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为了解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采用K-B纸片法对65株猪源大肠埃希菌菌株进行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同时采用PCR方法对耐药菌株rpsl基因和4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Ⅳ、aad A、aac(6')-Ⅰb-cr、aac C4进行检测及序列分析,并将阳性样品与Gen Bank中登录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6.2%、15.4%、18.5%、29.2%、4.6%、21.5%;23株耐药菌株rpsl基因检出率为100%;4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Ⅳ、aad A、aac(6')-Ⅰb-cr、aac C4检出率分别为13.0%、8.7%、69.6%、4.3%。以上结果表明,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耐药性最低的是丁胺卡那霉素,rpsl基因及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普遍存在于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宠物源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从广州市4家宠物医院采集健康或患病犬猫样品共319份,其中,健康动物127份,患病动物192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肠埃希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鉴定菌种;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和测序检测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319份样品共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203株,其中,患病动物源109株,健康动物源94株。203株大肠埃希菌中有179株至少对1种抗生素耐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6.85%),对头孢噻肟、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均高于50%;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仅为10.84%。患病动物源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健康动物源,除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和磷霉素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差异极显著(P 0. 0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loR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34.97%),blaCTX-M-9G、blaCTX-M-1G、fos A3、rmt B和bla CMY-2检出率分别为22.66%、20.19%、17.73%、10.34%和1.48%,未检测到blaCTX-M-2G和blaCTX-M-25G。【结论】广州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严峻,且常携带多种重要耐药基因。应当加强对宠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猪场及周边环境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对消毒剂和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消毒剂抗性与抗菌药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广东省某猪场采集130份样品,包括养殖场各阶段猪的粪便、猪场周边环境(猪舍空气、池塘水、周边土壤样品)以及猪场人员的粪便样品.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4种消毒剂和10种抗菌药的MIC值,PCR法检测qac E、qac E△1、qac F、qac G、emr E、sug E(c)、sug E(p)、mdf A和ydg E/ydg F消毒剂抗性基因.【结果和结论】130份样品中共分离到97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达74.6%.受试菌株对4种消毒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不同来源的菌株对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氯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都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而对双胍类消毒剂三氯生和氯己定则较为敏感.87.6%(85/97)的大肠埃希菌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68%~88%的菌株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多西环素、萘啶酸、头孢噻肟和氟苯尼考等抗菌药表现出耐药.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检出率不高(2.1%~20.6%),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qac E△1.大肠埃希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抗药性与抗菌药耐药性呈正相关,消毒剂抗性基因与一些特定的抗生素耐药表型也存在一定关联.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萘啶酸、环丙沙星、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和黏菌素耐药菌株中,消毒剂抗性基因检出率分别高于其敏感菌株的检测率.抗生素-消毒剂联合耐药给周边环境带来了风险,因此养殖场消毒剂和抗生素应规范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耐药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从辽宁地区分离到的65株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并用PCR方法对确证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TEM、CTX-M、OXA和SHV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在65株大肠埃希菌中,20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阳性率为30.77%;在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9株为TEM型,1株为CTX-M型,8株为同时携带TEM型和CTX-M型,1株为同时携带TEM型和OXA型,1株为同时携带TEM型、CTX-M型和OXA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且产ESBLs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可见,辽宁地区产ESBLs猪源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较高,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TEM型和TEM+CTX-M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s)的耐药性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流行情况,对从合肥地区多个规模化养鸡场病鸡病料中分离保存的37株疑似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编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利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4种FQs的耐药性,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菌液PCR法对所分离细菌进行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扩增。结果显示,所检测的37份疑似病料均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37株大肠埃希菌中对FQs呈3耐以上(包括3耐)菌株占67.57%(25/37);37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qnrA基因,检出率为56.77%(21/37),而qnrB、qnrS、qepA基因均未检出。提示合肥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FQs耐药性严重,PMQR基因以qnrA基因为主,且qnrA基因的流行与FQs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售肉类食品源大肠埃希菌的污染和耐药情况。