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纳豆提取物和纳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豆固体发酵后,用纳豆激酶、纳豆抑菌物质2种提取液与纳豆菌的培养液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6种菌进行体外抑菌作用试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的抑菌作用十分微弱,纳豆芽孢杆菌培养液抑菌效果较纳豆激酶和纳豆抑菌物质强。在6种目标菌中,纳豆芽孢杆菌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肠道菌的抑菌作用较其它菌强。为纳豆芽孢杆菌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菌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纳豆激酶基因在家蚕生物反应器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豆由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或纳豆菌(Bacil-lusnatto)发酵大豆而成。1987年,日本学者须见洋行等首次从传统食品纳豆中发现了一种具有溶栓活性的酶制剂,并命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纳豆激酶具有易于提取.溶栓效果好.无毒副作用,体内半衰期长,成本低,可降压、杀菌和抗病毒等优点,因而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栓药物。杆状病毒是一类闭合双链DNA病毒,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80年代建立起来的真核表达系统.其表达效率高.具有包括糖基化作用、磷酸化作用等一系列蛋白质翻译加工修饰系统.其表达产物多具有可进行翻译后修饰.具有与天然产品相似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纳豆芽孢杆菌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饲用益生菌,由于有多种益生功能而用于畜禽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饲喂效果。作者对纳豆芽孢杆菌的特性、益生作用机理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纳豆芽孢杆菌作为饲用益生菌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从饲料应用学的角度对纳豆芽孢杆菌的各项特性进行测试,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试验通过对纳豆芽孢杆菌的形态和生化培养性质观察,不同温度、酸度、胆盐、人工胃液处理对纳豆芽孢杆菌存活率的影响,常用药物添加剂、微量元素对纳豆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及纳豆芽孢杆菌对几种致病菌和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对高温、酸性、胆盐和人工胃液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分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如半纤维素、植酸盐和果胶.结果提示,纳豆芽孢杆菌是优良的饲用微生物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培养条件对纳豆芽孢杆菌芽孢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高纳豆芽孢杆菌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在摇瓶、15L自动发酵罐中考察了营养条件、pH值、接种量、溶氧水平对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形成芽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形成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g/l、大豆饼粉10g/l、KH2PO43g/l、NaCl5g/l、MnSO4·H2O0.4g/l,pH值7.0,接种后最适起始芽孢浓度为106个/ml,控制溶氧水平不低于30%,培养20h,芽孢数量可达7.7×109个/ml,芽孢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以豆粕为原料生产纳豆激酶的条件,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研究豆粕固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添加麸皮40%、葡萄糖1.8%、尿素1.2%;其他条件为添加硫酸镁0.1%,接种量为5%,裝料量为30%,发酵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纳豆激酶酶活可以达到4 811 IU/g湿豆粕,比优化前提高了1.6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NK)静脉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纳豆激酶在家兔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2α(min)为(21.36±2.081);消除相半衰期T1/2β(min)为(108.9±8.265);中心室分布容积Vd(L)为(0.255±0.022);周边室分布容积V1(L)为(0.089±0.005);药物总清除率CL(L/min)为(0.0018±0.0004);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510(mg/Lmin)为(4300.5±185.2);AUC0-∞(mg/Lmin)为(4413.2±182.62)。  相似文献   

