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和嗜热链球菌三茵混合发酵制作风味独特的酸奶.实验结果表明,在干酪乳杆菌接种量为10%,种子酸度为100 °T,混合发酵温度为38°C,发酵4.5-5 h后能获得风味自然独特,口感良好,后酸不强的益生茵酸牛奶.  相似文献   

2.
利用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和嗜热链球菌三菌混合发酵制作风味独特的酸奶。实验结果表明,在干酪乳杆菌接种量为10%,种子酸度为100^0T,混合发酵温度为38℃,发酵4.5—5h后能获得风味自然独特,口感良好,后酸不强的益生菌酸牛奶.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和内源性副干酪乳杆菌对蔗梢青贮有氧稳定性及品质的影响。选取ROC 22蔗梢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及布氏乳杆菌添加水平为0.05%、0.10%、0.20%进行青贮,稀释活化后的菌剂按为5 mL添加量喷施,阴性对照组(CK组)喷施5 mL无菌生理盐水进行青贮。常温裹膜青贮30 d。结果表明,经过添加菌剂蔗梢青贮的稳定性和品质均高于对照组,添加副干酪乳杆菌蔗梢青贮的有氧稳定性最高,难消化的木质素和半纤维含量明显降低,乳酸菌活菌数和产有机酸含量提升,霉菌得到有效抑制。研究表明,添加乳酸菌菌剂可以提高蔗梢青贮的有氧稳定性,改善青贮的霉变情况,且副干酪乳杆菌0.20%发酵组的蔗梢青贮的发酵有氧稳定性与青贮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目前研究深入、应用广泛的益生菌菌种,优良的发酵及贮藏性能是干酪乳杆菌成功应用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KDL22)的应用性能,在发酵及贮藏过程中通过添加葡萄糖来提高菌株的发酵及贮藏性能。结果表明,与商业菌株L.casei shirota(LCS)相比,KDL22表现了较好的发酵性能,但贮藏性能较差;添加葡萄糖可以增加KDL22发酵过程产酸性能及活菌数。为KDL22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提高益生菌的应用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鼠李糖乳杆菌利用碳源、氮源能力的研究,探讨菌株产酸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葡萄糖对菌体的生长和乳酸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酵母粉是鼠李糖乳杆菌生长和产L-乳酸最理想的氮源,使用廉价的氮源黄豆粉和无机氮源硫酸铵替代培养基中的酵母粉,可以使产酸量基本不变。在接种量5%的情况下,以酵母粉为氮源,当葡萄糖初始质量浓度为60mg/mL时,在恒温厌氧箱培养48h,L-乳酸产量为48.25mg/mL,产率为80.53%。  相似文献   

6.
李亚  谈重芳  王雁萍  李宗伟 《草地学报》2012,(2):368-372,377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8-6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胰蛋白胨2%,蛋白胨1%,酵母膏1%,硫酸镁0.058%,吐温-80 0.2%,30℃培养24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2%。乳杆菌8-6优化后效价为1825.56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73.15%。  相似文献   

7.
钦工肉圆乳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发酵条件对乳酸菌发酵肉圆的影响,以获得肉圆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选取发酵温度、接种量、食盐添加量和葡萄糖添加量4个因素,采用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pH值的因素顺序为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发酵温度;②乳酸菌发酵肉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4℃,接种量3.0mL,食盐添加量0.6%,葡萄糖添加量1.5%。结论:采用乳酸菌发酵肉圆,可以制得口感好、更营养、保质期长的食品。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红薯渣中添加益生菌发酵后的粗蛋白质增加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有效提高粗蛋白质的益生菌进行复合发酵,再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复合发酵最佳发酵时间、菌液接种量及发酵温度。结果表明:以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1:1:1:1)复合发酵,在最佳发酵条件菌液接种量7%(V/m)、温度32 ℃、时间3 d下,发酵红薯渣中粗蛋白质含量较未发酵显著提高39.27%(P < 0.05),为研发红薯渣废弃资源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红薯渣|益生菌|固态发酵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豆渣为原料,添加麸皮作为辅料,通过混菌固态发酵生产一种耐贮存、适口性强的酸化饲料。从本实验室菌种库保存的5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产酸量高的乳酸菌,将乳酸菌与酿酒酵母菌两种菌株混合固态发酵,研究了两种菌株的混合比例,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豆渣为发酵基质,植物乳杆菌的产酸量最高;植物乳杆菌与酿酒酵母菌混合比例为50:50;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发酵原料含水量70%,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72 h。发酵产物降低了NDF含量,并提高了总酸含量,pH值降为3.75,耐贮存。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根据瑞士干酪的生产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切割尺寸、发酵剂添加比例、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切割pH值对瑞士干酪色泽、滋气味和组织状态的影响,确定了生产瑞士干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剂添加量0.02%(质量分数),凝块切割尺寸0.6cm,切割pH值6.60,发酵剂(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瑞士乳杆菌:谢氏丙酸杆菌)添加比例2:2:1,发酵剂添加量为0.02%(质量分数),发酵温度37℃.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乳杆菌发酵法制备柞蚕蛹皮甲壳质,以脱盐率及脱蛋白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发酵条件,确定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2℃,发酵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10g/100mL,原料的添加量按5g/100mL的比例添加,接种量为8%,发酵周期为36h。此条件下脱盐率及脱蛋白率分别可达到70.92%和61.88%。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液体发酵工艺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蛋白胨添加量、菌液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此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选取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发酵优化的4个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并进行响应面分析,以确定各因素与响应值多糖提取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变化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利用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胨添加量与接种量和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最终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0.95%,蛋白胨添加量1.52%,接种量2.92%,发酵时间35.8 h。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到9.23%,与未发酵组(4.62%)相比,多糖含量提高近2倍。该工艺对液体发酵当归补血汤产多糖优化效果显著,为发酵当归补血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综合运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产L-乳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产L-乳酸,可在培养基内添加2.0%的糖蜜作为碳源,发酵培养64 h时L-乳酸的产量达到平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其他固态发酵工艺条件,最终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产L-乳酸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水比发酵温度初始p H值接种量,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2%,料水比1:0.6,发酵温度42℃,初始p H值6。在最佳优化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L-乳酸产量最高可达32.1 mg/g,比单因素试验中最高值(20.8 mg/g)提高54.33%,同时比正交试验最高值(30.0 mg/g)提高7%。研究确定了豆粕经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产L-乳酸的最佳条件,显著提高了L-乳酸的产量,为进一步探讨L-乳酸的固态发酵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根据瑞士干酪的生产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切割尺寸、发酵剂添加量和添加比例、发酵温度和切割pH值对瑞士干酪色泽、滋气味和组织状态的影响,确定了生产瑞士干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剂添加量0.02%(质量分数),凝块切割尺寸0.6cm,切割pH值6.60,发酵剂(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瑞士乳杆菌:谢氏丙酸杆菌)添加比例2:2:1,发酵温度37℃.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一种新型干酪乳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不同类别的基础成分进行测试,分析并选出最优组合;其次通过对比试验分别对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中向发酵液中补充的促生长因子、碳源、氮源及p H调节剂的浓度进行测试筛选。结果表明:发酵最优工艺为:在无氧密闭的环境内以温度为37℃、p H为6.5、接种量为2%的初始条件进行发酵,在此条件下使用乳糖5 g/L、牛肉膏10 g/L、硫酸镁0.2 g/L、混合生长因子溶液(苹果汁:橙汁:山楂汁=3:2:1)10 mL/L的发酵液进行恒温无氧发酵;24 h后向发酵液中添加浓度0.3%的乳糖、0.8%的牛肉膏与4%的氨水,继续发酵24 h后收获菌种。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收获的菌种密度可达到2.8×1010CFU/mL。  相似文献   

