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学6号是洛阳市太学农作物研究所利用豫麦49×豫麦63,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晚播、早熟、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结合了双亲的优良基因,2008-2010年在河南省南部区试中2a分别较对照豫麦18-99增产4.91%和6.6%。在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10.2%,居参试品种第1位。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麦4号是以济955159为母本,优质强筋抗病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强筋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7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41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7%;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821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统一抽样进行品质分析,济麦4号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济麦4号综合抗病性强,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豫农416是集高产、优质、适用性广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为合理利用小麦新品种豫农416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07—2009年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豫农416的主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农416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4.58%,生产试验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变异系数均值8.71%(低于对照品种);适应度均值为87.5%(高于其他继试品种);主要品质达强筋优质小麦标准.该品种适合河南及周边省份相近生态区高中肥田种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种濮豆857是以自选系濮豆6018为母本,汾豆5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2011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39.1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7.54%;2012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64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7.6%。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豫麦51号是由周口地区农科所以周8425B为母本,豫麦1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它集早熟、多抗、高产、优质于一体.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多年多点品比及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种豫麦18号、豫麦21号均增产10%以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黄淮南片麦区有望替代豫麦18号.  相似文献   

6.
高产花生新品种--开农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农37是我所用豫花7号×豫化1号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抗病、抗旱、耐瘠薄能力强.河南省两年区试平均产量3477.00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3.30%;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22.00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0.30%.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宛麦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宛麦18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选育的弱春性早熟小麦新品种,2005~2008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为6492.0kg/h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8.24%。该品种高抗纹枯病,中抗条锈病、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河南省南部及周边中高肥力地种植,目前,该品种在豫南及周边地区已累计推广16.67万hm2。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宛麦18"特征特性比较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宛麦18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选育的弱春性早熟小麦新品种,2005~2008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为6492.0kg/h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8.24%。该品种高抗纹枯病,中抗条锈病、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河南省南部及周边中高肥力地种植,目前,该品种在豫南及周边地区已累计推广16.67万hm^2。  相似文献   

10.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1.
豫麦158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04)。2 a区试平均产量7 361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3.9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77.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85%。2 a区试品质分析结果:湿面筋含量32.0%、31.3%,吸水率56.1%、53.8%,稳定时间5.8 min、8.8 min。综合抗病性好,抗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相对较轻。豫麦158的成功选育说明,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是选育优异小麦新品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开麦18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麦18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用(开64×89中170)F1作母本,(开1003×温2540)F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在2002~2004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8648.00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08%。在2003~2004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7819.50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8.60%。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3.
开麦18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用(开64×89中170)F1作母本,(开1003×温2540)F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在2002~2004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8 648.00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08%.在2003~2004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7819 50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8.60%.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4.
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豫花9331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花933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鉴定。一、特征特性(一)产量高豫花9331在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中平均每667m2产量荚果300.61kg,比对照增产11.79%,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在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中,比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中育9号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育9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棉花所小麦玉米室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02~2004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试,16点汇总,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8%,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6点汇总均增产,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2%。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强,适应性强,抗病抗倒。高产栽培要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水,力争粒大粒饱、千粒重高,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濮花 1 6号系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濮阳 5 1 3为母本 ,豫花 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 2 0 0 2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区试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 2 988.6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2 .43% ,达极显著水平 ,居第 1位。 2 0 0 1年河南省麦套生产试验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342 0 .0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6.6% ,居第 1位。 2 0 0 0年北京市花生区试 ,平均籽仁产量381 4.5kg/hm2 ,比对照鲁花 9号增产 2 1 .0 0 % ,居第 2位 ;2 0 …  相似文献   

17.
<正> 豫麦13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生产实践表明,在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中,豫麦13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一、生产试验,连年夺冠豫麦13从1989年开始参加全省高肥组生产试验,连续三年,产量均居第一位。1989年13个试验点汇总,亩产量幅度347.5—464.4公斤,平均亩产420.5公斤,比对照豫麦2号平均增产5.8%,居7个品种的第一位。浚县原种场种植的产量最高,亩产达到463公斤。1990年继续参加生产试验,据14处汇总结果,其中有13处比对照增产,一处减产。亩产量幅度304—493公斤,平均亩产407.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1.8%。豫北6个点  相似文献   

18.
<正> 新乡市于1988年引进种植豫麦17。为鉴定该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我们在进行区域试验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面积示范种植。现将该品种在新乡市的试验、示范情况简结如下。1988—1989年度在新乡市农科所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513.7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6.3%,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二位。1989~1990年度继续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423.9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11.3%。两年平均单产为468.8公斤,较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8.5%。据新乡市种子管理站1989—1990年度在  相似文献   

19.
宛1643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2004年以西农953为母本、新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6年2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中早熟,高产稳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参加河南省南部组区域(生产)试验,3年度试验平均产量6 342.5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8.7%,增产点率100%。适宜在河南南部稻麦两熟区中高肥力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是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泛麦8号-4为母本、以周麦18为父本,于2009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通过抗性鉴定、品质分析、多点试验选育而成。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7.9 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8.6 kg,比对照增产3.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6 kg,比对照增产4.4%。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