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为了研究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低温适应性,根据齐口裂腹鱼卵巢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克隆得到齐口裂腹鱼zona pellucida 3(Schizothorax prenanti zona pellucida 3,sp-zp3)基因的编码区,将目的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并将质粒转染至中国仓鼠的卵巢细胞(CHO-K1)中进行表达,分离纯化得到ZP3蛋白后,对其冰晶结合活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zp3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高效表达,并纯化得到重组蛋白SP-ZP3,该蛋白具有一定的冰晶结合活性。研究表明,一些鱼类ZP蛋白可能具有冰晶结合活性,当选择压力存在时这些ZP蛋白将进化出具有冷适应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齐口裂腹鱼胸腺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大体解剖及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齐口裂腹鱼胸腺进行观察 ,发现齐口裂腹鱼的胸腺位于鳃腔背侧上角深处 ,第四鳃弓背侧 ,紧贴鳃腔膜下 ,左右各 1个 ,对称分布。胸腺实质分叶不明显 ,可分为 3个区 ,即外区、中区和内区 ,中区和内区分界不明显。中区染色深 ,细胞排列紧密 ,内区细胞排列疏松 ,两区主要由淋巴细胞和网状上皮细胞构成 ,有类似于高等脊椎动物胸腺的皮质和髓质区域。在齐口裂腹鱼胸腺中还发现有少量的浆细胞和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肠道Glu和5-HT细胞的形态、位置与分布情况。方法:使用Glu和5-HT抗哺乳动物血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Glu细胞在齐口裂腹鱼肠道中以中肠分布最密集,前肠和后肠分布密度较低;重口裂腹鱼肠道中,前肠和中肠分布密度较高,后肠极低。5-HT细胞在齐口裂腹鱼肠道中的分布密度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重口裂腹鱼则在前肠和后肠分布密度较高,中肠较低。Glu和5-HT细胞主要呈梭形和锥形。结论:Glu和5-HT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与两种裂腹鱼食性和肠道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齐口裂腹鱼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3月底至5月中旬,在青衣江、金沙江、岷江和大渡河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野生生境、资源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在雅安采集青衣江水系驯养成熟齐口裂腹鱼亲本13尾,对其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的绝对生殖力在16 031~35 217粒之间,平均为2.56万粒;相对生殖力为7.99±4.23粒·g-1.齐口裂腹鱼为一次性产卵型,繁殖高峰期为3~5月份.  相似文献   

5.
晁珊珊  张倡珲  海蕾  宫佳琦  林亚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50-4752,4779
[目的]克隆长丝裂腹鱼的MyoD1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鲤鱼(Cyprinus carpio)的MyoD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长丝裂腹鱼MyoD1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扩增,并对该基因编码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同源性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试验获得了包括完整ORF的长丝裂腹鱼MyoD1基因,该序列长957 bp,编码274个氨基酸,具有MRFs家族基因的典型性碱性bHLH结构;该MyoD1序列与齐口裂腹鱼、鲤鱼、斑马鱼和虹鳟等的MyoD1序列同源性较高,与人、猪、牛等哺乳动物的同源性较低。[结论]该研究为长丝裂腹鱼的肌肉发育和肉质特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为青藏高原冷水鱼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齐口裂腹鱼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佳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21-13722,13726
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是我国特有的重要冷水性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上游。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梯级电站开发和大量水利工程修建,其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介绍了齐口裂腹鱼的生物学特性、肌肉营养学、生理生化、种群遗传多态性和人工养殖等,以期为齐口裂腹鱼进一步的研究及其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β(1,3)-葡聚糖对齐口裂腹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β(1,3)-葡聚糖对齐口裂腹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健康均重为(67.97±6.99)g的齐口裂腹鱼432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添加0、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的β(1,3)-葡聚糖,于实验的第14、28、425、6 d取样,测定各组头肾指数、脾脏指数、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红细胞吞噬指数、NBT阳性细胞数、血浆溶菌酶活力和补体C3的含量。结果表明:①添加适宜剂量(500~1 000 mg/kg)的β(1,3)-葡聚糖能显著增强齐口裂腹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②长期(56 d)添加高剂量的β(1,3)-葡聚糖(4 000 mg/kg)对齐口裂腹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欧酮(DOM)3种鱼类催产激素6个组合,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亲鱼进行注射催产处理,比较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变化,探讨齐口裂腹鱼对不同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的适应性和敏感性,从而找出最适合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催产激素组合。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亲鱼对LHRH-A2、HCG和DOM组合的敏感度最高,催产率和孵化率显著优于单一激素和其他激素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齐口裂腹鱼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用培养稀释的维氏气单胞菌菌液,经腹腔注射人工感染健康齐口裂腹鱼,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患病鱼的腮、肝、肾、脾、肠、头肾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染病鱼的腮、肝、脾、肾、肠和头肾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病变严重的区域组织细胞坏死崩解成一片无结构的物质。[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病症使齐口裂腹鱼的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均减弱或丧失。  相似文献   

10.
