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Biolog快速鉴定系统、16S rRNA序列分析及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对3株分离自北京动物园斑羚、岩羊化脓隐秘杆菌进行了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株菌株均为化脓隐秘杆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株化脓隐秘杆菌16S rRNA序列与NCTC5224模式株同源性均为100%,且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产后3周内健康和子宫炎奶牛子宫中细菌分离情况,尤其是化脓隐秘杆菌及其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本试验采集了产后3周内15头健康奶牛和11头患子宫炎奶牛的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化脓隐秘杆菌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化脓隐秘杆菌、芽孢杆菌是产后3周内子宫分泌物最常分离培养的细菌;从15头健康奶牛和11头患病奶牛的子宫分泌物中分离到17株化脓隐秘杆菌,所有菌株均携带plo基因和fimA基因;携带多种毒力基因的化脓隐秘杆菌在健康和子宫炎奶牛中均可以分离到。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化脓隐秘杆菌对子宫内膜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木犀草素联合庆大霉素对耐药化脓隐秘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木犀草素和庆大霉素对3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选取对庆大霉素耐药的化脓隐秘杆菌,通过棋盘法测定两种药物联合抑菌效果。经亚抑菌浓度木犀草素作用耐药菌株,比较木犀草素作用前后化脓隐秘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的MIC值为39~156μg/m L,与庆大霉素联合的作用为不相关;耐药菌经亚抑菌浓度木犀草素(1/4MIC)作用36 h后,庆大霉素对耐药菌的MIC值下降2~32倍,且原菌株耐药水平越高,MIC下降倍数越高。提示木犀草素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且能够逆转化脓隐秘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2μg/m L和1μg/m,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4、16μg/m L和16μg/m L;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青霉素次之;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AE)较强(3.76 h),青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PAE较弱(2.31 h)。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来自北京某奶牛场死亡奶牛肺脏的1株疑似病原菌CVCC 3982,并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分离培养获得疑似病原菌,采用Biolog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CD-1小鼠测定了其致病性,合成引物对其主要毒力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疑似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β溶血,Biolog鉴定结果显示其为化脓隐秘杆菌,其16S rDNA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模式菌株NCTC 5224的同源性达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与化脓隐秘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腹腔注射该菌可致小鼠死亡。分离菌株基因组中含有溶血素(PLO)基因,神经氨酸酶H(NanH)基因,神经氨酸酶P(NanP)基因,菌毛基因(fimA、fimC和fimE),但缺失胶原结合蛋白(CbpA)基因和菌毛fimG基因。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化脓隐秘杆菌且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与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对初步分离疑似的化脓隐秘杆菌采用API Coryne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并利用PCR技术扩增其溶血素plo基因。共分离到化脓隐秘杆菌32株,分离率为23.5%;通过扩增化脓隐秘杆菌的特异性plo基因进一步鉴定分离菌。  相似文献   

7.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生化实验鉴定的化脓隐秘杆菌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RNA基因,得到1.5 kb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测定目的片段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化脓隐秘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同源率为93%~100%.本试验共分离到化脓隐秘杆菌32株.  相似文献   

8.
