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规模化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毒株和感染量,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猪的年龄。了解伪狂犬流行病学是扑灭该病的关键,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伪狂犬试验病毒株所特有的基因缺失(gE型)独特性,可以特异检测出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动物。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商品猪不同日龄伪狂犬(野毒)抗体跟踪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规模化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毒株和感染量,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猪的年龄。了解伪狂犬流行病学是扑灭该病的关键,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伪狂犬试验病毒株所特有的基因缺失(gE型)独特性,可以特异检测出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动物。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苏州地区猪伪狂犬病的野毒感染情况,对苏州市3个市(区)的18家自繁自养规模猪场共971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伪狂犬病gB抗体和gE抗体的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971份样品中,伪狂犬gE抗体阳性497份,gE抗体阳性率为51.18%,其中生产母猪样品394份,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为63.2%;公猪样品130份,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为46.92%.结果显示,苏州地区中存在猪伪狂犬病痛毒感染,且某些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7,(6)
<正>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B类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定),该病毒可以感染除短尾猿以外的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猪的感染症状和伪狂犬病毒株本身的毒力、感染量、感染途径以及猪龄、免疫状况等有关。伪狂犬病防制主要依靠接种基因缺失疫苗,欧盟许多国家通过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和与之相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控制和根除了伪狂犬  相似文献   

5.
利用ELISA法对猪伪狂犬病检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利用伪狂犬全抗体检测试剂盒和伪狂犬gE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广东某猪场的猪只按照一定的采血要求,进行了伪狂犬病全抗体和gE抗体的检测。我们初步发现该场伪狂犬病的抗体变化及该场伪狂犬病感染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广西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广西猪伪狂犬病毒的感染状况,应用PCR技术对来自广西46个种猪场的1940份公猪精液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检测,阳性率为0;同时对广西25个已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猪场的1455份送检血清,采用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鉴别ELISA方法进行了血清学抗体监测,结果检出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11份,阳性率为0.76%。结果表明,广西猪群中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但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郭万柱 《猪业科学》2005,22(4):20-21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1. 自然弱毒疫苗(缺失部分gE基因)  2. 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双缺失:TK、gE)  ●鉴别诊断技术:  gE-ELISA 区分疫苗免疫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是防制和控制乃至根除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早期的猪伪狂犬疫苗大多为弱毒苗和灭活苗,弱 毒苗和灭活苗在预防控制伪狂犬病方面 虽然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弱毒苗不能防 止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复制和排出,即存在 着毒力返强和散毒的危险;而灭活苗虽然 安全性较好,但其免疫效率却较低,免疫时用量较大、有时还可能导致注射部位肿胀,出现过敏反应。因此…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泉州市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采集15个规模化猪场745份血清样品,运用ELISA方法检测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结果显示,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gE抗体阳性率为17.32%、场阳性率为80%,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和育肥猪gE抗体阳性率在6.67%~20.6%,各乡镇规模化猪场gE抗体阳性率在5%~22.29%,表明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不同程度存在伪狂犬野毒感染,伪狂犬病防控和净化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延平区规模养殖场猪伪狂犬病(PR)野毒感染情况,2013年1-6月从本地大部分使用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的10个规模猪场共采集了366份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场抗体阳性率为70%(7/10),样品阳性率为18.03%(66/366),说明延平区本地规模猪场不同程度受到猪伪狂犬病的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病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如何鉴别疫苗接种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是控制和净化该病的前提。本试验根据不同猪伪狂犬疫苗株gE基因缺失的特点,建立了一种猪伪狂犬病野毒病原核酸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出猪伪狂犬病野毒,而不能检出猪伪狂犬病疫苗株,实现了疫苗毒和野毒的鉴别检验,同时不能检测出猪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最低检测限度为10~3个病毒核酸拷贝。在组织样品检测中不受宿主组织核酸干扰,能区分野毒感染动物组织和疫苗免疫动物组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伪狂犬病毒野毒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无锡市生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对种猪场、部分规模猪场,检测伪狂犬gE抗体,调查分析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中,阳性猪场所占比例为66.67%,阳性样品比例为21.52%。