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用胰蛋白酶对欧拉羊胎儿皮肤组织进行热消化分离并培养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纯化成纤维细胞,扩大培养至第3代时用液氮保存,复苏后进行活力、形态、生长曲线、微生物污染检测和连续传代培养试验。结果显示,欧拉羊胎儿皮肤细胞呈成纤维型,复苏活力93.5%以上,生长良好,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最大增殖量为3.31×105 mL-1,倍增时间为26.2 h;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连续传代培养在10代内生长正常。表明欧拉羊胎儿皮肤细胞分离培养成功,使这一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2.
兰州大尾羊是中国濒临灭绝的物种,通过体细胞培养和长期保存,在细胞水平上保存珍贵的种质资源。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并培养原代肾细胞和睾丸细胞,并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纯化成纤维细胞并用液氮保存,细胞复苏后进行活力、形态、生长特性、微生物污染和染色体等检查,保存兰州大尾羊26个个体的肾细胞和9个个体睾丸细胞,保存细胞生长良好,均呈成纤维型,平均复苏活力为98.6%和95.2%,生长曲线均呈“S”型,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3.15×105 mL-1 和2.92×105 mL-1,倍增时间分别为29.3 h和30.8 h,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检查均为阴性,染色体为2n=54,二倍体占88%和90%,说明成功分离培养并保存兰州大尾羊肾和睾丸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3.
通过物种体细胞培养和长期保存,可在细胞水平上保存珍贵的种质资源.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耳缘组织原代细胞,并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纯化成纤维细胞并用液氮保存,细胞复苏后进行了活力、形态、生长特性、微生物污染和染色体等检查.结果表明:保存了兰州大尾羊27个个体的耳缘细胞,保存的细胞平均复苏活力97.6%,生长良好,形态呈成纤维型,生长曲线呈“S”型,最大增殖浓度3.01×105个·mL-1,倍增时间为26.1h,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检查为阴性,染色体为2 n=54,二倍体占88%.最终,成功培养并保存了兰州大尾羊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使这一珍贵的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4.
河曲马睾丸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河曲马睾丸组织,用热消化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扩大培养至第3代用液氮保存,细胞复苏后进行活力、形态、生长曲线、微生物污染、核型、乳酸脱氢同工酶谱及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等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河曲马睾丸组织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成纤维型,生长良好,最大增殖数量为4.32×105 mL-1,倍增时间为34.58h;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染色体2 N=64,二倍体为85%,占主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图谱有明显特征,共有4条谱带,其中LDH3浓度较高,活性较强;外源质粒在该细胞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表明已成功建立河曲马睾丸组织成纤维细胞系,使河曲马这一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鸡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方法]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别分离培养鸡皮肤成纤维细胞;比较细胞生长速率及冻存复苏率。[结果]酶消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原代生长较快,约5 d便可形成单层;2种方法传代细胞的生长速度相似,仅需2~3 d就可形成单层;使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经3~4代后,可获得纯化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经冷冻复苏后有75%~80%存活;分离纯化的胚胎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均正常,可传至12代,传代后染色体数目不变。[结论]采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培养鸡成纤维细胞均可获得ES细胞建系所需的饲养层细胞。该研究为ES细胞系的成功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常用的分离培养肾细胞方法比较分离培养肾细胞,并提出优化方案。[方法]A法:组织块培养法;B法:1%胶原酶消化分离法;C法:5%胰蛋白酶消化法;D法:0.5%胰蛋白酶-0.02%EDTA连续分离法。[结果]A法初期细胞生长不好,1周后生长良好;B法、C法细胞贴壁状况较好,但细胞生长不均一,呈丘陵状生长,细胞产量较少;采用D法消化肾组织块,能够快速获得大量细胞,并且细胞生长整齐、均一,能够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结论]使用D法分离培养肾细胞优于其他3种方法,试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增殖能力检测、分化能力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推广AD-MSCs在畜牧生产及其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奶牛AD-MSCs并进行代传培养,绘制P3、P6和P9代奶牛AD-MSCs的生长曲线及测定其群体倍增时间,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使用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进行奶牛AD-MSCs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经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后鉴定其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并检测冻存奶牛AD-MSCs复苏后的存活率.[结果]分离及传代培养获得的奶牛AD-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长梭形,折光性强,生长状态良好,其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Logistic生长规律.奶牛AD-MSCs高表达MSCs表面标志物CD44、CD73、CD90和CD105,但不表达白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分别使用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诱导的奶牛AD-MSCs经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钙结节和红色脂肪滴.冻存6个月后进行细胞复苏,奶牛AD-MSCs的存活率高达96%;复苏奶牛AD-MSCs培养4 h内贴壁,呈典型的长梭形,生长状态良好,培养72 h细胞融合达80%~90%.[结论]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从奶牛腹部脂肪组织分离获得的奶牛AD-MSCs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为畜牧生产研究及奶牛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麦洼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及Ⅰ型胶原酶消化法,从麦洼牦牛乳腺组织中成功分离并获得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并利用细胞角蛋白18的免疫荧光染色对乳腺上皮细胞进行鉴定。