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鉴别猪瘟病毒野毒和疫苗弱毒株的临床检测方法,本实验针对猪瘟病毒野毒株及疫苗弱毒株分别设计了特异性鉴别引物及探针,利用RT-PCR方法特异性扩增目的基因后进行芯片杂交反应并显色,直观判定检测结果,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鉴别检测猪瘟病毒的基因芯片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该芯片检测方法仅能鉴别检测出猪瘟病毒野毒株与疫苗弱毒株,不能检测猪的其他12种主要传染病病原,特异性较强。对猪瘟病毒野毒株和疫苗弱毒株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6.98拷贝/μL和6.92×10~1拷贝/μL,敏感性较高。选择不同批次基因芯片对同一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检测177份临床样本,结果与国标猪瘟病毒RT-nPCR检测方法(GB/T26875-2018)相比较,总体符合率为99.43%(176/177)。可视化猪瘟病毒鉴别诊断基因芯片方法可在2 h内完成对猪瘟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的临床样本的鉴别检测,且检测结果可用肉眼直观判定,在基层猪瘟流行病学监测及我国猪瘟的防控和净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近年来辽宁地区猪瘟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利用RT-PCR方法对2006年~2011年辽宁地区发病猪群中猪瘟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并获得了20株猪瘟病毒E2基因部分编码序列的扩增片段,测序后得到276 bp的E2基因编码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DNAStar和MegAlign等软件对所测定的20株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及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20株猪瘟野毒株分别属于基因2.1、2.2亚型和1.1亚型,其中基因2.1亚型已经成为辽宁地区猪瘟病毒的优势流行毒株.属于基因2.1亚型的猪瘟野毒株与疫苗株之间的同源性在76.8%~80.5%之间,与经典强毒Shimen株的同源性在77.4%~81.1%之间.而病毒E2基因变异位点主要分布在所测序列的前30个氨基酸,与强毒Shimen株、疫苗株相比其变异率高达20%以上.说明近期流行毒株的变异呈现一定的多样性,并且多数毒株已向远离强毒Shimen株、疫苗株方向变异.  相似文献   

3.
猪瘟病毒E2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瘟病毒Brescia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对P1/P2对,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略加修改),从PK15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石门株、兔化弱毒疫苗株、野毒03株及野毒07株猪瘟病毒的总RNA。应用RT-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E2全基因组约1273bp的cDNA片断,经电泳证明其大小与推测相符。分别将石门株、兔化弱毒疫苗株、野毒03株及野毒07株的E2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质粒,通过对这4个重组质粒的EcoRI酶切鉴定、直接与套式PCR扩增,并对E2主要抗原区域进行224bp的序列测定,表明E2全基因克隆成功,为E2全序列测定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猪瘟野毒E2蛋白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猪瘟野毒单抗作为酶标抗体,建立检测猪瘟野毒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猪瘟野毒E2最适包被浓度为0.03μg/mL,待检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4,酶标猪瘟野毒单抗稀释度为1∶1 000。用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检测369份临床阴性血清,计算阻断率,确定临界值,阻断率>40%为猪瘟野毒抗体阳性,阻断率≤40%为猪瘟野毒抗体阴性。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84份血清,其中78份为免疫猪瘟疫苗的血清,6份为猪瘟病毒感染血清。结果显示,78份免疫血清均检测为猪瘟野毒抗体阴性,6份猪瘟感染血清均检测为猪瘟野毒抗体阳性。因此可初步判定该方法可用于鉴别诊断猪瘟病毒自然感染动物和C株疫苗免疫动物的血清抗体,并为临床检测猪瘟野毒抗体提供便捷、快速,精准的检测工具,对猪瘟的临床诊断、预防以及猪瘟净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瘟病毒野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RT-PCR-RFLP鉴别检测方法。根据Shimen株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猪瘟病毒RT-PCR-RFLP检测方法;对20份疑似猪瘟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对检出的山东8株流行野毒株和2株疫苗株PCR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验证上述方法。结果RT-PCR扩增片段为825bp,产物经RFLP分析,野毒株的PCR产物能被ApaⅠ酶切为322bp和503bp 2个片段,兔化弱毒疫苗株则不能被酶切,检测出RNA的最低浓度为0.028 6μg.mL-1;8株流行野毒株都含GGGCCC序列(ApaⅠ酶切位点),2株疫苗株相应序列为GAGCCC,不能被ApaⅠ酶切;8株流行野毒株属于基因2群,2株疫苗株与HCLV遗传关系近,为基因1群。建立了可鉴别猪瘟病毒野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RT-PCR-RFLP检测方法,为猪瘟的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猪瘟弱毒疫苗在我国的大规模免疫应用,对预防和控制猪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使CSFV野毒感染猪和疫苗接种猪的鉴别诊断变得非常困难和必要。