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为探讨湖北某试验猪场猪群PRRS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选择HP-PRRS弱毒疫苗(JXA1-R株)对20头35日龄仔猪进行初步免疫试验,4周后采血进行PRRS抗体检测;另采集未免疫疫苗的20、30、60、70、120日龄阶段猪只血样194份,免疫疫苗的基础母猪群血样265份和配种前后备猪血样65份,分析其血清PRRS抗体阳性率、S/P均值和CV值。结果显示,20头35日龄仔猪免疫疫苗后4周抗体阳性率达85%,S/P均值和CV值分别为1.55和30%,初步表明疫苗免疫效力良好;未免疫疫苗的猪只在20~60日龄时抗体值随母源抗体逐步下降,在60日龄时达到最低为33%,70~120日龄时抗体值由85%上升到96%,说明此生长阶段已感染PRRSV;全部母猪群和后备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和92%,S/P值2.5的比例为9.1%,表明疫苗总体免疫稳定,并判断该场为PRRSV感染阳性稳定场。通过试验研究,旨在为该场科学防控PRRS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大兴区猪蓝耳病免疫主要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NVDC-JXA1株)。本实验选用未免疫过任何疫苗的断奶仔猪60头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猪分为3组,每组20头;按免疫程序依次注射弱毒苗、灭活苗和生理盐水。实验猪免疫后每隔半个月采样称重一次,共三个月。样品采用间接ELISA的方法诊断和定量检测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抗体。通结果如下:与猪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呼吸型IBV HI抗体水平与蛋鸡产蛋率的对应关系。【方法】将180只SPF鸡分为4组,第1组和第2组首免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活疫苗免疫,1羽份/只,4周后采血,第2组鸡同时用3批次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M41株+HN6株)分别进行加强免疫,试验同时设置攻毒对照第3组和不免疫攻毒对照第4组。灭活疫苗免疫4周后,当产蛋率稳定在80%以上时,对试验鸡采血测定抗体,同时使用M41株病毒进行攻毒,记录攻毒后4周内各组鸡的产蛋性能,分析抗IBV HI抗体水平与攻毒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组抗IBV HI抗体水平在2-8.2~2-9.3时,免疫鸡能够耐受IBV强毒的攻击,其产蛋性能不受影响。弱毒活疫苗免疫组抗体为2-4.8,产蛋量下降了12.69%。攻毒对照组抗体水平为2-2.0,攻毒后产蛋量下降45.22%。【结论】蛋鸡抗IBV HI抗体效价与产蛋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的攻毒保护之间呈正相关,可以用HI抗体检测来评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对产蛋鸡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成功亚克隆了口蹄疫病毒(FMDV)太保毒株3ABC中VPg2基因,并将其插入pGEX-4T-1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的VPg2蛋白与FMD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以VPg2表达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背景清楚的试验牛血清进行检测,结果VPg2表达蛋白与空白对照组(C组)和灭活疫苗反复免疫组(CI组)牛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与未免疫直接攻毒组(D组)和免疫后攻毒组(I组)血清均发生反应;对D组和I组,VPg2表达蛋白抗体持续时间最长,可达90d,最早呈阳性反应时间为攻毒后第10天。VPg2表达蛋白抗体持续时间与先前测定的3ABC表达蛋白抗体几乎相同。用VPg2-ELISA方法检测2 170份进口阴性牛血清,12份出现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55%,而用3ABC-ELISA方法检测,48份出现假阳性,假阳性率为2.21%。  相似文献   

5.
