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低盐度养殖条件对大黄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在盐度2、4、6、8、10、24(对照组)的水体中饲养大黄鱼幼鱼,6个月后,检测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来评定肌肉蛋白质的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大黄鱼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与盐度呈负相关性,盐度2组(S_2)肌肉中水分含量最高,达(77.4±0.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6组(S_6)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分别为(11.4±3.4、)%、(4.3±0.1)%和(4.5±1.5)%,均为最高(P0.05),且该组EAAI最大(73.88);盐度8组(S_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和必需脂肪酸含量(∑EFA)分别为(39.1±3.0)%和(26.8±1.6)%,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各低盐养殖组饱和脂肪酸总含量(∑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显著高于对照组(S_(24))(P0.05);各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在(9.8±0.4)%~(13.0±0.2)%。试验表明,大黄鱼在盐度6~8的水体中养殖,肌肉营养较佳。结果将为大黄鱼低盐工厂化养殖和抗低盐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和饥饿12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相似文献   

3.
短期饥饿对大鳍鱯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 d(S0)、饥饿3 d(S3)、饥饿6 d(S6)、饥饿9 d(S9)和饥饿12 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 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 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 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相似文献   

4.
配制浓缩大豆磷脂油与精制菜籽油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6、2:4、4:2和6:0的4种等氮、等能和等脂的饲料(P0R6、P2R4、P4R2和P6R0),在海水浮式网箱中,养殖初始体重为(20.84±0.05)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51 d,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通过评定2种油脂的不同配比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得出大黄鱼幼鱼饲料中大豆磷脂油与菜籽油的适宜配比。结果显示,各组实验鱼的存活率均高于91%,且无显著差异(P0.05)。P2R4组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P4R2和P6R0组(P0.05)。P2R4组实验鱼的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P0R6和P6R0组(P0.05)。P0R6和P2R4组全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P4R2和P6R0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受实验鱼所摄食饲料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P6R0饲料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幼鱼饲料中浓缩大豆磷脂油与精制菜籽油的适宜配比为2:4。  相似文献   

5.
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厂化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养殖的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进行了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的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大黄鱼,但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的而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大黄鱼可以生产出肉质营养结构和风味优于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6.
以平均体重为(8.13±0.05)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对鲈鱼幼鱼生长及鱼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T-0)、1.0%牛磺酸(T-1)、2.0%牛磺酸(T-2)、0.5%蛋氨酸(M-0.5)和0.5%半胱氨酸(C-0.5)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7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T-1、T-2、M-0.5和C-0.5组鲈鱼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摄食率(FI)均显著高于T-0组(P0.05);饲料中添加牛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均可提高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P0.05),鱼体水分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T-I、T-2组肝脏、肌肉中的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但M-0.5、C-0.5组肝脏、肌肉中牛磺酸含量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T-1、T-2和C-0.5组肝脏的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T-0组(P0.05),但M-0.5组肝脏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T-1、T-2、M-0.5和C-0.5组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T-0组,但只有M-0.5组显著高于T-0组(P0.05);T-1、T-2和M-0.5组肌肉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T-0组(P0.05),C-0.5组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均可提高鲈鱼幼鱼的生长,同时可以改善鲈鱼肝脏和肌肉中的氨基酸沉积。  相似文献   

7.
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生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峰  庄平  施兆鸿  章龙珍 《海洋渔业》2010,32(1):102-108
利用常规肌肉生化成分测试方法测定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的一般生化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的一般生化成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除水分外,成鱼肌肉的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性高于幼鱼(P<0.05)。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含有包括色氨酸和牛磺酸在内的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68%和72.92%(质量分数,干样),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总量分别为33.26%和31.05%,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2.28%和42.58%;中国鲳成鱼和幼鱼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中国鲳成鱼和幼鱼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2.16和77.68,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8%和26.44%(干样)。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成鱼肌肉含有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而幼鱼肌肉中SFA8种,MUFA6种,PUFA7种。中国鲳成鱼和幼鱼肌肉中EPA含量较低,分别占肌肉脂肪酸的2.49%和4.86%;而DHA较高,分别占肌肉脂肪酸的10.26%和16.23%。中国鲳成鱼和幼鱼必需氨基酸的A/E值较为接近,大小顺序均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采用蛋白质水平为40%、45%、50%和55%,脂肪水平为8%和16%,共8组实验饲料。在水温为(16±0.2)℃的循环流水水族箱系统内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试验。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该鱼肌肉营养学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蛋白水平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率先升高后降低,其肌肉粗蛋白含量也随之显著升高(P0.05),而对粗脂肪和粗灰分不存在显著影响;随着脂肪水平增加,其肌肉粗脂肪含量也随之显著提高(P0.05),而对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含量不存在显著影响。肌肉中共测定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氨基酸总量(WTAA)和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WEAA/WTAA)不存在显著影响。综合生长性能与氨基酸模式的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细鳞鲑幼鱼最适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50%和8%,适宜蛋能比为29.36 g/MJ。  相似文献   

