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154-2159
为了分析PEG11基因在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牛中的印记以及重编程状态,本研究应用RT-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PEG11基因在自然繁殖牛和新生死亡SCNT牛7个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和脂肪)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PEG11基因在自然繁殖牛的7个组织中均为单等位基因表达,表明PEG11基因在牛中是印记的;在SCNT牛肺脏中PEG11基因为双等位基因表达,而在其余6个组织中为单等位基因表达。进而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分析自然繁殖牛和SCNT牛肺脏PEG11基因中54CpGs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发现PEG11基因在SCNT牛肺脏中呈现与自然繁殖牛相似的高甲基化状态(97.26%),推测PEG11基因在新生死亡SCNT牛肺脏中印记紊乱可能是导致SCNT牛肺脏发育缺陷的原因之一,PEG11基因内部CGIs的甲基化不参与调控PEG11基因的基因组印记。  相似文献   

2.
旨在鉴别牛Dlk1-Dio3印记区域内的新印记lncRNAs。本研究选取位于Meg8与Meg9基因间的2组表达序列标签(EST),通过RT-PCR克隆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具有lncRNA的特征,命名为Linc24062和Linc24063。分析Linc24062和Linc24063在牛8个组织(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下脂肪和大脑)中的表达,发现2个lncRNAs在被检测的组织中均表达。利用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直接测序法,通过比较杂合子牛中SNP位点处基因组PCR扩增产物与RT-PCR扩增产物的测序峰图分析Linc24062和Linc24063的印记状态,发现Linc24062和Linc24063在牛被检测组织中均为单等位基因表达,说明Linc24062和Linc24063在牛中是印记的。  相似文献   

3.
DNA甲基化调控牛AQP1基因的胎盘特异性印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牛AQP1(aquaporin 1)基因在不同组织及胎盘中的印记状态,以及DNA甲基化修饰在印记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基于SNP的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32头健康雌性成年荷斯坦奶牛心组织及15个自然分娩后的胎盘试验样本进行检测,确定了5头杂合子个体牛和3个杂合子胎盘,对其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和脂肪)和胎盘进行AQP1等位基因表达分析及印记状态分析,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分析AQP1基因位于启动子和第一个外显子区的CpG岛在牛心、肝组织、2个胎盘和对应精子中的DNA甲基化状态。结果发现,在杂合子牛被检测的7个组织中,AQP1基因呈现双等位基因表达;而在胎盘中,AQP1基因为单等位基因表达。通过分析杂合子胎盘对应的亲本基因型,发现AQP1基因为母源等位基因表达,即父源印记。进一步比较分析AQP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在牛组织、胎盘及对应精子中的甲基化状态,在双等位基因表达的心脏、肝脏组织中,该区域未发现差异甲基化区(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DMR);而在单等位基因表达的胎盘中,存在差异甲基化区,同时父源等位基因精子中为重甲基化状态。以上结果说明,牛AQP1基因为胎盘特异性单等位基因表达的父源印记基因,且AQP1基因位于启动子和第一个外显子区的CpG岛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牛胎盘的印记表达;在被检测的组织中为双等位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Wif1基因在牛中的印记状态和调控印记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应用基于单核苷酸多态(SNP)的测序方法,分析了Wif1基因在牛组织中的印记状态,结果发现,Wif1基因在牛中的印记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在肺中为单等位基因表达,而在心、肝、脾、肾、肌肉和脂肪6个组织中为双等位基因表达。进一步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分析Wif1基因启动子区29个CpG位点在牛肺(单等位基因表达)和肝(双等位基因表达)组织中等位基因特异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发现,在肺和肝中,两条亲本链间的甲基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每个CpG位点在肺和肝中亲本链间甲基化率差异,发现与双等位基因表达的肝相比,肺中存在8个亲本链间甲基化率差异显著的CpG位点,其中3个(第1、2和6)位于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上。由于单个CpG位点的甲基化变化会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推测这3个CpG位点的甲基化可能参与调控Wif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印记。  相似文献   

5.
6.
