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从临床表现为繁殖障碍的猪群中分离到一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FJ04A株,用RT-PCR方法进行鉴定,扩增出该分离毒的结构蛋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预测其推导的结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抗原位点和糖基化位点等.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该分离毒ORFs2-7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核苷酸同源性为98.1%-99.5%,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9.2%;而与欧洲代表株L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57.3%-63.4%,氨基酸同源性为54.7%-77.6%.表明该分离毒为PRRSV美洲型毒株.  相似文献   

2.
采用RT-PCR方法及动物回归试验,对PRRSV-FJ09A毒株的ORF5与NSP2基因组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1)与PRRSV-VR2332标准毒株比较,ORF5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7.6%和88.1%,PRRSV-FJ09A毒株存在多个氨基酸发生突变,主要集中在抗原表位、毒力相关位点和糖基化位点;NSP2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0.9%和77.0%,PRRSV-FJ09A毒株分3处共缺失31个氨基酸。(2)与国内2006年后流行的变异型PRRSV毒株比较,PRRSV-FJ09A毒株ORF5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9.7%和97.5%~99.5%,NSP2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4%~99.3%和97.3%~98.9%,PRRSV-FJ09A毒株在NSP2基因片段多一处缺1个苯丙氨酸(F)。结论:PRRSV-FJ09A毒株为美洲型毒株,与国内流行的变异型PRRSV-FJ06A毒株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该毒株对30日龄的仔猪具有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美洲型PRRSV JXA1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4对引物,应用RT-PCR技术对PRRSV JX0708株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将测序结果应用Blast和DNAStar软件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分离株进行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PRRSV JX0708株结构蛋白基因长约3 186bp,分为ORF2、ORF3、ORF4、ORF5、ORF6和ORF7共6个基因区;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美洲型毒株HuN、GD、JXA1、LN和普通毒株CH-1a以及经典毒株VR-2332和疫苗毒株pMLV的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0%~100.0%和83.5%~100.0%;而与欧洲型经典毒株LV和Euro-1的同源性差异显著,其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4.0%~69.7%和53.3%~79.9%.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RRSV JX0708株在基因型上属于美洲型,同时美洲型PRRSV的变异存在某种地域和时间跨度上的相关性,但每个结构蛋白基因的变异并不严格遵从这种规律,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地区某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料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特异性扩增编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3蛋白的ORF3基因全长cDNA,结果该分离株ORF3基因cDNA编码区长765bp,可编码254个氨基酸残基,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和欧洲型代表株LV进行同源性比较,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8%和54.5%,因此推测辽宁分离株属于美洲型。  相似文献   

5.
4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2007年7月从江苏某些猪场采集的具有明显高热症状的病料组织中分离出4株病毒,经对病毒的TCID50测定、血清学试验、病毒基因鉴定,确认这4株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发现:4株病毒的NSP2基因均存在2处共30个氨基酸缺失,缺失氨基酸分别位于481位、532~560位.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可见:分离株与VR2332株、MLV株的同源性很低,在60.3%至68.6%之间;与国内疫苗株CH-1a的同源性为83.1%~83.7%;与国内分离的变异株JXAI株、HUN4株、HB-1(sh)/2002株同源性很高,为91.2%~98.5%;同时4株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很高,为99.3%~100.0%.系统发育树表明:分离的4个毒株与JXAI毒株和HUN4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其他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动物回归试验表明,4株病毒均可以引起仔猪明显的临床高热症状.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鼬科动物犬瘟热病毒(CDV)毒株的变异特性,对来自不同地区的貉、狐、貂的5个CDV分离株(其中HD-m、LN-m为貂源,HTp-r、THD1-r为貉源,HB-f为狐源)和1个CDV国内弱毒疫苗株(vCh)的N基因和部分H基因进行了核苷酸测序,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5个分离株之间H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7.5%以上,而N基因为94.5%~99.8%.vCh与5个分离株的H基因和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普遍较低(H基因:90.5%~91.8%;N基因:90.9%~93.5%),而与国外疫苗株vCon和vOnder的H基因核苷酸同源性达96.8%和97.2%.分离株之间H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差别不大(97.1%~100%),而N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差别较大(91.6%~100%).5个CDV分离株与vCh疫苗株H蛋白和N蛋白同源性均普遍较低,H蛋白为89.7%~91.8%,N蛋白为92.8%~96.8%.vCh与vOnder、vCon有很高的同源性,其H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1%和95.6%,vCh与vOnder N蛋白氨基酸同源性达97.3%.结果显示,最近犬瘟热的流行和免疫失败现象的发生与国内所用疫苗毒株和野毒株的遗传关系甚远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湖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从湖北地区某猪场采集疑似病料进行处理,接种Marc-145细胞,待细胞发生病变后收获病毒,提取病毒总RNA,应用RT-PCR法对PRRSV nsp2部分基因进行扩增,经序列测定,并与美洲株VR-2332、欧洲株Lelystad virus及国内各PRRSV分离株进行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经RT-PCR扩增获得了PRRSV湖北分离株(命名为HDZZ1)的nsp2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nsp2核苷酸与VR-2332的同源性为77. 7%,与Lelystad virus的同源性为44. 3%。其氨基酸与VR-2332的同源性为64. 58%,与Lelystad virus的同源性为13. 93%。证明所获得PRRSV仍为美洲型。与我国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毒株07BJ、BJ0708、GD、GDYC、HEB1、Henan-1、HN-HW、HPBEDV、HUB1、HUN4、JXA1、SX-1、SX2009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 3%~98. 8%,氨基酸同源性为96. 40%~98. 8%,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sp2蛋白在222位和274-302位两处出现了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其Nsp2蛋白的抗原表位发生了改变。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HDZZ1株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位于同一大分支中,与欧洲代表株(Lv)、美国NADC30株和国内NADC30-like HNjz15株处于不同分支中。由此断定,HDZZ1毒株为高致病性PRRSV毒株。  相似文献   

8.
