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动物模型BLUP法估计了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1989-1998年共10个年度3 981只个体的抓绒量和体重的单性状育种值,以及这两个性状的综合育种值.在模型中考虑的固定效应有年龄效应和性别-群体-年度效应、随机效应有个体的加性效应和个体永久性环境效应.比较育种值选择与表型值选择的结果表明:①公羔依据断乳重选择与依据育种值选择的结果差异较大;②育成母羊依据表型值选择与依据综合育种值选择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③育成公羊依据表型值选择与依据综合育种值选择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④种公羊依据抓绒量和体重的表型值选择结果分别与依据各自性状育种值选择结果的秩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应用个体表型值选种存在准确性较差的缺点;动物模型BLUP法适合用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选种.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选择种公羊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东阿黑驴是以德州驴为基础群向皮肉兼用型方向选育的新品种,本研究拟在其现有育种方案的基础上,探讨不同育种措施的最优化组合方案,为建立优质、高效的东阿黑驴育种体系奠定基础,为中国驴育种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东阿黑驴的生产和育种现状,以选择指数法和基因流动法为基本方法,应用育种规划程序ZPLAN分析东阿黑驴现行育种方案的育种成效,对影响育种成效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后的育种方案。结果表明,现行方案在投资规划期内可完成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为271.78和1 123.70元/(头·年),世代间隔为5.24年,每年每个性状遗传进展分别为断奶重提高1.50 kg,18月龄体重提高0.09 kg,初产年龄缩短0.02 d,产犊间隔缩短0.17 d,皮产量增加1.04 kg。对影响育种的因素进行不同水平的组合分析,当群体规模理想状态为30 000头,主动育种群比例为0.5,育种群中种子公驴、测验公驴和种用母驴使用年限为1年,种子母驴使用年限为2年,生产群中公、母驴使用年限为1年时,可获得最大的育种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为320.40和2 945.00元/(头·年),比现行育种方案分别高出17.9%和162.0%。东阿黑驴目前的育种方案没有达到理想育种状态,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研究通过对育种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优化组合,得到了最优的育种方案,使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和阿拉善右旗白绒山羊育种基地3个超细育种核心群379只2岁母羊为研究对象,对主要表型性状(体尺性状和绒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育种核心群间体尺和绒毛性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平均绒细度均在13.99μm以下,绒伸直长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阿拉善右旗绒山羊育种基地(7.90 cm)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7.53 cm)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6.59 cm);绒细度和绒伸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厚度与绒伸直长度、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抓绒后体重与体长、胸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绒山羊各性状对产绒量的回归方程为Y_1=44.99+43.26X_2+2.80X_6,各性状对抓绒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_2=5.48+0.19X_5+0.09X_6。  相似文献   

