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为比较添加不同浓度丁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单用和联用对地方家禽彭县黄鸡屠宰性能、脂肪酸、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100日龄彭县黄鸡(公鸡)共288羽,随机分成四个组,每组四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Y0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Y1、Y2、Y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丁酸钠、0.03%枯草芽孢杆菌、0.05%丁酸钠+0.03%枯草芽孢杆菌。152日龄屠宰,测定屠宰性能、腿肌脂肪酸含量和盲肠菌群含量和pH。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05%的丁酸钠能提高活重、腹脂重,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50%、369.30%(P<0.05);降低腺胃率、致病菌沙门氏菌的数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8.75%、83.58%(P<0.05)。日粮中添加0.03%的枯草芽孢杆菌能提高活重、肌胃重、肌胃率(P<0.05),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3%、17.08%、16.33%;降低饱和脂肪酸中的硬脂酸C18:0含量,较对照组降低18.39%(P<0.05)。日粮中添加0.05%丁酸钠+0.03%枯草芽孢杆菌能降低屠体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52%、6.95%、8.29%、6.90%(P<0.05);提高肌胃重、γ-亚油酸C18:3n6的水平、双歧杆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5.52%、31.25%、652.19%(P<0.05)。综上,单独添加0.05%丁酸钠、0.03%枯草芽孢杆菌均能在提高屠宰性能、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肉质脂肪酸水平方面起到有利作用,而二者联用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p H及微生态菌群的影响。400羽1日龄罗斯308肉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和0.3%的枯草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试验前期、后期及试验全期,Ⅲ和Ⅳ组均能显著提高肉鸡均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和降低肉鸡的料重比(P0.05),显著降低肉鸡肠道p H(P0.05),显著提高肉鸡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肉鸡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数量(P0.05)。  相似文献   

3.
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对扬州鹅生长性能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包膜丁酸钠对0~4周龄扬州鹅生长性能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选用90只1日龄健康、体重一致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3种试验日粮分别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00、750mg/kg的包膜丁酸钠配制而成。试验期4周,于第29天从每个重复随机取2只,测定肌胃腺胃pH值及不同肠段pH值、长度和重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显著提高了14日龄、28日龄扬州鹅体重(P<0.05);极显著降低了14日龄料重比(P<0.01)。日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显著增加了28日龄扬州鹅肠道的相对重量(P<0.05),降低了腺胃pH值。日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促进了小肠的发育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扬州鹅仔鹅日粮中包膜丁酸钠的适宜添加量为500mg/kg。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添加不同浓度蚯蚓提取液对彭县黄鸡生产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100日龄彭县黄鸡(母鸡)288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4个组均饲喂基础日粮,蚯蚓提取液饮水添加的稀释倍数分别为0、300、600、900倍。预饲期5 d,正试期47 d。每周记录采食量,记录生产性能。分别在105日龄和152日龄时全群称重,152日龄时检测血清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指标。结果显示:饮水添加300倍蚯蚓提取液时,能提高彭县黄鸡活重、105~152日龄阶段重、日增重、日采食量(P<0.05),血清C3、IgA、IgG、IgM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添加300倍和600倍时,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添加600倍时,C3、IgA和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T-AOC水平显著降低(P<0.05);添加900倍时,IgA和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饮水添加蚯蚓提取液的适宜稀释倍数为300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复方杨树花素预混剂对AA+鸡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600羽1日龄健康的AA+肉鸡,随机为2个处理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羽鸡.试验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0.1%杨树花预混剂),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杨树花预混剂能明显提高AA+鸡21和42 d的平均日增质量,降低料重比;显著提高前肠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明显降低空肠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数量,显著提高乳酸杆菌的数量.说明复方杨树花预混剂能提高AA+肉仔鸡生长性能,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6.
地衣、凝集、枯草等多种芽孢杆菌混合后以0.1%、0.2%、0.3%的剂量添加到1~62日龄肉用土杂鸡的饲粮中,饲喂后结果显示,0.1%的添加量能明显提高其阶段增重、日增重以及屠宰率等生产性能(P<0.05).不同剂量组对盲肠内的大肠杆菌等好氧菌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肠道厌氧菌在数量上及二者的比值上均有一定的影响.抗生素对照组大肠杆菌数显著高于0.1%组和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显著低于0.3%组,不同添加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除双歧杆菌0.3%组显著高于0.1%组外,P<0.05),二者的比值试验各组与对照组基本相近,均为1∶100左右,杆菌肽锌组较高为1:100.705.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5只肉鸡随机分3组(Ⅰ组、Ⅱ组、Ⅲ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5%、0.1%的微生态制剂。结果显示:Ⅱ组与Ⅰ组相比,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沙门杆菌数均显著降低(P0.05);Ⅲ组与Ⅰ组相比,日增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大肠杆菌、沙门杆菌数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肉仔鸡日粮中添加0.05%、0.1%的微生态制剂均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8.
