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阳朔1号’金桔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乙烯利、磷酸二氢钾和含氨基酸水溶肥三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试验,研究三者复配处理对金桔果实着色进程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处理均能使金桔果实的着色指数上升,30d后7个处理呈显著上升,金桔果皮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42.06%-82.32%,类胡萝卜素升高4.77%-139.21%,花青素含量升高7.34%-112.03%,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7.75%-29.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3.08%-17.54%,果实固酸比增加8.06%-67.75%,维生素C含量增加11.63-81.4%,对果实重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无影响。复配处理增加了金桔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浓绿,保持植株树势。综合评价分析得出,120 mg/L 乙烯利+0.2% 磷酸二氢钾+800倍含氨基酸水溶肥处理对金桔果实改善着色和提高果实品质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采自甘肃天祝高寒草地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材料,利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6-苄基腺嘌呤(6-BA)缓解NaCl盐胁迫对老芒麦幼苗伤害的能力。结果表明,NaCl单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植物地上部各形态指标和叶绿素SPAD值均下降,尤其在250mmol·L~(-1) NaCl胁迫下株高降低明显。无盐胁迫下,≥20mg·L~(-1)6-BA处理对老芒麦促生效果明显,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30mg·L~(-1) 6-BA处理下较无6-BA处理分别增加了98.1%和5.7倍,丙二醛(MDA)在10mg·L~(-1) 6-BA处理下较无6-BA处理降低了64.9%。NaCl胁迫下,6-BA处理可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伤害,以较高浓度6-BA(≥10mg·L~(-1))缓解效果显著(P0.05),尤其在250mmol·L~(-1) NaCl胁迫下经20 mg·L~(-1) 6-BA处理的植株,叶绿素SPAD值较仅NaCl胁迫处理增加了17.3%,可溶性糖在100mmol·L~(-1) NaCl胁迫下经20mg·L~(-1) 6-BA处理,其含量较无6-BA处理增加了1.7倍。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发现,20mg·L~(-1) 6-BA处理缓解盐胁迫造成植株受伤害的效果理想,而不同浓度6-BA处理下,100mmol·L~(-1) NaCl胁迫对植株伤害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刈割期青稞生物产量和饲草品质的差异,以13-5171-7春青稞为供试材料,设计0、45、75、105、135、165 kg/hm2共6个N素施肥水平,在青稞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乳熟期进行刈割,并测定其生物量和饲草品质。结果表明:(1)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生物量积累逐渐增加,13-5171-7饲草产量(干物质量)增加,在乳熟期13-5171-7地上部分干物质量达到最高值|(2)随着刈割期的推迟,13-5171-7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在孕穗期平均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乳熟期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随生育期推进降低,但粗纤维含量提高,饲草品质有所下降|(3)增施氮肥青稞生物量提高,地上部分饲草可溶性糖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提高,改善了饲草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对刈割期产量和品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3-5171-7作为饲草在乳熟期进行整株刈割,氮肥以T1(45 kg/hm2)和T4(135 kg/hm2)处理综合评价较好。 [关键词]青稞|刈割期|生物量|饲草品质|灰色关联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即化肥减量20%~60%并配施有机肥对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梅埔2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常规施肥)3.00 kg(NPK)、单施有机肥30 kg(OF)、80%化肥+有机肥(NOF1)、60%化肥+有机肥(NOF2)、40%化肥+有机肥(NOF3)共6个处理,测定采收期优质果率、产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多酚、可溶性总糖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无显著变化,但产量和优质果率均显著提高、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除NPK处理可溶性总糖显著降低以外,其他处理均有提高,其中NOF1和NOF2显著提高。综合评价得分排名为NOF1>OF >NOF2>NOF3 >NPK >CK。不同配比中,80%化肥+有机肥处理提高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最为显著,其优质果率达到92%,单株产量45.10 kg,是全程只施用化肥试验组的3.26倍,保持较高的总多酚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并且综合效益最高。综上,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橄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其中80%化肥+有机肥是橄榄栽培提高产量、品质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5.
