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农民工经济权益缺失现象严重,深层原因是存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劳务用工和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制度等.深化城乡改革,创新制度,消除阻碍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因素,是有效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移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中国产业工人的主要构成和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对济南市300名建筑业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表明,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中,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心理层面都体现出边缘化的特点,要从多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导致农民工边缘地位的各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梓游 《福建农业》2005,(3):4-5,24
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加快城镇化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保护农民工合法的权益让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近几年我省各级党政部门对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去年全省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为农民工追回工资6.6亿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民进城务工等形式已转移约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分布在各个行业。目前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这一群体大部分还将以农民工形式转移出来。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问题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为此,国务院建立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工青妇等有关群众团体组成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部。今年3月27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中国产业工人的主要构成和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对济南市300名建筑业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表明,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中,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心理层面都体现出边缘化的特点,要从多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导致农民工边缘地位的各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对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我国城市社会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是以身份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中形成了对农民工的一系列制度性歧视。这些歧视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而且还严重地违背了现代社会的公正原则,阻碍了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因此,如何消除对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是当前学术界及政策部门应当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70-171
伴随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加快阶段,作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均衡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也产生了农业发展迟缓甚至衰退、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空巢老人、"城市病"的负面效应。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和完善政策及制度,通过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预防"拉美陷阱"等多种措施保障城市化和经济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问题不仅在城市存在,而且在农村也严重存在。解决农村中的农民工问题,不仅是解决好城市中的农民工问题的客观要求,而且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必须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农民工问题,使城乡劳动力流动既有利于城市发展,又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采用调查问卷、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当前的农业就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在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个体特征、农业就业的时间分布、农业就业的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其成因,既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收入分配制度、土地制度等制度性原因;又有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原因。要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农业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和农地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对农业就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变就业观念方面,寻求根本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而构建和谐定海,不能忽视农村劳动力转移主体——农民工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利益,构建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定海建设城乡统筹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入手,结合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农民自身问题,劳动力市场的制约,户籍制度问题,权益保障,农村劳动力供给剩余,需求不足五个方面,揭示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原因主要因为职业培训不足,就业信息缺乏,制度存在缺陷,农业、乡镇吸纳农民工能力有限,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其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在于解构农民工,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权益问题是现阶段农民工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农民工问题的核心.农民工权益问题包括劳动经济权益.政治民主权益,文化生活教育权益、社会保障权益等.转变观念.将农民工组织起来,制度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行  包志伟  熊邓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31-12433
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意义,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城市化质量、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繁荣、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受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组织因素、体制因素等方面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效率和效度较低,基于此,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安排:完善教育和培训制度、合理调控物价上涨幅度和工资制度、健全组织制度、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等,以此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教育、经济、组织和体制环境,从而顺利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农民工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农民工问题产生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产业结构失调给农民带来生存压力;城市现代文明对农民产生吸引力;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从事体力劳动的农业劳动者。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打破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除城乡壁垒;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兼顾,加快配套制度改革;适时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中间力量,是刺激城乡消费、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他们辛勤工作,勤奋进取.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人们观念陈旧,国家政策制度不够完善以及农民工自身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力度,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武山县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劳动力素质不高、中介组织的缺少和劳动力的盲目流动、政府的培训和服务缺乏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等因素限制了武山县劳务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健全劳动力输出组织体系、做好劳动力输出的宣传和改善制度环境是武山县劳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工资水平低和居住条件不好,难以享受城市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是制约农民工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民工应提高自身素质,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弊端,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工会组织,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顶级阶段”,它要求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建设来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并最终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解决农民市民化的问题需要多头并进,除了继续推进农民工、城郊农民向城市转移外,还必须根据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加大居村农民市民化的力度。居村农民市民化理当成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重头戏,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目前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要克服农民市民化中的种种制约,必须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城镇建设和发展、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层面、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及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上求得全面突破,这样方能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城乡户籍制度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和城乡收入差距等制度变迁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正在进行的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验拉开了我国农村地区新一轮制度变迁的帷幕,这一改革举措必将深刻影响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