活性干酵母对肉鹑生长性能及内脏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活性干酵母对肉用鹌鹑生长性能和内脏器官的影响,探讨日粮中添加活性干酵母在鹌鹑生产中的效果,选用1日龄鹌鹑18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鹌鹑。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6%、0.1%、0.2%的活性干酵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活性干酵母均可降低14日龄鹌鹑料重比(P<0.05);0.06%活性干酵母可降低25日龄鹌鹑采食量(P<0.05),0.06%和0.2%活性干酵母可降低25日龄鹌鹑料重比(P<0.05),0.2%活性干酵母可增加25日龄鹌鹑体增重(P<0.05);0.06%活性干酵母可增加35日龄鹌鹑体增重(P<0.05),降低35日龄鹌鹑料重比(P<0.05)。活性干酵母各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脏、脾脏、法氏囊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0.2%活性干酵母可提高鹌鹑心脏指数(P<0.05);0.1%活性干酵母可提高鹌鹑胰腺指数(P<0.05)。说明饲喂0.06%活性干酵母提高肉鹑生长性能效果最佳,提高活性干酵母浓度后,鹌鹑生长性能影响没有明显变化,但可改善内脏器官指数。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比较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抗生素对岭南黄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酶活的影响。选用18日龄岭南黄肉鸡300羽,随机分为2组,抗生素组为基础日粮+吉他霉素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组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5cfu/g枯草芽孢杆菌(不添加抗生素)。试验期为40 d。结果表明,与抗生素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组肉鸡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空肠黏膜胰蛋白酶活性提高17.44%(P>0.05),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58.70%(P<0.05);蔗糖酶、麦芽糖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γ-谷氨酰转移酶和ATP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可替代饲料中的抗生素用于肉鸡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探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150只AA白羽肉仔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Ⅰ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的肉鸡饲用金霉素,复合微生态制剂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测定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双歧杆菌数、乳酸杆菌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IgG含量、IgA含量、IgM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IgA含量和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IgA含量和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P<0.05)。表明肉仔鸡饲料中添加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改善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其在改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蚯蚓提取物对成华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50日龄、体重(45±1)kg成华公猪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6、9 mL/kg蚯蚓提取物。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9 mL/kg蚯蚓提取物组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12.9%(P <0.05)。(2)3 mL/kg和6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总蛋白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2%(P <0.05)和23.2%(P <0.05)。(3)3、6、9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4.6%(P < 0.05)、77.6%(P < 0.05)和80.0%(P < 0.05)。(4)6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中抗炎因子IL-2的水平较对照组提高38.7%(P < 0.05),6、9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6的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42.6%(P < 0.05)和46.8%(P < 0.05)。综上,饲料中添加蚯蚓提取物可以降低成华猪的料重比,促进蛋白质合成及利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影响LDH、IL-2和IL-6的水平进而提高成华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建议适宜添加量为9 mL/kg。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日粮中添加川芎茎叶对彭县黄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以期为川芎茎叶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随机选取72日龄雄性彭县黄鸡2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和D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日粮中含1%、3%和5%川芎茎叶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47 d。结果表明:C组和D组彭县黄鸡末期体重显著高于A组(P < 0.05),分别增加1.56%和1.68%,B组彭县黄鸡末期体重高于A组,增加0.58%,但无显著差异(P > 0.05);与A组相比,D组全净膛率显著提高2.75%(P < 0.05),B组和C组分别提高0.42%和0.62%,但是无显著差异(P > 0.05);C组法氏囊指数最高且比A组、B组和D组分别提高0.22、0.20和0.15,C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P < 0.05),C组和D组间差异不显著(P > 0.05),且A组、B组和D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彭县黄鸡的饲粮中添加川芎茎叶对彭县黄鸡生长发育与健康无负作用,饲粮中含较高比例的川芎茎叶可改善末期体重、全净膛率以及法氏囊指数,并且可提高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增强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桑枝叶提取物对蛋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47周龄体重相近、健康、采食正常的罗曼粉蛋鸡3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7只鸡。对照组(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Ⅲ、Ⅳ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8%的桑枝叶提取物,预试期7d,试验期64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2%、0.4%和0.8%的桑枝叶提取物均可显著降低蛋鸡产蛋高峰后期的次蛋率(P<0.05),降低比例分别为27.08%、54.87%和58.48%,显著提高蛋壳厚度(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4%和0.8%桑枝叶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高峰后期的产蛋率、日采食量和蛋黄颜色(P<0.05),其中蛋黄颜色指数分别增加12.95%和15.81%,同时可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较对照组分别降低3.31%和4.55%;(3)随着桑枝叶提取物添加量的提高鸡蛋哈氏单位和蛋黄重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0.4%和0.8%的桑枝叶提取物可提高蛋鸡产蛋高峰后期的总体生产性能,并对鸡蛋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了吸附在牧草细胞壁降解菌的群落结构,分别将粉碎后的苜蓿、燕麦草、羊草和稻草茎秆3.0g放入尼龙袋中,降解24h全部取出,洗净后提取总DNA,根据高通量测序要求制样。