用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和浙江省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增果乐可湿性粉剂对8年生兴津温州蜜柑和20年生本地早进行试验。每处理随机排列,重复4次。温州蜜柑园分别在5月5日(盛花期)、6月2日(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及6月19日(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各喷一次药。本地早园分别在5月9日(花蕾期)、5月13日(花谢213肘)及6月14日(幼果期)各喷一次药。作为对照药剂的赤霉素仅喷前期两次。各处理温州蜜柑成熟果实测定结果表明:增果乐1200倍液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赤霉素50X10-’和对照处理(对照)增加6.3%和8.2叽,总糖增加12…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6-苄基腺嘌呤(6-benzyladenine, 6-BA)、2,4-二氯丙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和赤霉素(gibberellin, GA3)处理对广东郁南无核黄皮常温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5℃贮藏10 d后, 6-BA (20 mg/L)、2,4-D (50 mg/L)和GA3 (100 mg/L)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皮的好果率和可食率,延缓贮藏期间果实硬度、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的上升。同时,3种处理不同程度地减少了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减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三种生长调节剂中,以6-BA处理的效果最显著。6-BA是适宜无核黄皮保鲜的生长调节剂,其通过延缓无核黄皮的成熟衰老进程,从而提高采后品质。  相似文献   

7.
杨航  祁娟  李玉英  刘艳君  吴召林  金鑫 《草地学报》2020,28(4):1015-1023
以来自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砂培法,研究了根部施用不同体积(0,3,5,7,10 mL)磷素(NaH2PO4,200 g·L-1)溶液搭配叶面喷施不同体积(10,7,5,3,0 mL)外源激素6-苄氨基嘌呤(6-BA,20 mg·L-1)和吲哚乙酸(IAA,30 mg·L-1)对老芒麦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外源激素和磷素的互作效应以及老芒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7 mL NaH2PO4+3 mL 6-BA(PB7+3)和7 mL NaH2PO4+3 mL IAA(PI7+3)处理下,地上干重较对照分别增加33%和26%;粗蛋白含量在10 mL NaH2PO4+0 mL 6-BA(PB10+0)、10 mL NaH2PO4+0 mL IAA(PI10+0)处理下较对照各增加了24%;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5 mL NaH2PO4+5 mL IAA(PI5+5)处理下较对照降低了4%,老芒麦磷含量在5 mL NaH2PO4+5 mL 6-BA(PB5+5)和3 mL NaH2PO4+7 mL IAA(PI3+7)处理下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6%和50%。经灰色关联度对地上干重和营养品质综合分析表明,P素与6-BA和IAA配施可以提高老芒麦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其中在5 mL NaH2PO4+5 mL 6-BA(PB5+5)处理下配施效果较佳,本试验结果可为外源激素和磷素的互作效应以及老芒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豆科绿肥对四川丘陵区橘园产量、品质、产值及土壤肥力的影响,2011-2013年在四川省西充县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橘园间作豆科作物柑橘产量比对照提高3.3%-5.7%、但增产不显著;(2)凡涉及间作大豆的模式,经济产值极显著提高、比对照增加14.3%-16.2%;(3)凡间种豆科绿肥的模式,柑橘品质和土壤养分都有明显改善,柑橘总糖提高13.1%-15.5%、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7.4%-20.2%、Vc 提高13.6%-16.3%、可滴定酸降低10.3%-11.8%,土壤有机质增加13.2%-15.9%、全氮增加6.3%-8.7%、全磷增加8.0%-10.6%、速效钾增加6.2%-8.7%。橘园间作豆科绿肥和间作大豆-绿肥的综合效应良好,可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高羊茅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志  王世发  徐洪国  刘敏 《草业科学》2009,26(5):185-188
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坪草为材料,设置3种低温处理:-6、5和0 ℃处理8 h,并以室温为对照,然后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5 ℃下, CAT的活性在胁迫4 h时活性最大;当温度为0与-6 ℃时,酶的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急剧下降,温度越低,下降越快。叶绿素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温度越低下降越快。脯氨酸含量在0与-6 ℃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则明显增加。在-6 ℃时, 电解质渗透率明显增大。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6 ℃时,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上升,低温抗寒锻炼能有效增强高羊茅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青岛’幼苗为材料,进行外施尿素及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研究各处理对其生长速度、比叶重、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加快结缕草幼苗生长速度和成坪时间的方法,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施尿素、GA和BR对结缕草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最佳的处理浓度分别是尿素为6 g·m-2,GA为0.56 μM,BR为1.0 μM;0.56 μM GA显著提高结缕草幼苗的生长速度和草坪质量(P<0.05);外施6 g·m-2尿素和1.0 μM BR则显著增加结缕草幼苗草坪质量、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P<0.05);外施6 g·m-2尿素、0.56 μM GA和1.0 μM BR对结缕草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1.