本文就猪瘟强毒与疫苗毒的鉴别诊断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猪瘟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天康生物历时10余年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个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该疫苗可完全抵御猪瘟野毒感染、具有可鉴别诊断、无BVDV等外源污染、不受母源抗体干扰、母猪无免疫耐受等特点,标志着我国猪瘟防控正式从预防进入净化时代,让猪场彻底摆脱猪瘟困扰。现向全球范围内诚聘猪瘟防控专家和疫苗推广专员,工作地点在全国范围内,我们将为您提供系统的培训、丰厚的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猪瘟病毒疫苗株和强毒株一步法双重荧光RT-PCR鉴别检测方法。研究参照GenBank中猪瘟病毒疫苗株以及强毒株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MGB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时检测猪瘟病毒疫苗株和强毒株的双重荧光RT-PCR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本试验建立的TaqMan-MGB一步法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对猪瘟病毒疫苗株和野毒株进行快速鉴别诊断,为猪瘟的净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乡市某猪场发生疑似猪瘟病例,为了鉴别其为疫苗毒还是野毒,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和RT-PCR,并对其NS5B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猪只为猪瘟野毒感染,且分离的猪瘟病毒与石门(Shimen)株在基因序列上未发生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的传染病,其有效控制主要依赖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的应用,但该毒株致弱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近年猪瘟病毒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和非编码区对毒力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瘟病毒致弱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我国已4年有余,因其无法消除且传播方式多样而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巨大威胁。研究非洲猪瘟 病毒的毒株蛋白和基因,解析其蛋白结构和功能是研发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和非洲猪瘟疫苗的首要措施。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蛋白基因的分析,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些基因可以作为诊断该病的目的基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且随着对非洲猪瘟病毒蛋白基因的深入解析,发现有些基因可以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帮助。文章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功能基因、致病基因、检测基因及疫苗研发基因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发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中国4个细胞源猪瘟活疫苗(C株)E2基因全序列,将其与GenBank上13个猪瘟病毒的E2基因序列(含C株原始毒株、7个猪瘟病毒C株以及国际上5个主要猪瘟活疫苗毒株的E2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预测的E2蛋白N-糖基化位点、E2蛋白磷酸化位点和理化特性以及模拟的蛋白空间结构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免疫攻毒试验对4个细胞源猪瘟疫苗(C株)的免疫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猪瘟病毒C株原始种毒相比,尽管中国4个细胞源猪瘟活疫苗的E2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E2蛋白氨基酸序列或模拟的三维结构等发生个别核苷酸变异、个别氨基酸位点突变或缺失,但均不影响猪瘟C株的免疫原性,猪瘟疫苗C株仍然是防控猪瘟的最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对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临床样本快速、简便的检测技术,以区分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野毒和疫苗毒感染,为规模化猪场CSF净化奠定基础。通过对GenBank中CSF野毒、疫苗毒及近源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比对,发现CSF兔化弱毒疫苗株3’-NTR独立存在富含T的插入序列,根据这一特点分别在该插入序列的上、下两端设计2对单一RT-PCR引物并选择特异保守区域设计了二重RT-PCR引物,优化筛选能够鉴别CSF野毒与兔化弱毒疫苗的PCR反应条件,建立了能鉴别CSF野毒和疫苗毒的单一与二重RT-PCR鉴别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表明,单一RT-PCR检测CSFV各引物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2.2 pg(单一RT-PCR中的1对引物)和1.7 pg(单一RT-PCR中的另外1对引物);二重RT-PCR检测CSFV各引物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8.2 pg(CSF野毒)和6.7 pg(CSF疫苗毒),两种方法均检测不到PRV、PRRSV、JEV、BVDV、PCV2的DNA/RNA。采用该方法对146份可疑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SF疫苗毒与野毒在能繁母猪、育肥猪、保育猪和哺乳仔猪中的二重感染率分别为6.3%、7.4%、8.3%、8.6%。