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某养殖场130日龄父母代种鸡发生临床肿瘤样病变和死亡,对病鸡采用病理解剖、组织病理学观察、PCR检测、病毒分离以及分离株重要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病原鉴定。结果显示: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等部位表现有肿瘤样病变; PCR检测及病毒分离培养有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和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感染; ALV-J分离株env基因的序列与10株ALV-J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7. 2%~97. 7%,与ALV A-E亚型参考株的相似性为53. 5%~54. 7%;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的env基因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比较,部分糖基化位点发生了改变; MDV分离株meq基因序列与8株MDV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8. 7%~99. 4%,分离株在第71~80位氨基酸发生突变,符合国内强毒分离株的特征。结果说明:该鸡群为ALV-J和MD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广西玉林某养殖公司送检的一批疑似感染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90日龄三黄鸡表现为精神沉郁、虚弱、消瘦,至送检时发病率为0.2%,无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变化以及病毒分离后细胞培养上清ALV群特异性抗原p27 ELISA检测和细胞培养物亚群特异性PCR的鉴定,从病鸡组织材料中分离到一株ALV-J并命名为GX16ZS01;进一步对其gp85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其他ALV-J参考株进行基因序列的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分离株与ALV-J原型株HPRS-103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2.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8.6%,与其他ALV-J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1.1%~95.5%和87.9%~93.2%,其中与SD07LK1的氨基酸相似性最高,为95.5%;遗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GX10YL22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原型株HPRS-103亲缘关系较远,但同属ALV-J的大分支;与原型株HPRS-103的糖基化位点比较,发现分离株多出一个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情况,本试验用从广西某养殖公司地方品种鸡采集的血浆样品接种DF-1细胞进行ALV的培养分离,然后用ALV-p27抗原检测试剂盒对其细胞培养上清进行ELISA检测,并进一步对细胞培养物进行病毒亚群的PCR鉴定和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从鸡血浆样品中获得一株ALV,分离毒株经分子鉴定及测序分析确定其为J亚群(ALV-J),命名为GX22YL01;通过对毒株GX22YL01的全病毒基因组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与课题组建立的ALV-J分类方法“Pilot tree”中的参考株GX14HG04相似性最高,且同处于Clade 1.3分支。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282-1288
为了探讨Meq基因簇microRNAs(Meq-clustered miRNAs)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将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缺失株GX0101ΔMeq-miRNAs感染1日龄SPF鸡,并于感染后90d内进行毒株致死率、致肿瘤率、鸡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和鸡血液中病毒含量等方面的检测。结果显示:1日龄SPF鸡在接种GX0101ΔMeq-miRNAs后90d内累计死亡率和眼观肿瘤发生率分别为4%和8%,与亲本株GX0101BAC相比分别下降了23.5倍和2.5倍;与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fibroblast cells,CEF)阴性对照相比,GX0101△Meq-miRNAs感染鸡在整个试验期间体质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感染后14~21d,GX0101△Meq-miRNAs组的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亲本株相比,GX0101△Meq-miRNAs在血液中的含量及导致的显微肿瘤发生率均下降。结果表明: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的缺失降低了MDV的致病性,Meq-clustered miRNAs具有调控MDV致病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流行趋势和致病机理,试验对三黄鸡疑似肿瘤样品中ALV-J的gp85基因和MDV的meq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X15PP03-ALV的gp85基因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9%和96.8%,与其他8株国内外参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7.9%~99.7%和83.7%~99.0%;GX15PP03-MDV的meq基因与8个MDV强毒参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0%~99.8%和97.4%~99.4%,而且具有强毒株的序列特征。