采用Vero细胞从甘肃2008-2009年疑似犬瘟热感染病犬体内分离到8株病毒,通过RT-PCR方法扩增M蛋白基因初步鉴定所获得毒株均为犬瘟热病毒(CDV)。进一步通过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N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CDV,它们之间N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99.7%、98.3%~99.6%;8株CDV分离株的N蛋白基因和TN、A75/17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5%~99.5%、97.0%~98.0%,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3%~99.2%、98.7%~99.8%;8株CDV分离株N蛋白基因和疫苗株(Onderstepoort和Snyder Hill)的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0%~94.0%、96.8%~98.3%。根据N蛋白基因所建立的遗传系统发育树可知这8株CDV分离株与TN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疫苗株处于不同的分支上。说明从甘肃分离的CDV野毒株和TN由同一毒株演化而来,与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乙型脑炎病毒SXBJ07株的分离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乙型脑炎病毒(JEV),确定分离毒株的基因分型及其E区段氨基酸的序列特征。【方法】采用BHK-21细胞培养法,从猪脑组织标本中分离出1株病毒,对其进行细胞和免疫荧光试验,同时采用RT-PCR扩增并克隆该毒株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利用PrM(456~695位)区核苷酸序列与36株参考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并对E区核苷酸序列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离株和疫苗株氨基酸的同源性及关键结构域的差异。【结果】分离出的病毒经细胞病变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为乙脑病毒,命名为SX-BJ07;用该病毒感染BHK-21细胞,72 h后所有细胞均发生病变(CPE);用该病毒接种3日龄乳鼠,72 h之内即可导致乳鼠死亡;SXBJ07株PrM(456~695位)区基因分型证实,分离株属于基因Ⅰ型,E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7.7%和97.0%,但在E蛋白的活性关键结构域有13个氨基酸存在差异。【结论】从陕西省境内首次成功分离到1株Ⅰ型乙脑病毒,初步确定了该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对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RRSV SD-TA变异毒株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猪"高热病"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SD-TA株),该病毒能够被抗PRRSV N蛋白单克隆抗体所识别.根据GenBank PRRSV经典株(VR-2332)和变异株(JXA1)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10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其基因序列,分别得到了预期的基因片段,将扩增的cDNA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并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与国内外已发表毒株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美洲型相比,PRRSV SD-TA株相应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9.3 %~99.1 %,并且在Nsp2上缺失了30个氨基酸;与欧洲型代表毒株LV株相比同源性为59.9 %.遗传关系表明:SD-TA株属于高致病性变异株.  相似文献   

11.
