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产养殖》2006,27(3):42-43
近日,来自美国的一种美丽的蓝宝石鱼抵达莱州海湾。据了解,莱州华驰水产养殖公司拟在莱州湾、胶州湾设置6个深水网箱,投放6万尾蓝宝石鱼苗,进行该鱼的养成实验。  相似文献   

2.
脊尾白虾广泛分布于渤海莱州湾沿岸咸淡水河口海域,是黄河口海区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该虾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也是加工海米的上等原料。脊尾白虾食性杂,生长快,性成熟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繁殖时间长,养殖成本低,投资回收快。当前,作为抗病力强的优良混养或单养品种,引起当地养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脊尾白虾的莱州湾、海洲湾、象山湾的3个野生群体共计62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长度为658 bp核苷酸序列.62条序列T、C、A、G和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53%、22.63%、27.30%、18.53%和58.83%,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这一结果与甲壳类、双壳贝类等的COI线粒体基因片段中的观察结果相似.通过统计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进行基因序列变异分析.AMOVA分析表明,3群体间总遗传分化系数Fst=0.3611(P<0.01),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其中象山湾群体与莱州湾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莱州湾群体与海洲湾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低.另外用MEGA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同时由NCBI下载同源序列,探讨了长臂虾亚科几个种的系统进化关系,用NJ法构建的系统树显示,脊尾白虾不同单倍型先与长臂虾属和小长臂虾属聚为一支,然后与沼虾属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4.
马朋  刘萍  李健 《水产学报》2012,36(8):1185-1192
对脊尾白虾的莱州湾、海洲湾、象山湾3个野生群体共计62个个体的核糖体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1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对序列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长臂虾亚科ITS1同源序列虾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的ITS1序列具有长度多态性,其长度为345~384 bp,62条序列GC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AT含量;共检测到79个变异位点,39种单倍型,多态位点比例为21.7%;海洲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象山湾群体次之,莱州湾群体最低。在脊尾白虾ITS1序列中发现微卫星序列共有8处,重复序列类型为(GC)n、(AG)n、(GGC)n、(GGA)n、(AT)n、(GA)n,以(GA)n类型最多。AMOVA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弱或只有中度分化。另外用MEGA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分子进化树,探讨长臂虾亚科几个种的系统进化关系,系统树显示同种的不同个体、同属的不同种聚在一起,与形态学的分类吻合。  相似文献   

5.
贾舒雯  刘萍  李健  李吉涛  高保全  陈萍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12,36(12):1819-1825
利用12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莱州湾(LZ)、海州湾(HZ)、象山(XS)脊尾白虾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12个位点在3个群体中均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12个微卫星位点共得到115个等位基因,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介于6~14,平均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9.583 3个;各个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278、0.517 5、0.705 1,表明3个脊尾白虾野生群体均有良好的多态性.经F-统计分析,各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均值为0.093 0(0.05<Fst<0.15),呈中等水平分化.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莱州湾群体与象山群体距离最近,聚为一类,海州群体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6.
正脊尾白虾又名白虾、小白虾、五须虾、青虾、绒虾、迎春虾等,系热温带海区底栖虾类,以黄渤海产量最高。脊尾白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海米,因其呈金黄色,故也有"金钩海米"之称。脊尾白虾"科苏红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7)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启东市庆健水产  相似文献   

7.
<正> 1997年春季虽然莱州湾捕捞生产不太景气,而莱州湾秋汛鲅鱼生产获得大丰收。截止到10月25日仅莱州市鲅鱼生产总量就超过4 000t,比去年同期的2600t增加了1400t。 据水产部门的科技人员调查、分析,今年秋汛鲅鱼旺发的主要原因是:三山岛至金城的养殖海区为鲅鱼的产卵和小苗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场地。这片养殖海区面积约有600km~2,春季雨量适中,气候适宜,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选育的脊尾白虾"黄育1号"于2018年7月获批新品种认定。经过连续6代群体选育,新品种"黄育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耐高温等特点,适宜在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和山东沿海等地区开展养殖。据悉,目前国内盐碱水养殖脊尾白虾技术还处于空  相似文献   

