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鹅场雏鹅发病原因,本试验对鹅场疑似感染鹅星状病毒(GoAstV)的雏鹅进行剖检,采集具有典型痛风症状病死鹅的肝脏、脾脏和肾脏,进行病原分离、PCR扩增、基因序列分析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将分离得到的病原接种鹅胚后,72~168 h死亡率约为90%;剖检死亡鹅胚可见尿囊膜水肿并有尿酸盐沉积、胚体严重充血水肿呈潮红色。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近年来报道的引起禽类痛风的新型GoAstV毒株HNSQ-6、HNKF-1、HNNY0620和XT1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达99.58%~99.72%。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雏鹅的临床症状与自然感染雏鹅的发病症状一致;攻毒后雏鹅死亡率约70%,未死亡鹅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剖检死亡雏鹅可见心脏、肝脏和肾脏表面出现明显的尿酸盐沉着,部分死亡雏鹅关节腔内有尿酸盐沉积。结果表明,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鹅场病死雏鹅中分离的致病原为GoAstV。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是危害雏鹅的主要传染病。1987年6、7月间在我县的一些养鹅户中发生雏鹅的大量死亡。特点是:病程短,死亡率高。如×村一户养雏鹅96只,几天内就死亡90只;另一户养40只,死了25只,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通过对病死雏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的观察以及实验室诊断、确  相似文献   

3.
1989年我县长山乡五部村杨×养鹅682只,养到75日龄时,鹅只不断发病,死亡过百只,其症状是:鹅群体发病,无体温变化,精神沉郁,食欲逐日减少,迅速消瘦,羽毛逆立无光,皮包骨,继而发生腹泻,出现贫血,有的抽疯,打转,两翅下垂和不安等症状,死亡与日剧增,有的突然死亡。经解剖病、死鹅发现,在  相似文献   

4.
<正>鹅裂口线虫(Amidostomum anseris)是鹅的一种消化道寄生虫。临床上病鹅主要以嗜睡、消瘦、生长缓慢等症状为特征,严重感染时衰竭死亡。2016年8月份,葫芦岛市某个体养鹅户送检10只死亡幼鹅(约1月龄),经实验室诊断为鹅裂口线虫感染,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一共饲养豁眼鹅近400只,平时以放牧为主。主述:2016年7月中旬,部分鹅出现了精神沉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2009年1月中旬,佛山大沥镇一个私人养鹅场鹅出现发病死亡情况,该场养有60日龄的鹅500多只,已经出现症状的发病鹅约有50多只,死亡12只,发病约有1星期时间,共送来12只死亡鹅和2只病鹅就诊,根据这些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6.
鹅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多见于鸡鸭。最近海宁伊桥某养鹅户的鹅群突然发病 ,根据发病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鹅霍乱。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户于 1999年 11月中旬购入雏鹅 2 5 0羽 ,48日龄开始发病 ,共死亡 5 2羽。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 ,突然死亡 ;随病程延长 ,病鹅食欲减退或拒食 ,两翅下垂 ,站立不稳 ,口中流出大量粘液 ;腹泻 ,排出灰白色稀粪 ,2~ 3h后死亡。3 剖检病变 初期死亡者仅见十二指肠卡他性炎症 ,中期死亡者心冠脂肪及心外膜有点状出血 ;肝肿大、质脆、表面有针尖状黄白色坏…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滨州邹平某养鹅专业户放养45日龄鹅200只、30日龄和15日龄草鸡各20余只,未防疫。鹅于40日龄左右有少部分发病,精神萎顿、不食、拉黄白色稀粪;在鹅发病后,鸡也有类似症状而先后发病死亡。发病后1周内,第1批鸡已全部死亡,发病后10d,第2批鸡也开始出现同样症状,并死亡2只。鹅、鸡曾服用土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无效。1病理变化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皮下出血,胸骨出血;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点;脾脏肿大,表面呈白色花斑状坏死,大小不等;心冠脂肪出血;嗉囊与腺胃连接处有严重出血斑块,腺胃呈条纹状出血;胰腺出血或有坏死灶;整个肠道粘膜层密布粟…  相似文献   

8.
<正>大肠杆菌病是雏鹅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多,表现的临床症状复杂,而且常继发或者并发其他疾病,对养鹅农户危害较大。笔者收到农户送检病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市某养殖户雏鹅在28日龄时,发现个别雏鹅打蔫,拉稀,然后陆续死亡。用环丙沙星治疗3d,没有效果,死亡雏鹅不断增加。2临床检查送检2只雏鹅,一只病死雏鹅,一只发病雏鹅。剖检病死雏鹅可见:肝脏肿大,呈暗红色,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剖检发病雏鹅可见:肝脏肿大,呈暗红色,局部呈灰黄,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包膜覆盖在肝脏表面,有腹膜炎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大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情况2009年1月中旬,佛山大沥镇一个私人养鹅场鹅出现发病死亡情况,该场养有60日龄的鹅500多只,已经出现症状的发病鹅约有50多只,死亡12只,发病约有1星期时间,共送来12只死亡鹅和2只病鹅就诊,根据这些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10.
<正>1病原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月龄以内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渗出性肠炎,在肠腔形成栓状物。2临床症状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常呈最急性,往往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是一种败血性、急性传染病,只会在鹅和鸭之间扩散,雏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往往可达到95%~100%,且病死率也非常高。部分病鹅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部分病鹅饮水异常,增加饮水,减少采食,呼吸困难,发生腹泻,排粪异常;部分病鹅能够自行康复。随着鹅日龄的逐渐增大,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下降,2.5月龄以上的鹅基本不会出现暴发。现概述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底,合肥市某养殖场从四川成都空运回2000套1日龄种鹅,12日龄时鹅群中出现多只发病,发病后立即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同时饮水中加入氟哌酸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疗效不明显。两天后病鹅开始出现死亡,10天后死亡达高峰,随后死亡缓慢减少,病程持续20余天,共死亡189只,死亡率为9.45%。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电镜观察确诊为副粘病毒病。1.临床症状病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废绝,食道膨大,后期拉黄绿色稀粪;少数有神经症状(占病鹅的3%~4.5%);脚软无力,蹲地不愿行走,病鹅死亡快。部分病鹅甩头,口腔内有黏液。2.病理变化病鹅…  相似文献   

