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1996-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分析了直辖以来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总体趋势和空间差异, 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机制, 结果表明: 重庆市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 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 其中城镇、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增长较快; 驱使建设用地增长的三大因子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其中经济发展是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延吉市2000—2009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延吉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总体趋势和空间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延吉市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空间差异变化显著,其中城镇、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增长较快.驱使建设用地增长的3大因子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与人口流动引起的城镇化进程推进,其中经济发展是主要社会驱动力.针对不同驱动力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本地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水平(GDP)、固定资产投资、人口规模等是建设用地规模拓展的重要驱动力。对重庆市1997年以来的建设用地规模扩展时空变化情况及扩展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重庆市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建设用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运用1 988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多源影像数据,在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的支持下,对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并对用地类型变化最大的城乡居住建设用地进行了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和城市形态的分型特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1988-2007年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年增长率为6.58%;③城乡居住建设用地主要是有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化而来,三者占转移总量的84.53%;③重庆市城市分区建设用地重心向东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方向偏移,受歌乐山和南山地形制约明显,并且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城镇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路婕  赵竟英  冯新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30-10032
根据郑州市l996~2003年的土地利用统计与变更数据以及两个时期的GIS数据,分析郑州市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和速度、区域差异以及扩展来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郑州市城镇用地变化呈上升趋势,研究时段内其增长分为3个阶段;郑州市城镇用地扩展区域差异比较显著;城镇用地扩展来源是耕地、园地、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等的转化,其中主要是耕地的转化;社会经济是影响郑州市城镇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9~2008年数据分析重庆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效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1999~2008年间重庆市耕地急剧下降,其面积净减293 679.7 hm2,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其面积净增74 334.1 hm2.②重庆区域建设用地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较大,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增加值与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表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土地资源的开发.③重庆市1999年的ESV为849.80亿元,2008年为901.44亿元,平均增幅为0.7%,总体变化不大,虽然重庆市的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价值仍不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和处理1998—2013年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进行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16年间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构建不同建设用地类型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用地总量逐年上升,城市用地和建制镇用地比例呈增长趋势,其他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呈下降趋势;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呈波动增长趋势,近年来碳排放强度增长速度快于建设用地扩张速度。(2)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曲线拐点位于建设用地总量比例为2.78%的临界处;城市用地和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拐点位于0.474%的临界处;建制镇用地和碳排放强度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拐点位于0.646%的临界处;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庆市1999—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当量因子表,估算土地流转所产生的生态价值变化,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市1999、2004和200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5 234 383.16万、5 493 479.62万和5 525 143.07万元。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其中林地、建筑用地的面积增加以及耕地面积减少是主要原因。在连续的两个研究段内,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多,说明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的开发已经严重影响了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此外,1999—2008年重庆市GDP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例越来越小,表明快速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进行土地优化配置及流转决策时提供参考建议,以保证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6—2008年全国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变化规律和趋势,为我国制定建设用地的调整方向和利用目标提供决策依据。从建设用地利用结构、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3个方面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省级尺度为评价单元,从不同评价指标出发,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8年,我国建设用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和承载能力有所提高,但利用效率存在下降趋势,同时各省份评价单项指标的集约利用幅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我国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总体趋势为东南沿海区高于西北内陆区,经济发达区高于经济落后区;针对不同省份,未来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应根据时空变化规律着力于不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宇  杨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39-2341,2382
利用重庆市主城区1988、2000、2007年3期TM影像,通过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获取3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及转移矩阵,定量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在1988~2007年20a间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在1988~2000年间,灌木林大幅度减少,减少面积达760.59 km2,旱地增长幅度达829.31 km2。在2000~2007年间,旱地大幅度减少达428.80 km2,而灌木林增长了206.03 km2。1988~2007年,水体整体变化不大,有林地开始呈现增长趋势,城市建设用地一直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0~2007年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1988~2000年,表明重庆市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在机构养老痴呆老人照顾费用的构成,以探讨痴呆老人在机构养老的策略.方法 通过信息系统及询问家属,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广州市老人院居住的77例痴呆老人的照顾费用情况.结果 本组痴呆老人中,93.5%为中、重度痴呆者,女性、AD患者分别占63.6%、59.7%.痴呆老人每月照顾总费用为1672.0~8542.8元,平均(2723.9±1414.8)元,其中床位及伙食费占首位,其次为护理总费、医疗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以及不同婚姻状况、子女情况、月收入、痴呆严重程度的痴呆老人照顾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痴呆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护及康复训练,以延缓老人病情进展或恶化,减少照顾费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当前,民营馆配商已失去十年前快速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而面临很多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民营馆配商必须在巩固纸质图书主业的基础上,改变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模式,增加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走技术密集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从毕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就业制度改革中,开展毕业教育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通过以下方法,早期保温,通风换气,合理饲喂,冬季防病以提高鸡群的生产性能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18.
Genes for epilepsy mapped in the mouse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The neurological mutant mouse strain E1 is a model for complex partial seizures in humans. The inheritance of epileptic seizures with seven conventional chromosomal markers and over 60 endogenous proviral marker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back-crosses of E1 with two seizure-resistant strains, DBA/2J and ABP/LeJ. The major gene responsible for this epileptic phenotype (El-1) was localized to a region distal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romere on chromosome 9. At least one other gene, El-2, linked to proviral markers on chromosome 2, also influences the seizure phenotype. In addition, a potential modifier of seizures was detected in the DBA/2J background. The location of El-1 on distal chromosome 9 may allow identification of an epilepsy candidate gene in humans on the basis of conserved synteny with human chromosome 3.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