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立人 《畜牧与兽医》1992,24(3):112-113
<正> 目前,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开始兴起一种无污染木糠床养猪法(见图1:猪舍的装置),现简介如下: 1 木糠床养猪法的原理、意义通常养猪方法,是将生猪关在猪圈里,在砖地、泥地或水泥地上饲养,用粪坑收集冲洗的粪尿。木糠床养猪法是取消粪坑,把猪圈局部或全部地面铺上木糠,在木糠中混合一种细菌制剂,生猪将粪便和尿液排泄在木糠中,利用微生物制剂将排放在木糠床上的  相似文献   

2.
<正>发酵床养猪技术采用锯末、秸秆、稻壳、米糠、树叶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门的微生态活性制剂(或叫益生菌制剂)制成垫料,猪在垫料上生活,垫料里的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降解猪的粪尿,无臭味及其他有害气体产生。不需要冲洗猪舍,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猪场。猪出栏后,垫料清出圈舍就是优质有机肥,彻底解决了养猪业粪便的污染,是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生态养猪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发酵床养猪法又称懒汉养猪法,是我国多年前从日本引进的一项养猪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生物菌对垫料的发酵作用分解猪的排泄物,使猪场少蝇无臭,无排泄物流出,若干年后将充分发酵分解后的垫料制作有机肥还田,达到农牧结合、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利用发酵床养猪的  相似文献   

4.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能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零排放的有机养殖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多种有益微生物迅速降解猪的排泄物。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猪场的环保压力,解决猪场粪尿的排放问题,维持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文章就发酵床养猪模式下寄生虫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控制策略作  相似文献   

5.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生态环保养猪模式.其关键是把目前通行的猪圈水泥地面改换成具有发酵功能的发醇床。这种发醇床由添加了专用发酵菌剂的垫料铺成,发酵菌以猪粪尿为主要营养生长繁殖。根据开始进猪时垫料的含水量不同和是否提前发酵.发酵床技术分为湿发酵和干撒式两种.湿发酵是将垫料原料与菌剂搅拌均匀.加适量水.提前发酵一定时间.再铺进猪圈养猪的方法。目前使用的发酵床多数属于这种:干撒式发酵床是将干垫料原料与菌剂搅拌均匀后不加水.也不提前发酵,直接铺进猪圈,当即可以进猪饲养的方法。现笔者主要介绍干撒式发酵床养猪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玉林市把解决养殖污染作为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各类适合当地发展、符合生态化养殖要求的规模猪场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其中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就是近年来工作的一个亮点。1发酵床养猪技术简介发酵床养猪技术,又称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法或自然养猪法,是用锯末、秸秆、稻壳和米糠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业的有益微生态活菌制剂—发酵床  相似文献   

7.
发酵床养猪法就是在养猪棚内根据中大小猪等不同类型猪群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发酵床专用菌饲料添加剂”等混合物,将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渗入到发酵床内,经微生物作用后发酵迅速降解,消化,实现免冲猪栏,零排放的环保无公害养殖目的。  相似文献   

8.
自然养猪法,是利用发酵床养猪的新技术,这种方式具有省料、省力、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吸引了部分规模化大型猪场进行试验生产。发酵床养猪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确实能解决环保问题,没有污水排出,也减少了冲猪舍的水量。另外,猪舍的氨味及其他异味大幅度减少,猪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发病数量明显减少。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养殖户也的确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浅谈发酵床养猪法的优缺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酵床养猪是近年从日本、韩国等地处亚寒带地区国家引进的一项养猪技术,又称“自然养猪法”或“生物环保养猪法”,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通过添加商业化的微生物,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猪粪尿经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环保养猪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养猪是根据猪场微生态原理和发酵技术,采用优势菌种发酵床技术,将含有高活力浓度的来自于猪场和猪肠道内的酵母菌、乳酸菌、功能芽孢菌等专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按一定比例与锯木屑搅拌均匀,制作成发酵床,在合理的养殖密度下,猪的排泄物被微生物分解逐步发酵转化而除去猪舍臭味,同时猪的粪便也通过发酵分解转化为菌体蛋白被猪作为饲料重新利用的一种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笔者以双坡式双排发酵床猪舍为例介绍发酵床保育仔猪技术要点,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各地生物发酵床猪舍的不同设计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近几年从日本、韩国引入的新型养猪技术。该技术以锯末、谷壳等有机物为垫料,加入内含高活性菌群和微量元素的多功能核心料,平铺在猪舍里,猪的排泄物直接排放在垫料里。由于猪的运动、翻拱和嚼食,猪的粪便与垫料充分混合,在有益菌群的作用下,猪粪便及时全部发酵、分解。其中,猪舍的建设是发酵床养猪技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发酵床猪舍设计并不相同,在发酵床猪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发酵床养猪法是一种COD和NH3N等污染物去除率极高的养猪模式。发酵床养猪法源于日本,也称"自然养猪法"、"懒汉养猪法"、"傻瓜养猪法",有人称为"零排放养猪法"。当然,完全意义上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发酵床养猪的确解决了大部份污染问题。同时,发酵床满足了猪拱地的天性,睡着也舒服,极大的增加了猪的福利,能够让猪健康的成长,确实是一种好的养猪法。我省为了解决养猪业的环保问题2005年起从日本引  相似文献   

13.
王斌  李旭廷  曹良  黄伟  龚雪 《中国猪业》2011,6(11):15-16
笔者对四川德阳某发酵床猪场肥育猪发病情况、诊断、治疗进行了阐述,并对发酵床养猪存在的疫病防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和优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 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茵落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关键是垫料碳氨比与发酵微生物的选择。其技术核心在于“发酵床”的建设和管理,可以说,“发酵床”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该养猪法经济效益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发酵床养猪是根据猪场微生态原理和发酵技术,采用优势菌种发酵床技术,将含有高活力浓度的来自于猪场和猪肠道内的酵母菌、乳酸菌、功能芽孢菌等专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按一定比例与锯木屑搅拌均匀,制作成发酵床,在合理的养殖密度下,猪的排泄物被微生物分解逐步发酵转化而除去猪舍臭味,  相似文献   

16.
一、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 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茵落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关键是垫料碳氨比与发酵微生物的选择。其技术核心在于“发酵床”的建设和管理,可以说,“发酵床”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该养猪法经济效益的高低。  相似文献   

17.
发酵床养猪法是从日本、韩国等国家引进的新兴的养猪技术,又称"自然养猪法"。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发酵床,通过添加商业化的微生物,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猪粪尿经微生物菌的发酵后,  相似文献   

18.
发酵床养猪在四川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正受到国内广泛关注。其基本做法是在专门的发酵床猪舍里,填入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猪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中的微生物直接降解、消化,不再需要对猪的排泄物进行人工处理,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发酵床养猪的优势与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猪是近几年日本、韩国等地处亚寒带地区国家兴起的新兴养猪技术,又称为“自然养猪法”或“生物环保养猪法”,在养猪圈舍内利用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放在发酵床上,利用生猪拱掘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该项技术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的环保养猪技术。  相似文献   

20.
农业废弃物菌糠作为发酵床养猪垫料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生产金针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菌糠为发酵床垫料,探讨此种垫料的发酵效果,以及与水泥地面饲养方式相比较下的发酵床养猪的生产性能差异,旨在探索区域性农业废弃物资源在发酵床垫料使用的可行性,为降低发酵床垫料使用成本提供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接种任何菌剂的条件下,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使用时表现出较高的发酵温度,并且发酵温度持续时间长;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与发酵床饲养模式下比较,发酵床饲养的猪平均增重和日增重分别提高14.41%、12.59%,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