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丁香酚麻醉半滑舌鳎成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在20~21℃水温下丁香酚对半滑舌鳎成鱼的麻醉作用。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把麻醉程度分为6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鱼体最终麻醉程度不超过3期时,呼吸频率略微增加,到4期时呼吸频率才明显下降。丁香酚麻醉半滑舌鳎成鱼的有效浓度为40~80mg/L,在此范围内,丁香酚浓度越高鱼体达到4期的麻醉时间越短,但复苏时间没有明显差别。丁香酚浓度在40~60mg/L之间时,最长麻醉保活时间>20min;当丁香酚浓度≥80mg/L时,最长麻醉保活时间<8min,鱼体入麻时间与死亡时间的边界很窄,麻醉后应立即进行复苏,否则会导致鱼体死亡。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16℃±1℃条件下,研究了MS-222在不同浓度、不同麻醉时间对半滑舌鳎的复苏时间、复苏率及存活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半滑舌鳎在麻醉剂浓度为60 mg/L的海水中浸浴4 h后的药物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MS-222浓度在60~120 mg/L时,试验鱼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随麻醉剂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变化较大,浓度由60 mg/L增加至120 mg/L,麻醉时间由280 s缩短至90 s;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加,麻醉时间的变化趋于平稳。试验鱼在浓度为60 mg/L的MS-222溶液中浸浴0.5、1.0、2.0、3.0、4.0 h,其复苏率及24 h存活率均达100%;持续麻醉时间在3 h内,随着浸浴时间的延长,试验鱼的复苏时间由115 s延长至155 s,超过3 h后,复苏时间趋于稳定。试验条件下麻醉剂的有效浓度为60 mg/L。MS-222在半滑舌鳎体内的消除数据结果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t_(1/2β)为44.2 h,消除速率方程为C=7550.5e~(-0.205t)+791.8e~(-0.016t)-8342.3e-0.081e~(0.106t),相关系数为1.0。以水产品中麻醉剂定量限2.0μg/kg为残留限量,通过WT 1.4分析,以半滑舌鳎可食性肌肉组织作为残留检测靶组织,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6 d。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MS-222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幼鱼的麻醉效果,在14~15 ℃的水温条件下,进行了不同MS-222浓度、不同空气暴露时间和连续浸浴对幼鱼复苏时间、复苏率和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MS-222的浓度不仅与长鳍吻鮈幼鱼的麻醉程度有极大关系,还与鱼体的入麻时间呈正相关,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MS-222对幼鱼的有效浓度为80~140 mg/L。(2)幼鱼的呼吸频率在低度麻醉阶段显著上升,深度麻醉时急剧下降,最后呼吸停止,进入死亡阶段。(3)进入M4期后的长鳍吻鮈幼鱼,当空气暴露时间在6 min之内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当暴露时间在6~12 min时(不包括12 min),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暴露时间≤8 min时,复苏率均为100 %;当暴露时间达到10 min时,复苏率降为66.7 %;暴露时间达到12 min时,复苏率为0。(4)进入M4期的幼鱼在10~20 mg/L的MS-222溶液中可全部复苏至正常状态,而在30~5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复苏至F3期,在相应浓度(10~50 mg/L)的MS-222溶液中持续浸浴12 h后,存活率均为100 %,但在6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能复苏至F1期,并在2 min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MS-222对细鳞鲑和美洲红点鲑的麻醉效果,检测麻醉时鱼的呼吸频率以及空气暴露时长对鱼体复苏的影响,探究两种鱼类在渔业生产和科研实验中的最适麻醉剂浓度。结果显示:当MS-222质量浓度为80、100 mg/L时,细鳞鲑麻醉所需的时间显著少于40、60 mg/L浓度组,而显著多于其余浓度组(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细鳞鲑的复苏时长最短(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80 mg/L时,美洲红点鲑麻醉所需的时间显著少于40、60 mg/L浓度组,而显著多于其余浓度组(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美洲红点鲑的复苏时长显著大于40、60和80 mg/L浓度组,而显著小于其余浓度组(P<0.05)。比较MS-222对两种鱼的麻醉效果,美洲红点鲑对MS-222更为敏感。两种鱼的呼吸频率总体上都随着麻醉程度的加深而下降,当空气暴露时长少于5 min时,细鳞鲑的复苏时长先减少后增加,美洲红点鲑的复苏时长则呈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的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MS-222和丁香酚分别在浓度60 mg·L~(-1)和30 mg·L~(-1)时,幼鱼的最终麻醉程度达到麻醉6期(延髓麻醉期);MS-222浓度在120~140 mg·L~(-1)、丁香酚浓度在60~70 mg·L~(-1)时,幼鱼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现缩短的趋势。幼鱼进入麻醉6期后,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暴露25 min时复苏时间已超过对照组(未暴露),此后复苏时间明显增加,幼鱼成活率为100%;丁香酚处理组幼鱼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暴露6 min后复苏时间上升趋势加快,暴露15 min之前幼鱼成活率为100%,暴露20 min时幼鱼成活率降低到80%。研究表明,120~140 mg·L~(-1)的MS-222和60~70 mg·L~(-1)的丁香酚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理想麻醉剂。  相似文献   

6.