蒲德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87-10988,10991
[目的]比较大宁河野生齐口裂腹鱼和云南盘鮈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方法]对齐口裂腹鱼和云南盘鮈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初步探讨了2种鱼的肌肉品质。[结果]齐口裂腹鱼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8.40%、0.60%、78.76%和1.24%,云南盘鮈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20.23%、1.32%、76.49%和1.29%;2种土著鱼肌肉粗蛋白含量均高于部分常规鱼类,在所属同亚科鱼类中也处于较高水平。[结论]2种土著鱼均为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鱼类,但云南盘鮈的营养价值稍优于齐口裂腹鱼。  相似文献   

11.
MGG-01005是与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有重要关系的基因,对其进行一般理化性质、结构域、功能位点预测等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M13-MGG-01005,利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并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分子筛层析进行蛋白纯化。结果显示,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 471.49 u,编码153个氨基酸,含Tctex-1结构域,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无功能位点,存在磷酸活性位点,为不稳定亲水蛋白;该蛋白可被0.1 mmol·L -1 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的最适洗脱液组分为20 mmol·L -1 Tris-HCl,500 mmol·L -1 NaCl,80 mmol·L -1咪唑;阴离子交换层析表明该蛋白对低盐条件具耐受性;分子筛层析具有形态均一且对称性良好的构象,最大洗脱峰出峰位置对应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 ku,表明该蛋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本研究最终得到大量高纯蛋白,以期为进一步探索该蛋白的功能以及稻瘟病菌的后续相关研究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士伟  刘杰  李博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73-12775
[目的]对极大螺旋藻藻胆蛋白α亚基进行分析研究,为该蛋白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已经在GenBank上登录的极大螺旋藻藻胆蛋白的α亚基基因(GenBank AF441177)及其翻译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其组成和相关性质的分析、蛋白质信号肽预测、跨膜结构域的预测及亲水性/疏水性的测定,同时构建了分子进化树,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该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丰富,不仅含18种必需氨基酸还含有甘氨酸、天冬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对该蛋白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分析表明,其属于胞内蛋白;对该蛋白的亲水性分析表明,其属于亲水性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钝顶节旋藻的同源性高,达99%~100%。[结论]该研究为α亚基和β亚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hospholipid: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PDAT1)催化三酰甘油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在生物质能源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试验克隆得到白菜型油菜PDAT1的2条编码区序列,分别命名为BrPDAT1-1和BrPDAT1-2。BrPDAT1-1CDS全长2 007bp,编码66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BrPDAT1-2CDS全长1 794bp,编码5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rPDAT1-1与AtPDAT1的相似度为91.08%,BrPDAT1-2与AtPDAT1的相似度为82.86%,两序列都编码一个无信号肽的亲水性稳定蛋白,跨膜结构域分析表明AtPDAT1和BrPDAT1-1都有1个跨膜结构域,而BrPDAT1-2无跨膜结构域。BrPDAT1-1和BrPDAT1-2蛋白序列均含有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超家族保守结构域。  相似文献   

14.
大宁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宁河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资源,从2005年开始,在大宁河中上游收集齐口裂腹鱼进行人工驯养,并于2009-2016年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亲鱼性腺可发育成熟,共催产雌鱼953尾,采卵731万粒,培育出规格鱼苗(17~26 mm)324万尾,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分别为79.7%、83.3%、79.7%和67.2%。试验发现,齐口裂腹鱼性腺发育对低温期的适温范围较广,在11.1~13.5℃较高水温环境下,性腺发育不受影响;提高培育最低水温,可使亲鱼繁殖期提前;越冬期间是否需要处于停食状态,也不是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的因素;齐口裂腹鱼通过长期驯养后能够适应人工环境条件而自然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桑椹色素代谢调控的分子机理。[方法]本研究以桑科植物的EST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实验技术,通过电子克隆方法获得了桑树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采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进一步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经DNAstar软件拼接后得到的cDNA序列为1 365 bp,其开放阅读框序列为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残基。CHS蛋白含有查尔酮合酶家族的特征多肽序列RLMMYQQGCFAGGTVLR,不含信号肽序列,属于非分泌型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内,分子进化也较为保守。[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极大螺旋藻藻胆蛋白α亚基进行分析研究,为该蛋白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已经在GenBank上登录的极大螺旋藻藻胆蛋白的α亚基基因(GenBank AF441177)及其翻译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其组成和相关性质的分析、蛋白质信号肽预测、跨膜结构域的预测及亲水性/疏水性的测定,同时构建了分子进化树,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该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丰富,不仅含18种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含有甘氨酸、天冬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对该蛋白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分析表明,其属于胞内蛋白;对该蛋白的亲水性分析表明,其属于亲水性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节旋藻的同源性高,达99%~100%。