选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JD1、NB、HZ1弱毒株配制成JN(JD1+NB毒株组成)和JH(JD1+HZ1毒株组成)两种二价弱毒疫苗。分别在14日龄首免和28日龄二免SPF鸡,并于一免后14 d、21 d,二免后12 d分别用强毒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BC6/85株攻击;同时观察疫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JN和JH疫苗均能诱导SPF免疫鸡产生优良的免疫应答反应,并能使免疫鸡对IBDV-BC6/85株的攻击产生100%的保护。JN和JH疫苗的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为6 000 TCID50和10 000 TCID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遗传变异特性。[方法]使用细胞传代的方法对 PCR检测为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 PCR、IFA进行初步鉴定,并特异性扩增出该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该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 PCV2毒株,并命名为201105ZJ株;该分离株能在 PK15细胞上增殖,特异性 PCR检测可扩增出特异性片段,经 PCV2阳性血清作用后,呈现特异性免疫荧光,其 TCID50偏低,为102.67;基因组全长1768bp,与13株参考毒株的序列同源性介于94.1%~96.8%;与 AF055392PCV2a的同源性最高,为96.8%;分离株201105ZJ 和AF055392属于基因型 PCV2a,与 PCV2c基因型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研究中201105ZJ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特征对于疫苗的研发、PCV2致病机理的研究和华东地区 PCVAD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引进果蔗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果蔗新品种(系)贵引07-15、贵引07-16、黔蔗00-126和贵引07-04在贞丰、兴义、望谟进行了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系)在海拔800 m以下不同类型土壤上种植均比较适宜,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尤其是贵引07-15、贵引07-16和黔蔗00-126表现突出,蔗茎产量较黔糖3号增产28 %~35 %,较罗汉蔗增产140 %~152 %;蔗糖分含量较黔糖3号增加0.7~1.11百分点,较罗汉蔗增加0.9~1.31百分点,且增产增糖均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进一步研究和生产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4.
4个果蔗新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果蔗新品种黔蔗00-126、贵引07-15、贵引07-16和贵引07-04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进行了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区试中4个品种(系)的新植蔗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74%~48.15%、宿根蔗比对照增产14.84%~34.32%,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个品种(系)的标准差(49.21~92.04kg)和变异系数(0.56%~1.11%)2项指标值都较低,高稳系数(96%(HSCi(134%)较高。综合说明4个品种(系)的丰产性好、稳产性高,而且适应性较强,可以在海拔800m以下各蔗区大面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将黄芪多糖(APS)、淫羊萑多糖(EPS)、淫羊萑总黄酮(EF)分别与新城疫病毒(NDV)Ⅰ、Ⅳ系以3种顺序加入到培养24h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即先加中药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中药、病毒和中药混合感作后同时加入。于病毒接种后72h测定NDVⅠ系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和NDVⅣ系的血凝效价,以评价3种中药成分对NDV感染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APS和EPS仅在先于病毒加入时对NDV有抑制作用,而EF无论以何种方式给药均呈抑制作用。提示它们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且与其浓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M蛋白基因shRNA抑制PRRSV在Marc145细胞中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靶向PRRSV基因组中的M基因的siRNA来抑制PRRSV在Marc145细胞中的复制。【方法】构建4个能转录小发夹RNA(shRNA)的质粒,将其与靶蛋白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A细胞,观察荧光或进行半定量PCR;或将其转染Marc145细胞,感染PRRSV后进行IFA、TCID50和实时PCR检测。【结果】shRNA表达质粒对M融合蛋白表达的抑制率约为50%,使M真核质粒表达蛋白的mRNA水平降低54%~64%,表达的shRNA在PRRSV感染后48 h使病毒的TCID50和mRNA水平均降低到1/10~1/100倍,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shRNA表达质粒转染孔的荧光细胞数显著减少。【结论】shRNA表达质粒特异性的抑制了靶蛋白M和PRRSV的复制,靶向PRRSV基因组M基因不同区域的siRNA可以作为控制该病毒传播的候选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病理特性,取云南省某养殖场大规模死亡的虹鳟稚鱼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试验中利用鲑鳟鱼常见病毒敏感细胞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a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和虹鳟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 cell line,RTG-2)对虹鳟稚鱼无菌组织悬液进行病毒培养,并对产生细胞病变的上清进行病毒RNA提取及鲑鳟鱼常见病毒的RT-PCR检测,利用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株的噬斑培养及滴度测定,并对病毒形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培养显示,该组织悬液能使CHSE-214和RTG-2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RT-PCR结果显示,检测样本呈IPNV阳性,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呈阴性;该IPNV分离株(命名为Ch Rtm213)在CHSE-214、RTG-2和EPC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5.2)、10~(3.2)、10~(2.3) TCID_(50)/m L,在CHSE-214细胞上培养4 d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病毒噬斑;在透射电镜下清晰可见大量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于细胞质内;Ch Rtm213分离株与西班牙毒株2310(AY489225)VP2相似度较高,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6.