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肠杆菌K88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鉴定裂解性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K88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裂菌效力。用双层平板法从猪场污水中分离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酶切基因组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了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裂菌效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强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PK88-4;其噬菌斑清晰透亮,周围无晕环;电镜显示:其头部呈正多面体对称,有可伸缩性尾部;核酸类型为双链DNA(基因组大小约60 kb);该噬菌体能耐受60℃左右高温、在pH值为5~10内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为10 min,暴发期为40 min,裂解量为40;在5 h内对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杀灭率将近100%。PK88-4是一株强裂解性肌尾科大肠杆菌K88噬菌体,具有裂解周期短、杀菌能力强等特点,为畜牧业防治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皮下及气囊途径接种噬菌体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噬菌体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分别对噬菌体皮下及气囊接种途径下雏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防治用的噬菌体悬液对雏鸡是安全的,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前12 h给雏鸡气囊接种4×108 pfu噬菌体,雏鸡的死亡率由80%降至10%,而在感染前3 h皮下接种相同剂量的噬菌体,雏鸡的死亡率由80%降至40%。本研究结果表明,气囊接种更能有效预防雏鸡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针对雏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复杂特性,从山西省部分地区采集疑似大肠杆菌病死亡的雏鸡病料,并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出37株大肠杆菌。通过血清型鉴定,有15株大肠杆菌鉴定为:O119、O60、O7、O88、O45、O10、O11、O2、O103、O81等10个血清型,其中O119和O88为优势血清型;其余菌株未鉴定出血清型。37株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试验表明:有35株为雏鸡致病性大肠杆菌;2株为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其血清型均为O10。研究结果为雏鸡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福建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通过采集疑似大肠杆病死鸡的肝、脾、肺等脏器病料,并结合流行病学、临床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实验室PCR方法进行分离与鉴定,最终确诊为鸡大肠杆菌病。挑选分离的12株鸡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明确大肠杆菌耐药谱,为筛选敏感药物用于治疗与预防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开发利用T4噬菌体展示系统及T4噬菌体的临床细菌病治疗,应用现代各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在蛋白分子和组成结构上对T4噬菌体颗粒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例如头部、尾部和尾板,描述了其蛋白构成和各种影响因子,并着重介绍了在噬菌体装配中最为重要的DNA的包装。同时针对噬菌体T4的感染与超感染免疫性和感染所导致的细胞裂解和裂解抑制等方面,介绍了这些现象发生的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期对T4噬菌体的分子装配和侵染机制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调查京津冀地区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流行血清型,从河北、北京、天津地区发生仔猪黄、白痢的十个猪场分离60株大肠杆菌,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55株,进行了生化和血清型鉴定,并对其耐药性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发现:分离的猪致病性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为O101、O152、O93、O78、O54,这5种血清型占总分离致病菌株的56.4%(31/55)。所分离的60株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中抑菌作用最强的是菌必治、多粘菌素、先锋必、先锋霉素和壮观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5.0% (57/60)、90.0%(56/60)、88.3% (53/60)、86.7%(52/60)和85%(51/60)。耐药率较高的分别为链霉素(80%)、庆大霉素(53.3%)、氨苄青霉素(75%)复方新诺明(86.7%)、痢菌净(76.7%)、呋喃唑酮(71.2%)、诺氟沙星、环丙沙星(51.7%)、喹乙醇(75%)和洛美杀星(70%)氟苯尼考(55%)。60株大肠杆菌多数为6耐以上的菌株(80%),其中8耐、10耐、6耐最高分别为17%、15%、12%。  相似文献   

7.
为了原核表达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RAP44的裂解酶基因,以噬菌体RAP44的基因组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裂解酶基因,与表达载体p GEX-6P-1连接,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利用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柱纯化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 GEX-N,转化菌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出了分子量约为37 k D的可溶性重组蛋白。本研究获得了纯化的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裂解酶重组蛋白,为裂解酶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鸡猪源大肠杆菌CTX-M型ESBLs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河南地区鸡猪源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情况,并进行基因型分析,通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大肠杆菌,分别用5组CTX-M型引物对其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表型确证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鸡、猪源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2.8%(59/94)和78.3%(36/46).PCR扩增结果进一步显示,鸡源大肠杆菌中CTX-M型ESBLs阳性率为89.8%(53/59),其中CTX-M-2组型14株,CTX-M-9组型26株,CTX-M-2和CTX-M-9组型13株;猪源大肠杆菌CTX-M型ESBLs的阳性检出率为69.4%(25/36),其中,CTX-M-2组型7株,CTX-M-9组型17株,CTX-M-2和CTX-M-9组型1株.河南地区鸡、猪源大肠杆菌CTX-M型ESBLs的产生率较高,而以CTX-M-2组型和CTX-M-9组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病的噬菌体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致使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新的抗生素的研制又存在周期长、花费高、使用后细菌很快产生耐药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抗生素在细菌病治疗中的应用。噬菌体作为天然抗菌剂,可抵制细菌感染,无论是裂解来自人类、动物体中的细菌,抑或消除食品及公共环境领域的污染,噬菌体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大肠杆菌感染的噬菌体治疗为例,介绍噬菌体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鸡源性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检测鸡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并了解辽宁省鸡源性大肠杆菌产ESBLs基因型分布。