[结论]该研究为α亚基和β亚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报道从谷子(Setaria italica)未成熟种子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个新基因f10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由819个核苷酸组成,推测其编码的蛋白质有130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4113u。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f103基因以单拷贝存在于谷子基因组中,并且在玉米基因组中存在同源基因。Northern杂交表明f103基因在谷子茎、幼穗及未成熟种子中表达,在叶片组织中未检测到其表达活性。生物学软件分析结果显示,F103蛋白是亲水蛋白,定位于核内,肽链上有多个可以被磷酸化修饰的位点。这些特点可能是F103蛋白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果梅PmKNAT2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大嵌蒂’果梅中克隆PmKNAT2,并对其结构特征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研究果梅雌蕊败育的分子机理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在NCBI中查找与果梅相似性很高的桃KNOPE2(KNAT2的同源基因)序列(EF093491),根据桃的KNOPE2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大嵌蒂’果梅花芽总RNA;通过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基因cDNA序列全长;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利用NCBI数据库中的BLASTn和BLASTp程序进行相似性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构特征;用DNAMAN软件分析基因的ORF和氨基酸序列;MEGA4.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利用Bioxm2.6推测分析蛋白分子量和等电点;根据NCBI中Conserved Domains程序进行蛋白质保守域结构预测;用ExPaSy提供的在线SOPMA程序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构建PJIT166-PmKNAT2-GFP的融合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法转化洋葱表皮细胞,经暗培养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研究其表达模式,分析其在‘大嵌蒂’花芽发育不同时期、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性。【结果】在‘大嵌蒂’果梅中获得一个KNAT2的同源基因,命名为PmKNAT2,其cDNA全长为1 402 bp,5'UTR 47 bp,3'UTR 293 bp,编码区全长为1 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0.41 kD,理论等电点为4.85。蛋白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具有2个结构域,MEINOX结构域(KNOXⅠ和KNOXⅡ 2个亚结构域)和HD(homomeodomain)结构域,属于KNOX蛋白;相似性分析发现该基因与GenBank中其它来源的KNOX蛋白序列的相似性为50%-10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果梅PmKNAT2与桃KNOX聚为一类,表明与其亲缘关系最近。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PmKNAT2所编码蛋白由47.14%的α-螺旋(Alpha helix)、3.43%的β-转角(Beta turn)、3.14的β-折叠(Extended strand )和46.29%的随机卷曲(Random coil)组成。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中。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大嵌蒂’果梅不同时期花芽中PmKNAT2的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PmKNAT2在11月份的表达量最高,9月、10月和11月的表达量差异不明显,但与12月和1月花芽中的表达量差异明显;生长素在1月份含量最高,9、10、11月份差异不明显,其含量变化趋势与PmKNAT2表达趋势相反。对该基因表达量最高的11月份的花芽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PmKNAT2在各种花芽中均有表达,在不完全花(雌蕊褐色、雌蕊畸形和无雌蕊)中的表达量高于完全花(雌蕊正常)。进一步分析PmKNAT2在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不同花器官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PmKNAT2在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各部位的表达量趋势相似均为:萼片>雄蕊>花瓣,在完全花雌蕊中的表达量最低。【结论】推测PmKNAT2在雌蕊发育阶段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嵌蒂’果梅雌蕊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9.
鹿科动物茸角组织Osteopontin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在骨基质的矿化和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研究首次从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cDNA文库中成功克隆了OP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及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PN的cDNA全长为1 406 bp,编码279个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为不稳定蛋白,具有N端信号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0.99 ku,理论等电点为4.40,其一级结构中丝氨酸和谷氨酸残基所占比例最高,含有特异的Arg-Gly-Asp序列(RGD)。同源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鹿源OPN氨基酸序列不仅与欧洲牛和山羊相似性最高(分别为86%,85%),且在该基因座位上也与二者在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OPN基因在鹿茸尖端不同组织层的表达存在差异,前软骨层和软骨层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间充质和皮肤层,推测OPN可能通过介导破骨细胞与矿化组织的黏附,从而参与了鹿茸组织的矿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类泛素折叠修饰蛋白(Ufm1)的结构特征和蛋白功能,为进一步探究Ufm1基因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生长性状分离凡纳滨对虾家系的肌肉组织为材料,构建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差减cDNA文库,通过斑点杂交筛选获得Ufm1基因,经全长cDNA文库筛选获得Ufm1基因全长序列。【结果】Ufm1基因全长cDNA序列长714 bp,包含261 bp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的蛋白质为86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9.3 ku,等电点pI为6.55;其编码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域,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中,属于亲水性蛋白,含有1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Ufm1基因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结论】Ufm1基因在系统进化上高度保守,这为进一步探究Ufm1基因功能及原核表达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