8.
纳豆芽孢杆菌作为益生菌饲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作者系统概括了纳豆芽孢杆菌作为饲用微生物的特点、作用机理和饲用效果。纳豆芽孢杆菌是从日本发酵大豆中分离出来的,它被运用于动物饲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阐述了纳豆芽孢杆菌在肠道中的活性和增殖作用,其抗菌物质能抑制肠道好氧性致病菌生长,它富含多种酶类可提高饲料消化率,它还能刺激动物机体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最后作者提出了纳豆芽孢杆菌作为饲用微生物所面临的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作者系统概括了纳豆芽孢杆菌作为饲用微生物的特点、作用机理和饲用效果。纳豆芽孢杆菌是从日本发酵大豆中分离出来的,它被运用于动物饲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阐述了纳豆芽孢杆菌在肠道中的活性和增殖作用,其抗菌物质能抑制肠道好氧性致病菌生长,它富含多种酶类可提高饲料消化率,它还能刺激动物机体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最后作者提出了纳豆芽孢杆菌作为饲用微生物所面临的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纳豆芽孢杆菌属细菌科芽孢杆菌属,作为益生菌的一种,可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黄芪多糖是从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根中分离出的多糖组分,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成分,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组成;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和黄芪多糖都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促进饲喂效果的作用。作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纳豆芽孢杆菌及黄芪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二者在动物生产中混合使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纳豆芽孢杆菌AJ138为材料,在摇瓶水平,考察改变营养条件及培养条件对纳豆芽孢杆菌高密度培养及芽孢形成率的影响,并最终确定纳豆芽孢杆菌的最优工艺条件:葡萄糖15、大豆饼粉10、(NH4)2SO45、Na2HPO4 1、NaH2PO4 1、NaCl 5、FeCl2 0.02、MgCl2 0.2、MnCl2 0.15和CaCl20.2 g/L,初始pH7的培养基,培养温度37℃,接种量4%。在该工艺条件下,50 L发酵罐,装液量75%,培养时间36 h,纳豆芽孢杆菌AJ318细胞数达30.5亿CFU/mL,芽孢数29.8亿CFU/mL,芽孢率达到97.7%。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明纳豆多糖对小鼠肝和肾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和最适作用浓度。用昆明种小鼠以环磷酰胺(80mg/kg)造成免疫低下动物模型,然后以纳豆多糖(200,500mg/kg)灌胃2周。试验中进行了一般症状的观察及体重变化的测定,测定了脏器指数,进行了肝肾的抗氧化特性的检查。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豆多糖高剂量组(500mg/kg)、低剂量组(200mg/kg)小鼠肝肾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纳豆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对照组肝、肾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升高,纳豆多糖对小鼠肝肾产生抗氧化效果的合适剂量为200mg/kg。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徐州农家豆豉中筛选高产纳豆激酶的菌株,试验采用酪素培养基和纤维蛋白原平板进行筛选,通过形态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产纳豆激酶能力较强的菌株N148,确认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根据纳豆芽孢杆菌耐盐、耐温、耐pH的能力及C/H值大小,从豆豉中分离出几株淀粉水解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初筛、复筛选出一株最优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细胞形态、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及大豆发酵试验,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的一个变种,即纳豆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舍外粪便污染,研究日粮中纳豆芽孢杆菌对体外猪粪发酵液中氨气、硫化氢、粪臭素及菌群的影响。试验组生猪饲喂纳豆芽孢杆菌日粮,对照组无纳豆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试验组氨气、硫化氢、色氨酸、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吲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猪粪发酵液优势菌以芽孢杆菌(CWBI B1434)为主,含量为26%;试验组以非解乳糖链球菌(AF201899)为主,含量为36%,其次为噬淀粉乳酸杆菌,含量为16%。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通过调整猪粪菌群降低臭味物质浓度。为了减少舍外粪便污染,建议猪日粮中添加纳豆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6.
谈牛奶中的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成都610041)郑玉才牛奶中含有纤溶酶原及其激活剂、纤溶酶及其抑制剂,构成了复杂的乳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乳纤溶酶可水解αs-酪蛋白和β-酪蛋白这些存在于奶中的天然底物,从而改变奶的组成、影...  相似文献   

17.
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通过人工瘤胃持续发酵体系,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研究设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K),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1%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1组(TR1)和添加人工瘤胃发酵罐容积5%的纳豆芽孢杆菌处理2组(TR2)。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处理组有提高瘤胃pH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TR2组NH3-N浓度始终高于对照组(CK)(P〈0.05),但TR1与CK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中TR1和TR2组微生物蛋白(MCP)值均显著低于CK组(P〈0.05)。与CK组相比较,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处理组挥发性脂肪酸(VFA)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R2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总量分别提高6.52%、1.96%、11.02%和5.77%(P〈0.05),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上升(P〈O.05);但TR1和TR2组之间,TR2组除了丁酸含量显著高于TR1组(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对瘤胃氮的转化利用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提高了瘤胃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  相似文献   

18.
以豆渣为基质增殖纳豆芽孢杆菌,考察了豆渣含量、NaCl含量、初始pH值和碳源等对纳豆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成(W/V)为12.5%豆渣、NaCl0.35%和麸皮0.3%,初始pH值6.0;用此培养基发酵,发酵液活菌数达到12.5×108CFU/mL。  相似文献   

19.
纳豆芽孢杆菌由于具有芽孢保护,可以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和酶降解,但是关于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对其影响的研究较少.试验通过检测纳豆芽孢杆菌对饲料中常用的一些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敏感性,确定了纳豆芽孢杆菌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禁忌与配伍,同时对纳豆芽孢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连续传代的纳豆芽孢杆菌种子液接种豆粕进行固体发酵,测定发酵产物中的细菌总数及活菌数,发现种子液传代次数对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菌种在多次连续传代后、会产生菌种退化现象。本试验研究表明,Na和N1型纳豆芽孢杆菌菌株自斜面培养基接种后进行4次传代,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