【方法】自2011年7月至8月,从广州市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采集市售肉类样品310份,其中猪肉253份,鸡肉57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310份样品中共分离到213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68.7%,其中猪肉源177株,鸡肉源36株。受试菌株对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超过75.0%,对氨苄西林、萘啶酸、氯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磷霉素、环丙沙星、安普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10.0%~60.0%,而对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表现较为敏感,耐药率小于5.0%。鸡肉源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猪肉源大肠埃希菌,差异极显著(P0.01)。213株大肠埃希菌中82.2%为多重耐药菌。【结论】广州市售肉类食品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污染,且鸡肉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猪肉源大肠埃希菌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CLS推荐使用的常用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164株大肠埃希菌对8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164株大肠埃希菌耐2~4种抗生素居多,少数菌株可耐5~8种抗生素;对氧哌嗪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磺胺、四环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39%、32%、30%和24%.讨论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耐药性以及整合子携带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30株分离自腹泻犬的大肠埃希菌进行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PCR检测菌株中是否携带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对携带有整合酶基因的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sul1、qac EΔ1基因以及可变区基因盒携带情况。【结果】30株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共产生18种耐药谱,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90.00%、83.33%、66.67%和63.33%;对其余药物耐药性较低,耐药率低于14.00%;11株分离株含有Ⅰ型整合酶基因且均携带sul1和qacEΔ1基因,未检出Ⅱ型和Ⅲ型整合酶基因;Ⅰ型整合子阳性菌株中,有2株扩增出1 879 bp的耐药基因盒:dfrA12+orfF+aadA2。【结论】本次检测的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呈不同水平的耐药性;基因盒介导的耐药性与菌株的耐药表型存在部分相关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Ⅰ型整合子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大熊猫源大肠埃希菌对新型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普多沙星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从大熊猫体液分离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大肠埃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环丙沙星、麻保沙星和普多沙星通过体外逐渐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诱导其成为耐药菌株。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诱导耐药菌株的靶位基因gyrA和parC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Aβ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外排泵在体外耐药中的作用。【结果】采用体外浓度递增法可诱导大熊猫大肠埃希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其中环丙沙星最易产生耐药性,其次是麻保沙星,普多沙星相对较慢。普多沙星诱导的耐药菌首先在gyrA基因发生点突变,随着MIC的升高,靶基因突变位点也逐渐增多。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诱导的4株耐药菌的gyrA基因出现Ala 119Glu突变,而该突变在普多沙星所诱导的突变体中未发现。acrB,emrE和mdfA 3种外排泵基因在所有诱导的耐药菌株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过量表达,特别是在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诱导突变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普多沙星诱导突变体中的表达。3种受试外排泵基因的表达均随MIC的升高而增加。【结论】普多沙星引起的大熊猫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主要由靶基因的点突变和外排泵基因的过量表达所导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湘西黄牛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从湘西黄牛主产区花垣县和凤凰县6个不同规模的湘西黄牛养殖场采集黄牛肛门拭子样品,用麦康凯培养基和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引物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5类共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利用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CR对16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7类共22种耐药...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甘肃地区大肠埃希菌对新生羔羊腹泻的致病性及其耐药性,从甘肃省8个养殖场采集新生腹泻羔羊粪便92份。采用16S rDNA扩增结合微生物鉴别培养技术对病料中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随机选取分离的6株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92份病料中分离得到2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选取的6株菌均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的大肠埃希菌对羊场常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表明大肠埃希菌仍是引起甘肃地区新生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而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筛选优质乳酸菌,为制备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用30日龄健康青年鸡,取其盲肠内容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具有产酸能力的乳酸菌,对其进行耐pH 3.0胃酸和3g/L牛胆盐筛选试验及菌株生长曲线、产酸能力测定,并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菌株。最后对此菌株16SrRNA进行克隆测序,经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所取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L1~L9 9株乳酸菌,其中L2、L4和L9株耐pH 3.0和3g/L牛胆盐的综合能力较强。经过比较3株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发现L2菌株耐酸耐牛胆盐、生长迅速、产酸能力强,且具有较强的抑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活性。经16SrRNA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鉴定,确定L2为唾液乳酸杆菌。【结论】成功筛选出了1株可用以研制禽用微生态制剂的乳酸菌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耐黏菌素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治疗方法,本研究以耐黏菌素大肠杆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山东烟台某养鸡场污水样中分离纯化得到裂解性噬菌体SDYTW1-F1-2-2。