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细胞接种存活率、细胞活力等生物学特性的检测,建立并鉴定麦洼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结果显示,乳腺细胞形态良好,细胞接种存活率达91%,群体倍增时间26.97h,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S"型,细胞传至25代以上仍保持旺盛的增殖活力。可见,通过对细胞传代及反复冻存和复苏已成功建立麦洼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获得大量的乳腺上皮细胞,使麦洼牦牛物种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为建立牦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及泌乳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无菌环境下截取新生牛脐带20 cm,在体外进行原代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建立原代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的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多向分化能力检测.[方法]采用多重酶混合消化法,分离出原代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向成脂、成骨诱导分化.[结果]培养出了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呈相对均一的梭形,平行排列生长或呈旋涡状生长.能够诱导分化为成脂、成骨细胞.细胞增殖能力强,可多次传代.[结论]胰酶消化法能够快速分离出原代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获得的细胞纯度较高,具有一般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0.
绵羊成肌细胞的纯化、培养、鉴定及其成肌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绵羊成肌细胞体外纯化、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对成肌细胞进行成肌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本试验以绵羊胎儿为材料,采用胶原蛋白酶ⅠA消化分离成肌细胞,分别用Percoll分离液梯度离心和2次差速贴壁法纯化成肌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成肌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蛋白Desmin以及RT-PCR鉴定成肌细胞的定型因子Myf5和MyoD1。细胞传至第二代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利用含2%马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分化诱导并进行MYH1(Myosin heavy chain 1肌球蛋白重链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均可获得较高纯度的成肌细胞,纯度均在92%以上。RT-PCR结果显示细胞高表达Myf5和MyoD1。细胞符合正常生长规律,生长曲线近似S形。对成肌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大部分细胞融合为肌管,成肌特异性标志MYH1表达呈阳性。本研究获得了绵羊成肌细胞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的方法、高纯度的绵羊成肌细胞系,为以后利用成肌细胞研究肌肉发育调控机理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水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胚胎着床和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刮取、系列过滤和差速贴壁相结合的方法分离水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台盼兰染色法检测分离细胞的纯度和活率。[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计数表明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纯度均达90%以上;台盼兰染色结果显示,上皮细胞的活率为91%,基质细胞的活率为78%。[结论]采用酶消化、刮取、过滤和差速贴壁相结合的方法可分离出高纯度的永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蒙古绵羊胚胎大肠黏膜上皮的组织发生。[方法]利用组织学常规方法。[结果]蒙古绵羊胚胎大肠黏膜上皮的发育经历了单层细胞到复层细胞再到单层细胞的过程;杯状细胞在37 mm胚初见;90 mm胚直肠腺开始发育,142 mm胚盲肠、结肠肠腺开始发育。[结论]蒙古绵羊胚胎大肠黏膜上皮经历了单层细胞到复层细胞再到单层细胞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晓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21+4023-4021,4023
[目的]研究绵羊胚胎胃肌间神经丛的发生。[方法]运用组织学方法,对蒙古绵羊5~550 mm胚胎胃肌间神经丛的发生进行研究。[结果]32 mm胚胎,可观察到胃肌间神经丛组成细胞与周围的间充质细胞相似;164 mm胚的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细胞体与32 mm胚比较,增大了近1倍,分化更明显;发育到550 mm胚时,神经元显现出特有的形态。[结论]胚胎发育至550 mm时,神经元的形态已近成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在绵羊地方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为进一步揭示地方绵羊品种间遗传分化、开展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和表达调控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兰州大尾羊(38只)、滩羊(58只)、甘加羊(40只)、欧拉羊(30只)和乔科羊(39只)五个地方绵羊品种205只个体的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3′-UTR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在这五个地方绵羊品种的FAS基因3′-UTR区中,有951位点和1005位点2个多态位点;两位点分别存在AA、Aa、aa和EE、Ee、ee各三种基因型,而aa和ee基因型未检测到;AA和EE基因型频率高于Aa和Ee基因型频率,基因型AA和EE为优势基因型;A和E两个等位基因频率高于a和e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适合性检验表明,这5个地方绵羊品种在951位点和1005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独立性检验表明:在951位点,兰州大尾羊与滩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滩羊与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甘加羊与乔科羊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在1005位点兰州大尾羊、滩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品种之间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测序结果表明,951位点在FAS基因在其转录产物mRNA的951位所对应处有一处C→T突变;1005位点在FAS基因在其转录产物mRNA的1005位所对应处有一处A→G突变。FAS基因mRNA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951位点的突变能导致其二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1005突变不会改变其二级结构。