9.
饥饿和恢复投喂对翘嘴鲌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在20.3~24.8℃条件下分别饥饿0 d、4 d、8 d、12 d和16 d后恢复投喂16 d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增大;肝体指数变小,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饥饿后期下降速率降低,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含量饥饿前期下降缓慢,饥饿4 d、8 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后期下降明显,饥饿12 d、16 d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比能值不断下降,除饥饿4 d组外,各饥饿组与对照组都有显著差异(P<0.05)。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鱼体生化组成和鱼体比能值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恢复投喂期间各饥饿处理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饥饿4 d、8 d组翘嘴鲌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2 d、16 d幼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短期饥饿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商品规格鱼品质相关影响,分析了循环水系统中饥饿0 d(S0)、5 d(S5)、10 d(S10)、15 d(S15)和20 d(S20)的商品规格斑点叉尾的形态学、肌肉生化组成、品质构成及营养成分变化。结果显示,随饥饿时间延长,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显著下降(P0.05)。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质量分数随饥饿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水分呈增加趋势,灰分前10 d下降而后10 d转为上升(P0.05)。随饥饿时间延长肌肉硬度下降,凝聚性和弹性指数升高(P0.05)。肌肉中氨基酸质量分数在S0组和S2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检测的24种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降幅近17.1%,总不饱和脂肪酸(UFA)降幅近10.9%,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降幅超过10.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降幅近12.3%,二十碳五稀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降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肌肉和肝胰腺内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动态变化,选取90 d (第二性征未发育)、140 d (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和180 d (性腺发育成熟)的红螯螯虾,分别测定其肌肉和肝胰腺内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90 d红螯螯虾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5);而红螯螯虾肝胰腺内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下降。比较不同生长时期肌肉中脂肪酸含量发现,随着日龄增长,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140 d含量最高[(25.69±0.4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呈上升的变化趋势。肝胰腺中SFA含量在 3个生长时期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MUF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140 d含量最高[(37.44±0.59)%],而PUFA含量变化与MUFA正好相反。营养价值评估结果显示,180 d (可上市销售)的红螯螯虾肌肉内必需氨基酸指数(49.96%)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评分模式(31.50%)和全鸡蛋蛋白质模式(43.10%),是较为理想的优质食物蛋白源。由上可知,在不同生长时期,肌肉和肝胰腺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的主要消耗不同,研究结果对了解不同生长时期红螯螯虾营养需求、开发红螯螯虾配合饲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实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 g,每组饲料设3重复,实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组成可显著影响银鲳的特定生长率,饲料A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D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B、C组的特定生长率(P<0.05);但饲料B、C组间银鲳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银鲳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4组饲料组成对银鲳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影响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P<0.05)。饲料D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及n-3HUFA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饲料A、B和C组(P<0.05),饲料B和C组的PUFA、HUFA及n-3HUFA均分别显著高于饲料A组(P<0.05),但饲料B、C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丰富的饲料组成以及饲料中较高的HUFA含量均有利于银鲳幼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李铁柱  李慷  吴嘉敏  刘利平 《水产学报》2023,47(6):069609-069609
为了解日本鳗鲡玻璃鳗的早期营养需求,分别对中国近海6个不同地点玻璃鳗体组织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玻璃鳗体组织中水分含量为78.62%±2.03%,干重基础下粗蛋白质含量为69.08%±0.64%、粗脂肪含量为11.96%±1.33%、粗灰分含量为11.45%±1.30%。在台州、舟山、南通和东台4个采样点的样品中,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粗蛋白含量以舟山点最高、粗脂肪含量最低,并且舟山点样品肠道内发现可见内容物。玻璃鳗样品中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最高,半胱氨酸最低;除舟山点外,各采样点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同洄游地点玻璃鳗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均以C16:0、 C18:1n9、 C20:5n3(EPA)、 C22:5n3、 C22:6n3(DHA)为主要成分,其中EPA和DHA共占脂肪酸总量的31.59%±1.00%,不同洄游地点样品必需脂肪酸含量差异明显。研究表明,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对于玻璃鳗的正常生长存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比不同地点营养物质组成及稚鱼饵料理论需求量分析,推测舟山点海洋环境中包含更适合玻璃鳗稚鱼摄食的食物,...  相似文献   

