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新发传染病之一,可造成蛋鸭、种鸭产蛋率骤降以及肉鸭发育迟缓,给养鸭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山东省博兴某蛋鸭场发生一起以产蛋率急剧下降和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特征的鸭病,为掌握发病鸭场的病原,通过对发病鸭场的病鸭进行病理剖检、病毒分离与鉴定,成功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确定该鸭场的致病原为鸭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湖北某种鸭场免疫过禽流感、产蛋下降综合征疫苗的产蛋鸭出现产蛋下降症状,1周内产蛋率锐减50%左右,发病率达30%,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腹泻,或产软壳蛋、畸形蛋、沙壳蛋等劣质蛋,成年鸭几乎无死亡,青年鸭死亡率10%.剖检病鸭发现肝脏有坏死,脾脏肿大,脑组织表面有点状出血,气管环出血,肺脏有出血性或纤维素性炎症,有典型的卵黄性腹膜炎症状.发病初期投喂各种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初步怀疑为副黏病毒感染.现将该病毒的分离鉴定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宜良县某鸭场产蛋期樱桃谷母鸭群出现产蛋异常,对发病鸭群进行了病理剖检以及细菌分离培养、主要疫病血清学抗体的检测和病原核酸的RT-PCR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样品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ND、H5、H7、H9抗体水平没有异常变化,A型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RT-PCR检测结果均呈阴性;鸭坦布苏病毒RT-PCR检测结果阳性,样品PCR产物测序分析显示该核酸序列来源于DTMUV基因组,表明该样品感染了坦布苏病毒。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针对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防治措施与效果观察,诊断该鸭场产蛋下降的异常情况是由鸭坦布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鸭坦布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4月以来,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福建、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陆续暴发一种以蛋鸭、种鸭产蛋骤然大幅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约1.2亿只蛋鸭和1500万只肉鸭发病,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根据主要病变和临床特点,曹贞贞等将该病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hemorrhagic ovaritis,DHO)[1].少数学者提出了鸭病毒性脑炎、鸭鹅脑炎-卵巢炎综合征、鸭传染性产蛋减少症等名称[2-4].  相似文献   

5.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病鸭瘫痪、产蛋鸭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种鸭、蛋鸭、肉鸭,鹅偶有发生,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自2010年4月份在中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门诊部最近在上海地区蛋鸭群中,发现一种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鸭病。来势迅猛,传播甚快。症状主要表现为3—5天内产蛋急剧下降,多家养殖户3日内从产蛋高峰跌至不到一成的产蛋率,但死亡极少;剖检少数病死鸭仅见卵巢变性的输卵管炎症。已诊断类似病例来自闵行区、浦东新区、南汇、青浦、松江、奉贤、嘉定等地鸭群。与发病蛋鸭群相邻的肉鸭及青年后备蛋鸭群也有发病,并有比蛋鸭高的死亡率,鸭农反映用抗菌药物无治疗效果。估计该病为一种烈性病毒性传染病,可能由南方传入,目前对付该病尚无良策。市郊鸭…  相似文献   

7.
依安县新屯乡某蛋鸭场饲养金定鸭 2 0 0 0只 ,鸭群在产蛋 2个多月后 ,由于用药失误发生了喹乙醇中毒 ,死亡蛋鸭 15 6只。经防治控制了疫情 ,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 2 0 0 2年 6月初 ,持续高温 ,某场鸭群减食 ,产蛋量下降 ,部分鸭排黄白色稀粪 ,并有几只鸭突然死亡。因怀疑发生霍乱 ,在 85kg日粮中拌入 2 0g喹乙醇纯粉饲喂 ,连用 3d。鸭群病症未缓解 ,死亡数增多。2 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诊断  急性病例突然死亡 ,慢性病鸭精神沉郁 ,低头呆立 ,不食 ,饮水增加 ;有的昏睡 ,蹲伏于地 ,步态不稳 ,双翅下垂 ,口腔流出黏液 ,呼吸困难 ,排绿色…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3日广西桂林某种鸭场种鸭发生一起以产蛋下降和死亡为特征的疾病,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病原分离检测,确诊该病例为鸭坦布苏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病鸭瘫痪、产蛋鸭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种鸭、蛋鸭、肉鸭,鹅偶有发生,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自2010年4月份在中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山东荣成地区某蛋鸭场,一批200日龄蛋鸭突然出现大批瘫痪,产蛋下降。临床表现为伸颈、趴伏、尖叫。我们对病鸭进行了病理剖检及病毒、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研磨病料接种鸭胚,没有出现鸭胚死亡等异常症状,在血琼脂上有细菌生长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最后确定此病由沙门氏菌引起。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筛选针对该病原菌较敏感的药物,达到临床有效治疗的目的。现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养鸭密集地区,突发一种以"产蛋鸭出现瘫痪、产蛋量下降、头颈摇摆;肉鸭初期出现软脚、打滚、采食量下降,后期出现断羽、掉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科研部门检测,该病的主要致病源为鸭黄病毒。主要危害蛋鸭、肉鸭。受感染鸭群几乎均可发病。鸭黄病毒鸭黄病毒和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暂时定为该病毒的一个分离株。该病又可称为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传染性卵巢炎,鸭黄病毒感染,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等。流行病学特点①流行范围广,损失大。②传播  相似文献   