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温度稳定性,酸碱度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测定,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噬菌体SDYTW1-F1-2-2噬菌斑呈现透亮,外周无晕圈,形态学观察显示其具有可伸缩性尾鞘。2)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50 min,爆发期为40 min,爆发量为(331±9)PFU/cell。在温度4~40℃,pH为4~12的环境下,噬菌体活性较为稳定。3)通过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序及核酸类型鉴定显示,该噬菌体基因组全长为74 752 bp,双链DNA,GC含量42.1%。在噬菌体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21个编码蛋白(CDS),包括结构组成、DNA代谢与复制和包装以及细菌裂解相关的功能基因,发现一个tRNA基因,且未检测到如stx-1等致病性基因和mcr-1等耐药基因相关的基因。综上,噬菌体SDYTW1-F1-2-2裂解谱较宽,具有良好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牛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不同牛场采集腹泻犊牛粪样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A、qnrB、qnrD、qnrS、aac(6′)IbqepA基因)及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gyrAparC基因),并选择2株携带PMQR基因的大肠杆菌经恩诺沙星诱导后检测QRDR的gyrAparC基因突变。【结果】分离鉴定得到75株大肠杆菌,其中60.00%的菌株对至少2种FQs耐药,40.00%的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均耐药,且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程度较为严重。75株大肠杆菌均未检测到qnrA、qnrDqepA基因,但检测出qnrS、aac(6′)Ib亚型aac(6′)-Ib-crqnrB基因,61.33%的菌株至少携带1个PMQR基因,其中以qnrSaac(6′)-Ib-cr最为常见。58.67%的大肠杆菌发生了QRDR突变,主要突变方式为GyrA:(Ser83Leu+Asp87Asn)+ParC:Ser80Ile,发生突变且携带PMQR基因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均耐药。恩诺沙星诱导后,PMQR阳性菌的gyrA基因发生5处碱基突变,PMQR阴性菌无碱基突变。【结论】大肠杆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与QRDR突变密切相关,因此兽医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来减缓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为鉴定一例山羊肺炎的细菌性病原,对病羊进行病理剖检观察,并从肺脏中分离鉴定细菌,对分离株进行溶血试验、系统进化群分析、致病性测定、毒力基因检测、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对患病山羊进行治疗,对全群山羊给药预防。结果发现,病羊肺上半部分散在不规则红色肝变病灶、心肌柔软;肺病变组织接种后分离到40个灰白色菌落,结合革兰氏染色镜检形态特点、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大肠杆菌;系统进化群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属于B1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小鼠的致死率为80%;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携带8种毒力基因(ituA、afa、tsh、ompA、fimH、gafD、iucD、traT);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曲松、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等9种抗菌药耐药。经用头孢噻呋钠和麻杏石甘散治疗后,羊群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PCR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利用多重PCR对大肠杆菌uidA基因和7种毒理基因进行扩增,并对人为污染大肠杆菌的水和牛奶进行普通和实时定量PCR限度检测。结果发现,2组多重PCR反应即可完成uidA和7种毒理基因的检测;普通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限度相同,对人为污染水检测限度为2.8×10 cfu/mL, 对人为污染牛奶的检测限度为2.8×104 cfu/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R)与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 25922(S)蛋白质差异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大肠杆菌耐药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法结合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技术,对大肠杆菌R和S株的全菌体蛋白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S)与敏感株(R)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00个差异表达蛋白(Fold change≥1.3,P0.05),其中上调167个,下调133个,涉及的耐药相关通路主要包括细菌趋药性、ABC转运蛋白、β-内酰胺抗性等;PRM成功定量到13个差异蛋白,且PRM验证结果与TMT定量结果一致。【结论】筛选出多个与大肠杆菌耐药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和通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Biofilms,BF)对耐药性的影响及抗生素对BF形成的作用,以陕西关中地区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的 35 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果红琼脂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体形成 BF 的能力;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 BF 形成前后菌体耐药性的变化;用结晶紫染色法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抗生素对 BF 的影响。结果显示,35 株大肠杆菌中有 19 株(54.29%)为 BF 阳性,以形成强、中膜能力为主(84.21%);大肠杆菌形成BF后使头孢噻呋、链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青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及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分别提高4~16 倍和8~64 倍;抗生素对BF形成的抑制和清除作用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增大而加强,其中环丙沙星、头孢噻呋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2013年新疆昌吉地区猪源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PCR方法对355株喹诺酮耐药猪源大肠杆菌进行PMQR因子(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和aac(6′)-Ib-cr)检测,对目的条带进行DNA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显示:该地区猪源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PMQR因子的携带率高达86.8%(308/355),其中42.9%(152/355)的菌株携带2种PMQR因子,11.3%(40/355)的菌株携带3种PMQR因子,6.5%(23/355)的菌株携带4种PMQR因子;检出率较高的PMQR因子有qnrS(62.5%,222/355)、aac(6′)-Ib-cr(55.8%,198/355)、oqxA(26.2%,93/355)和oqxB(29.0%,103/355),未检出qnrA,qnrB,qnrC,qnrD,qepA等基因。与本实验室2010年的调查结果比较,该地区猪源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携带的PMQR因子已从oqxA,oqxB为主发展成以qnrS,aac(6′)-Ib-cr,oqxA,oqxB为主,提示应加强PMQR因子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