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该研究旨在研究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方法]该研究从山东省鸡场分离沙门氏菌,根据Kauffmann-White方法测定其血清型,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沙门氏菌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并且采用PCR技术测定了Ⅰ型整合子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本次分离得到311株沙门氏菌,包括印地安纳沙门氏菌(133株)和肠炎沙门氏菌(178株)2种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普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率为91.0%(283/311),99%的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敏感;PCR测定Ⅰ型整合子结果:Ⅰ型整合子的检出率为65.0%(202/311),其中多重耐药表型菌株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为92.6%,20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有6株的携带基因盒dfr17-aadA5。[结论]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沙门氏菌中,并且与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禽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与I类整合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0-1990年的37株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和I类整合子(IntI)PCR扩增、测序以及相同大小的IntI酶切分析等.结果表明,37株分离菌中有26株大肠杆菌是多重耐药菌株(耐受3种以上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率为70.3%;有23株检测到了IntI,阳性检测率为62.3%.IntI大小为500~3 300 bp;整合子中最常见的基因盒为dfr17 (甲氧苄啶耐药基因)、aadA5(链霉素、大观霉素耐药基因),最主要的基因盒排列为dfr17-aadA5.携带dfr17的绝大多数菌株对磺胺嘧啶耐药,携带aadA5的大多数菌株对链霉素不敏感,大小相同的I类整合子有相同的酶切图谱.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IntI的阳性检测率相关.  相似文献   

3.
鸡源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基因盒与多重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安徽省合肥地区4个养鸡场分离鉴定184株大肠杆菌,用PCR方法对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流行分布进行研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PCR结果显示,184株鸡源大肠杆菌中49.45%(91/184)检出Ⅰ型整合子。91株整合子阳性大肠杆菌中,70株携带耐氨基糖苷和磺胺类药物的基因盒,分别是dfrA1+tnpA IS26+aadA1(45/70)基因盒、dfrA12+aadA2(16/70)基因盒和dfrA1+aadA1(9/70)基因盒,21株不携带基因盒。药敏实验结果显示,184株大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17%~97.83%,91株整合子阳性大肠杆菌对3种及3种以上药物的耐药率为97.8%;与整合子阴性菌株相比耐药率有显著差异,表明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阳性检出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耐药性以及整合子携带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30株分离自腹泻犬的大肠埃希菌进行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PCR检测菌株中是否携带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对携带有整合酶基因的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sul1、qac EΔ1基因以及可变区基因盒携带情况。【结果】30株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共产生18种耐药谱,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90.00%、83.33%、66.67%和63.33%;对其余药物耐药性较低,耐药率低于14.00%;11株分离株含有Ⅰ型整合酶基因且均携带sul1和qacEΔ1基因,未检出Ⅱ型和Ⅲ型整合酶基因;Ⅰ型整合子阳性菌株中,有2株扩增出1 879 bp的耐药基因盒:dfrA12+orfF+aadA2。【结论】本次检测的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呈不同水平的耐药性;基因盒介导的耐药性与菌株的耐药表型存在部分相关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Ⅰ型整合子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和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为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的防控及该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I、II和III型整合子及I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携带情况,并分析菌株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104株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其中,对氟苯尼考(FFC)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达82.7%;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嘧啶(SM2)和复方磺胺嘧啶(SD)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达93.3%~100.0%。在2013-2018年,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共有20种耐药谱,其中优势耐药谱为SD/SM2/SMM/SMD/SXT/RAD。PCR扩增结果表明,I型整合酶int1基因检出率为64.4%,sul1和qacEΔ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9%。