为合理、有效地利用民猪资源进行抗病育种,本研究利用重叠延伸RT-PCR结合巢式PCR法扩增民猪TLR4基因,寻找可变剪接体;利用竞争性RT-PCR方法研究各可变剪接体的组织表达情况。获得了猪TLR4基因3个可变剪接体(其中2个是未见报道的),并且鉴定出一类特殊的剪接模式——外显子内部的部分片段被单独剪除,该类型在动物中尚属首次发现;组织表达分析表明3个可变剪接体普遍表达。TLR4基因存在着复杂的剪接机制,也暗示着其功能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基因组印记是一种表观调控机制,在哺乳动物的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印记基因是仅一方亲本来源的同源基因表达,而来自另一亲本不表达的一种基因。近年来,印记基因被广泛研究。印记基因分为父系印记基因和母系印记基因,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而且在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也具有一定差异,胚胎期的营养水平也影响印记基因的表达。DNA甲基化在调控印记基因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影响细胞核移植过程细胞的表观重编程,并影响胎盘及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基因印记模式的改变也可以引起甲基化的改变进而导致基因印记的丢失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牛的印记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为印记基因的后续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且不具有蛋白编码潜能的RNAs,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物种性染色体和部分印记基因的转录能力受到lncRNA的顺式调控作用。寻找与繁殖相关的lncRNA分子,研究这些lncRNA分子及其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阐明lncRNA在动物繁殖中的调控机制,是动物繁殖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对繁殖过程中配子发生、胎盘形成和妊娠建立、激素调节、早期胚胎发育以及性别决定和性腺发育等重要阶段lncRNA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探究动物繁殖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基因转录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nt)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lncRNA的表达水平通常低于mRNA,且无高度保守序列,缺少开放阅读框,但它们具有更强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lncRNA可以通过与DNA、RNA(mRNA,miRNA,环状RNA)和蛋白质进行相互作用来发挥其功能,因此可作为信号分子、诱导物等来调节复杂的基因表达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调节分子,lncRNA正在成为基因表达调控中新的重要参与者,且近年研究表明,其与家畜动物性状调控密切相连。本文对lncRNA在动物肌肉生长分化、脂肪沉积、毛囊发育和繁殖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lncRNA在家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印记基因在胎儿和胎盘中均广泛表达,是保证胎盘正常发育的基本要素。本文综述了印记基因的表观调控方式、印记基因与胎盘发育及胎盘营养物质的运输,以及印记基因作为环境诱发表现修饰信号、辅助生殖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引起的胎盘印记异常。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组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探究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间的最优组合效应。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组合效应筛选,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为20∶30∶50,与精饲料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以及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采用体外产气法分析累积产气量和不同组合比例时pH、干物质降解率(DMD)及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变化,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1)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产气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48 h产气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80∶20组最大。2)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pH影响显著(P<0.05),且0∶100组最低。3)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DMD影响显著(P<0.05),DM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20∶80组最大。4)NH3-N含量受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影响显著(P<0.05),以50∶50组NH3-N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大。5)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M CP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MCP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高值出现在50∶50组。6)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多项组合效应指数得出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精饲料最优组合比例为10∶15∶25∶50。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全棉籽比例对育肥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甲烷排放及肝脏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4头体重相近、健康的育肥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头,各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Ⅰ(对照)、Ⅱ、Ⅲ和Ⅳ组公牛分别饲喂含有0、5%、10%和15%全棉籽的饲粮。各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试验期为90d。结果表明:1)在瘤胃发酵参数中,与Ⅰ组相比,Ⅳ组的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以及乙酸和丙酸比例分别提高了31.34%、40.00%、2.26%和15.20%(P<0.05),丁酸比例降低了4.46%(P<0.05),乙酸/丙酸和pH无显著变化(P>0.05)。2)从瘤胃细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中普雷沃氏菌属-1、密螺旋体属-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Ⅳ组的琥珀酸弧菌科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理研菌科RC9肠道群、普雷沃氏菌科UCG003、瘤胃杆菌属、疣微菌科NK4A214群、纤维杆菌属、未识别的叶绿体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从瘤胃产甲烷古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甲烷短杆菌属、甲烷丝状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为4组中最低,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Absconditabacteria_unidentified_SR1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甲烷球形菌属、甲烷微球菌属、甲烷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全棉籽均降低了育肥荷斯坦公牛的甲烷排放量,其中Ⅳ组的甲烷排放量比Ⅰ组降低了22.68%(P<0.05)。5)相关分析发现,育肥荷斯坦公牛的平均日增重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甲烷短杆菌、甲烷丝状菌和琥珀酸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6)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后,育肥荷斯坦公牛肝脏中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变位酶(MU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UT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PEPCK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可有效调控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量以及上调肝脏中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2~3胎淘汰荷斯坦母牛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24头体型相近、平均体重540 kg的淘汰荷斯坦母牛(2~3胎),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均分为3组,每组8头,分别为Ⅰ组(低能量组)、Ⅱ组(中能量组)和Ⅲ组(高能量组)。试验分为前期和后期2个阶段,整个试验期共100 d。结果:Ⅱ组的日增重最高,较Ⅰ、Ⅲ组分别提高4. 72%和20. 91%(P>0. 05);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P>0. 05),料重比最低(P<0. 01)。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显著提高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β-羟丁酸的含量。Ⅲ组牛的屠宰率最高,较Ⅰ组提高4. 83%(P<0. 05),较Ⅱ组提高2. 58%(P>0. 05);提高日粮能量水平能够促进2~3胎淘汰荷斯坦母牛的脂肪沉积,改善肉品质。综合结果表明:Ⅱ组(中能组)的饲喂效果最好。因此,对540 kg左右的淘汰荷斯坦母牛(2~3胎)育肥时,营养水平建议值为前期:综合净能7. 00 MJ/kg,粗蛋白质为12. 5%;后期:综合净能7. 1 MJ/kg,粗蛋白质为12%。  相似文献   

14.