4.
应用确定性模型考察群体规模对北京迪卡猪核心群公猪系育种成本、育种产出、育种效益及近交系数的影响。猪规模为60、80、100、120四个水平,公猪头猪为6、8、10、12四个水平。种畜的选择是基于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进行,应用基因流动法计算育种产出。结果表明,增加母猪规模,有利于提高公猪选择强度,从而加大育种产出,同时单位母猪育种成本下降,促进了育种效益的改善;公猪头数越少,公猪选择强度越大,育种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些现代育种技术,使内蒙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据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建场时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365.19 g,成年母羊270.28 g,绒纤维长公母分别为5.42 cm、4.28 cm,细度14.5 μm,净绒率65%;现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924.38 g,最高个体产绒量1 980 g,绒自然长度7.55 cm,绒细度15.15 μm,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700.08 g,最高个体产绒量1 600 g,绒自然长度6.15 cm,绒细度14.95 μm,净绒率65.76%;母羊产羔率达到145%.为今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优化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绒山羊是我国优良的品种资源,毛长作为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的经济性状,其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绒山羊毛长的研究,为内蒙古绒山羊育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ASREML软件分析内蒙古绒山羊毛长的表型遗传规律,然后,利用全同胞家系模型、父系半同胞模型、母系半同胞模型估计全同胞、父系半同胞和母系半同胞毛长的遗传力,以此研究亲本毛长对后代毛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测定年份、群、个体年龄、母羊年龄为影响毛长的固定效应,毛长的全同胞遗传力为0.56、父系半同胞遗传力为0.26、母系半同胞遗传力为0.86,可以看出母系半同胞的遗传力显著高于父系遗传力。由此可以发现,对母羊毛长的选择可以加速毛长的遗传进展,提高毛长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东北梅花鹿优化育种规划中育种目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东北梅花鹿依据经济指标确定育种目标的问题 ,以及在东北梅花鹿育种规划中 ,应如何挑选在综合育种目标中的生产性状及其对应的选择性状。并着重介绍了应用综合育种值作为数量化育种目标的方法。指出在确定以茸用为主的东北梅花鹿育种目标时 ,除了主要考虑茸用性状外 ,还应适当地考虑繁殖和使用寿命等性状 ,同时对于直接影响茸鹿生产效益的直接性状和次级性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白绒山羊产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国绒毛品质最好,产绒量较高的优良绒山羊品种。经过广大育种工作者几十年的辛勤工作,内蒙古白绒山羊的各项生产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及遗传规律自身的复杂性,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繁殖性状的研究相对滞后。现对内蒙古白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白绒山羊育种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白绒山羊育种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育种资料进行管理和分析而开发设计的.系统由系统管理、数据输入、统计查询、育种分析、报表打印和帮助6大功能模块组成.可实现对羊场产羔记录、断乳记录、生产记录、鉴定记录和配种繁殖记录等信息的全面管理和维护;在育种方面还可以进行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的估计,能为羊场制定育种方案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的陕北白绒山羊辅助育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北白绒山羊多性状选择育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以动物模型BLUP法为核心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为依托,在Windows XP平台下利用ASP技术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陕北白绒山羊辅助育种管理系统-ABMS.该系统能实时地管理分布在不同地域种羊场的生产性能测定信息,并能方便地导入和导出选择性状的育种数据.ABMS在陕北白绒山羊种羊场实际应用中体现了技术先进、易于操作、网络化管理等特点,其推广和应用对实现种羊场育种工作和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国内外引进的波尔山羊、莎能羊、黄淮羊为父本,以本地山羊为母本育成杂交,采用核心群、育种群和改良群三级开放式育种模式,并应用胚胎移植生物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等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培育国内市场急需的具有肉用性状明显、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肉质好、板皮优、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广的肉羊新品种。6年来,共培育出符合品种标准的肉用种公羊852只,核心群母羊1076只,育种群母羊1621只,改良群母羊13.5万只;核心群母羊中特一级羊比例占79.2%;经产母羊产羔率204.4%。培育出的肉羊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合同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12.
1 内蒙古白绒山羊的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是指"通过各种育种措施的实施,在育种群中培育出优良的家畜品种、品系,或选育出优秀的种畜个体,并在全群中使用它们,使其遗传优势得到传递和扩展,以期在未来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下,在生产群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个育种目标的定义强调了4个基本观点:育种工作仅在育种群中进行;育种目标的确定应有足够的预见性;以经济评估方法定量性地评定育种目标;以生产群作为育种成效的评估基础.畜禽育种工作不仅是为了育种群的效益,而是为了提高生产的获利性.为此,在确定内蒙古白绒山羊的育种目标时,就应该考虑持久影响生产群获利性的所有性状.  相似文献   