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检出率为22.1%。在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中,有6株检出携带基因盒,基因盒种类包括blaCTX-M-2-aadA1和blaVIM-60-aadA1-aacA。所有菌株均未检出II和III型整合酶基因。int1和qacEΔ1基因在广西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分离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下同)。int1阳性菌株对甲砜霉素(TAP)的耐药率显著大于int1阴性菌株,但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int1基因无显著相关性(P0.05,下同);头孢拉定(RAD)的耐药表型与blaCTX-M-2和blaVIM-60基因、新霉素(NEO)的耐药表型与aadA1和aacA基因、磺胺类的耐药表型与sul1基因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最高,可考虑将该抗菌药物作为广西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防治的备选药物。副溶血弧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int1基因间未检测到显著相关性、基因盒与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间相关性也不显著,但I型整合子的流行增加了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产生多重耐药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对弧菌整合子—基因盒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东集约化猪场哺乳母猪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的存在情况及其与Ⅰ类整合子的流行相关性。 【方法】通过PCR测序对分离自哺乳母猪的74株大肠杆菌和20株沙门氏菌进行PMQR(qnrA ,qnrB, qnrS,aac(6')-Ib-cr,qepA)基因检测。对PMQR基因阳性株进行Ⅰ类整合酶intⅠ基因PCR检测。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PMQR阳性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在94株被测菌中,共检出PMQR阳性菌14(14.9%)株,其中qnrB 阳性菌2株,qnrS 阳性菌11株,aac(6')-Ib-cr 阳性菌4株,有1株沙门氏菌Salmonella 14同时携带qnrB,qnrS,aac(6')-Ib-cr 3种PMQR基因,1株大肠杆菌E. coli 2同时携带qnrB和aac(6')-Ib-cr。qnrA和qepA未有检测出。14株PMQR阳性菌均携带Ⅰ类整合子且耐药性普遍较为严重。【结论】哺乳母猪源的肠杆菌存在PMQR基因的流行,且以qnrS的检出率为最高。Ⅰ类整合子与PMQR基因同时存在,是导致哺乳母猪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哺乳母猪肠杆菌PMQR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广东集约化猪场哺乳母猪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的存在情况及其与Ⅰ类整合子的流行相关性。【方法】通过PCR测序对分离自哺乳母猪的74株大肠杆菌和20株沙门氏菌进行PMQR(qnrA,qnrB,qnrS,aac(6')-Ib-cr,qepA)基因检测。对PMQR基因阳性株进行Ⅰ类整合酶intⅠ基因PCR检测。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PMQR阳性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在94株被测菌中,共检出PMQR阳性菌14(14.9%)株,其中qnrB阳性菌2株,qnrS阳性菌11株,aac(6')-Ib-cr阳性菌4株,有1株沙门氏菌Salmonella14同时携带qnrB,qnrS,aac(6')-Ib-cr3种PMQR基因,1株大肠杆菌E.coli2同时携带qnrB和aac(6')-Ib-cr。qnrA和qepA未有检测出。14株PMQR阳性菌均携带Ⅰ类整合子且耐药性普遍较为严重。【结论】哺乳母猪源的肠杆菌存在PMQR基因的流行,且以qnrS的检出率为最高。Ⅰ类整合子与PMQR基因同时存在,是导致哺乳母猪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和牦牛疾病防控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2009-2016年度采自川西北高原地区散养牦牛(包括健康和患病)的粪便、屠宰场宰杀牦牛的胃肠道内容物和病死牦牛的脏器1 908株大肠杆菌进行2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整合酶基因检测,以了解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变迁规律和整合子携带情况,为牦牛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WHONet 5.6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以检测分离菌株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携带情况。【结果】2009-2016各年度分离的大肠杆菌对27个药物的耐药水平表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除了2014-2016年度分离菌株对土霉素的耐药水平和2015-2016年度分离菌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水平超过60.00%外,其他年度分离菌株对其余23个试验药物的耐药水平较低,其中对乙酰甲喹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在30.00%以下,对乙酰甲喹的敏感性高于利福平。不同年份的菌株整合子携带率也不同,788株携带至少一种类型整合子,占41.30%(788/1908),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140株,占7.34%(140/1908)。其中,携带Ⅰ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582株,携带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346株,分别占30.50%(582/1908)和18.13%(346/1908)。【结论】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和整合子携带情况分析结果,能够为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防治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资料,保证抗菌药物在川西北地区的正确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I类整合子在qnr基因阳性的动物源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探讨qnr基因与I类整合子之间的流行相关性。