对大连4个地区不同鸡场临床分离32株产ESBLs鸡大肠杆菌分别用TEM、OXA、CTX-M和SHV等4种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32株鸡大肠杆菌均检出TEM型基因、12株检出CTX-M型基因、2株检出OXA型、未检出SHV型;TEM+CTX-M双阳性检出11株、TEM+OXA双阳性检出2株。TEM基因亚型占检出比例最高(100%)。结论:目前辽宁省产ESBLs鸡大肠杆菌基因亚型以TEM为主,其次为CTX-M型,未发现SHV型;以TEM+CTX-M双阳性检出率最高(34.4%)。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和时间条件下,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处理对蛋清液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并对DPCD处理蛋清液中大肠杆菌的杀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5 MPa,45℃下DPCD处理60 min,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分别降低了4.46和5.57个对数值,其中大肠杆菌对DPCD处理较沙门氏菌敏感。30 MPa,45℃,DPCD处理30 min,可以完全杀灭蛋清液中的大肠杆菌。线性模型能较好地拟合DPCD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其中30 MPa,45℃下D值最小为5.830。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蛋中的VA和VE含量,样品经皂化后,用石油醚—乙醚萃取,浓缩挥干,用异丙醇溶解后进样。以C18为固定相,甲醇—水(93∶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采用双波长检测,分别为325nm处测定VA,290nm处测定VE。结果VA含量为0.00151~0.08300g/L,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VE含量为0.00531~0.29200g/L,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采用HPLC法使鸡蛋中的VA和VE含量测定快速,灵敏,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究籽粒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AhPPDK)蛋白的作用机制,构建了AhPPDK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通过碱裂解提取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采用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产物,选择正确表达的阳性重组子,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p EASY-E1-AhPPDK转化菌株Transetta(DE3);利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重组AhPPDK能在大肠杆菌Transset(DE3)中高效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08 k Da,与预期分子量相符,且为可溶性蛋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AhPPDK具有酶活性,且上清粗酶液活性高于沉淀粗酶液。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明AhPPDK蛋白的作用机制和转基因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能抑制畜禽大肠杆菌的动物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从时间、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基pH值研究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获得最佳的抑菌效果。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培养24~84 h的抑菌圈为10.00~13.00 mm,在24~39 ℃下培养的抑菌圈为9.00~14.00 mm,转速在90~210 r/min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3.75~15.00 mm,pH 6.0~8.0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0.50~14.50 mm。动物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H 7.5、30 ℃下培养48 h,摇床转速在90~210 r/min范围内均可。  相似文献   

15.
建立大麦草片剂中VB1的反相离子色谱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为:色谱柱:UltimateTM column XB-C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0.05 mol/L乙酸钠溶液和甲醇的体积比为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激发波长375 nm,发射波长435 nm。结果表明,VB1质量为0.000 1~0.000 5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44%。该方法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麦草片剂中VB1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超高压技术处理条件下,哈密瓜果汁中大肠杆菌致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压力、时间对哈密瓜汁中的大肠杆菌的死亡对数有一定影响,其中压力的影响较其他几个因素更为明显。最终试验得出,在55℃,500 MPa,10 min超高压处理哈密瓜汁中的大肠杆菌,能有效杀灭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导入落叶型黄萎病菌VD07038,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mCherryRFP导入非落叶型黄萎病菌Bp2中,分别获得了具有绿色、红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经过分子验证和连续继代培养,证明了这些转化子具有遗传稳定的对潮霉素的抗性。通过对转化子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致病力进行检测,发现大部分转化子与野生型基本一致,少量转化子发生变异,其中转化子Bp2R-30不能产生微菌核,致病力显著下降。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转化子VD07038G-10在感病棉花品种苏棉22幼苗根部的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在接菌12 h后VD07038G-10的孢子可吸附在根表面;接种7~9 d后,菌丝入侵到棉花根部的维管组织。本研究获得的荧光蛋白标记的棉花黄萎病菌VD07038G-10可用于实时观测黄萎病菌侵染棉花根系的过程,并且可以定量鉴定不同棉花品种对该菌系的抗性,为棉花黄萎病菌抗性鉴定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豇豆为材料,探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菜品质的影响,并为我国鲜切蔬菜的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用紫外线照射鲜切菜不同时间(0,20,30,40,50,60min),并测定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真菌的菌落总数,以及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失质量率。结果表明,照射时间为30min,可有效控制鲜切豇豆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能有效杀灭(甚至彻底清除)大肠杆菌,对真菌、乳酸菌、肠杆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鲜切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保存最好,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犊牛腹泻病中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本试验利用96孔微量板法,对分离鉴别的犊牛腹泻粪便中的60株大肠杆菌进行生物膜的筛选和统计。结果表明:得到了9株生物膜阳性大肠杆菌,并测定出大肠杆菌生物膜阳性菌的生长曲线。从而确定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四个时期:初粘附、粘附、生物膜的成熟、脱落等过程且不同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时间不尽相同。为临床上治疗犊牛腹泻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