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喜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正丁醇提取物进行研究,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UV、IR、MS、1 H-NMR和13 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腺苷(1),色氨酸(2),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3),6′-O-(E)-feruloylsucrose(4),丁香树脂酚单-β-D-葡萄糖苷(5),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通过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表明,化合物2、4、5仅有较弱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是植物和细菌中淀粉和糖原合成的限速酶,该酶催化l-磷酸葡萄糖(G-1-P)与三磷酸腺苷(ATP)反应形成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有关该酶的定位、功能、酶学特性、分子生物学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易逝期贝类活品品质变化机制,以壳长(11.01±0.31)cm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其湿藏条件下的代谢特征,试验设活品虾夷扇贝对照组(A)和湿藏组(C),并对虾夷扇贝闭壳肌的pH、糖原及代谢组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捕后湿藏的虾夷扇贝闭壳肌pH和糖原水平变化不大;经多元统计分析,品质易逝期湿藏36 h的虾夷扇贝闭壳肌中共检测出7个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分别为二十二烷酸(behenic acid)、酪胺(tyra-mine)、脯氨酰谷氨酸(prolyl-glutamate)、二磷酸腺苷葡萄糖(ADP-glucose)、尿苷5′-二磷酸(UDP)、3-磷酸丝氨酸(3-phosphoserine)和柠檬酸(citrate);通路分析显示,三羧酸循环(TCA cycle)是最易受影响的代谢通路.研究表明,品质易逝期湿藏36 h条件下的活品虾夷扇贝与初始扇贝相比,传统理化指标变化不大,但其代谢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代谢组学方法可较为灵敏、全面地反映活品虾夷扇贝湿藏期间的实时状态.  相似文献   

4.
硫作为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主要以-2价和+6价发挥生物学功能。硫的同化代谢包括胞内活化、转移以及还原等反应。其活化是同化代谢的关键反应,包括ATP硫酸化酶(ATP sulfurylase,ATPS)催化硫酸盐与ATP反应生成腺苷-5'-磷酰硫酸(adenosine 5'-phosphosulfate,APS)和焦磷酸(pyrophosphate,PPi)以及腺苷-5'-磷酰硫酸激酶(adenosine 5'-phosphosulfate kinase,APSK)催化APS 3'羟基磷酸化生成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3'-phosphoadenosine 5'-phosphosulfate,PAPS),APSK催化APS磷酸机理已经较为清楚。利用APSK对AMP的磷酸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AMP可作为APSK的底物,反应生成3,5'二磷酸腺苷(3'-phosphoadenosine 5'-phosphate,PAP);对APSK的三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R68同时和APS的磷酸根和硫酸根形成氢键,稳定APS的结合,而K侧链基团比R短2.4魡,R68K突变将导致K不能和距离较远的硫酸根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减弱APS的亲和力,而增加与磷酸根离子的相互作用,可能提高AMP的亲和力。研究结果表明,R68K突变体的最适底物变为AMP,KmAMP是对照的0.2倍,而催化效率是对照的5倍。以R68K为偶联酶成功测定了具有较低KmPAP的酵母3,5二磷酸核苷酸酶(3',5'-bisphosphate nucleotidase,YND)动力学常数,为分析测定AMP底物的酶活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5.
猪血小板膜与不同浓度的腺苷或100μmol/L的腺苷类似物及γ—~(32)P—ATP37℃反应5min.被标记的磷脂酰肌醇—4—单磷酸通过薄层层析法分离、放射自显影定位、液体闪烁计数定量的结果表明:腺苷可强烈抑制猪血小板膜磷脂酰肌醇磷酸化,半数抑制率为14μmol/L;腺苷类似物cAMP、5′—氯—5′—脱氧腺苷、腺嘌呤、α′—脱氧腺苷、AMP、阿糖腺苷、cGMP在浓度为100μmol/L时对猪血小板膜磷脂酰肌醇磷酸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光叶巴豆枝叶的化学成分,笔者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从光叶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5R,6S,7E,9R)-3,6-dihydroxy-5,6-dihydro-β-ionol ( 1 )、吐叶醇( 2 )、4,5-dihydroblumenol A ( 3 )、5-epi-eudesma-4(15)-ene-1β,6β-diol ( 4 )、aromadendrane-4β,10β-diol ( 5 )、ent-4(15)-eudesmene-1β,6α-diol ( 6 )、(7R*)-opposit-4(15)-ene-1β,7-diol ( 7 )、丁香脂素( 8 )、rel-(3R,3′S,4R,4′S)-3,3′,4,4′-tetrahydro-6,6′-dimethoxy[3,3′-bi-2H-benzopyran]-4,4′-diol ( 9 )、(+)?皮树脂醇( 10 )、thero-ficusesquilignan A ( 11 )和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 12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光叶巴豆中分离得到。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和MTT法对化合物 1 ~ 12 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8 ~ 12 对全齿复活线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活性,且所有化合物均无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良姜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正、反相色谱分离纯化高良姜化学成分,运用核磁及质谱等技术鉴定其结构;采用CCK-8法建立H2O2损伤SH-SY5Y细胞模型,筛选高良姜化学成分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从高良姜根茎中分离得到22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素-4′-甲醚(1)、高良姜素(2)、山柰酚(3)、3,4′-甲氧基-3′,5,7-三羟基黄酮(4)、山柰酚-3-甲醚(5)、5,7,3′,4′-四甲氧基儿茶素(6)、二氢山柰酚(7)、柚皮素(8)、乔松素(9)、环氧松属素查尔酮(10)、(4a S, 7S)-7-hydroxy-1,4a-dimethyl-7-(prop-1-en-2-yl)-4,4a,5,6,7,8-hexahydronaphthalen-2(3H)-one (11)、4-异丙基-1,6-二甲基萘(12)、curcuminol D(13)、补骨脂酚(14)、(3R,4S)-4羟基蜂蜜曲霉素(15)、相对-(3R,3′S,4R,4′S)-3,3′,4,4′-四氢-6,6′-二甲氧基(3,3′-双-2H...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滇姜花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对滇姜花根部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滇姜花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1)、3,5,7,4′-四甲氧基黄酮(2)、6,7,8,4′-四甲氧基黄酮(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4)、3,4-二甲氧基苯酚(5)、methyl ferulate(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滇姜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建立同时测定小鼠心肌组织中ATP(三磷酸腺苷)、ADP(二磷酸腺苷)和AMP(一磷酸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模式,使用SepaxBio-C18(250ram×4.6mmID,μm,200A)色谱柱,以60mmoL·L^-1磷酸二氢钾、60mmoL·L^-1磷酸氢二钾组成的缓冲液(pH=6.68)为流动相等比洗脱,流速:O.6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59Nm,带宽为30nm。三种目标组分在10min内实现基线分离,平均加标回收率均在99%以上,线性范围为1-200mg·L^-1检出限分别为20、20、25ng。该法简便、准确,易于移植。  相似文献   

