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家禽肌肉磷酸果糖激酶(PFKM)m RNA表达量与p H_(45min)值及肌糖原含量的相关性,检测了大围山微型鸡和艾维茵肉鸡不同日龄肌肉组织中PFKM mRNA表达量、pH_(45min)值和肌糖原含量。结果显示:大围山微型鸡肌肉中PFKM mRNA表达量与肌糖原含量整体上均高于艾维茵肉鸡,而pH_(45min)值则是艾维茵肉鸡高于大围山微型鸡;PFKM mRNA表达量与pH_(45min)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肌糖原含量呈正相关;肌糖原含量与pH_(45min)值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PFKM基因可能是影响家禽肉品质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云南地方鸡种大围山微型鸡与艾维茵肉鸡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含量与脂蛋白脂酶(LPL)基因mRNA表达差异,屠宰同批12周龄大围山微型鸡和艾维茵肉鸡各20只,测定肌肉营养成分含量和LPL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粗灰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在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艾维茵肉鸡,且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LPL基因表达量分别为3.98、5.72,均高于艾维茵肉鸡的3.70、3.54。可见,大围山微型鸡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成分优于艾维茵肉鸡,LPL基因促进脂肪沉积,因此LPL基因可作为影响家禽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家禽糖原合成酶基因(GS)mRNA表达量与肌糖原含量及pH值相关性,试验检测武定鸡和艾维茵肉鸡肌肉组织中GS mRNA表达量、肌糖原含量及pH值。结果显示,武定鸡肌肉中GS mRNA表达量和肌糖原含量均高于艾维茵肉鸡,而pH值则相反;GS mRNA表达量与肌糖原含量呈正相关,且肌糖原含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可见,GS基因是影响家禽肉品质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鸡种骨骼肌卫星细胞生肌决定因子5(Myf5)基因表达差异,试验通过提取大围山微型鸡和艾维茵肉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并进行两个鸡种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差异及Myf5基因表达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两个鸡种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大围山微型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速度较低;在分化过程中,艾维茵肉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能力高于大围山微型鸡,且艾维茵肉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Myf5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大围山微型鸡(P0.05)。本试验表明:Myf5基因是影响家禽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候选基因,且细胞体外培养对家禽分子育种研究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尼西鸡是云南省特色鸡种,为研究其与商品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及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mRNA表达的差异,选取20周龄尼西鸡和艾维茵肉鸡各20只,进行了肌肉营养成分含量和FAS基因表达量测定及差异分析,同时对粗脂肪含量与FAS基因表达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周龄时尼西鸡胸肌和腿肌中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P0.05),粗脂肪、粗蛋白在腿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P0.05),在胸肌中虽然高于艾维茵肉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两个品种鸡胸肌与腿肌的粗脂肪含量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且20周龄时尼西鸡胸肌和腿肌中FAS基因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P0.05);尼西鸡和艾维茵肉鸡粗脂肪含量与FAS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由此说明尼西鸡肌肉营养成分优于艾维茵肉鸡,且FAS基因可促进脂肪沉积,因此FAS基因可作为影响家鸡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钙结合蛋白(CaBP)可直接影响骨骼中钙的沉积,进而影响骨骼生长发育。为研究家鸡骨钙含量及其CaBP基因表达与骨强度的关系,选用大围山微型鸡和艾维茵肉鸡,分别测定4、8、12周龄时试验鸡的骨强度、骨钙沉积和小肠组织、软骨组织中CaB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4、8、12周龄时大围山微型鸡股骨骨强度、骨钙含量均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P0.05),且大围山微型鸡小肠组织、软骨组织中CaB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钙含量与CaBP基因表达量和骨强度均呈正相关,且CaBP基因表达量和骨强度呈正相关。可见,具有较高的骨钙沉积是大围山微型鸡具有优良骨强度的重要原因,且CaBP基因可作为调控家鸡骨钙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肌苷酸(Inosinic acid,IMP)是影响畜禽肌肉鲜味的主要成分,对肉品质风味有重要影响。为探究IMP含量与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PURH)基因表达量的关系,试验以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研究对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于90、120、150日龄进行屠宰(公母各半),分别测定肌肉组织中IMP含量以及PURH mRNA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日龄的增长,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肌肉中IMP含量显著上升(P0.05),武定鸡肌肉中IMP含量显著高于大围山微型鸡(P0.05);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母鸡肌肉中IMP含量均高于公鸡,胸肌中IMP含量均高于腿肌;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肌肉中不同日龄PURH 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PURH mRNA表达水平与IMP含量呈正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饲养条件下武定鸡肉品质优于大围山微型鸡,且PURH基因对肌苷酸的合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量对家禽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大围山微型鸡、武定鸡和艾维茵肉鸡为材料,分别在0、4、8、12周龄时测定3个品种的体重和体尺,并检测肝脏中IGF-1基因m 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3个品种中,大围山微型鸡各周龄体重和体尺最小、肝脏中IGF-1基因的表达量最低,而艾维茵肉鸡的各项指标均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种肝脏中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体重、体尺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IGF-1基因可作为大围山微型鸡的候选基因用于分子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云南地方鸡种肌苷酸含量与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m RNA表达差异,对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肌肉组织中肌苷酸含量和ADSL m 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武定鸡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大围山微型鸡,且同一鸡种中肌苷酸含量因性别、部位、日龄的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异;武定鸡肌肉中ADSL m RNA表达量均高于大围山微型鸡,且ADSL m RNA表达量与肌苷酸含量呈正相关。