14.
对丁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丁不同生长阶段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明显差异。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亲鱼均高于幼鱼和成鱼,成鱼均高于幼鱼;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总量,成鱼和亲鱼均高于幼鱼;同时,成鱼和亲鱼肌肉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EPA、DHA含量明显高于幼鱼肌肉。成鱼和亲鱼肌肉中微量营养元素Fe和Mn含量显著低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Zn含量显著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成鱼显著高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Cu含量显著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  相似文献   

15.
阳江乐清两地泥蚶肌肉组织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堃  李太武  苏秀榕 《水产科学》2007,26(12):665-667
研究结果表明,泥蚶肌肉中含有氨基酸和脂肪酸各18种,氨基酸总含量平均为42.76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17%,呈鲜味和甘味游离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0.42%;脂肪酸总含量平均为25.86mg/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8.88%。统计分析表明,两个地区相比较,阳江泥蚶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总含量更为丰富,但乐清泥蚶肌肉的营养结构更佳,营养价值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不同养殖环境对禾花鲤(Cyprinus carpio)肌肉营养与品质的影响,采用国标法检测稻田和池塘2种养殖环境下禾花鲤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池塘组禾花鲤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灰分含量2组差异不显著(P>0.05);池塘组肌肉粘性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内聚性和剪切力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其他质构指标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池塘组氨基酸总量(?TAA)、鲜味氨基酸(D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EAA/TAA和?EAA/NEAA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2组禾花鲤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标准;在鲜味氨基酸含量方面,池塘组主要的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标准,2组禾花鲤肌肉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均分别为色氨酸(Trp)和缬氨酸(Val);在脂肪酸测定结果中显示,池塘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高于稻田组(P<0.05),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EPA+DHA和∑n-3PUFA/ ∑n-6PUFA显著低于稻田组(P<0.05)。综上所述,池塘和稻田养殖条件下,禾花鲤均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但不同养殖环境对禾花鲤肌肉营养与品质有显著影响。从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评分方面看,池塘养殖条件下禾花鲤肌肉营养价值更高;从脂肪酸角度来看,稻田养殖禾花鲤肌肉具有较高的EPA+DHA含量以及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更适合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患者食用,从质构性来看,稻田养殖环境下禾花鲤肌肉更具嚼劲。  相似文献   

17.
对含有外源基因的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龟(简称:转基因唐鱼)和同胞家系中不含有外源基因唐鱼(简称:非转基因唐鱼)肌肉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高于非转基因唐鱼,粗脂肪含量低于非转基因唐鱼,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转基因唐鱼和非...  相似文献   

18.
短须裂腹鱼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方法对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为其养殖生产及饲料配制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5月采集当年人工繁殖的短须裂腹鱼幼鱼200尾作为实验材料,体长为5~8 cm,体重为3.12~4.51 g,分成4个混合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短须裂腹鱼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分别为(70.66±1.50)%、(14.24±0.40)%、(12.83±1.44)%和(2.05±0.11)%。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量为(10.88±0.21)%,必需氨基酸总量(5.05±0.11)%,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83±0.10)%;依据氨基酸评分(AAS),短须裂腹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Ile);依据化学评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Phe+Tyr)。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总量为(84.39±7.20)mg/100 g,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24.95±2.22)mg/100 g、(38.69±3.29)mg/100 g、(20.22±1.60)mg/100 g。综合分析认为短须裂腹鱼是具有食用价值和资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对黑斑蛙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进行测定,旨在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的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黑斑蛙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黑斑蛙,水分含量则低于野生黑斑蛙,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除谷氨酸和酪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野生黑斑蛙肌肉的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养殖黑斑蛙。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野生和养殖黑斑蛙肌肉中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0.25和72.42。野生黑斑蛙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黑斑蛙( P <0.05),而养殖黑斑蛙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野生黑斑蛙(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14种矿物元素中,锌、铝和硒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05),重金属元素(砷、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由此可知,养殖黑斑蛙营养组成价值接近于野生黑斑蛙。  相似文献   

20.
Changes of color, free fatty acids, triglyceride fatty acids, 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in sea bass skeletal muscle (SBSM) with high pressure (HP) treatmen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P could increase the L* value of SBSM and free fatty acid content, but had little impact on total triglyceride fatty acids. Total saturated triglyceride fatty acid cont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and had a maximum at 100 MPa; total unsaturated triglyceride fatty acid content decreased. The increased free fatty acids might have resulted from phospholipid hydrolysis.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was conducive to the generation of alcohols and cooked-like flavor of SBSM and produced more favorable volatile compounds at the pressure of 400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