结果表明:(1)吸附于不同牧草细胞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丰富度:燕麦草>苜蓿>稻草>羊草;(2)四组牧草样品共鉴定得到16个门,27个纲,37个目,63个科和91个属。门水平上,硬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纤维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综上,不同牧草吸附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研究鸭miR-21的分子特征、时空表达模式以及对鸭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探索骨骼肌发育机制提供支撑。本研究选取180枚(98±5)g鸭蛋,相同条件孵化。从孵化第11天到第27天每天取3枚鸭蛋(分别表示为:E11、E12、E13……E26、E27),无菌状态下逐只采集鸭胚胸肌样品。E27时另取3只鸭胚逐只采集腿肌、心、肝、肾、肌胃、小肠、腹脂和皮脂。混合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和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时期分别过表达和干扰miR-21表达,利用荧光定量、蛋白杂交、EdU检测及流式细胞术等检测miR-21对鸭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miR-21的表达随着孵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E19天时到达最高,然后逐渐降低;E27时,miR-21在肝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增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miR-21,荧光定量PCR检测CDK2和CyclinD1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增加(P<0.01),EdU检测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G2期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S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增殖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干扰miR-21表达,所得结果相反。在分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miR-21,qRT-PCR检测MyoG和MyHC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蛋白杂交(WB)检测结果显示,MyoG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MyHC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yHC阳性细胞数和10核以上的肌管数都极显著增加(P<0.01)。在分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干扰miR-21的表达,所得结果相反。结果表明,miR-21具有促进成肌细胞鸭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8周龄北京油鸡公鸡1 200只,体重(561.75±7.39) g,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为集约化笼养(笼养组),试验组为林下放养(放养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9~14周龄和15~20周龄2个阶段,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结果表明:1) 14周龄,笼养组北京油鸡活体重与放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20周龄,放养组油鸡活体重较笼养组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油鸡腿肌率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而胸肌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20周龄,放养组胸肌和腿肌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胸肌黄度(b*)值显著下降(P<0.05),而腿肌b*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 20周龄,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较笼养组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4)北京油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种类基本一致,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放养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影响,林下放养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鸡肌肉品质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探索了影响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CATSPER1多态性,并分析了多态性与产仔数间的相关性,为建立产仔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HhaI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析了264头定远猪母猪的CATSPER1基因exon 1的c.A779G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CATSPER1基因多态性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CATSPER1基因c.A779G位点在定远猪中存在多态性,AA、AG和GG型频率分别为0.030 3、0.272 7和0.697 0,野生型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0.166 7,经检验该位点在定远猪群中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GG型个体最低,AA型总产仔数均极显著高于AG和GG型(P<0.01),AA型个体的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G和GG型(P<0.05),而AG和GG型个体间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等位基因A为定远猪优良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替代G等位基因的效应均为正值,因此选择AA型个体留种有利于提高群体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桑叶干粉对彭县黄鸡鸡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60只102日龄彭县黄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0%、3%、6%、9%、12%桑叶干粉的饲粮,正试期47d,试验结束进行鸡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桑叶干粉组肌肉肉色a^*值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0.44%(P>0.05)、14.57%(P>0.05)、50%(P<0.05)和54.25%(P<0.05);滴水损失较对照组分别降低0.53%(P<0.05)、0.25%(P>0.05)、0.50%(P<0.05)和0.43%(P<0.05);各试验组肌内脂肪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48%、1.28%、0.70%和0.68%(P<0.05);桑叶粉添加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说明,桑叶干粉可应用于肉鸡养殖,改善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研究河南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HPS)流行优势菌株及其耐药性情况,2017-2018年从河南规模化猪场分离到30株HPS,根据菌株分离部位统计,肺脏、气管是HPS分离的首要组织部位,肺脏分离14株,占46.67%;气管分离11株,占36.67%。通过PCR分子血清型鉴定,河南流行的优势菌株为血清5,7,4型,其中血清型5型有9株,占30%;血清型7型有5株,占16.67%;血清型4型有4株,占13.33%。通过K-B纸片琼脂法药敏试验,30株分离菌株除对头孢噻呋100%敏感外,对其他17种常用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多重耐药现象突出,预防控制HPS病选药、用药方面更需慎重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