丁香酚对日本黄姑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丁香酚对日本黄姑鱼的麻醉效果,用体长95 mm的日本黄姑鱼进行了麻醉试验。结果表明,水温25~26℃时,5 mg/L浓度的丁香酚药液对日本黄姑鱼只能起到轻度镇静作用;浓度在10~50mg/L时,浓度与麻醉所需的时间呈负相关,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最理想的麻醉浓度为20~40 mg/L。鱼体在浓度20~30 mg/L的丁香酚药液中药浴15 min,能全部复苏;在浓度40 mg/L下药浴9 min,能全部复苏。采用浓度20~30 mg/L的丁香酚药液对鱼体深度麻醉后,鱼体在空气中暴露9 min后能全部复苏,且复苏时间随着药液浓度的升高而变长。  相似文献   

7.
MS-222对黄颡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MS-222质量浓度和药浴时间对黄颡鱼麻醉效果的影响,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法进行了黄颡鱼麻醉效果试验。在水温(10±0. 5)℃下,研究了黄颡鱼在短时间(30 min)麻醉药浴和长时间(24 h)镇静药浴下各麻醉阶段的行为特征、诱导时间和呼吸频率,以及在复苏阶段的行为特征、复苏时间和复苏后存活率等指标。结果显示,在短时间麻醉药浴试验中,MS-222质量浓度为60 mg/L的处理组,黄颡鱼5 min 30 s即可进入麻醉期,在空气中暴露10 min依然保持麻醉状态,放入清水中4 min 5 s即可复苏。这一处理方法适用于黄颡鱼的短时间转运等操作。MS-222质量浓度为20 mg/L的处理组,黄颡鱼可长时间(24 h)处于镇静状态,停止游动,鱼体保持平衡,且触觉丧失,存活率达到100%。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黄颡鱼的长时间运输。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测不同浓度下MS-222处理后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的麻醉深度、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初步确定了适宜麻醉浓度,并通过测定呼吸频率、耗氧率、排氨率和露空苏醒弹动时间等指标分析麻醉对鱼体造成的影响,综合评估了MS-222的适宜麻醉浓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俄罗斯鲟幼鱼的麻醉程度逐渐加深,达到相同麻醉程度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复苏时间出现上升趋势。麻醉剂浓度在200~300 mg/L时,试验鱼20 min内即可进入较为稳定的麻醉状态。MS-222对试验鱼的呼吸频率有极显著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最适于俄罗斯鲟幼鱼麻醉运输的MS-222浓度范围为50~60 mg/L,适于俄罗斯鲟幼鱼人工操作的MS-222浓度范围为150~200 mg/L。  相似文献   

9.
