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控和消灭口蹄疫成为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疫苗免疫是特异性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免疫方式、动物种类、地域因素、生物模型4个方面对疫苗防控措施的建立加以论述,提出了常规免疫策略以及非疫苗预防免疫策略,并对紧急疫苗接种与感染动物扑杀进行了时效性分析,旨在面临疫病挑战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疫病防控措施,从而使疫苗免疫在控制、消灭和防止口蹄疫传播等方面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不断研制出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口蹄疫疫苗,这不仅仅会对疫苗免疫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有效控制、成功预防口蹄疫,直至口蹄疫最终消失的主要条件。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就具有干扰口蹄疫免疫效果的作用。由此可知,合理、科学地创建免疫程序,最终可以实现防控疫苗免疫的实际效果。本文探析了母源抗体对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手段,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成功预防、控制口蹄疫的先决条件.尽管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常规疫苗仍然是防控口蹄疫的基础.论文综述了常规疫苗和正在研制的新型疫苗的现状,并对口蹄疫疫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于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多年来,强制免疫对于有效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防疫员在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过程中,由于免疫副反应而造成家畜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从而加重了动物防疫员的负担,严重挫伤了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副反应造成损失的补偿机制尚不完善,饲养户往往因免疫副反应出现死亡拒绝疫苗注射或要求减少疫苗注射量,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埋下口蹄疫疫情隐患,阻碍我国口蹄疫防控工作的开展,现就口蹄疫疫苗免疫后产生的副反应进行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给世界各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体中的重要一分子,也不时受到口蹄疫的影响。口蹄疫防制多年来都是我国畜牧兽医业务部门和主管部门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工作内容,在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措施中,通过疫苗免疫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毕竟疫苗接种仍是目前特异性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手段,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成功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口蹄疫的先决条件,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口蹄疫防控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作为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传染性疫病,目前尚缺乏长期有效且能完全抑制其病原的药物或疫苗。纳米抗体是一种新型基因工程抗体,具有生产成本低、与抗原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相对分子质量小等优点,且结构独特,因而成为对抗病毒的抗体之一,被用于某些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本文从纳米抗体的结构与特性、在口蹄疫诊断中的应用、在中和口蹄疫病毒中的作用以及在口蹄疫治疗中的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探索其作为“探针”来诊断疾病的能力,以及将药物传递到机体内部,作为免疫抑制剂或治疗药物来中和病毒毒力的能力,以期为纳米抗体用于口蹄疫预防提供研发基础及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鉴于现有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在治疗口蹄疫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寻找新型抗病毒策略势在必行,而RNA干扰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RNA干扰通过沉默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可有效的阻断口蹄疫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论文以口蹄疫病毒引起宿主细胞病变、RNA干扰的机制及RNA干扰抑制FMDV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为内容,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防控口蹄疫。  相似文献   

8.
强制免疫工作作为当前防控猪口蹄疫的有效措施,是避免和减少口蹄疫疫情发生的关键,笔者就近10年来我国猪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后的免疫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总结与概述,并对影响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提高疫苗免疫效果的对策,对掌握我国猪O型口蹄疫的免疫现状,及时发现疫情隐患和疫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优化猪口蹄疫免疫程序和更好地科学防控猪口蹄疫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安全有效的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和扑灭口蹄疫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我国对牲畜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即对生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全面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这一措施收到了防控口蹄疫的理想效果,但在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口蹄疫病原流行特点,冬春季节是奶牛口蹄疫防控关键时期。防控口蹄疫,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仍为疫苗注射免疫,各奶牛养殖场要做好疫苗选用、免疫程序制定、疫苗反应减少和发生后处理等工作。1疫苗的选择和使用1.1疫苗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