表明ADSL基因是影响家禽肉品质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相同条件下饲养的4、8、12周龄的大围山微型鸡和科宝肉鸡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免疫球蛋白含量(IgA、IgG、IgM)及胸肌、肝脏、小肠中的CATH-2 mRNA表达量,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大围山微型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总体上低于科宝肉鸡,两个鸡种随着日龄的增加IgA、IgG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IgM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且两个试验鸡种在4周龄时IgA、IgM、IgG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8、12周龄。CATH-2 mRNA表达量在两个鸡种间存在差异,大围山微型鸡胸肌和肝脏中CATH-2 mRNA表达量均低于科宝肉鸡,而小肠中CATH-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科宝肉鸡。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大围山微型鸡免疫机能强于科宝肉鸡,具有潜在的较强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家禽骨质特性是家禽重要的经济性状指标,研究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类及动物骨代谢有显著影响。为了揭示影响家禽骨强度的主效基因,研究以体重较轻、体型较小的大围山微型鸡以及大型鸡种武定鸡为研究对象,和艾维因肉鸡作对比,通过检测骨强度以及骨骼中TNF-α基因的表达量,研究TNF-α基因的表达量对大围山微型鸡和武定鸡股骨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4~16周龄大围山微型鸡股骨强度均显著高于武定鸡和肉鸡(P0.05),且武定鸡股骨强度高于肉鸡;每一阶段大围山微型鸡股骨软骨中TNF-α基因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它两个鸡种(P0.05);相关分析显示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股骨强度指标呈负相关。可见,TNF-α基因对家禽的骨强度有重要影响,是影响家禽骨强度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是影响家鸡肉品质的重要风味物质,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S2)是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以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研究对象,检测肌肉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及FADS2基因表达量,比较不同鸡种脂肪酸含量及FADS2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整体上,武定鸡腿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不饱和脂肪酸(U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EFA)及总脂肪酸含量和FADS2 m 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大围山微型鸡,且在部位和周龄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武定鸡风味比大围山微型鸡优良,FADS2基因是影响家鸡肉品质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选取体重接近的鄂尔多斯细毛羊与昭乌达肉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肌肉PRKAG3和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细毛羊背最长肌IMF含量显著高于昭乌达肉羊(P<0.01);鄂尔多斯细毛羊LPL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鄂尔多斯细毛羊的IMF含量呈负相关(-0.44);PRKAG3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昭乌达肉羊的IMF含量呈负相关(-0.42),但差异均不显著;鄂尔多斯细毛羊和昭乌达肉羊背最长肌PRKAG3基因mRNA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而鄂尔多斯细毛羊LPL基因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昭乌达肉羊(P<0.01).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相同饲养条件下的2、3月龄的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液免疫指标(C3、C4、IgA、IgM、IgG)、免疫器官指数及器官中IL-8、IL-18、LEAP-2免疫基因的表达,以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结果显示:(1)大围山微型鸡血液免疫指标含量总体来说高于武定鸡,C3、C4、IgA、IgM含量随着月龄增加而下降,而IgG含量随月龄增加而增加。(2)武定鸡免疫器官重高于大围山微型鸡,且二者免疫器官重随月龄增高而增重;器官指数方面大围山微型鸡总体来说大于武定鸡。(3)IL-8、IL-18、LEAP-2 mRNA表达量在两鸡种不同月龄之间呈现完全不同的品种差异,其中IL-8、IL-18表达量整体表现为武定鸡高于大围山微型鸡。本试验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大围山微型鸡的免疫机能较强于武定鸡。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11):67-70