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血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阐明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DHOV-HB株)感染鸭后的病毒血症,为深入了解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发病机理、诊断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4只250日龄北京鸭芯片标记后分别经口感染100倍稀释的DHOV-HB株(3×104ELD50),并设空白对照组15只,同等条件下分别在隔离器内饲养,逐日观察10日,各组每日经翅静脉采集10只鸭血液(尽可能采集同一只鸭血液),用于病毒分离和抗体测定。将攻毒后1-10 d的血清样本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每份血清以0.1 mL/胚的剂量接种5枚SPF鸡胚,鸡胚接种后置于37℃条件下继续孵化,每日定时照胚2次,及时收获并统计24-168 h之内死亡的鸡胚,死亡鸡胚胚体经剪碎,研磨,离心后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病毒核酸,有1枚及1枚以上死亡鸡胚,且DHOV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即将该鸭判为病毒分离阳性。同时采用中和试验测定攻毒后4-10 d的血清抗体,每个血清稀释度接种5枚SPF鸡胚。鸡胚接种途径及特异性死亡的判定方法同上。判定标准如下:血清原液保护80%(4/5)以上的鸡胚判为抗体阳性,保护20%-60%(1/5-3/5)的鸡胚判为抗体可疑,不保护鸡胚(0/5)判为抗体阴性。【结果】试验鸭感染DHOV后的病毒血症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感染后1-3 d,病毒血症出现并达到高峰,病毒分离均100%(10/10)阳性;4-6 d病毒分离率开始下降,分别为90%(9/10)、70%(7/10)和30%(3/10)阳性;7-10日血清中不再存在病毒,均为阴性(0/10)。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攻毒后4 d,血清中病毒分离率下降的同时血清中即可能存在较低滴度的抗体,鸡胚死亡时间延后,此时抗体100%(10/10)阴性;攻毒后6 d的血清抗体80%(8/10)阴性,20%(2/10)可疑;攻毒后7 d 70%(7/10)阳性,10%(1/10)阴性,20%(2/10)可疑;攻毒后9 d 90%(9/10)阳性,10%(1/10)可疑;攻毒后10 d 100%(10/10)阳性。空白对照组血清病毒分离(1-10 d)和抗体检测(4-10 d)均为阴性。【结论】(1)DHOV口服感染成年鸭后,1-3 d日血清病毒分离率最高,感染后4 d 病毒分离率开始下降,感染后7 d血清病毒分离阴性。感染后7 d抗体70%(7/10)阳性,感染后10 d 100%(10/10)阳性;(2)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攻击对H9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3周龄SPF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攻毒组(Flu)、免疫后攻毒组(Vac+Flu)。以每只0.4 mL剂量免疫接种H9灭活疫苗,3周后以106 EID50的病毒量进行攻毒,采集拭子、血清、气管、肺组织等样品,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RT-PCR、荧光定量PCR(qPCR)等方法检测血清中HI抗体滴度、肺脏流感病毒M基因拷贝数以及免疫相关基因CD4、CD8、GATA3、T-bet、IL-4、IL-13、TNF-α、IFN-γ、Perforin、Granzyme、FasL、Fas等的表达量;并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气管、肺脏的病理变化及病毒特异性抗原NP蛋白的分布特征。[结果]HI试验结果显示,SPF鸡疫苗免疫后可产生较高的H9N2 AIV抗体效价。免疫保护试验和RT-PCR结果显示,SPF鸡疫苗免疫后攻毒仍能检测到机体排毒和流感病毒M基因在肺脏组织中的表达。HE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接种H9N2 AIV灭活疫苗后...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制备的三联灭活疫苗分别以不同免疫剂量免疫接种21日龄SPF鸡,免疫后21日,分别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并根据抗体效价重新分组,进行攻毒保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联灭活疫苗各组分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均呈正相关,疫苗各组分抗体效价可代替动物效检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及我国兽药标准,将三联灭活疫苗血清标准确定为:新城疫病毒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值应≥1:16;禽流感(H9亚型)病毒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值应≥1:128;Ⅰ群4型禽腺病毒抗体效价应≥1:1。  相似文献   

8.
【目的】表达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非结构蛋白VPg1-2、VPg2-3、VPg3,用于FMDV感染与灭活疫苗动物鉴别诊断和其蛋白功能研究。【方法】对O 型口蹄疫病毒太保毒株3ABC 基因片段中的 VPg1-2 (3B1-2)、VPg2-3 (3B2-3)、VPg3 (3B3)基因进行扩增和亚克隆,并将它们分别插入pGEX-4T-1 表达载体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进行Western blotting 分析。以纯化的VPg1-2表达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对背景清楚的实验牛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达的VPg1-2、VPg2-3蛋白可与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达的VPg3蛋白没有反应。VPg1-2表达蛋白与对照组(C组)和灭活疫苗反复免疫组(CI组)牛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与未免疫直接攻毒组(D组)血清均发生反应,与部分免疫后攻毒组(I组)(4/7)血清发生反应,与部分I组(3/7)血清不发生反应;D组和I组VPg1-2表达蛋白抗体持续时间最长可达90 d以上,最早检出相应抗体的时间为攻毒后第10天。