本研究建立的单一与二重RT-PCR方法都具有敏感性强、特异性优、重复性好的特点,该研究对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养猪场由于猪群较大、产仔数量多,极易发生猪瘟。猪瘟是一种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对中国乃至世界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传统疫苗无法正确区分常规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导致免疫失败的现象常有发生。因此,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对猪瘟病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猪瘟基因工程疫苗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控猪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猪瘟病毒E2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流行于除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外的其他大洲和地区,呈世界性分布,在一些原已宣布消灭猪瘟的欧洲国家(荷兰、比利时、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又相继复发。虽然我国长期坚持全面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但目前猪瘟在我国依然存在,流行特点从以往的频发大面积流行转变为无规律区域性的散发,隐性持续性感染病例增多,因此应明确猪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最具免疫防制研究价值的抗原蛋白结构,为研制新型有效的疫苗和诊断试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猪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猪瘟病毒E2蛋白的结构、功能、所包含的抗原表位以及E2蛋白的表达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212-1219
为了解河南省猪瘟病毒近2年的分子特征及变异情况,本试验使RT-PCR方法从猪瘟病料中获得了5株猪瘟病毒的E2基因全序列和其中10株E0基因全序列,并对猪瘟病毒阳性样品的E2和E0基因进行测序及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河南省5株猪瘟病毒的E2基因,其中4株猪瘟病毒E2基因与石门株E2基因相比存在14个氨基酸的变化,1株和石门株E2基因存在4个氨基酸变化。与Shimen株相比,河南省猪瘟病毒的E2基因有1个糖基化位点的突变。扩增的10株猪瘟病毒的E0基因,发现河南省的猪瘟病毒之间E0基因同源性高,且其E0基因从密码子程度上一直在向远离经典毒株Shimen株和疫苗株HCLV的方向发展。对E2基因和E0基因进行进化分析发现河南省猪瘟病毒承受净化选择压力。以E2基因为基础进行分型,发现河南省共同存在猪瘟病毒1.1型和2.1b型;提示河南省猪瘟病毒变异种类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猪瘟E2亚单位疫苗是一种用杆状病毒载体系统表达的猪瘟病毒E2重组蛋白,与油佐剂按比例混合、乳化制成的新型灭活疫苗,可区分感染和接种疫苗动物,有助于猪场的猪瘟净化。为评价该疫苗免疫效力,本研究用猪瘟E2亚单位疫苗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传代细胞源)分别免疫靶动物,二免后2 w用强毒人工感染试验动物,连续测温16 d,并记录试验猪临床症状,结合病理剖检、组织器官病毒含量测定结果,比较不同疫苗保护力。结果显示:对照组猪攻毒后体温高热稽留,表现出典型猪瘟症状,攻毒后11 d内5/5发病死亡,尸检剖检呈典型猪瘟病理解剖学变化;免疫猪全部健活,未表现任何猪瘟症状,组织器官剖检无病变。结果表明,猪瘟E2亚单位疫苗与活疫苗保护效力相当,可为靶动物提供可靠的免疫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国内样品中发现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提示当前临床中实际流行的病毒种群更加复杂。基因I型毒株从1957年传入葡萄牙后,研究人员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多年来,国外对基因I型毒株的流行分布情况特别是弱毒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分析讨论。为此,作者就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流行与疫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猪瘟又称经典猪瘟或古典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该病流行范围很广,而且致死率极高,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猪瘟流行地区或国家主要采用接种C株弱毒疫苗的方法作为预防猪瘟的主要策略,但接种弱毒疫苗的传统预防控制方法无法区别疫苗免疫抗体和自然野毒感染抗体,为了采用血清学方法净化消灭猪瘟,新型基因标记疫苗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近些年陆续有国内外研究者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1898-1902
为建立猪瘟病毒(CSFV)野毒株和疫苗株快速定量鉴别检测方法,根据CSFV野毒株和疫苗株E2基因序列差异,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及1条Taq Man探针,以含CSFV HB株和C-株E2基因的重组质粒p BS-E2C和p BS-E2作为标准品,建立了能同时检测CSFV野毒株和疫苗株的双重Taq Man real-time PCR鉴别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CSFV双重Taq Man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Ct值与1×101~1×106copies/μL之间的E2基因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达10 copies/μL,且特异性和重复性很好。综上,本试验建立的Taq Man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可用于CSFV野毒株和疫苗株的鉴别诊断及病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