旨在通过大田试验,探讨广西“台农一号”芒果在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后芒果品质的变化及果实硒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索硒肥溶液的最佳叶面喷施时期,为广西富硒芒果生产提供参考。根据试验地芒果生长状况,划分3个硒肥溶液喷施时期,分别为花期(FL)、幼果期(YF)和膨果期(FE)。设低浓度(F0.1:0.1%硒肥溶液)、中浓度(F0.2:0.2%硒肥溶液)和高浓度(F0.4:0.4%硒肥溶液)3个硒肥喷施浓度水平,以不喷施硒肥作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30株芒果树。分阶段采集叶片及果实样本,测定硒含量,并待芒果成熟后测定芒果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总酸度。结果显示:(1)叶面喷施硒肥溶液后,有机硒为芒果果实中硒主要存在形态,约占芒果果实总硒的95%。(2)叶面喷施硒肥溶液后芒果果实与叶片中硒含量显著上升,喷施浓度越高,含量越高,芒果不同部位在喷施硒肥溶液后硒含量表现为叶片>果皮>果肉。(3)随喷施后时间推移,在芒果花期和幼果期喷施硒肥溶液的处理果实硒含量下降,在膨果期喷施的处理果实硒含量则无显著变化。收获期时不同时期处理果实硒含量表现为膨果期>花期=幼果期。(4)不同时期下叶面喷施硒肥均有改善芒果果实品质、提升风味口感的效果。结果证明,在芒果膨果期喷施叶面硒肥更有利于芒果果实中硒积累,基于不同处理芒果硒含量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得到,在芒果膨果期叶面喷施0.4%硒肥溶液是生产富硒芒果的较优硒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以大久保桃为试材,探讨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0、800、1000倍液)的多肽(天门冬氨酸)对桃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以清水喷施为对照,测定了桃树新梢长度、粗度,叶片叶绿色,果实果重、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结果表明:喷施800倍的多肽稀释液显著增加了桃树新稍长度、新稍粗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喷施1000倍的多肽稀释液显著提高了桃果实的单果重、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比较表明:多肽稀释液可以提高桃果实品质,促进优质果生长,其最适浓度为10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13.
以4年生枳砧‘纽荷尔’脐橙为供试材料,200 mg.L-1的亚硒酸钠为喷施浓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幼果期(T1)、膨大期(T2)及幼果期和膨大期(T3)3种叶面喷硒处理。结果表明,T3处理果实总硒及有机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有机硒主要为硒代胱氨酸(SeCys2)、占比达98.1%;T3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依次提高了20.3%、16.2%、13.6%和26.7%,且维生素C、总黄酮及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T3处理模式可作为赣南脐橙优质富硒栽培技术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产量及品质下降的问题,以草莓‘红颜’为试材,采用0(CK)、5、10、15、20 mmol?L-1NaCl对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进行每天1次的连续喷施处理,直至90%草莓成熟,测试分析草莓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探索低浓度NaCl调控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生长及品质的有益效应。结果表明:喷施低浓度NaCl显著提高了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光合参数和果实单果重、色泽度、可溶性糖、Vc、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CK)相比,10 mmol?L-1和15 mmol?L-1NaCl的品质有益调控效应最明显,可溶性糖增幅7.45%~15.45%,Vc增幅34.48%~35.34%,游离氨基酸增幅11.34%~15.05%,可滴定酸降幅9.33%~18.67%。由此可见,采用10~15 mmol?L-1NaCl喷施处理技术,保护了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叶片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了叶片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促进草莓果实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累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高加索三叶草根蘖芽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在不同浓度的GA3(0对照、300、600、900 和1200 mg·L-1)和6-BA(0对照、25、50、100和200 mg·L-1),对其根蘖芽生长后的植株高度、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GA3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株高(P<0.05)。尤其在600 mg·L-1 GA3处理下,平均株高为21.33 cm(高于对照处理4.12倍)。GA3还促进了叶绿素a的合成,最显著效果是在600 mg·L-1 GA3处理下,叶绿素a的浓度为0.92 mg·g-1(高于对照76.92%) (P<0.05)。GA3对叶绿素b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6-BA所有处理浓度下,株高约为对照处理2.6倍,并且对于叶片数,6-BA处理比GA3处理更敏感,在200 mg·L-1时最多,高于对照2.99倍。 6-BA显著促进了叶绿素a和b的积累(P<0.05)。内源激素含量在整个处理浓度下均显示出对外源激素应用的剂量反应。