【结论】表达的VPg1-2抗原用于健康牛群、免疫后未感染牛群以及未免疫感染牛群的鉴别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达到100%,对免疫后感染牛群进行检测时可能有一定的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Ⅰ型鸭疫里氏杆菌武汉分离株为菌种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测得最佳免疫剂量为0.3mL/只;免疫后3d、7d、10d、14d和21d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0%、90%、90%、100%和100%;平均保护率可达92%,免疫后3d即能在血清中测出特异性抗体,效价逐渐升高,直至免疫后21d。试验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能有效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鸭坦布苏病毒病弱毒疫苗(ZJ407-168株、WF100株)、灭活疫苗(ZJ407株、HB株)共4种疫苗,在实验室和鸭场对不同日龄的鸭进行免疫试验,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期的抗体。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弱毒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2周抗体阳性率就可达到100%,而灭活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4周抗体阳性率才达90%以上。但灭活疫苗免疫组抗体持续时间长,免疫后6个月抗体阳性率还能维持在90%以上,弱毒疫苗免疫组免疫后3个月抗体阳性率已下降至60%~70%。此外,灭活疫苗免疫组检测到的抗体D值离散差异小,而弱毒疫苗免疫组检测到的抗体D值参差不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弱毒疫苗免疫组产生抗体比灭活疫苗免疫组要早14 d,但灭活疫苗免疫组检测到的抗体D值整齐,持续时间较长。上述结果可为临床防疫根据不同疫苗产生抗体的特点,合理使用疫苗,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苦马豆素-BSA免疫山羊的血清相关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评价SW-BSA免疫山羊的血清相关酶,探索SW-BSA免疫接种后对动物机体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山羊随机分为免疫对照组、免疫攻毒组和攻毒组,其中免疫对照组和免疫攻毒组接种SW-BSA,免疫攻毒组和攻毒组拌料饲喂10 g/kg BW/d甘肃棘豆草粉攻毒。【结果】血清GOT、GPT、LDH、AKP、BUN、AMA和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攻毒组山羊较攻毒组山羊LDH活性升高延缓28 d,AKP活性升高延缓14 d,AMA活性降低延缓21 d,BUN活性升高延缓14 d,GOT活性升高延缓28 d。攻毒后免疫攻毒组山羊抗SW抗体水平降低,但在攻毒的第21天有一反弹,之后逐渐下降。【结论】这些酶活性延缓变化和抗体水平变化,说明在甘肃棘豆攻毒的前30 d内,SW-BSA能够有效地延缓SW对山羊肝脏、心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情况下,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果的差异,于2006年9月在珠三角某大型猪场进行免疫对比试验,抽取80头体重相当的健康仔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头,分别给试验组注射猪伪狂犬灭活疫苗,对照组注射弱毒疫苗,观察2组仔猪的抗体水平、生长情况及发病情况。结果显示:免疫后20d(60日龄)和50d(90日龄)测定试验组仔猪抗伪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均为100%,而对照组抗体水平则由75%降至67.5%;2组仔猪在90日龄时的均重虽然相差不远,但试验组体重的变异系数为3.49%,对照组则为10.72%;对照组累计发病次数比试验组多。由此表明,仔猪注射伪狂犬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比弱毒疫苗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罗非鱼链球菌病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口服免疫效果,对两种疫苗口服接种罗非鱼后0 h、6 h、12 h、1 d、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的脑、肝、脾和后肾组织进行细菌分离检测,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肝、脾、中肠和头肾组织中无乳链球菌DNA进行检测定量示踪抗原,并对两种疫苗口服接种保护率进行比较。罗非鱼口服接种弱毒疫苗6 h、12 h、1 d的脑、肝、脾、后肾均可分离出无乳链球菌,3 d之后脑和11 d之后肝细菌分离为阴性,15 d的脾仍为阳性,后肾3 d之后细菌分离为阴性,灭活疫苗组和空白组均为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疫苗口服灌胃后6 h即可在罗非鱼组织中检测到无乳链球菌,且弱毒组检测值均高于灭活组,弱毒组7 d内肝、脾、中肠、头肾组织中无乳链球菌数量检测值均高于104cells,灭活组5d后各组织检测值均下降为0。罗非鱼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口服灌胃后15 d腹腔注射攻毒,弱毒组和灭活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69%和29.3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链球菌病口服疫苗及其免疫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IDEXX公司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山东省不同地区共16个规模化免疫的猪场的601份猪血清,结果弱毒疫苗免疫猪场猪群抗体阳性率达到90.65%,灭活苗免疫猪场猪群抗体阳性率仅达到75.49%。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规模化猪场普遍存PRRS感染,对于预防PRRS而言,弱毒疫苗的体液免疫效果要优于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5.