9.
脊尾白虾自然群体与养殖群体的营养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脊尾白虾的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肌肉组织中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白虾肌肉中的水分含量高于自然海区白虾,差异非常显著(P<0.01),分别为80.86%和79.02%,水分含量平均值为79.94%;养殖白虾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自然海区白虾,差异非常显著(P<0.01),分别为17.29%和19.02%,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8.16%;两者的灰分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分别为1.44%和1.39%;脂肪含量野生白虾也显著高于养殖白虾(P<0.01),分别为0.55%和0.30%;脊尾白虾含有大量的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C<,14-22>),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占总脂肪酸的15%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5%左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非常高,养殖白虾和野生白虾分别为44.07%和46.21%,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以EPA和DHA为主,EPA DHA含量的含量超过总脂肪酸的30%,无论是野生脊尾白虾还是养殖脊尾白虾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养殖虾肉和野生虾肉相比,营养成分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前黄渤海区自然渔业资源呈现衰退现象,为此,搞好渔业生产科学管理、加强繁殖保护和合理利用乃是当务之急,同时积极开展增养殖,也是刻不容缓的措施。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发展水产增殖具有一定的条件。为了开展渤海增殖工作,首先应弄清渤海海洋水文环境的基本状况和变化规律,本文即依据本所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在渤海莱州湾、渤海中部及辽东湾南部海区每月一次的水文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基本观测站为35个,4~10月间测站加密,并在渤海湾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及启东市庆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脊尾白虾新品种"科海红1号"顺利通过全国水产良种委员会组织的现场审查。脊尾白虾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增养殖品种之一,到2016年底,全国养殖面积已达60余万亩,产量约为10万吨。但随着养殖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种质退化、良种缺乏等问题也越发突出,开展具有优良性状的脊尾白虾新品系研究势在必行。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似文献   

12.
1。迁移、分布和渔业概貌 在黄海中部越冬的对虾有两个种群。一个称朝鲜种群,数量少,个体小;另一个称中国种群,数量多,个体大。中国种群的产卵场分布广,从鸭绿江口到海州湾,主要产卵场位于渤海3个湾:辽东湾、莱州湾和渤海湾。约4月下旬,对虾游抵产卵场。从越冬场到最北的产卵场辽东湾相距约1000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放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泉土 《海洋渔业》1999,21(2):61-65
本文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材料,研究了移植放流虾在放流海区及福宁湾海区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阐明了中国对虾已在东海南部福宁湾海区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然的生殖群体。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规格苗种的放流效益比较,得出在东吾洋放流平均体长在10mm的虾苗,其年均回捕率可达5.26%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亲本的繁殖特性,采用常规生物学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大丰、如东、启东、奉贤、宁海等不同地理群体的脊尾白虾亲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繁殖亲本的总性比(♀/♂)均小于1,不同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群体脊尾白虾抱卵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为1 699.10~2 733.72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为275.93~404.36粒/cm,个体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455.31~596.26粒/g,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繁殖亲本的绝对繁殖力F与体长L、体质量W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的繁殖特性已出现分化或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08,29(3):11
3月下旬,天津水产科研机构发布《2007年度天津市渤海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报告》,渤海湾人工增殖放流效果明显。根据该报告,2007年度天津市共向本市海域放流2.4亿尾中国对虾,放流三疣梭子蟹、牙鲆、梭鱼、海蜇、毛蚶等170万尾(粒),经济和生态效果非常明显,对加快修复渤海生态环境和增加渔民收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水浅浪大,风多,冬季有时结冰,在莱州湾历史上未曾养过扇贝,过去曾养殖过海带和贻贝,但都失败了。为开发莱州湾新海区,技术人员大胆尝试,1984年冬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1985年春从乳山引进海湾扇贝进行养殖试验,秋后经过验收,亩产栉孔扇贝3492.4公斤,亩产海湾扇贝2260.2公斤,小试  相似文献   

17.
<正>脊尾白虾为近岸广盐广温广布种,一般生活在盐度不超过29的近海或河口半咸淡水域中,经过驯化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其产量仅次于中国对虾和中国毛虾。近年来,由于沿海环境污染的加重和渔药的大量使用、滥用,脊尾白虾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而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使用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环节。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对养殖品种具有促进生长、增加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海日本蟳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大连(DL)、莱州湾(LZ)、海州湾(HZ)和象山湾(XS)海区的4个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地理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蟳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雌、雄间的差异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小,象山群体(XS)与莱州湾群体(LZ)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大。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前5个主成分差异贡献主要集中在大螯相关指标和甲长,累积贡献率为74.021%,群体间的差异受大螯和甲长的相关参数影响最大,而雄蟹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3.212%,群体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侧齿和第一步足方面,主成分散点图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4%,其中以大连群体(DL)最低(64%),象山湾群体(XS)最高(100%);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70%,其中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的判别率最低(56%),象山湾群体(XS)的最高(10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日本蟳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本研究旨在为日本蟳不同地理种群的识别、亲缘关系的比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hhuis)又名白虾、小白虾、五须虾、青虾、绒虾、迎春虾等,系热温带海区底栖虾类,以黄渤海产量最高。脊尾白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海米,因其呈金黄色,故也有"金钩海米"之称。其卵可制成虾籽,也是上乘的海味干品。脊尾白  相似文献   

20.
脊尾白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莱州湾、海洲湾和象山湾3个采样地点各75只共计225只脊尾白虾对其11项形态性状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的10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尾节长、头胸甲高、头胸甲宽、腹节1宽对体重的通经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 =0.931,则表明其为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尾节长X5、头胸甲高X6、头胸甲宽X7、腹节1宽X9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Y=0.007X1+0.043X2+0.044X3+0.044X5+0.073X6+0.111X7+0.057X9-3.8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