对于地上植物部分,600 mg·L-1的外源GA3引起内源玉米素(ZT),GA3和生长素(IAA)分别增加约23.84%,55.71%和137.99%,而脱落酸(ABA)减少约44.09%。与对照相比,外源200 mg·L-1 6-BA使内源ZT,GA3和IAA含量分别提高了约293.23%,49.71%和49.84%,而ABA降低了约52.48%。对于地下植物部分,内源激素变化与地上部分植物的响应大致相似,明显不同在于外源同样浓度GA3(600 mg·L-1)和6-BA(200 mg·L-1)处理引起的ABA降低要少(分别为15.15%和28.26%)。总之,600 mg·L-1 GA3和200 mg·L-1 6-BA是促高加索生长发育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有效、安全的火龙果保鲜方法,探讨了热处理对采后火龙果低温贮藏期保鲜的影响。将采后的果实在46 ℃条件下进行不同的热处理时间(0min、10min、20min),然后于7 ℃条件下贮藏,每隔7d测定呼吸强度、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pH值和Vc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各项生理指标分析,以得到热处理的适宜时间。结果表明,热处理均能抑制贮藏期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pH值的增加,抑制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降低,并且热处理20min的保鲜效果优于10min。因此,热处理20min对低温贮藏期火龙果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重庆三峡库区晚熟脐橙品质变化,以及确定其适宜采收期。2015年1-5月在重庆市奉节县的6个主产乡镇的10个代表性果园,分别采集凤晚和鲍威尔脐橙果实横径80-85mm的大果和横径60-70mm的小果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相同采果时期,2个品种的大果单果重、纵横径和皮厚均高于小果,但可食率、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Vc含量、还原糖、转化糖及总糖均低于小果,2种类型果实的各个品质指标大多数有显著性差异;由于小果的TA均高于大果,导致其固酸比(TSS/TA)低于大果。总体而言,两个品种随采果时期的推移,TSS和TSS/TA上升,TA含量下降;Vc含量先减后增,多数在4月18日最小,随后上升。两个品种果面色差L值随着采果时期的推移先减后增,在4月18日达到最小值,随后上升;凤晚脐橙果面色差a值在3月18日最大,鲍威尔脐橙果面色差a值在1月18日最大;而两个品种的果面色差b值均在1月18日最大;凤晚的果面色差a/b值先增后减,在3月18日达到最大值;鲍威尔的果面色差a/b值先减后增,在4月18日达到最小。总的来说,凤晚脐橙果实成熟期和适宜采收期为4月中旬,鲍威尔脐橙为5月中旬;凤晚脐橙品质优于鲍威尔脐橙;小果的果实品质优于大果。  相似文献   

18.
以采自青海高寒草地阿坝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利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吲哚乙酸(IAA)或6-芐基腺嘌呤(6-BA)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特征的影响,旨在探究不同浓度氮素与外源IAA或6-BA配施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为外源激素与氮素配施调控老芒麦幼苗生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素与IAA或6-BA配施较单一氮素、6-BA和IAA施入能更好地促进老芒麦的生长,氮素与IAA配施浓度为5∶5时老芒麦叶面积、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较对照(12 mg·L?1单一氮素)处理显著提高,叶面积较对照处理增大12.31%,叶绿素提高1.2%,可溶性蛋白提高17.72%,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氮素与6-BA配施浓度5∶5时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该处理下老芒麦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较12 mg·L?1单一氮素和20 mg·L?1单一氮素处理分别提高了9.1%和19.72%,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与6-BA配施浓度为3∶7时叶面积达到最大,叶面积分别比12 mg·L?1单一氮素和20 mg·L?1单一氮素处理时提高了16.77%和19.41%,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一步综合评价得出,氮素与IAA配施浓度为5∶5时能更好地促进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昭通苹果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叶片和果实的生理响应特征,以18a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分析测定了各处理下叶片中叶绿体色素、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结果表明:化学肥料和沼肥配合施用的处理A和C,叶绿体色素、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学肥料或沼肥的对照CK和处理C;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在各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叶片中的含量;叶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各处理下均显著高于果实中的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间均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叶绿素总量与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994,果实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叶片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