MS-222不同处理方式对史氏鲟和中华鲟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222的药液浸浴和药液鳃部喷洒可作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麻醉方式。在水温16~18℃的条件下,史氏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90~11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30 min;中华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80~10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15 min。史氏鲟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1 500 mg/L,最低有效操作时间为30 s,持续操作时间不超过60 s;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4 000 mg/L,有效操作时间不大于5 s。20~40 mg/L MS-222麻醉液浸浴方式可以作为史氏鲟4 h内的短途运输。史氏鲟在90~150 mg/L的MS-222的药液中超过240 min,试验鱼无法复苏,即生物学死亡。MS-222对中华鲟一般麻醉浓度为80~100 mg/L,其在80 mg/L的MS-222中连续浸浴15 min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鱼安定(MS-222)对黄鳝麻醉效果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礼 《内陆水产》2007,32(9):25-26
以人工培育的黄鳝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鱼体大小、鱼安定(MS-222)的浓度对黄鳝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3℃~26℃水温条件下,鱼安定(MS-222)对不同大小的黄鳝麻醉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鱼安定(MS-222)对黄鳝的麻醉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鱼安定(MS-222)对亲鱼的适宜麻醉浓度范围是300mg/L~500mg/L,最适浓度为350mg/L。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正常溶解氧(5.5~6.0mg/L)和过饱和氧(10~12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半滑舌鳎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8.2mg/L(43.56~53.34mg/L)和41.66mg/L(37.03~46.86mg/L),非离子氨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0.76mg/L(0.64~0.89mg/L)和0.58mg/L(0.48~0.70mg/L);而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20.68(110.82~131.42mg/L)和103.53mg/L(94.83~113.03mg/L);非离子氨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53mg/L(2.42~2.66mg/L)和2.39mg/L(2.31~2.49mg/L)。最后,提出了在半滑舌鳎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水体充氧的方式以提高半滑舌鳎对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2.
丁香酚对倒刺鲃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人工繁育的鱼种开展丁香酚对倒刺鲃麻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水温25±0.5℃时,5 mg/L浓度的丁香酚对倒刺鲃鱼种没有麻醉作用,10 mg/L浓度的丁香酚只能起轻度镇静作用;浓度12~30 mg/L时,浓度与麻醉所需时间和复苏所需时间呈负相关关系,丁香酚对倒刺鲃鱼种的理想麻醉浓度约20 mg/L.经30 mg/L的丁香酚深度麻醉,在空气中暴露15 min后,鱼体复苏所需的平均时间为2.6 min,复苏率达100%;将被深度麻醉的鱼种立即转入10 mg/L的丁香酚中继续浸泡10 h后,复苏率和48 h内成活率均为100%.水温23~29℃时,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温度越高,麻醉所需时间越短,复苏所需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3.
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孵化时间影响不明显,悬浮物浓度≤ 200 mg/L 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悬浮物浓度≥ 800 mg/L时,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悬浮物浓度≥ 200 mg/L 时,初孵仔鱼畸形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Bliss法计算,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起始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为 1 974.8 mg/L (1 375.4~2 835.5 mg/L),安全浓度(SC)为 197.5 mg/L;对初孵仔鱼的 48和 96 h LC50 (95%可信限) 分别为 226.9 mg/L (204.6~251.7 mg/L) 和 202.9 mg/L (182.3~225.9 mg/L),SC为 20.29 mg/L.  相似文献   

14.
半滑舌鳎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至10月进行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s semilaevis Guanther)生产性养殖试验,期间对一套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效果及半滑舌鳎养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养殖水体经系统处理后,养殖池内水温18~21℃,pH 7.0~8.0,DO≥6.6 mg/L,养殖池进水氨氮0.017~0.178 mg/L,亚硝酸氮0.012~0.064mg/L。文中详细阐述了放苗前养殖车间消毒、苗种选择与运输、生物滤池的培养、苗种投放、养殖过程中系统的日常维护、饵料投喂、光照控制、水质因子控制等内容,并对养殖半滑舌鳎8个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国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效益分析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酸镁、乙醇、氯化镁、丁香酚、MS-222、氯化锰、利多卡因、盐酸普鲁卡因、乙二醇苯醚、薄荷醇、苯佐卡因和三氯叔丁醇对长蛸(Octopus minor)成体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硫酸镁、丁香酚、MS-222、氯化锰、利多卡因、盐酸普鲁卡因、乙二醇苯醚、薄荷醇、苯佐卡因和三氯叔丁醇对长蛸无麻醉作用。