牛源化脓性隐秘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南宁某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牛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以及用化脓隐秘杆菌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靶基因PLO进行PCR鉴定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杆菌并能使5只小白鼠全部致死,且该菌对头孢噻呋等9种药物敏感;对红霉素等5种药物不敏感。该菌经PCR鉴定结果为化脓隐秘杆菌(GX-NN-170425)且其PLO基因与其他10株化脓隐秘杆菌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7%(Arcanobacterium pyogenes株)~99.9%(SP4株),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其他10株化脓隐秘杆菌参考株都处在同一分支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不同中草药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及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煎煮法提取连翘、金银花、穿心莲、蒲公英、苍术、红花、黄连、虎杖、黄芩、蛇莓、乌梅、大青叶、杜仲、大黄和贯众等15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测定其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以2’-(4-methylumbelliferyl)-α-D-N-acetylneuraminic acid(MUNANA)为底物测定不同中草药提取液在亚抑菌浓度下对化脓隐秘杆菌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翘、蒲公英、黄连、黄芩、乌梅、大黄具有良好的抗化脓隐秘杆菌活性,其中黄连作用效果最好,对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MIC值均为0.25 mg/mL;连翘、蒲公英、黄芩、乌梅和大黄对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MIC值在1.95~31.25 mg/mL之间;对苯唑西林耐药的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对上述6种中草药依然敏感;另外,红花和大黄两种中草药以亚抑菌浓度作用化脓隐秘杆菌后,其神经氨酸酶活性集中在30~50个荧光单位之间;连翘、黄连、乌梅和贯众等中草药作用化脓隐秘杆菌后,其神经氨酸酶活性集中在50~100个荧光单位之间。说明连翘、蒲公英、黄连、黄芩、乌梅、大黄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化脓隐秘杆菌根据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其归入隐秘杆菌属,主要存在动物的黏膜上,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各种非特异性化脓性感染,部分临床症状与副猪嗜血杆菌相似;一起疑似副猪的检测过程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经形态学、生化、16SrRNA鉴定、同源性比对和临床症状确定为化脓隐秘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为病原菌对头孢噻呋钠、杆菌肽、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所选其余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某羊场送检病死羊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短棒状杆菌,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能够引起小鼠肝脏和肺脏发生病变,PCR扩增出长为1 434 bp的目的序列,已被Gen Bank数据库收录,序列号为KJ842125,将该序列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所得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登陆编号为HQ712123)同源性高达98%,将该序列与其相关性较高菌株的16S r RN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与化脓隐秘杆菌聚为一簇。本研究为化脓隐秘杆菌致病机理、诊断技术和疾病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分离致病性牛源化脓隐秘杆菌并探究黔中金荞麦对该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本试验对采集于贵州省凯里市某养殖场疑似患牛呼吸道综合征的病死牛肺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并运用打孔法探究黔中金荞麦提取物对分离菌株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阳性短棒状杆菌,结合生理生化和PCR鉴定结果,确定该菌为化脓隐秘杆菌,系统进化树分析也显示,分离菌株与化脓隐秘杆菌的模式菌株处于同一分支;该分离菌株可致10只小鼠于24 h内全部死亡;其对头孢他啶、利福平、青霉素等7种抗菌药敏感,对环丙沙星中介,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8种抗菌药耐药;黔中金荞麦不同组织部位、不同处理方法的提取物对该分离菌株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地下部分70%乙醇超声30 min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13±0.25) mm,与头孢喹肟的抑菌效果相当。本试验首次从贵州地区分离到致病性牛源化脓隐秘杆菌,黔中金荞麦对该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效果。本试验结果可为该肉牛养殖场疫病防控以及牛化脓隐秘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建立检测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A.pyogenes)特异、灵敏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化脓隐秘杆菌溶血素(pyolysin,PLO)基因高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体系,用于化脓隐秘杆菌的快速检测,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仅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该方法最低检测DNA浓度为77.6 fg,最低检测细菌浓度为63 CFU/mL。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23份林麝临床病例样品,共鉴定出16株化脓隐秘杆菌,与API Coryne生化鉴定方法的结果相同。本研究为化脓隐秘杆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检测方法,其可用于化脓隐秘杆菌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对山羊化脓隐秘杆菌重庆分离株的胶原结合蛋白(collagen-binding protein,Cbp)CbpA(CbpACQ)进行序列分析,鉴定其中2个潜在的肝素结合结构域NRB和B1。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bpA-CQ基因及其编码产物。采用PCR扩增NRB和B1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融合蛋白GST-NRB和GST-B1在大肠杆菌DE3菌株中被诱导表达,使用Gluthathione-Sepharose 4B纯化。