13.
以繁殖力为主选性状,以外形评定间接选择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利用GBS软件从养宝种猪场现有的大约克、长白、杜洛克3个品种869头猪群中筛选出34头公猪、452头母猪组建了种猪育种核心群基础群。基础群群体近交系数低,繁殖性能水平较高,生产群遗传缺陷发生率较低(发生率2.33%)。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湖羊母羊繁殖率和提升湖羊群体品质,利用现代分子育种和母羊早期培育技术,开展湖羊高繁殖力研究,以期建立湖羊高繁品系核心群及选育群。结果显示:(1)湖羊群体中存在BB、B+、++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0.07、0.04,B、+基因频率分别为0.93、0.07,BB型是湖羊群体中的优势基因型;(2)初配母羊5.5月龄即可配种,其受胎率、产羔率、产三羔及以上比率和羔羊成活率分别为92.24%、236.04%、30.93%、93.64%,配种效果良好;分娩母羊35 d即可配种,其受胎率、产羔率、产三羔及以上比率和羔羊成活率分别为95.86%、250.51%、40.86%、95.56%,配种效果良好。以上结果表明,利用现代分子育种和母羊早期培育技术建立的湖羊高繁品系核心群,不仅能够确保湖羊群体的高繁殖力,还可以快速扩大理想群体的数量,加快培育进程,实现高效繁殖和高频繁殖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以来利用国外无角道赛特、萨福克和夏洛莱羊为父本,以国内小尾寒羊为母本育成杂交,采用核心群、育种群和改良群三级开放式育种模式,并应用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国内市场急需的具有繁殖率高、生长快、肉质好、适应性强的肉羊新品种.几年来,在育种基地共培育符合品种标准的肉用种公羊738只;核心群母羊达850只;育种群母羊达1 300只;改良群母羊达5.5万只;核心群母羊中特一级羊比例达73.1%;成年母羊产羔率达198.6%.培育的肉羊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计划目标,符合品种要求.  相似文献   

16.
联合育种是我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重要工作,联合育种能够扩大群体规模,增加群体内遗传变异,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且相较于传统育种方法对低遗传力的繁殖性状有着更明显的效果。本研究收集了河北大好河山养殖有限公司、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石家庄清凉山养殖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大好河山、京安和清凉山)3家育种场共6 790条大白猪的繁殖性状,构建了基因组选择合并参考群体,通过基因型填充将纽勤50K(Geneseek)芯片基因型填充到液相50K,采用一步法进行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清凉山与裕丰京安两场遗传背景相近,大好河山场与其他两场存在较远的联系;基于系谱信息预测大好河山个体的总产仔数育种值准确性为0.170,基因组预测准确性则为0.324;通过联合基因组遗传评估,总产仔数基因组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至0.347,比基于单场系谱信息提高了104%。本研究表明通过基因型填充统一各场SNP芯片类型,构建河北省大白猪繁殖性状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从而进行联合基因组选择是可行的,尤其对提高常规育种进展缓慢的繁殖性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鲁西黄牛是中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为了更有效的制定适宜的育种方案,加快鲁西黄牛肉用品系的选育,本研究在鲁西黄牛青年公牛体系和核心群育种方案的基础上,分别设定开放和闭锁核心群育种方案,采用确定性模型评估了开放和闭锁核心群育种体系的育种效果。结果表明,开放与闭锁核心群育种方案相比,综合遗传进展提高了0.80%;育种产出量提高了9.39%;育种效益提高了10.64%;世代间隔延长了0.90%,开放核心群体系优于闭锁核心群体系。这充分说明,在鲁西牛核心群育种方案中,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优于闭锁核心群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18.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母猪的群体构成1.1种群结构与规模种群结构通常包括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和生产群(商品群)。其规模以生产群(育种场以繁殖群)母猪数量为基础,三者的数量关系大约为,核心群∶繁殖群∶商品群=0.2~0.25∶1∶4~6。核心群规模大小除了要考虑保证供...  相似文献   

19.
赵艳娇  常青  姜怀志 《中国养羊》2012,(Z1):264-266
<正>辽宁绒山羊作为世界上最高产的绒山羊品种资源,其羔羊的发育状况对生后绒山羊的生长至关重要,决定着羔羊生后的生长速度、发情期的早晚、生绒性能等多个方面。因此,通过对辽宁绒山羊胎儿初步研究,可以为其生后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试验羊及饲养管理在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科技示范场育种核心群中随机选取60只2.5岁成年母羊,经同期发情后,采用人工授精进行配种。配种后经2个情期观察,最终确认48只母羊妊娠。对妊娠后的母羊按同一标准进行饲养管理。对妊娠后的母羊在妊娠期第45天、60天、75天、90  相似文献   

20.
东北梅花鹿配种适宜公母比例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考虑核心群与生产群规模、遗传进展传递速度以及梅花鹿的遗传育种、饲料与营养、繁殖等诸因素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给出了确定东北梅花鹿配种适宜公母比例的方法 ,对鹿的育种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