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h Rtm213分离株与参考毒株加拿大Jasper(ATCC:VR-1325)聚为一簇,属于Gengroup 5基因型。研究表明,Ch Rtm213分离株异于已报道的IPNV分离株,具有不同的血清型及病毒毒力,可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检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伪狂犬病毒(PRV)活疫苗Bartha弱毒株接种于幼仓鼠肾细胞(BHK-21)使其增殖,通过PCR方法鉴定了病毒。以组织细胞半数感染剂量(TCID50)对病毒效价进行了评定,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了病毒。结果表明,培养的病毒滴度为103.25TCID50/mL,纯化后的病毒经SDS-PAGE电泳显示,获得了较纯的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变异株各亚型间的抗原性差异位点,为PEDV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打下基础。【方法】将采集的3份PEDV阳性仔猪肠道组织样品接种至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上进行PEDV分离,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Western blotting、 RT-PCR和电镜观察进行鉴定,通过TCID50测定病毒滴度及绘制病毒体外增殖动态曲线;将分离毒株基因组分成33段进行RT-PCR扩增,使用Lasergene中的SeqMan拼接序列,然后以MEGA 7.0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以Protean中的Jameson-Wolf算法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其中1份PEDV阳性仔猪肠道组织样品在Vero细胞上盲传至第6代时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将其命名为CH-HK-2021毒株; 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CH-HK-2021毒株能与小鼠抗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且RT-PCR能扩增获得预期的目的条带,证实分离毒株即为PEDV。CH-HK-2021毒株的直径在80~120 nm,且病毒粒子表面带有刺突样的形状,属于冠状病毒;其在Vero细胞上能稳定传代,目前已传至100代。CH-HK-2021毒株在感染Vero细胞24 h后,其病毒滴度达最高值,为105.6 TCID50/mL。CH-HK-2021毒株全基因组除去poly (A)尾结构为28034 bp,与PEDV参考株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6.0%~98.9%,与参考毒株S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3.1%~99.0%,其中与变异株CH/JX/01(KX058031)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与经典毒株AVCT12(LC05345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低。CH-HK-2021毒株属于G2a变异株,为我国当前的流行毒株。G2a毒株与G2b变异株在S基因上存在42个核苷酸差异位点,在S蛋白上则存在6处抗原性差异位点,且主要的差异位点位于S2亚基上。【结论】分离获得的CH-HK-2021毒株属于PEDV G2a变异株,为我国当前的流行毒株,与PEDV经典毒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G2a毒株和G2b变异株在S2亚基上存在多处抗原性差异位点,故推测S2亚基是导致G2a毒株与G2b变异株抗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撕裂蜡孔菌的新功能——防治茄子绵疫病及促生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殷洁  范倩  黄建国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2):2300-2310
【目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安全性好,但种类较少,效果欠佳,亟需增加种类,提高药效和肥效。茄子是人们日常食用的大宗蔬菜,防治其病害,改善植物营养,提高产量和品质是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e)分布广泛,起源复杂,功能多样,已用于医药、环保、生物能源等领域,论文进一步挖掘其农用功能。【方法】以自主分离获得的撕裂蜡孔菌新株HG2011为供试菌株,利用Bonnet液体培养基制备发酵液,谷壳、玉米粉和蛭石等制备固体菌剂,通过纯培养、拮抗、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该菌株的胞外酶分泌,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拮抗效应、茄子绵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茄子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撕裂蜡孔菌HG2011菌株能分泌纤维素酶、β-1,3-葡聚酶、蛋白酶及磷酸酶,在发酵液中的活性分别为 46.11、63.02、199.33和27.25 U·mL-1。在拮抗试验中,HG2011菌株发酵液显著抑制辣椒疫霉生长,抑制率为36.13%-60.59%;其菌丝还能侵入疫霉菌落,造成疫霉菌丝变形、断裂和消融。接种辣椒疫霉使盆栽茄子植株的发病率超过50%,病情指数为64.50;而在施用HG2011菌株发酵液的处理中,发病率为10.50%-18.52%,病情指数为13.46-20.60,防治效果为68.06%-79.13%,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田间施用固体菌剂之后,茄子植株氮、磷、钾累积量和吸收效率最高,单施化肥次之,不施肥最低。与单施化肥相比,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30.99%-47.72%、19.97%-43.40%和11.21%-41.34%,吸收效率上升31.01%-47.74%、19.80%-43.40%和11.21%-41.34%,肥料偏生产力提高5.88%-18.43%、5.91%-18.44%和5.88%-18.43%,茄子植株生物量和果实产量的增幅分别达30.00%和16.06%。此外,施用固体菌剂显著提高茄子果实氮、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单施化肥依次增加13.86%-20.79%、62.46%-65.30%、36.30%-37.67%和25.46%-33.08%。【结论】撕裂蜡孔菌HG2011菌株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生长,使其变形、断裂和消融,降低茄子绵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田间施用撕裂蜡孔菌HG2011固体菌剂促进茄子植株吸收养分,刺激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因此,撕裂蜡孔菌新株HG2011及新作用¾¾防病促生效应的发现扩展了其生物学功能,丰富了生防菌及促生菌的种质资源库,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