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渔业生物学证明:鱼池施肥能加快被鱼类摄食的各种浮游生物的生长。许多试验表明,池塘中,饵料的丰欠和组成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加以控制。在这种动态循环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氮、磷、钾等元素。  相似文献   

2.
化肥养鱼好     
化肥养鱼是利用化肥所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培养水中浮游生物,作为鱼类饵料,用以提高养鱼产量的一种新的养鱼方法。一般在鱼池中施用一斤尿素能长鱼1.5-2斤,一斤碳铵可长鱼0.7-1斤。  相似文献   

3.
《内陆水产》2006,31(1):11-11
池塘施用的有机肥料主要有粪肥、绿肥、厩肥、堆肥等。这些肥料含有氮、磷、钾等多种无机盐类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有机物质。肥效全面而作用持久。但施用后见效较慢,所以又称为“迟效肥料”。有机肥料在水中腐烂分解,会消耗水中溶氧,放出有毒气体(硫化氢、氨、二氧化碳等)对鱼类生长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不宜将大量新鲜的有机肥料直接施入鱼池.而应事先将其封闭发酵腐熟后再施。  相似文献   

4.
家鱼池塘底泥耗氧率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底泥耗氧测定法,研究了10口家鱼鱼池底泥耗氧率与底部水体理化因子(溶氧、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底泥有机质含量及深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池塘平均底泥耗氧率(SOD)为0.91 g/(m2.d),变动范围为0.76~1.09 g/(m2.d)。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底泥耗氧率与池塘底部水体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溶氧相关性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9),其次是温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0.557和-0.421;底泥耗氧率与底泥深度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底泥耗氧率与溶氧和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其它因素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影响底泥耗氧率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是溶氧,其次是温度。利用BP神经网络分析影响SOD的理化因子,以溶氧、温度和底泥深度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SOD进行预测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和测试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和0.879,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6%和10.4%,预测值与真实值偏差较小,拟合度较高,可有效预测池塘底泥耗氧率。  相似文献   

5.
1施用化肥前,最好先施有机肥料,继而两者配合使用,这样方能使鱼塘中的肥效持久稳定,促使浮游生物持续繁殖。2施用化肥的时间以每年5~7月和9~10月为宜,以晴天中午,水温20~30℃时为佳。3施颗粒状化肥时均应先溶于水,然后混合均匀再全池泼洒。切忌为图省事将固体化肥直接撒入鱼塘中,鱼误食而死。4施用氮肥和磷肥时,应有一定顺序,先施氮肥,后施磷肥,不能颠倒和同时进行。并切忌与石灰、草木灰和其他碱性肥料混合施用。5氮、磷、钾肥要合理搭配,一般认为氮、磷、钾以2:2:1繁殖浮游生物效果较好。6施化肥应注…  相似文献   

6.
<正>养殖池塘底泥是由残剩饵料、粪便、生物尸体及各种有机碎屑、各种无机盐、泥土沉积物等组成,因此,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无机氮、磷、硫、钾、钙等成分。活菌在底质中生发的过程即是将底泥转化利用的过程,是将底泥中的废物转化为水体营养的过程。因此,底改产品的成分也以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  相似文献   

7.
石灰常用于鱼池以改良水质和提高软水酸性淤泥的无机施肥的效果。美国东南部对于总硬度低于20毫克/升的软水鱼池建议施石灰。但直到最近还没有方法可用于估计施入鱼池的石灰需要量。Boyd发现在阿拉巴马鱼池底泥的碱饱和与池水总硬度有密切关系,当底泥80%以上碱饱和时.  相似文献   