10.
腺苷脱氨酶是机体重要腺苷代谢酶之一,能催化腺苷嘌呤环上6-位氨基脱氨,从而生成肌苷的氨解反应,与腺苷激酶、5′-核苷酸酶及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共同使机体腺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文献报道人体组织中的腺苷脱氨酶分子有多种形式,其表观分子量分别为36000、114000、200000和298000。本文报告一种用亲和层析法,从人红细胞胞浆液中分离腺苷脱氨酶的新的简便快速方法。所采用的亲和层析胶,为 N~6-(6-氨己基)腺苷-Sepharose4 B 凝胶,是由N~6-(6-氨己基)腺苷与经溴化氰活化的 Sepharose4 B 胶偶联而成。人红细胞胞浆液中的腺苷脱氨酶,经两次亲和层析分离后,比活性提高了197倍,酶活性回收率为49%。高效液相凝胶排阻层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分离出的酶蛋白制剂含有表观分子量分别为36000、72000、114000和64000的四种蛋白质组分。其中前三种组分的表观分子量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正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缩略语。如名词术语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ATP(三磷酸腺苷)、ABA(脱落酸)、ADP(二磷酸腺苷)、CK(对照)、CV(变异系数)、CMS(细胞质雄性不育性)、IAA(吲哚乙酸)、LD(致死剂量)、NAR(净同化  相似文献   

12.
<正>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缩略语。如名词术语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ATP(三磷酸腺苷)、ABA(脱落酸)、ADP(二磷酸腺苷)、CK(对照)、CV(变异系数)、CMS(细胞质雄性不育性)、IAA(吲哚乙酸)、  相似文献   

13.
正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缩略语。如名词术语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ATP(三磷酸腺苷)、ABA(脱落酸)、ADP(二磷酸腺苷)、CK(对照)、CV(变异系数)、CMS(细胞质雄性不育性)、IAA(吲哚乙酸)、LD(致死剂量)、NAR(净同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角果木根部真菌Fusarium sp.JG13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Sorbicillin(1),2′,3′-Dihydrosorbicillin(2),Sohirnone A(3),5′-hydroxyprenyl salicylate(4),N-(2-Hydroxyphenyl)-acetamide(5),2-(E-3-heptneyl)-3,6-dihydroxy-5-(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角果木真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1,28(9):1327-1327
<正>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缩略语。如名词术语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ATP(三磷酸腺苷)、ABA(脱落酸)、ADP(二磷酸腺苷)、CK(对照)、CV(变异系数)、CMS(细胞质雄性不育性)、IAA(吲哚乙酸)、LD(致死剂量)、NAR(净同化  相似文献   

16.
正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缩略语。如名词术语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ATP(三磷酸腺苷)、ABA(脱落酸)ADP(二磷酸腺苷)、CK(对照)、CV(变异系数)、CMS(细胞质雄性不育性)、IAA(吲哚乙酸)、LD(致死剂量)、NAR(净同化  相似文献   

17.
以河套蜜瓜为试材,进行果实发育期间源叶净光合速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幼果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初期(0~ 12d),源叶净光合速率,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升高,相应地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均呈显著升高趋势;(2)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后期和缓慢生长期(12~ 32d),源叶净光合速率,总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而淀粉含量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则维持较低水平;(3)在果实成熟期前,源叶中蔗糖含量受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正调控,淀粉含量受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正调控.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眼果实腺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测定龙眼果实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5个龙眼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腺苷含量.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0.001 mol.L-1KH2PO4,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柱温40℃.结果表明,腺苷含量为5-80μg.mL-1时,腺苷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1%,相对标准误为1.19%,最低检出限为0.013μg.mL-1.不同品种龙眼果实及果实不同部位的腺苷含量存在差异,假种皮含量最高,果皮次之,种子最低.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9.
正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缩略语。如名词术语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ATP(三磷酸腺苷)、ABA(脱落酸)、ADP(二磷酸腺苷)、CK(对照)、CV(变异系数)、CMS(细胞质雄性不育性)、IAA(吲哚乙酸)、LD(致死剂量)、NAR(净同化  相似文献   

20.
信息     
<正>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缩略语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缩略语。如名词术语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ATP(三磷酸腺苷)、ABA(脱落酸)、ADP(二磷酸腺苷)、CK(对照)、CV(变异系数)、CMS(细胞质雄性不育性)、IAA(吲哚乙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