说明ALV-J和MDV混合感染是导致该鸡群临床爆发肿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黄羽肉鸡鸡群临床异常的发病原因,通过病理剖检、组织病理学观察、PCR检测、细胞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序列测定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病鸡心脏、肝脏等器官均有肿瘤样病变;常见肿瘤病病毒PCR检测呈现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阳性,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及IFA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分离一株MDV野毒株(命名为GX18NNM4);分离株meq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GX18NNM4与vvMDV参考株GX0101的同源性最高,其核苷酸及氨基酸相似性分别高达99.8%和99.4%,且其突变位点符合国内强毒株的特征。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GX18NNM4的两个脯氨酸重复序列PPPP发生了突变,即PPPP→PNPP,且GX18NNM4与vvMDV/vv+MDV参考株RB1B、Md5、GX0101及648A的脯氨酸发生中断的数量同在0~3的范围内。结果表明该鸡群为MDV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已经开展禽白血病净化的广西地方鸡种瑶鸡中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的感染情况,试验对鸡血浆样品接种的细胞培养物分别进行ALV群特异性抗原P27的ELISA检测和亚群特异性PCR鉴定,以及REV PCR鉴定。结果显示:一份样品为ALV-J和REV的混合感染,其中ALV-J命名为GX20YLJ1,REV命名为GX20YLR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GX20YLJ1和GX20YLR1分别属于clade 1.3的ALV-J和罕见的Ⅱ型REV;GX20YLJ1 gp37和GX20YLR1gp20亚单位的二级结构功能区由α-Helix组成,而GX20YLJ1 gp85和GX20YLR1 gp90亚单位的二级结构具有多样性;分离株GX20YLR1的gp90与美国REVⅡ型分离株SNV的gp90亚单位的二级结构最相似,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进化树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广西地方品种净化鸡群仍存在clade 1.3的ALV-J,并首次发现与Ⅱ型REV的混合感染,提示在净化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缺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Meq基因簇microRNAs(Meq-clustered miRNAs的突变株,本研究在vv MDV GX0101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克隆的基础上,采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将Meq-clustered miRNAs的编码基因进行缺失突变,经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证明Meq-cluster miRNAs序列成功缺失后,提取Δmeq-miRNAs BAC DNA,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病毒拯救,用SYBR GreenⅠqRT-PCR检测病毒体外增殖特性。结果表明成功拯救出缺失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的感染性BAC克隆株GX0101Δmeq-miRNAs,且该缺失株与亲本株GX0101BAC具有相似的增殖曲线,Meq-clustered miRNAs是MDV体外复制的非必需基因。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缺失感染性BAC克隆株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MDV Meq-clustered miRNAs在MDV致病和致肿瘤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江苏地方品种JS鸡种易发肿瘤病的原因,本研究从病原学方面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剖检发现JS鸡疑似发生肿瘤病;观察组织切片发现禽白血病病毒(ALV)、马立克病毒(MDV)引起其的特征性病变;分别应用2对可区分MDV野毒和疫苗毒的鉴别引物、1对ALV群特异性引物、5对可区分不同亚型ALV的鉴别引物,以及3对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特异性引物对病料样品和细胞培养物进行PCR检测;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培养细胞中的禽REV,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ALV-p27抗原。检测结果显示,鉴定出的MDV为血清1型MDV野毒,ALV为J亚型(ALV-J),REV为阴性。采集同群发病鸡血液分离MDV、ALV-J,将获得的病毒株人工接种1日龄SPF鸡,感染后5 d自实验鸡血液中分离到MDV、ALV-J,表明该分离株可感染SPF鸡,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从JS品种鸡中检测到了致瘤性病毒MDV和ALV-J,这可能是该品种鸡肿瘤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研究结果对JS鸡肿瘤病的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LTR基因在骨髓瘤病变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NX0101致病中的作用,利用反向遗传将血管瘤病变型ALV-J HN06株中两端LTR元件替换至NX0101株的相应位置,拯救出重组病毒NX-HNLTR株.人工接种7日龄SPF雏鸡,分别检测NX0101株和NX-HNLTR株对鸡体的影响.感染鸡生长都较慢.感染NX0101株的鸡,胸腺指数和腔上囊指数明显比对照组低,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波动较大,骨髓和脾脏在攻毒后3周可检测到病毒整合到基因组中,胸腺和腔上囊在攻毒后6周才检测到.