13.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辽宁省锦州市某养殖户饲养雏鹅820只,3日龄时用小鹅瘟弱毒苗滴眼免疫,免疫后第2天开始大批发病、死亡;第6天死亡减缓,共死亡550只,死亡率67.1%.发病期间给予恩诺沙星饮水治疗,未见疗效;该批雏鹅的种蛋来源为自家种鹅,但在留取种蛋前从吉林省某地引进新种鹅10只.  相似文献   

14.
某养鹅场饲养的肉鹅3000只,于47日龄时出现以肌肉麻痹、头颈软弱下垂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20.7%,致死率达43.5%。 一、发病情况 鹅群发病突然,放牧归来后即发现有部分鹅出现精神沉郁,打瞌睡,两眼半闭;两脚软弱无力,不能站立,腿、翅、颈麻痹,头颈无力伸直,易跌倒;严重者全身瘫痪。部分鹅下痢,排出绿色稀粪,病鹅死亡迅速,多在出现症状后4~5小时内死亡,全群共计死亡鹅272只。  相似文献   

15.
<正>1发病情况某养鹅户于2015年6月初购进雏鹅2000只,为保障育雏温度,采用多个小太阳电热器取暖。该鹅群3日龄开始发病,出现眼部红肿、流泪、变长,随着病情发展,鹅群中出现又出现了排稀便,而且病情发展迅速,到6日龄上速症状的病鹅已达223只,陆续死亡64只。6日龄前来就诊,治疗过程中又死亡27只,经过治疗5天后痊愈,再没有出现死亡。2临床症状病鹅精神不振,羽毛零乱、有聚堆现象,眼部红肿、有脓性  相似文献   

16.
鹅副黏病毒病是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常造成大批鹅感染、发病并死亡,尤其是雏鹅病死率可达95%以上。过去我国的养鹅区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制预防鹅痛风病的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疫苗及卵黄抗体,试验对黑龙江省某养鹅场疑似痛风死亡鹅的肝脏及肾脏组织进行了病原分离,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鹅胚传代、RT-PCR检测、核苷酸序列测定与比对、病毒含量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分离得到一株鹅星状病毒;分离毒株可致传代鹅胚100%死亡;鹅胚传代尿囊液的RT-PCR检测为阳性;阳性产物核苷酸序列与鹅星状病毒AHDY株基因(登录号为MH410610.1)和FLX株基因(登录号为KY271027.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和93%;分离株病毒含量为1×10~(4.83)ELD_(50)/0.2 mL;2日龄健康易感雏鹅接种分离毒株48 h后陆续死亡,剖检表现为心脏、肝脏与输尿管尿酸盐沉积及肾脏出血肿胀,与自然发病雏鹅症状一致。说明该分离毒株为导致雏鹅痛风病的病原,可作为研制鹅星状病毒疫苗及卵黄抗体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月21日,吉林省龙井市某养鹅专业户新引进2000只15日龄雏鹅。从第2天开始,部分雏鹅出现跛行、下痢,第3天出现雏鹅死亡,遂前来就诊。经综合防治,第6天开始全群雏鹅再无死亡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史调查及临床症状主诉购买当天雏鹅无明显变化,只见部分雏鹅腹泻,粪呈乳白色;第2天喂食时发现雏鹅有的跛行,有的不能动,但食欲基本正常;第3天清晨,雏鹅死亡200只,而且全群大部分雏鹅出现跛行。病鹅精神状态良好,有饮食欲;强迫运动鸣叫;共济失调;关节略肿大,按压有痛感;后躯污秽。2剖检变化挤压鹅的泄殖腔流出乳白色排泄物;腹腔内有大量的白色…  相似文献   

19.
郭宇增 《当代畜牧》2013,(14):34-35
<正>2013年3月,河北省滦县周某饲养的16日龄1800只雏鹅发生疑似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伴有死亡,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断情况总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鹅舍内温度偏高,垫料潮湿,舍内氨味和霉味较重,雏鹅在16日龄突然发病死亡,曾用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林可霉素、泰乐菌素、新霉  相似文献   

20.
禽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 ,是家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虽然对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等都有感染性 ,但鹅的易感性较差 ,鹅群发生巴氏杆菌病造成大量死亡的实例较少。 2 0 0 1年 4月 ,我市军分区饲养场雏鹅发生了以下痢、不食、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疾病 ,先后死亡雏鹅 60余只 ,经诊断为禽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4月 1 2日 ,饲养场养鹅户周某来我站报告 ,该场 4月初从外地引进雏鹅 30 0余只 ,引进后一星期左右雏鹅开始发病死亡 ,截止来报之日已死亡雏鹅 60余只 ,病鹅未经药物治疗 ,也未接种过任何疫苗。2 临床症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