将不同剂量的法氏囊活性肽 (BS)冻干粉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弱毒疫苗混合 ,对 2 1日龄SPF鸡滴鼻点眼 ,另设免疫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于免疫后 7d、10d、14d、2 1d、2 8d、45d、6 0d、75d和 90d采血 ,测定AGP抗体效价 ,并于免疫后 7、14、2 1、2 8d ,每组剖杀 2只 ,计算试验组囊指数与空白对照组囊指数之比 (BBIX) ,免疫后 30d用IBD JS株攻毒。结果表明 :免疫后 7d ,0 48mgBS IBD弱毒苗组AGP抗体阳性率为 5 2 9% ,比免疫对照组高 2 5 % ,BBIX数值也稍大 ;免疫后 45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时 ,0 96mgBS IBD弱毒苗组的抗体效价比免疫对照组高2个滴度 ,BBIX数值也稍大于免疫对照组。 30d后攻毒 ,各免疫组的攻毒保护率均为 10 0 %。整个试验期间 ,1 92mgBS IBD弱毒苗组的AGP抗体效价及BBIX数值与免疫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BS在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提高对法氏囊的保护及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面与其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8周龄SPF种鸡在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后,均在11d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种鸡在免疫后1~15d内均未检出病毒血症。在开产后在5个月的产蛋期内,来自免疫种鸡的雏鸡100%REV母源抗体阳性。对3日龄雏鸡的攻毒试验表明,相对于无母源抗体的SPF鸡,REV母源抗体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弱经接种REV低代毒造成的生长迟缓、中枢免疫器官萎缩及其对NDV和AIV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流感病毒M2及HA保守肽段的免疫原性,参照流感病毒M2及HA的氨基酸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多肽并免疫SPF鸡,设H5和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及空白组作对照。对免疫后2、4、6和8周的血清进行HI和ELISA抗体、MDCK细胞的病毒血清法中和抗体效价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8周采血结束后用H9病毒进行攻毒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多肽疫苗均不产生HI抗体,针对各自多肽的ELISA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H5/H9常规灭活疫苗对照组。M2e/HA0多肽苗免疫血清最高中和抗体效价为1∶16,远低于H9血清中和效价(1∶256)。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多肽苗(M2e/HA0)组含荧光颗粒的MDCK细胞比例约20%左右,低于H5和H9灭活疫苗组含荧光颗粒细胞数(分别为50%和70%)。H9亚型禽流感病毒攻毒结果表明,两组多肽免疫后都可以有效抑制排毒,其中M2e免疫组抑制效果略好于HA0免疫组。以上结果提示M2e/HA0多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其免疫原性弱于常规疫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重组鸡γ-干扰素(Chicken interferonγ,ChIFN-γ)对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使用重组鸡γ-干扰素作为免疫佐剂,联合禽流感灭活疫苗采用胸部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SPF雏鸡,免疫后每周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免疫器官T、B淋巴细胞转化水平,攻毒后计算攻毒保护率。结果表明,鸡γ-干扰素提高了血清抗体水平,免疫器官T、B淋巴细胞转化水平和攻毒保护率,与疫苗组相比多数指标差异显著(P0.05)。鸡γ-干扰素对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的效力,制定疫苗的最小免疫日龄。【方法】随机采集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二免后135日樱桃谷种鸭的种蛋孵化,随机取5、7、10和15日龄免疫种鸭后裔雏鸭10只和相对应日龄非免疫种鸭后裔雏鸭5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母源抗体,并以0.1mL/羽(含100DID50)的剂量经腿部肌肉攻毒。观察雏鸭攻毒后的临床表现(采食量、粪便、精神和死亡情况),观察至攻毒后10d。攻毒后2d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每份血清接种5枚6日龄SPF鸡胚,0.1mL/枚,37℃孵化,24h以内死亡鸡胚视为非特异死亡,孵化至168h。只要有1枚及以上鸡胚死亡则判该鸭感染。计算母源抗体雏鸭组的攻毒保护率和无母源抗体组的发病率。攻毒后5d,分别称量雏鸭的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对成对样本进行T检验,分析母源抗体对雏鸭增重的影响。通过试验鸭中和抗体、增重变化和病毒分离的方法评价母源抗体的效力。【结果】(1)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最高,1、5、7、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1%(37/66)、40%(4/10)、50%(5/10)、30%(3/10)和0%(0/10),5-7日龄抗体阳性率处于平台期,15日龄时母源抗体降低至全阴性;(2)攻毒后对照鸭表现精神沉郁(20/20)、仰翻和侧翻等神经症状(6/20)及死亡(2/20),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临床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3)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115.5、142.8、177.8和162.2g。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54.5、91.0、165.0和118.8g。(4)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50%(5/10)、60%(6/10)、20%(2/10)和0%(0/10); 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发病率均为100%。(5)5和7日龄雏鸭平均增重和攻毒保护率最高,分别为50%(5/10)和60%(6/10),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尽管低(20%和0%)或阴性,仍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1)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能够保护10日龄内雏鸭;(2)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以7-10日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猪肺炎支原体对免疫细胞因子IL-1β的影响,将8头60日龄的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攻毒组。攻毒前先进行血清抗原抗体凝集试验。攻毒组当天进行Mhp人工攻毒,剂量为5头份.头-1。分别于攻毒7d、14d、21d后采样处理,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结果表明:攻毒组在三个时间点血清IL-1β含量都高于空白对照组。攻毒组在攻毒后14d血清IL-1β含量高于攻毒后7d血清IL-1β含量。攻毒组在攻毒14d后血清IL-1β含量高于攻毒后21d血清IL-1β含量。猪肺炎支原体使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显著增强,可以通过检测IL-1β来判断是否患有猪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