在0.2~0.6 mL/L乙二醇苯醚、0.05 g/L和0.06 g/L薄荷醇、0.5 g/L苯佐卡因、40 μL/L丁香酚和50~500 mg/L MS-222浓度的溶液中,长蛸出现中毒现象。2 mL/L乙醇和2 g/L氯化镁溶液对长蛸无麻醉作用;6~40 mL/L的乙醇和6~35 g/L的氯化镁溶液中长蛸出现麻醉现象。根据长蛸在4~40 mL/L乙醇和4~40 g/L氯化镁溶液中的麻醉和复苏过程将麻醉程度分为5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长蛸在15~35 g/L氯化镁和10~40 mL/L乙醇中能够达到第4期麻醉,此时期适于观察和操作。在4~35 mL/L乙醇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增加,在40 mL/L时长蛸产生应激反应麻醉时间变长。3~35 g/L氯化镁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增加。10 mL/L乙醇和20 g/L氯化镁对长蛸的麻醉和复苏总时间最短,分别为26 min和40 min。实验证明,乙醇和氯化镁均可作为长蛸的麻醉剂,在麻醉效率方面乙醇好于氯化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MS-222和丁香酚两种麻醉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多鳞四指马(鲅)幼鱼的麻醉效果,观测了其不同麻醉阶段的表现,探讨了麻醉时间和温度对其入麻和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 MS-222、丁香酚分别在55 mg/L、10 mg/L以上才对幼鱼有麻醉效果,最适麻醉剂浓度分别为20±5 mg/L和80±10 mg/L;随着浓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随着温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茜素络合物(Alizarin Complexone,ALC)分别浸泡标记70 d和170 d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苗种耳石,设置了5个浓度组和3个时间梯度组.结果显示,ALC对半滑舌鳎70-170 d苗种的耳石染色效果明显.综合考虑存活率和标记效果,ALC浸泡标记半滑舌鳎苗种耳石的适宜浓度为100 mg/L (36 h浸泡处理)和150 mg/L(24 h浸泡处理).相同浸泡时间下,随着ALC浓度的增加,耳石上标记信号强度增加,但实验鱼死亡率升高;相同浸泡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耳石上标记信号强度增加,实验鱼死亡率也会升高.对标记的170d苗种进行养殖实验,每30 d取样矢耳石进行观察,发现4个月后实验鱼生长良好,且耳石荧光信号仍可清晰检测到,表明ALC在半滑舌鳎矢耳石上形成的荧光标记可长期存续,标记效果好.研究结果可为半滑舌鳎大规模标志放流及早期生活史研究提供群体身份识别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暴露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胜利原油对半滑舌鳎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用于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从时间-效应关系分析,半滑舌鳎幼鱼肝脏SOD和CAT活性随时间总体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并且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出现高值的时问提前.从剂量-效应关系分析,半滑舌鳎幼鱼肝脏SOD和CAT活性总体呈现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过程.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存在一定的阚值,在这个阚值内机体未发生中毒反应,污染胁迫解除后也能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本实验中,石油污染对半滑舌鳎幼鱼肝脏CAT活性影响的阚值在0.2~0.4 mg/L之间,而对SOD活性影响的阚值在1.6~3.2 mg/L之间.在此阙值以上,表明石油污染导致机体产生活性氧的速度超过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清除能力,损伤作用占主导地位,使机体发生毒性效应.半滑舌鳎幼鱼肝脏CAT活性对石油污染的响应相对于SOD更加敏感,所以更能反映出环境中氧化污染的胁迫,有望成为石油类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在23~24℃水温条件下,观察研究了MS-222对体长(7.58±0.13)cm,体质量(5.59±0.29)g的岩原鲤幼鱼的麻醉效果。根据麻醉和复苏过程中岩原鲤幼鱼的行为特征变化,将其麻醉过程分为5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结果表明:(1)试验条件下MS-222麻醉岩原鲤幼鱼的有效质量浓度为120~220 mg/L,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均与麻醉剂浓度呈负相关;(2)麻醉过程中,岩原鲤幼鱼的呼吸频率在M_1、M_2期先急剧升高,M_3期缓慢下降,进入M_4期后呼吸频率急剧下降;(3)空气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F=31.049,P0.01),暴露240 s和300 s两个试验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均超过130 s,与其它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暴露时间在120 s内,复苏率为100%,超过180 s时,只有部分鱼可以复苏,当暴露时间达到300 s时,复苏率仅为50%。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外源激素对半滑舌鳎性腺发育、体长增长及存活率的影响,用雌二醇和甲基睾酮分别处理半滑舌鳎幼鱼,各设200μg/L,400μg/L,500μg/L三个浓度进行浸浴处理,以乙醇处理作为阴性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的作为空白对照组,统计各组存活率并在实验的不同时间段分别观察实验鱼的体长的变化;激素处理30 d后,每隔5 d每组取样5尾,通过组织学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幼鱼性腺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甲基睾酮和雌二醇的诱导下,半滑舌鳎幼鱼的生长情况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雌二醇在半滑舌鳎幼鱼发育早期对其卵巢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甲基睾酮则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