLT和GRN差异显著(P0.05),MCHC、RDW、MPV、WBC、LYM、MID、GRN、MID%和GRN%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白细胞类指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猪群的健康情况,可以作为一种评价猪群健康程度的辅助方法,有利于提高种猪的生产水平,进而加快猪的遗传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4.
1987年11月,我随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贸易小组,到加拿大选购猪种,其间顺便了解了加拿大种猪测定的一些情况,现简要介绍如下。加拿大是世界上养猪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早在1984年生猪出栏率就达到150%以上。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不仅在育种中。而且在生产中也广泛采用性能测定,坚决剔除那些性能低劣的种猪,使父母代猪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猪氟烷基因(RYR1)c.1843C>T突变位点是造成猪应激综合征的主效基因位点.硬脂酰辅酶A去不饱和酶基因(SCD)是控制单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其启动子区域-233上T>C突变位点对肥胖和背膘厚有重要影响.α1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FUT1)基因是ETEC F18受体蛋白基因,其开放阅读框M307的G>A突变位点影响仔猪断乳后水肿和腹泻的发生.该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福建仁锋种猪有限公司大约克核心群60头后备种猪个体在这3个基因相应突变位点的基因型.结果表明,该群体已完全淘汰了应激敏感型n等位基因,建立了氟烷应激抵抗系:且保持着高频率(90.8%)的SCD基因、有利降低背膘沉积、提高瘦肉率的T等位基因;但FUT1的ECF18抗性等位基因A的频率相对较低(26.7%),易感等位基因G的频率较高(73.3%).该研究结果结合该场的性能测定结果运用于指导该大白核心群后备种猪的选种选育实践,可望提高核心群内种猪产肉量性状、抗应激能力和降低仔猪断乳后腹泻抗性发生.  相似文献   

6.
猪GPX5,FUT1和PRL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基因(Glutathion Peroxidase 5,GPX5),岩藻糖转移酶1基因(α1-Fucosytransferase,FUT1)和催乳素受体基因(Prolactin receptor,PRLR)在野猪与大白猪杂交的F1代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效应。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GPX5,FUT1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其对初生重(LiB)和30日龄体重(Li30)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除了PRLR基因外,其余2个基因的基因频率与大白猪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PRLR基因的AA型个体在Li30上比AB和BB型个体可显著增重1.42~1.47 kg(P0.05);GPX5和FUT1基因对这2个性状的效应均不显著。结果提示,野猪血统的引入没有显著改变现有猪群的遗传基础,PRLR基因可在生产中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7,(4)
猪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断乳前后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试验利用分子检测技术鉴别MUC13基因型,选育具有腹泻抗性基因型群体,在种猪世代选育中培育抗腹泻专门化新品系,从种源上提高新生仔猪及断奶前后仔猪抗腹泻能力,降低新生仔猪及断奶前后仔猪腹泻率,最大限度挖掘并提高猪场断奶仔猪成活率的潜能,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国外引进种猪的使用价值。试验地点为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猪场,试验猪群为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2007年从美国引进的杜洛克种猪。2016年,对美系杜洛克种猪父母本按照2种组合进行选配:1)GG♂×GG♀,从9窝不同父母本选配所生的F1代中,每窝选留符合种用要求仔猪1~2头,共11头,采耳组织样作MUC13基因型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1头均为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G型个体,腹泻有利基因GG型检出率100%(11/11),进一步将F1代按照GG♂×GG♀选配,从1窝F2代仔猪中选出符合种用要求的5头仔猪作为选留后备猪,抗腹泻基因检测结果 5头均为GG型基因个体,说明父母本按照GG♂×GG♀选配方案,其后代可以稳定遗传抗腹泻基因GG型。2)GA♂×GA♀,采用常规选留方法,从1窝杜洛克仔猪中选出符合种用要求的8头作为选留后备猪,抗腹泻基因检测结果 8头均为GA型,未检测出GG、AA型个体。  相似文献   

8.
<正>种猪是猪群繁殖的基础,种猪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所以,种猪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目标。只有将种猪选好才能生产出优良的后代,因此种猪选择又是繁殖技术中关键的第一步。在挑选种猪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种猪必须健康,无遗传缺陷凡患有萎缩性鼻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喘气病等严重的疫病,以及后裔患有隐睾、单睾、锁肛、骨骼畸形等遗传疾病的均不予选留(有些疾病需要通过实验室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3月,农业部颁发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在该方案的指导下,种猪场内纷纷开展场内测定这项工作,全国生猪遗传改良中心也针对这项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手册,为全国统一方法、规范操作、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奠定了基础。种猪场内生产性能测定的意义是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为评价猪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为猪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减少终端公猪的遗传滞后,PIC建议从选择高遗传性能种猪、选择遗传改良速度快的育种企业,提高公猪站的公猪替换率几方面入手。在猪生产繁育体系中,遗传改良进展来自于育种核心群,并通过扩繁体系传递到商品猪。遗传滞后用来衡量遗传进展从核心场到商品猪场需要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直观来看,遗传滞后主要取决于世代间隔,即核心场的遗传进展,需要从曾祖代(GGP)向下传递,经过祖代、父母代,最后到达商品代。猪的繁殖生理周期决定了必然存在遗传滞后。然而,如  相似文献   