旨在克隆获得水貂DCT基因5′UTR序列并分析其结构特征,预测转录调控元件并检测启动子活性,为探究DCT基因在调控水貂毛皮颜色形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PCR扩增黑貂、白貂和咖啡貂DCT基因5′UTR,构建咖啡貂DCT基因5′UTR的pGL3-1~pGL3-7和黑貂pGL3-4~pGL3-6缺失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检测各片段的启动子活性;利用亚硫酸氢盐法检测3种毛色水貂DC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克隆获得水貂DCT基因长8 203 bp的5′UTR序列,发现g.7133-7336为长204 bp的转座元件,与其高相似度的100条序列中,一条为蜕皮动物总门线虫纲的索巴利吸虫,其他均来自犬形亚目。P3和P4片段具有显著的启动子活性(P<0.05);咖啡貂的CpG岛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黑貂和白貂(P<0.05);咖啡貂CC单倍型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黑貂的TT单倍型片段(P<0.05)。结果表明,水貂DCT基因5′UTR长204 bp的犬形亚目特异短散在元件Can-SINEs由蜕皮动物门的索巴利吸虫侵入动物基因组形成;基因上游32 bp元件和近端域共同作用发挥启动子活性,而GC-box和CpG岛结构沉默水貂DCT基因启动;g.-684和g.-621位点的T> C突变形成的CC单倍型导致咖啡貂DCT基因的高甲基化与低启动子活性,从而抑制真黑素合成,产生咖啡色被毛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究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SNP突变对山羊毛色的影响,为探索DCT基因调控山羊毛色变化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山羊为试验动物,对DCT基因启动子区进行CpG岛预测,设计引物对预测的2个CpG岛富集区域进行亚硫酸氢盐甲基化测序,使用甲基化水平分析软件BISMA统计甲基化位点,比较唐山奶山羊(白色)和南江黄羊(黑色品系)两种不同毛色山羊群体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差异。克隆DC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筛选不同毛色山羊群体的SNPs,使用JASPAR和Nsite预测SNPs位点突变前后转录因子的改变,并检测比较突变前后DCT基因启动子活性变化。结果,成功克隆了山羊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序列及核心启动子区(g.-1045~-318)。在g.-348~-150区域和g.+222~+502区域分别发现6个和23个甲基化位点,其中g.+312、g.+352和g.+400位点与g.+389和g.+404位点白色山羊甲基化水平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黑色山羊(P<0.05和P<0.01),并且g.+222~+502区域白色山羊甲基化平均水平极显著高于黑色山羊(P<0.01)。在DC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的g.-804T> G、g.-705C> T和g.-679G> A,3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构成在白色山羊和3个有色山羊群体中存在差异,g.-804T> G突变导致该区域的SOX10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DCT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果显示,白色山羊DCT基因g.+222~+502区域的高甲基化水平,g.-804、g.-714和g.-679 3个位点的突变,尤其是g.-804T> G造成SOX10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缺失,突变的G型DCT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因此,DCT基因启动子区SNP突变和高甲基化水平可能抑制了基因的表达从而形成山羊白色被毛。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Ig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旨在为PEDV感染检测与免疫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手段。以重组PEDV结构蛋白(S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抗原包被浓度、封闭液、稀释液以及待测血清和酶标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建立了PEDV IgA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进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评价建立方法与国外试剂盒的符合率,分析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A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LISA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 mg/L,封闭液和抗体稀释液为含5%犊牛血清的PBS,待检血清和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分别为1∶40与1∶1 500倍稀释。结果表明,该ELISA能够特异地检测PEDV抗体,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病毒的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低于10%,与现有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4.8%,血清特异性IgA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呈正相关(r=0.69,P<0.001)。  相似文献   

17.