8.
池塘施用氯化铵为氮源的化肥养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混养鱼池以氯化铵为氮源施肥养鱼进行了两年系统的研究,对4个温幅内使用氯化铵追肥前后鱼池水体的理化因子、主要营养盐类、初级生产力、浮游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等进行了连续测定,找出浮游植物等指标峰值所持续的时间和变化规律,为不同季节施肥的数量和频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进行了这些指标的年周期(主要养殖期)变化规律的研究。确定了氯化铵养鱼池的肥水等级。对鱼池底泥的理化特性,鲢、鳙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血液的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对鲢、鳙鱼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试验证明氯化铵是一种优质养鱼氮肥。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鱼施用化肥的作用,是为藻类(浮游植物)提供能直接利用的无机盐养分,从而大量繁殖生长浮游植物,为鲢鳙鱼提供丰富的饵料。下面针对生产单位在化肥养鱼中存在的弊病,重点谈一谈化肥养鱼的合理施用: 1.氮磷肥的合理配合,供给协调是增产的关键。根据实践,一般可采用碳酸氢铵(N)与过磷酸钙(P)之比为1:1~1.5适宜,即1公斤碳酸氢铵配1—1.5公斤过磷酸钙施用。具体依据鱼池土质和鱼池水质现状而定,在施用农家肥(有机肥)、青饲料少的鱼池(包括新挖鱼池),氮磷肥应都施用,单一施用往往效果不佳;有些鱼池因多年以氮肥为主肥水,池中磷素消耗加剧,致使氮磷比例失调,此类池塘应减氮增磷或以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7—9月大口黑鲈生态养殖池塘微生物与水质理化指标的变化及关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天津某大口黑鲈生态养殖池塘7—9月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对养殖区和微生态区表层水理化指标进行监测。试验结果显示,该池塘微生物多样性在7—9月发生变化,底泥微生物α多样性始终高于水样和毛刷。各样本中优势菌均包含变形菌门;水体中蓝细菌门在9月发展为优势物种;毛刷样本各月份优势菌不同,9月时厚壁菌门比例最高。水体理化指标在7—9月发生变化,养殖和微生态区水体氨氮含量均在8月达到最高值,9月时两区域的总氮、正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pH和总碱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态区水体中硝态氮含量与毛刷中根瘤菌科丰度显著负相关;养殖区和生态区水中亚硝态氮含量分别与底泥中红杆菌科和毛刷中Norank_o__norank_c__Nitrospira丰度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7—9月生态池塘水质及微生物的调控和二者相关的后续研究及修复水质功能菌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微流水鱼池的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氮、磷、以及浮游生物等生态因子,并与高密度流水鱼池和静水鱼池相比较。结果表明,微流水鱼池的生态环境介于静水鱼池和高密度流水鱼池之间,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流量和水交换的均匀程度。流量愈大,水交换愈均匀,生态环境愈接近于高密度流水鱼池,反之则愈接近于静水鱼池。文中还结合养殖技术对微流水鱼池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内陆水产》1993,(4):23-23
鱼用复合肥足招对于氮、磷、钾等单质肥料而言,即肥料成份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任何两种或三种元素的肥料。国内外生产和施用的复合肥还混有一种或数种微量元素。这种肥料深受广大养鱼单位的欢迎,目前,已在全国各地精养鱼池和小型水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霍传柱 《河南水产》2013,(2):19-20,39
阐述了底泥、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溶解氧,酸碱度等因素对集约化高产鱼塘水质的影响及控制指标;对于水质调控,提出适当追施化肥,科学投喂,适时加注新水换出部分底层老水,清除过多底泥,定期搅动塘底,灵活开启增氧机,施放净水剂及生物制剂(光合细菌),合理施用鱼药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鳜塘底泥修复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种不同处理方法对鳜(Siniperca chuatsi)塘底泥理化和生物性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底泥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池塘底泥经过处理后理化性质有所改变,碱化提高底泥酸碱度(pH)和可交换性钙含量,热熏显著降低底泥水分,提高碳/氮(C/N);2)干燥、干燥后再破碎、施无机氮肥等手段能显著提高土壤呼吸强度(P〈0.05),其中干燥后再破碎效果最显著,提高了52.3%;3)土壤理化因子中对土壤呼吸强度的直接影响力(按绝对值大小)排序依次为pH〉C/N〉有机质〉水分〉总氮(TN)〉总磷(TP),而TN和TP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是通过其他理化因子间接表现出来的;4)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修复方法中整体效果最好的是干燥后破碎,其次是干燥,碱化效果最差,综合得分分别为0.905、0.895和0.695。试验结果不仅为鳜塘连作障碍的克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健康养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罗非鱼养殖中后期,研究了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类底改+有益活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池塘底泥总氮及总磷的降解。结果表明,对照组养殖池底泥中总氮、总磷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底泥的总氮、总磷含量沉积浓度随着饲养周期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但使用复合过硫酸氢钾颗粒解毒底安+有益活菌进行综合调控后减缓了它们增加的幅度,使更多的营养物质释放到水体中,供给浮游植物利用和提高同化作用。从改良的效果来比对和分析,以复合过硫酸氢钾颗粒解毒底安+乳酸菌的协同作用对氮磷的改良效果更显著,总氮和总磷比试验前平均消减了30.75%和15.69%,可在水产养殖中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全池泼洒法是鱼病防治中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为保证准确有效的药物浓度,必须正确丈量池塘水面面积。很显然,以鱼池面积作为计算依据是很不合理的。关于鱼池面积的概念,有取鱼池表面积的,如长方形鱼池,取长与宽的积,也有取鱼池中截面面积的,但这两种方法放到具体用药量计算时均会产生显著的误差。如以第二种方法为例,因为鱼池经过多年使用会积累大量底泥,若不清淤的话,原定的中截面面积将不能代表实际的中截面面积值,从而产生越来越大的误差。因此有资料提出以池塘水面面积作为计算依据,即以鱼池水面的长宽积为依据,但事实上,这…  相似文献   