12.
广东地区鸭黄病毒JM株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以产蛋鸭产蛋急剧下降为特点的疾病。从广东省江门地区某鸭场的发病鸭群采集样品,接种鸭胚后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命名为JM株,经RT-PCR检测为黄病毒核酸阳性。序列测定后分析显示,该分离株JM株与黄病毒属Tembusu病毒的对应序列相似性最高,其中与Tembusu病毒JS804株相似性最高达98%。结果表明,JM株为黄病毒,与该病鸭产蛋急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产蛋减少症(暂定名)的病原分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10年在成年蛋鸭中流行的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未知疫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病原能在鸭胚、鸡胚和细胞上复制增殖,对鸭胚、鸡胚的致死率达100%。鸭胚病毒分离物不具有血凝性,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为50~100 nm、有囊膜带突起的病毒粒子。病毒对酸敏感、能耐受pH9的碱性环境,50℃1 h可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SPF鸡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感染鸡生长缓慢、致死亡率低、能回收病毒。说明引起鸭产蛋量下降的疫病病原是病毒性的,并导致鸡感染发病,我们将此病暂称为鸭传染性产蛋减少症。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份,内蒙古某种鸭场2 000只产蛋鸭出现产蛋下降,产蛋率由90%左右在10天时间内持续性降低到50%左右,有的病鸭趾、跗关节肿大,触摸有波动感,瘫痪3~5天后陆续出现死亡,每天死亡2~10只不等。先后应用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收效不大,随后送我诊断中心检测。病理剖检病死鸭,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心包积液,部分肝脏表面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输卵管充血、出血,卵泡变形,有的破裂,表现为卵黄性腹膜炎;肿胀关节内有淡黄色渗出液。无菌采取输卵管、肝脏、关节液进行了病毒和细菌分离,确诊病原为鸭链球菌。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某鸭场有樱桃谷鸭 2 0 0 0只 ,2 0 0 3年 4月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产蛋量下降 ,经诊断为鸭腺病毒感染 ,即减蛋综合征 (EDs— 76 )。经用大剂量疫苗紧急接种 ,投服抗生素和中草药 ,产蛋量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1 流行情况及临床表现该场鸭群的鸭为 2 5 0日龄左右 ,发病前其产蛋率为88%~ 94 % ,发病后产蛋率突然下降至 5 0 %~ 6 0 %。病鸭产出软壳蛋或畸形蛋 ,少量死亡。少数鸭精神轻度沉郁 ,采食量减少 ,其他外观未发现异常。养殖户曾短期补饲拜耳MS0 0 2添加剂 ,未见好转。2 临床剖检剖检所见 ,病鸭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病变 ,卵巢卵…  相似文献   

16.
鸭黄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为产蛋下降、头颈歪斜、软脚为主要特征的发病蛋鸭卵巢、脑浆、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人工感染产蛋期的蛋鸭能导致体温升高、产蛋急速下降,卵泡出血和萎缩;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鸽红细胞,能被鸡黄病毒高免血清特异中和;用禽黄病毒特异引物扩增为阳性。上述结果证实分离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鸭黄病毒,是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的病原。  相似文献   

17.
徐东 《水禽世界》2012,(4):30-31
2011年10月,某养鸭场1000只开产2个月的蛋鸭突然发病,前后持续12d,死亡215只。笔者前往诊治,根据发病情况、临床观察、剖检变化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禽霍乱,及时治疗控制了病情,剩余的鸭恢复正常。1临床症状鸭群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普遍不好,产蛋量下降。病鸭精神不振,羽毛松乱,行动迟缓,步态蹒跚,常落于鸭群之后,不愿下水浮游,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2月25号,一蛋鸭养殖户电话询问鸭病,该养殖户描述:该蛋鸭群是初产鸭群,吃食产蛋正常,夜间突然死亡十几只,在家剖检只见卵泡充血,其他无明显症状。由于病因不明,建议带病死鸭来本门诊剖检化验。该户带来5只病死鸭,由于死亡突然,便做了流感检测,经化验没有流感反应,排除流感。剖检可见病死鸭卵黄充血,肠道内有坏死样脱落,并伴有腥臭,子宫处有一未产出的软蛋,由于都是夜间突然死亡,且在产蛋  相似文献   

19.
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综述.2010年4月,我国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多地区肉鸭和蛋鸭养殖区暴发了一种以蛋鸭产蛋量急剧下降和雏鸭神经症状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一度高达90%以上,死亡率为5~30%.感染蛋鸭的特征性剖检症状可见卵泡膜出血,因此该传染病最初被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随后一系列研究证明,该病是由一种新型黄病毒—坦布苏病毒感染引起.随着深入研究发现,除鸭以外,产蛋鹅、肉鹅、肉鸭、野鸡和鸡也能发生该病,该病不仅对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以来,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福建、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陆续暴发一种以蛋鸭、种鸭产蛋骤然大幅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约12亿只蛋鸭和1500万只肉鸭发病,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根据主要病变和临床特点,曹贞贞等将该病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hemorrhagicovaritis,D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