骨骼发育处于骨代谢的动态平衡过程中,且骨代谢与骨密度紧密相连。为研究家禽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大围山微型鸡为研究对象,以艾维茵肉鸡作对照,检测骨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含量与骨密度。结果显示,在0~150日龄生长期,大围山微型鸡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含量和骨密度均高于艾维茵肉鸡,而甲状旁腺素含量则相反;相关性研究显示,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含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而甲状旁腺素含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研究表明选育或驯化可能是导致不同品种家鸡骨代谢及骨密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表达量对家禽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体型差异较大的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材料,分别测定300日龄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来进行比较分析,检测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生长、屠宰性状与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津乌骨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均高于大围山微型鸡,同时盐津乌骨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的表达量也高于大围山微型鸡,表达量趋势为:胸肌腿肌肝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Myo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除胸深外的所有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IGF-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均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MyoG、IGF-1基因可作为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的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来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酸是重要的风味物质,影响着鸡肉品质性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是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是调节肝脏脂肪生成和脂类氧化的关键控制点。研究以90日龄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研究对象,检测肌肉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及SCD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武定鸡肌肉中脂肪酸含量和SCD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大围山微型鸡,且在不同部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SCD基因是影响家鸡脂肪酸形成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表达量对家禽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体型差异较大的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材料,分别测定300日龄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来进行比较分析,检测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生长、屠宰性状与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津乌骨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均高于大围山微型鸡,同时盐津乌骨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的表达量也高于大围山微型鸡,表达量趋势为:胸肌 > 腿肌 > 肝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Myo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除胸深外的所有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IGF-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均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MyoG、IGF-1基因可作为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的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来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9.
PRKAG3在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及与胴体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KAG3是编码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γ3亚基的基因,是近年来确定的一个影响猪肉pH值、肉色以及系水力的主效基因,其突变R200Q与过量肌糖原含量有关,被认为是汉普夏猪发生RN-突变的根本原因。本研究以-βactin作为内参,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雅南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DLY猪)PRKAG3基因在心脏、肝脏、肾和骨骼肌中表达差异,并测定猪胴体品质。结果表明,PRKAG3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在心脏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肝脏和肾中未见表达,在不同品种的骨骼肌中,雅南猪PRKAG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DLY猪(P=0.078)。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关系不大,而与肌内脂肪含量成正相关(r=0.832)。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中旨在比较PRKAG3基因在不同品种猪不同生长阶段骨骼肌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PRKAG3基因与肉质的关系。挑选15 kg左右的汉普夏阉公猪17头和长撒阉公猪16头,饲喂相同饲粮,当体重分别达到20和50 kg时,2个品种的猪分别屠宰5头,体重达到100 kg时分别屠宰7和6头。各生长阶段屠宰后均测定骨骼肌pH、肌糖原含量以及PRKAG3基因表达量,且在100 kg阶段屠宰后同时测定肉质性状。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长阶段长撒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汉普夏猪,特别是在100 kg阶段,长撒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是汉普夏猪的6.81倍(P0.05)。长撒猪与汉普夏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汉普夏猪不同生长阶段PRKAG3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长撒猪PRKAG3基因的表达量在100 kg阶段时显著高于20和50 kg阶段时(P0.05)。2)汉普夏猪和长撒猪的肉质存在差异。汉普夏猪的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显著高于长撒猪(P0.05),而熟肉率、黄度(b)值极显著低于长撒猪(P0.01),剪切力和pH2(屠宰后24 h的pH)显著低于长撒猪(P0.05)。与长撒猪相比,汉普夏猪具有较高的肌糖原含量(P0.05)。3)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与肉质的相关性存在品种效应。汉普夏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表达量与滴水损失呈正相关,与熟肉率呈负相关,与pH2呈显著负相关(P0.05)。长撒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表达量与滴水损失和失水率呈正相关,与pH2呈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具有品种和生长阶段表达差异;猪骨骼肌中PRKAG3基因的表达量与肉质性状相关,特别是与pH2,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