11.
喻林 《畜牧与兽医》1991,23(6):255-256
<正> 加拿大进行有组织的猪遗传改良已有将近60年的历史,第一个猪性能测定站建立于1935年。目前这种测定站已遍布全国各地,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测定站测定(station test),一种是家庭测定(Home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育出抗应激系种猪,降低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生频率,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对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种猪进行基因型的鉴定,剔除含有氟烷(HAL)隐性纯合子基因型的猪只,净化猪群。研究表明:该地区种猪氟烷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说明该种猪群已实现对含有氟烷隐性基因猪只的剔除。猪氟烷基因PCR-RFLP分析技术为选育抗应激系种猪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7,(6)
采用成熟的商品化PCR-RFLP试剂盒检测分析了蒙山黑土猪核心种群、2代种群及2~3代商品猪群的氟烷基因类型。结果显示,核心种群的陆川猪、杜洛克及2代种猪和商品猪均为显性纯合子Hal ~NHal ~N基因型,核心野猪种群有1头检测为杂合子Hal ~NHal~n基因型,全猪群无隐性纯合子Hal~(n )Hal~n基因型。野猪群和全猪群Hal~n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33和0.005。结果表明,商品化PCR-RFLP试剂盒可快速准确诊断不同类型猪种的氟烷基因类型,蒙山黑土猪及其种群不表现氟烷敏感临床特征,Hal ~NHal ~N基因型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7,(4)
引起断奶前后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是猪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而F4ac型是ETEC中流行性最为广泛的类型。试验在贵州省种畜禽测定中心种猪场内进行,试验猪群为已经选育出的美系大约克抗腹泻专门化新品系,试验目的是对已经培育出的美系大约克抗腹泻专门化新品系,导入加系大约克血缘,避免新品系在闭锁选育中出现近亲衰退。2016年7月引种,9月9日对引进的22头加系大约克种猪采样,送往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对猪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F4ac的受体基因MUC13进行基因型鉴别。结果显示,GG基因型频率为13.64%(3/22)、GA基因型频率68.18%(15/22)、AA基因型频率18.18%(4/22),G基因频率0.477 3、A基因频率0.522 7。在保留引进加系大约克血统需要的前提下,将腹泻抗性基因GG型个体直接选入美系大约克抗腹泻新品系群体,同时,尽可能保留繁殖性能较为优秀的GA、AA基因型个体,与原有的美系抗腹泻种猪按照不同选配组合方案进行配种:GA♂×GG♀、GG♂×GA♀、GG♂×AA♀、AA♂×GG♀,在世代选育中逐渐加大后代腹泻抗性有利基因型GG个体选留力度,将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G型个体选入抗腹泻新品系中,最终实现腹泻抗性有利基因血缘更新,并纯繁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小梅山猪促卵泡素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PCR SSCPs法检测小梅山猪母猪群促卵泡素 (FSH) β基因的多态性 ,分析该基因与产仔数和仔猪体重的关系。小梅山猪母猪群FSH β基因N基因频率为 0 .4 14 1,n基因频率为 0 .5 85 9,该基因处于遗传非平衡状态。nn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比NN型母猪的分别多 0 .7头和 1.1头 (P <0 .0 5 )。小梅山猪产仔数曲线是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 ,其中nn型母猪具有较理想的产仔模型 ,其拟合的最高产仔数最大 ,且产仔数达高峰后下降较慢。nn型母猪的仔猪初生重比NN基因型母猪的重 (P <0 .0 5 )。杂合型母猪的总产仔数 (12 .38)、产活仔数 (11.6 9)、仔猪初生重 (1.72 )和 35日龄断奶重 (2 0 .16 )比纯合型母猪的大 ,表现出一定的杂合效应。这些结果提示母猪的n等位基因对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有利 ,该基因可望用于猪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当今科学技术革命正在迅猛发展 ,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深入应用。这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 ,也意味着未来猪的改良可能获得更大、更快的进展。猪育种界权威人士指出 ,过去三十年中 ,猪的遗传改良工作主要集中在降低背膘厚 ,新近几年逐步转向母猪繁殖力的改良。有人预见未来 1 0年 ,BLUP选择、梅山猪品种导入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邻位标记这三种育种技术的应用 ,所产生的遗传研究进展可达到窝新增 4个活仔。本文简要介绍母猪繁殖力及其改良新技术 ,旨在为我国猪育种研究与养猪生产提供信息与参考。1 …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猪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者为了追求猪群生产的高效率,对猪群质量(品种、生产性能、健康状况)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猪群在严格的生产计划控制下,使得基础猪群自然淘汰和异常淘汰的比例有所增加,而且自然淘汰的比率相对减小,异常淘汰的比率相对增加。过高的猪群淘汰率将会给正常的生产带来压力,增加种猪群和后备猪群的生产成本,同时对整个猪群生产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实践中管理者应根据猪群的情况,掌握种猪群的淘汰原则,尽量减少和避免种猪异常淘汰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种猪是增加养猪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有效提高猪群的总体质量和生产水平,达到优质、高产与高效的目的,生猪生产者应该选择高生  相似文献   

19.
集约化养殖场为加速或改善猪群的遗传生产性能,不可避免地需要从自有生产体系外引进活体、精液或者胚胎。对于自有猪群健康风险而言,精液或者胚胎的风险较小,但这两种方式被采用的机会也较少,而活体引进是最常见也是风险最大的一种方式。为降低活体引进对自有猪群健康的冲击,非常有必要考虑供种方和受种方的健康匹配以及隔离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1遗传改良遗传上,优秀的种猪用于繁殖是由不同的繁殖效率所致,优秀的种猪留下的后代较多。选择,即利用加性遗传方差,主要应用于猪长期遗传改良。在商品猪生产中,选择重点在于确定种猪供应场。系统进行种猪选配,以产生非加性遗传变化,表现出杂交优势。但杂交优势并非在所有杂交或所有度量的性状均会发生,且其必须每世代通过选配重现。在商品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