【结论】五个地方绵羊品种在FAS基因3′-UTR区有951位点(C→T)和1005位点(A→G)两个SNPs,2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基因型频率分布的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在951位点,兰州大尾羊与滩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滩羊与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欧拉羊与甘加羊和乔科羊、甘加羊与乔科羊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在1005位点兰州大尾羊、滩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品种之间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在绵羊地方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为进一步揭示地方绵羊品种间遗传分化、开展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和表达调控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兰州大尾羊(38只)、滩羊(58只)、甘加羊(40只)、欧拉羊(30只)和乔科羊(39只)五个地方绵羊品种205只个体的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3′-UTR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在这五个地方绵羊品种的FAS基因3′-UTR区中,有951位点和1 005位点2个多态位点;两位点分别存在AA、Aa、aa和EE、Ee、ee各三种基因型,而aa和ee基因型未检测到;AA和EE基因型频率高于Aa和Ee基因型频率,基因型AA和EE为优势基因型;A和E两个等位基因频率高于a和e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适合性检验表明,这5个地方绵羊品种在951位点和1 005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独立性检验表明:在951位点,兰州大尾羊与滩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滩羊与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甘加羊与乔科羊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在1 005位点兰州大尾羊、滩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品种之间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测序结果表明,951位点在FAS基因在其转录产物mRNA的 951位所对应处有一处C→T突变;1 005位点在FAS基因在其转录产物mRNA的1 005位所对应处有一处A→G突变。FAS基因mRNA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951位点的突变能导致其二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1 005突变不会改变其二级结构。【结论】五个地方绵羊品种在FAS基因3′-UTR区有951位点(C→T)和1 005位点(A→G)两个SNPs,2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基因型频率分布的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在951位点,兰州大尾羊与滩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滩羊与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欧拉羊与甘加羊和乔科羊、甘加羊与乔科羊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在1 005位点兰州大尾羊、滩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品种之间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Mitochondrial genom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gene conserv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Oula sheep (Ovis aries ) was determined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his genome was 16618 bp (NCBI accession number: KU575248) and contained 13 protein coding genes, 22 transfer RNA genes, two ribosomal RNA genes, and a typical control region. The overall nucleotide composition was 33.7% A, 27.4% T, 25.8% C, and 13.1% G, with a total A+T content of 61.1%.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selected sheep breeds showed that Oula sheep were clustered within branch A and originated from approximately 6 ka. This mitochondrial genome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molecular genetic research of Oula sheep.  相似文献   

17.
Mitochondrial genom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gene conservation.In the present study,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Oula sheep(Ovis aries)was determined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This genome was16 618 bp(NCBI accession number:KU575248)and contained 13 protein coding genes,22 transfer RNA genes,two ribosomal RNA genes,and a typical control region.The overall nucleotide composition was 33.7%A,27.4%T,25.8%C,and 13.1%G,with a total A+T content of 61.1%.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selected sheep breeds showed that Oula sheep were clustered within branch A and originated from approximately 6 ka.This mitochondrial genome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molecular genetic research of Oula sheep.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组织生物学方法对不同时期小尾寒羊背最长肌进行研究。[方法]以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切片技术从微观层面研究胚胎期不同阶段肌纤维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结果]肌纤维的密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肌纤维直径随着密度的降低而增加。胚胎前期胎儿增重不明显,而胚胎后期及出生后体重迅速增加,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展优质肉羊杂交育种工作积累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9.
马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97-5997
[目的]研究大白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选用出生3d的仔猪脂肪组织,采用原代消化细胞法进行分离,培养后,研究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培养的原代细胞经传代后成分均一、生长旺盛充脂率高,培养细胞含有可被油红O染色的脂滴,具有前脂肪细胞的典型特征。[结论]试验建立的培养方法适用于脂肪细胞的培养和纯化,脂肪细胞特征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