感染NX-HNLTR株的鸡脾脏指数明显比对照组低,攻毒后2周可检测到病毒整合到脾脏基因组中,骨髓和胸腺分别在攻毒后3周和6周检测到.结果提示,LTR对NX0101株感染鸡的免疫器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荧光试验从河南某种鸡场已免疫马立克氏病疫苗的产蛋期发病肉种鸡中成功分离到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命名为MDV/He N15。用PCR方法对其pp38、meq和g B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与Gen Bank参考序列比较发现,分离株meq和pp38基因与Ⅰ型MDV毒株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0%~99.8%和99.8%~100%,g B基因序列与参考株GX0101序列完全一致,基因上具有强毒特征。表明在免疫过疫苗的鸡群中仍然存在MDV强毒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中国地方品系鸡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的易感性和抵抗力,将ALV-J中国分离株NX0101分别通过鸡胚静脉和卵黄囊两种接种方式接种莱芜黑鸡、汶上芦花鸡、济宁百日鸡3种不同地方品系鸡,分析比较NX0101株对3种品系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NX0101株均可诱发3种品系鸡的髓样细胞瘤,并引起生长迟缓和免疫抑制等亚临床症状,但致病性的强度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两种不同接种方式下,莱芜黑鸡的死亡率和肿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另外两个品系,并且感染莱芜黑鸡的体重受抑制程度最低。济宁百日鸡对NX0101株的抵抗力在这3种品系鸡中最弱。因此,莱芜黑鸡可以作为ALV-J遗传抗性基因筛选和抗病育种的候选品系。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9):57-61
本研究对临床上患呼吸道感染的病鸡进行病原检测,分离到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和1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此外还从病鸡肝脏等组织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IBDV分离株NN160401的VP1-b、v VP2基因以及IBV分离株GX160421的S1基因分别进行扩增、测序以及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分离株NN160401为基因重排毒株,其VP1-b与HLJ-0504株的序列相似,v VP2则具有IBDV超强毒株特征;分离株GX160421的S1基因序列与广西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近年报道的New-typeⅡ,但与其他参考株及疫苗株H120的核苷酸相似性仅为58.8%~67.2%。综合分析表明,该病鸡群为早期感染IBDV造成了机体的免疫抑制,后来继发IBV的感染并伴发了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鸡群中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发生的原因以及感染的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亚群,研究对发病鸡进行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集肿瘤样病变组织处理后接种DF-1细胞,培养后分别进行禽白血病病毒p27群特异性抗原ELISA检测、亚群特异性PCR检测以及亚群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确定了40周龄三黄种鸡群感染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分离株命名为GX16YL02);进一步对分离株env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GX16YL02的env基因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3.9%和91.9%,与其他8株国内外参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0.7%~95.5%和89.4%~95.2%,其中gp85基因与其他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6.9%~94.9%和85.1%~95.4%,整个env基因有义突变和沉默突变的比例分析显示,与gp37基因相比,gp85基因变异较大,尤其是免疫选择压在高变区hr1区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GX0101是一株整合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reticuloendotheliosis, REV) 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 的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 (Marek′s disease, MD)。本研究基于MDV GX0101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感染性克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了对其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GX0101全基因组长178101bp, 其基因组的TRL、UL、IRL、IRS、US和TRS区分别长12758bp、113572bp、12741bp、12700bp、11695bp、13134bp。GX0101全基因组仅含有一个REV LTR重组片段,位于其基因组US区的sorf1中,sorf2基因前267bp碱基处。与rMd5不同,GX0101含有一个sorf2基因。通过与已发表的近10株MDV的比较, 发现GX0101与英国分离株C12/130的两个不同毒力的感染性克隆pC12/130-10和pC12/130-15同源性最高。