【方法】PCR测序检测从526株动物源肠杆菌中筛选到的14株qnr基因阳性株的I类整合酶,并对I类整合酶阳性菌的基因盒进行长片段PCR测序。【结果】14株qnr基因阳性动物源肠杆菌均携带I类整合子,且每个基因盒至少携带两个耐药基因。在所发现的基因盒中二氢叶酸还原酶(dfrA)和氨基糖苷腺苷酰转移酶(aadA)的检出率最高。本研究还检测到了1个携带林可胺核苷酸转移酶(linF)和2个携带利福平核糖基转移酶(arr-3)的基因盒子。2株aac(6')-Ib-cr基因阳性菌的aac(6')-Ib-cr基因也位于基因盒中,且均位于一空基因盒的下游。在本研究检测到的基因盒中,dfrA27-aadA2、dfrA12-orfF-aadA2和dfrA17-aadA5为检出率最高的基因盒排列。【结论】qnr 基因与I类整合子具有明显的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993~2006年间分离鸡白痢沙门氏菌141株,通过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测定其对三甲氧苄氨嘧啶(TMP)耐药性,并用PCR方法检测dfrA基因的流行及与Ⅰ类整合子的关系。141个分离株对TMP的耐药率为90.8%(128/141)。128株TMP耐药性沙门氏菌中检测到4种dfrA基因,即dfrA1、dfrA12、dfrA13和dfrA17。dfrA12和dfrA17基因广泛分布。PCR产物测序表明:所有dfrA1和dfrA17基因都位于Ⅰ类整合子中;而dfrA12和dfrA13基因与Ⅰ类整合子无关,主要通过接合性质粒发生转移。鸡白痢沙门氏菌中TMP耐药性居于首位,其主要原因是dfrA基因广泛由接合性质粒和Ⅰ类整合子携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从山东省济南、德州等市肉鸡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及基因盒的流行状况。结果表明,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53%;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检出率为50%,大小为1 085~2 360 bp,100株细菌中各含1~2个基因盒,其中dfrA17+aadA5检出率最高。Ⅰ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广泛流行,是细菌多重耐药性产生和扩散的重要机制,养殖场应科学用药,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2.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15株猪源沙门氏菌对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测定了多药外排泵基因oqxA、oqxB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并用ERIC-PCR方法分析了猪源沙门氏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喹乙醇、痢菌净、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2.56%、20.93%、92.56%、16.74%;有152株菌同时携带oqxA和oqxB,另有7株菌单独携带oqxB;有156株菌携带floR基因; oqxA或oqxB阳性菌株可分为A~Q 17个ERIC型,oqxA和oqxB基因分布于不同的ERIC型菌株中。  相似文献   

13.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15株猪源沙门氏菌对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测定了多药外排泵基因oqxA、oqxB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并用ERIC-PCR方法分析了猪源沙门氏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喹乙醇、痢菌净、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2.56%、20.93%、92.56%、16.74%;有152株菌同时携带oqxA和oqxB,另有7株菌单独携带oqxB;有156株菌携带floR基因; oqxA或oqxB阳性菌株可分为A~Q 17个ERIC型,oqxA和oqxB基因分布于不同的ERIC型菌株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流行特征以及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的耐药机制。[方法]在检测耐药性的基础上,采用PCR方法对整合酶和整合子进行检测和克隆测序,并且对检测结果和耐药基因盒与GenBank数据库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413株分离菌中整合子检出率为71.91%,整合酶Ⅰ和整合酶Ⅱ的检出率分别为65.52%和54.48%,整合酶Ⅲ未检出。序列分析得出,共包含6种整合子,各自携带不同组合的基因盒。[结论]Ⅰ型整合子在细菌耐药性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用PCR等方法,对闵行污水处理厂分离的β-内酰胺类抗性菌株中Ⅰ类整合子和基因盒的存在情况进行测定;其次,对含有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抗性菌株抽提质粒,分析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所在位置;最后,探讨了含有整合子-基因盒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采用K-B纸片法对65株猪源大肠埃希菌菌株进行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同时采用PCR方法对耐药菌株rpsl基因和4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Ⅳ、aad A、aac(6')-Ⅰb-cr、aac C4进行检测及序列分析,并将阳性样品与Gen Bank中登录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6.2%、15.4%、18.5%、29.2%、4.6%、21.5%;23株耐药菌株rpsl基因检出率为100%;4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Ⅳ、aad A、aac(6')-Ⅰb-cr、aac C4检出率分别为13.0%、8.7%、69.6%、4.3%。以上结果表明,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耐药性最低的是丁胺卡那霉素,rpsl基因及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普遍存在于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中。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分析在网床水面圈养与网床全旱养2种不同养殖模式下蛋鸭肠道中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状况和耐药特征,分别在温州地区选择3家网床水面圈养和3家网床全旱养的蛋鸭场,每个蛋鸭场各选取10只蛋鸭,用棉拭子在直肠中采集微生物,用于大肠埃希菌分离,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和开展耐药表型分析,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Ⅰ型整合酶基因。