17.
<正>沉积在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腐殖质与土壤颗粒混合而成的沉积物通常称为池塘底泥,底泥中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无机盐类。底泥能够通过吸收-释放机制对水中无机盐浓度进行双向调节,使泥-水体系的无机盐含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底泥在池塘中起着缓冲和平衡无机盐浓度的重要作用。鱼类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了解鱼池底泥对水  相似文献   

18.
陈宜婉 《水产学报》1985,9(1):49-62
本文报导了1980-1982三年中在南京市郊江宁县东山公社百家湖渔场的两个相邻并大小相同的池塘中,分别用猪粪与经沼气池发酵后的肥水和部分废渣作为培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的肥料。分析了池塘施用沼气肥水后水中理化、生物等因子的情况,指出用沼气肥水可引起池塘藻类种群组合和数量的变化,若长期施用沼气肥水还可调节自然饵料季节间的平衡关系和促进有利于池塘养殖的藻类种群组合的形成,使鱼池持续高产。1981年亩净产为1129.6斤,1982年为1311.1斤。  相似文献   

19.
生石灰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钙(CaO),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钙(Ca(OH)2),并放出大量热量。反应式为: CaO + H2O→ Ca(OH)2,Ca(OH)2 Ca2++2OH-,短时间内,可使水中pH值提高到11以上,在这强碱性条件下,水和泥中各种病原菌、野杂鱼以及其它敌害生物均可杀死。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后形成碳酸钙(CaCO3),碳酸钙能疏松底泥,改善底泥通气状况,加快细菌分解有机质,并释放出能被底泥吸收的氮、磷、钾等营养盐,增强水的肥度。钙本身又是绿色植物及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20.
二、肥料的施用方法1.全年施肥量的估算 应根据鱼池条件、饲养条件、放养模式、产量指标和技术水平等来制订全年的施用量。一般亩产500千克的鱼池,每产1千克草、青、鲤、鲂、鲫等鱼,可以产0.4~0.6千克鲢、鳙鱼。据推算每亩施用40~50千克有机肥料(主要是粪肥),可生产0.5千克的鲢、鳙鱼。按上述标准便可以估算全年鱼池的施肥量。例如,某一鱼池计划每亩产量为500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