GX0101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阐明MDV致病性、传播性相关的基因,也有助于揭示不同地域间MDV的遗传变异和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env基因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体外感染和复制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方法构建重组病毒,将血管瘤病变型ALV-J HN06株中env元件替换至髓细胞瘤病变型ALV-J NX0101株的相应位置,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NX-HNenv。重组毒株能在DF-1细胞上稳定增殖,并能被JE9特异性单抗识别,证明获得了具有感染性的重组病毒NX-HNenv株。结果显示,同一亚群内env基因的替换对病毒的体外感染和复制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北某黑羽蛋鸡场J亚群禽白血病(J-avian leukosis)的来源及其囊膜基因进化趋势,为湖北地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资料。【方法】运用病理学、ELISA和Multi-PCR方法对疑似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Avian leucosis virus, ALV-J)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制备病毒液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检测,并通过DNAStar等软件分析该毒株囊膜蛋白编码基因。【结果】病例呈现典型血管瘤病变,p27抗原检测呈阳性,Multi-PCR出现ALV-J特异性条带,IFA结果显示特异性荧光,表明分离到1株ALV-J,命名为HB2021017。分离株HB2021017囊膜蛋白ENV、膜表面糖蛋白SU、跨膜蛋白TM与所引用的ALV-J毒株中的髓细胞瘤型毒株、髓细胞瘤和血管瘤混合型毒株、血管瘤型的ALV-J毒株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逐步升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离株HB2021017的env基因与中国地方品种鸡群中分离的诱发血管瘤的ALV-J毒株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8.
从山东省某海兰褐鸡场祖代、父母代种鸡和商品代蛋鸡中获得疑似血管瘤型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病料.采用病理剖检、IFA、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为J亚群禽白血病.从祖代、父母代病料中各分离到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 subgroup of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从商品代蛋鸡中分离到4株ALV-J.根据原型毒株HPRS103设计1对gp85基因引物,获得gp85基因序列.获得的gp85基因序列与各亚群参考毒株序列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自商品代蛋鸡的Commercial03株、Commercial04株、Commercial06株和父母代分离株Parent02株位于同一分支,同源性在97.2%~97.9%,与HPRS103株同源性94.7%~95.2%;Commercial05株与祖代分离株Grandparent01株在同一分支,与HPRS103株同源性为98.3%,4株分离自商品代的ALV-J同源性为95.0%~99.9%.表明商品代蛋鸡中的ALV-J可能来自父母代或祖代种鸡的垂直传播,也可能来自于其他来源的水平传播.从同一鸡场祖代、父母代及商品代鸡中分离得到ALV-J,这在我国还是首次.对后续研究其基因突变、致瘤机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禽白血病病毒在广西鸡群中流行情况,采用DF-1细胞接种、细胞培养上清p27抗原检测、PCR扩增,对临床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三黄鸡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病毒gp85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从1只病鸡同时分离到了一株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与一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分别命名为HG01-A株和HG01-J株。ALV-A gp85与7株A亚群氨基酸同源性为85.8%~87.5%,与A亚群美国株MQNCSU同源性最高为87.5%,与A亚群原型株RSA同源性为86.9%。而ALV-J gp85与7株毒株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4.0%~93.8%,与广东株XX2-08以及四川株SCSM01同源性最高为93.8%,与英国原型株HPRS103同源性为90.2%。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HG01-A与各参考株亲缘关系较远,HG01-J与SCSM01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从同一只广西三黄鸡中同时分离到ALV-A及ALV-J,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地方品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52-1455
对来自江西3个地方鸡品种(崇仁麻鸡、余干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病原学调查。将所采集的血浆接种DF-1细胞,经ALV p27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这3个江西地方鸡品种均有外源性ALV感染,经鉴定得到4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基于gp85序列分析表明这4个分离株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 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平均为94.6%),而与A、B、C、E亚群ALVgp85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仅在50.6%~54.5%之间。这是江西地方鸡品种分离和鉴定ALV-J的初次报道,对于我国江西省地方鸡品种的禽白血病净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