结果表明,无锡市猪场的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及时加强控制与净化。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猪伪狂犬病状况,对3个已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的种猪场2758份猪血清样品,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猪伪狂犬病gE、gB抗体.结果gE抗体阳性率为13.92%,gB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8.74%,结果表明,该病在不同种猪场感染情况存在差异,gE基因缺失疫苗的效果确实,适合猪伪狂犬病净化.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一起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疑似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通过细菌分离和培养,猪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和ELISA gE试验,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盒猪瘟病原的ELISA试验,对6头病猪的血清和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全血琼脂培养基上无细菌生长,猪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者为5头,猪伪狂犬的ELISA gE鉴别试验阳性者为5头,猪瘟抗体水平超过1∶512的为4头,猪瘟病原的ELISA试验阳性者为4头,其中感染猪伪狂犬病与猪瘟的为3头。综合上述结果,初步诊断该病例为猪伪狂犬病和猪瘟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在闽北地区的流行情况,整理并分析2015年度血清抗体检测数据。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闽北地区45个规模化猪场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检测样品血清中伪狂犬病gE抗体和gB抗体的水平进行结果判定。结果显示:送检的45个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场达25个,猪场阳性率达55.6%;共检测1304份血清,其中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213份、可疑24份、阴性1067份,抗体阳性率达20.6%。从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猪场抽检猪伪狂犬gB抗体380份,gB抗体阳性258份,猪群伪狂犬病抗体保护率仅有67.9%。  相似文献   

15.
祖海涛  朱连德 《中国猪业》2015,10(12):47-49
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规模化养猪的重要疾病之一。猪只一旦感染伪狂犬病毒,将会终身带毒,成为猪场的隐患。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发现,如果使用合适的疫苗,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滴鼻免疫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可以有效阻止野毒对商品猪群的感染,降低商品猪群的野毒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在75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化种猪场,由于引入未经检测的带毒公猪导致猪群感染伪狂犬病,通过对所有公猪和其他猪群抽样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果断清除带毒公猪,采用人工授精配种以及选用高质量gE基因缺失弱毒活苗强化母猪群和仔猪群伪狂犬病免疫,加强消毒隔离,提高生物安全措施,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成功净化了伪狂犬病,明显提高了种猪的繁殖表现和生产成绩,伪狂犬病净化取得显著成效。由于伪狂犬病在中国呈流行性发生,为消除伪狂犬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猪场有必要考虑控制并最终净化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江西省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状况,对15个已使用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的种猪场l 420份送检血清,采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鉴别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抗体监测,检测出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阳性186份,阳性率为13.1%.结果表明,江西猪群中存在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且某些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长沙市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对市内47个规模猪场送检的1534猪血清样品和22个已免疫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规模场送检的1300份血清样品,用ELISA方法对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pI抗体,下同)和免疫抗体(gB抗体,下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长沙市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pI抗体阳性率为20.9%,场阳性率为44.7%;22个免疫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pI抗体阳性率下降1.8%,场阳性数下降4.6%。结果表明,通过利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科学免疫,同时配合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技术可以控制和净化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流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诊一起猪伪狂犬病的发生,采集送检病料的肝脏、肾脏、脾脏、肺脏、脑等组织器官进行实验室诊断和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料中扩增出了伪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gE基因片段,通过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此次发生的伪狂犬病与2011年之后流行的伪狂犬流行毒株高度同源。综合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确定引起此次疾病的主要病原为猪伪狂犬病毒。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伪狂犬病毒阳性样品,建立PCR方法特异性扩增阳性毒株LNP-1株gD、gE基因,并进行测序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LNP-1株gD、gE基因与近年来我国流行毒株遗传关系接近。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发现,LNP-1株gD基因与经典疫苗毒株Bartha株gD基因相比在831-836位之间存在连续6个碱基插入,并有多个A-G替换,gE基因在第142~144位和1 488~1 490位分别存在GAC和CGA碱基插入,符合近年国内伪狂犬变异毒株gE基因突变特征,推断其为伪狂犬变异毒株。从而为判断辽宁地区流行伪狂犬毒株类型,伪狂犬净化和疫苗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