16.
建立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helicase-dependent isothermal DNA amplification,HDA)快速检测发酵乳中葡萄糖杆菌的方法。选择葡萄糖杆菌ITS基因序列(基因号为KF896260.1)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优化反应体系中UvrD解旋酶和T4 gp32的添加量,建立最优反应体系。采用建立的HDA体系对多种菌株进行扩增和电泳检测,验证方法特异性,通过HDA法直接检测发酵乳中的葡萄糖杆菌,并确定其检出限。结果表明:采用HDA法检测发酵乳中葡萄糖杆菌,反应体系中UvrD解旋酶和T4 gp32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10 μg和5.0 μg,扩增产物与设计序列长度(309 bp)一致,特异性良好,检出限为4.3×101 CFU/g。该方法用于检测发酵乳中葡萄糖杆菌的灵敏度高、耗时短。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不同菌种复合发酵提取果胶后的菠萝蜜果皮残渣,分析添加不同复合比例的菌种、不同接种量、不同辅料发酵后粗蛋白及酸度的变化,研究复合菌种发酵菠萝蜜果皮残渣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德氏乳杆菌3种菌种复合比例为2∶1∶3,按1%接种量接入到添加20%麸皮的菠萝蜜果皮残渣中,常温发酵10 d,粗蛋白含量可提高80.4%。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对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大豆皮和菜籽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黑曲霉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温度、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对黑曲霉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黑曲霉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为指标,探究乳酸杆菌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对乳酸杆菌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料液比1.0∶2.8 g/mL,发酵时间60 h,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2∶1,接种量5×107 CFU/g。乳酸杆菌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0 h,接种量5×106 CFU/g,尿素添加量1.0%。经黑曲霉和乳酸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后,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硫代葡萄糖苷和单宁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可提高大豆皮和菜籽饼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发酵乳制品具有风味、营养、功能等特性上的优势,在乳制品消费中比例逐年上升。本研究以菌株间碳源间的互作为中心,分析了传统酸奶发酵剂菌株利用碳源的能力及在不同碳源中的生长特性,对菌株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预测。研究发现:所有菌株均能利用葡萄糖,嗜热链球菌C4和C1-2能利用乳糖,干酪乳杆菌CM1和嗜热链球菌C4能利用半乳糖;通过分析菌株在不同碳源中的生长速率及迟滞期,发现嗜热链球菌C4在乳糖中的迟滞期最短(1.30±0.02),其降解乳糖产生的葡萄糖和半乳糖供干酪乳杆菌CM1生长(2.84±0.16),随后嗜热链球菌C1-2利用乳糖生长(2.89±0.22)。在此发酵剂菌株中C4菌株为发酵产酸的关键菌株,其快速产酸能力促进产品的凝乳,其降解乳糖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供其他菌株生长;干酪乳杆菌CM1快速利用半乳糖和葡萄糖的能力可进一步促进产品的凝乳;产酸较慢的嗜热链球菌C1-2是一株产黏的菌,能促进酸奶组织状态和良好质地的形成。本研究对菌株利用碳源能力的分析为复合发酵剂的开发提供了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实验室前期从驼乳中分离得到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为对象,并通过体外实验对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方法]以α-淀粉酶抑制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驼乳的参数条件。测定在不同储藏时间下试验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驼乳、对照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牛乳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驼乳pH值、酸度、活菌数、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结果]驼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比例2∶3、接种量2%、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测得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20%和20.85%,与未优化前相比,α-淀粉酶的抑制率提高14.10%,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4.4%。在4 ℃储藏期间发酵驼乳α-淀粉酶抑制率在第6d时最高为90.3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高为36.32%,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0%以上,最高为94.9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78.10%,整个测定过程中试验组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乳酸菌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在储藏期间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