结果表明:蛋鸭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为100%;网床全旱养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eae、ipa H、invE、aggR和pic检出率高于网床水面圈养蛋鸭。对于耐药表型,网床全旱养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耐药数≥3的菌株比例为23.33%,而网床水面圈养中耐药数≥3的菌株比例为10.00%。同样地,耐药基因和Ⅰ型整合酶基因的检出率也为网床全旱养高于网床水面圈养。10株Ⅰ型整合子阳性大肠埃希菌中4株携带基因盒插入片段,其中:1株来源于网床水面圈养蛋鸭,其大肠埃希菌Ⅰ型整合子基因盒插入的为dfrA12-aadA2;3株来源于网床全旱养蛋鸭,均为dfrA1-aadA1。网床全旱养蛋鸭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和耐药性表型均高于网床水面圈养蛋鸭,说明养殖模式变化对水禽肠道微生物耐药性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PCR技术检测195株健康动物肠杆菌中qnrA基因的流行情况;琼脂稀释法对qnrA阳性菌株进行8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研究qnrA的可转移性;Southern杂交对qnrA基因进行定位;PCR检测qnrA阳性菌中Ⅰ类整合酶intI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195株肠杆菌中检出1株qnrA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GDKA1,经Blast鉴定为qnrA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GDKA1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大观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耐药,对环丙沙星(MIC=0.019 mg·L-1),头孢噻肟(MIC=0.047 mg·L-1)表现敏感,对萘啶酸(MIC=12 mg·L-1)表现为部分敏感.接合试验表明qnrA1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且可以通过接合试验水平传播.接合子TGDKA1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比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J53 AzR稍高,但远低于GDKA1·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qnrA1基因位于质粒上.TGDKA1的质粒扩增出intI1,表明qnrA1阳性菌株携带I类整合子.可见,qnrA1基因已在健康鸡源肺炎克雷伯菌中出现且同时携带I类整合子位于质粒上,整合子灵活多样的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为qnrA基因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整合子可能携带qnrA基因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因此健康动物共生菌携带qnrA1基因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禽畜粪便中多重耐药菌的污染特征,本研究对鸡粪、牛粪、猪粪和有机肥这4种不同样品中多重耐药菌进行了计数分析,并对不同来源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了分离和纯化,进一步开展了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确定其种属地位,以及基于药敏试验的耐药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动物粪便中四环素、恩诺沙星、磺胺甲恶唑和泰乐菌素4种抗生素多重耐药菌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排序均为鸡粪>猪粪>牛粪,粪源有机肥中可培养的多重耐药菌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在堆肥后均有所下降。通过对耐药菌株鉴定和分类学分析,发现禽畜粪便中多耐药菌的菌门集中分布在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Actinobacteria,多重耐药菌的优势菌属为Escherichia、Corynebacterium、Kurthia;而有机肥样品中多重耐药菌的优势菌属为Staphylococcus、Glutamicibacter。菌株的药敏试验表明,3类动物粪污中的多重耐药菌都对红霉素、四环素有着较高的耐药率,均高于80%,而对阿米卡星这种抗生素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其耐药率低于30%。通过对Ⅰ、Ⅱ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扩增,发现PCR产物的大小从0.8 kb到1.8 kb不等,基因盒ad A2、dfr A17、dfr A1及sat2在养殖场粪污中检出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新疆某养殖场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了解其携带部分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现状及β-内酰胺酶、16SrRNA甲基化酶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共存情况。使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进行blaTEM、blaCMY-2、blaCTX-M、blaLAP-1、blaKPC、blaOXA、blaSHV等β-内酰胺酶和armA、rmtB等16SrRNA甲基化酶及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和aac(6′)-Ib-cr等PMQR基因检测,分析阳性菌株携带的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新疆该羊养殖场分离的沙门氏菌对被检的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80%的有6种。47株菌携带blaTEM基因,34株菌携带blaOXA基因;未检出armA和rmtB等16SrRNA甲基化酶。33株菌携带qnrS,46株菌携带oqxA,46株菌携带oqxB,47株菌携带acc(6′)-Ib-cr基因。新疆该养殖羊场分离株耐药现象严重,携带耐药基因以blaTEM、blaOXA、qnrS、aac(6′)-Ib-cr、oqxA和oqxB为主,耐药基因型复杂多变、呈多样化发展,应该加强对β-内酰胺酶及PMQR因子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