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融合蛋白GST-NRB、GST-B1与HeLa细胞的黏附情况,以及肝素对融合蛋白黏附细胞的抑制情况。结果显示,重庆株CbpA有7个胶原结合蛋白B结构域,约占全长的55%,此结构域与化脓隐秘杆菌、链球菌属等细菌有同源性。重庆株CbpA与化脓隐秘杆菌的CbpA在进化树中聚集成一个进化支。从诱导菌裂解物上清中亲和纯化得到融合蛋白GST-NRB和GST-B1。GST-NRB、GST-B1呈剂量依赖性黏附HeLa细胞,肝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GST-NRB、GST-B1黏附HeLa细胞。结果表明尽管CbpA-CQ有很大变异性,但具有已知化脓隐秘杆菌CbpA的共同序列特征;其NRB和B1区域为肝素结合结构域。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贵州省某猪场引起猪体表脓肿的原因,本研究对该猪场脓肿部位的脓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所得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16S rDNA序列分子分析及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从脓汁中成功分离到了3株菌落形态不一的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根据分离地点和时间将其分别命名为GZGP2018-1、GZGP2018-2和GZGP2018-3;GZGP2018-1菌株与NCBI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高达99.9%,GZGP2018-2菌株与NCBI上化脓隐秘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9%,GZGP2018-3菌株与NCBI上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的同源性高达100%;3株分离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和氟苯尼考较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和红霉素耐药;3株分离菌株对试验小鼠均具有致死性。本研究为该猪场猪体表脓肿的发病原因、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日常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化脓隐秘杆菌是引起家畜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肺炎等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在我国,90%以上的奶牛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经鉴定其中23.5%微生物是化脓隐秘杆菌,因此,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化脓隐秘杆菌不仅对有效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控制病原菌的传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常引起牛、羊、猪等动物的化脓性感染,主要表现为肺炎、关节炎、心内膜炎、乳腺炎、皮下脓肿等〔1〕,给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化脓隐秘杆菌以前被称为化脓棒状杆菌、化脓放线菌,1997年Pascual Ramos等〔2〕将该菌从放线杆菌属中重新分类为隐秘杆菌属。化脓隐秘杆菌是隐秘杆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病原体,是经济型家畜(牛、羊和猪)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对3个猪场的4头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猪肺脏(猪场分别编号A、B、C,其中猪场A 1头、猪场B 2头、猪场C 1头)进行猪肺炎支原体(Mhp)、副猪嗜血杆菌(Hps)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PCR检测,进而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份病料中App和Mhp均为阴性,Hps在猪场A和C的病料中为阴性,猪场B病料中为阳性;在猪场A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和猪链球菌各1株;猪场B分离出1株化脓隐秘杆菌、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1株奇异变形杆菌;猪场C分离出1株化脓隐秘杆菌和1株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化脓隐秘杆菌对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恩诺沙星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敏感,猪链球菌对诺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变形奇异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均能使小鼠出现一过性精神萎靡;猪链球菌引起试验小鼠全部死亡,具有较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19.
正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曾被称为化脓放线菌、化脓棒状菌,1997年重新被归类为化脓隐秘杆菌属~[1]。化脓隐秘杆菌为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不运动、兼性厌氧、多形性的革兰阳性菌~[2]。它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但需在富含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化脓隐秘杆菌的生化特性是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山梨醇,不发酵蔗糖、山梨醇、鼠李糖~[1]。化脓隐秘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作为皮肤和黏膜生物菌群的一部分,常寄居在  相似文献   

20.
六月龄去势公猪表现昏睡、食欲不振、站立困难。尸检发现脾脏边缘呈多重出血灶。从脾脏、肾脏、肌肉和肝脏中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杆菌,对分离株(TO16177)的16S rD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可能与未发表过的隐秘杆菌属HJ57-14E菌株(登记号:gi18873551)(比较675bp个碱基,相似性达99.7%)为同一个属。脾脏组织切片的组织学检查发现呈广泛性坏死和炎症,其中革兰氏阳性杆菌显而易见。肝脏中可见多病灶的坏死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分离株与抗化脓性隐秘杆菌属(Arcanobacterium pyogenes)和内氏放线菌(Actinomyces naeslundii)的多克隆抗体具有交叉反应,且与后者的交叉反应更强烈。相似的反应也见于扁桃体的化脓灶中分离株,偶尔也见于脾脏和淋巴结中的分离株。本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未公开发布的隐秘杆菌属的细菌会引起生长肥育猪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后继发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脾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