脑心肌炎病毒(EMCV)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其基因组先导蛋白编码区是比较保守的区域之一,含有两种高度保守的功能域,即锌指基序和酸性结构域。研究表明,先导蛋白基因组具有一定的容纳外源基因片段的能力,同时先导蛋白与病毒复制、干扰素产生以及细胞凋亡等均有关系。论文综述了EMCV先导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23周龄海兰褐蛋鸡120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外一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3%酵母培养物日粮,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试验期共6周。试验结果表明:(1)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的酵母培养物可极显著提高4 ~ 6周的蛋重(P < 0.01),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33%;但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 > 0.05)。(2)添加0.3%酵母培养物可极显著提高第3周末血清中IgG含量(P < 0.01),提高了21.74%;并且可极显著提高第6周末血清中IgM和IgG的含量(P < 0.01),分别提高了10.69%和16.15%;对IgA有提高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 > 0.05)。由此试验表明添加0.3%酵母培养物可有效提高鸡蛋蛋重,并且可以极显著提高蛋鸡的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高精料饲粮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197.07±11.11)kg和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牛9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头,各组间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分3个体重阶段(200~300 kg、300~400 kg、400~500 kg)进行。在每个体重阶段,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低、中和高蛋白质水平饲粮。在同一体重阶段各组饲粮能量水平相同,精粗比均为90∶10。试验期193 d。结果显示:1)试验各组各体重阶段及全期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DDMI)、DDMI/ADG和DMI/ADG均差异不显著(P>0.05)。2)200~300 kg体重阶段,Ⅰ组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300~400 kg体重阶段,Ⅲ组粗蛋白质(CP)的表观消化率比Ⅰ组提高了4.27%(P<0.05),Ⅰ组的NDF表观消化率比Ⅱ、Ⅲ组分别提高了16.06%和10.42%(P<0.05)。3)200~300kg体重阶段,Ⅲ组CP消化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00~400kg体重阶段,各组间CP消化量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NDF消化量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400~500kg体重阶段及全期,各组间CP消化量差异极显著(P<0.01)。4)各体重阶段,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有所增加,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00~300 kg体重阶段,Ⅲ组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300~400 kg体重阶段,Ⅲ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比Ⅰ组分别提高了8.63%和10.98%(P<0.05)。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6~12月龄不同体重阶段奶公牛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建议值(干物质基础)如下:200~300kg体重阶段,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5.00%;300~400kg体重阶段,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5.00%;400~500kg体重阶段,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4.0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4种不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薯渣与大豆秸秆混贮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密封塑料桶进行混贮,将薯渣与大豆秸秆按照1∶3的重量比混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对照组(不含微生物制剂)及试验1、2、3和4组(分别添加微生物制剂1、2、3、4),每组3个重复。贮存60 d后取样分析,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法测定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采用半体内法测定48 h瘤胃降解率,同时进行有氧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1)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感官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均为一级优良。2)经发酵品质的分析测定,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混贮饲料发酵品质均得到改善,以试验2组的pH最低(P<0.01),乳酸含量最高(P<0.01),氨态氮/总氮最低(P>0.05)。3)除试验4组外,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干物质损失率(DM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粗蛋白质(CP)含量提高(P>0.05),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有氧稳定性较对照组均得到提高,其中以试验2组的效果最好(P<0.01),其次是试验1组(P<0.01)、试验3组(P<0.01)和试验4组(P<0.05)。5)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干物质(DM)48h瘤胃降解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P瘤胃降解率(P<0.05)、NDF瘤胃降解率(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以试验2组最高,且试验2组的ADF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较对照组均得到提高,试验2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3.34%(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经发酵处理后,薯渣混贮饲料质地松软,呈酸香味,无黏手现象,试验2组对薯渣与大豆秸秆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