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得体外氟甲砜霉素 (florfenicol)及对照药物恩诺沙星对禽败血支原体 (MG)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 1.2 5、0 .0 195 mg/ L。体内药效试验表明 ,氟甲砜霉素以 30 0、40 0、5 0 0 mg/ kg饲料混饲给药 ,连用 5 d,对实验性感染 MG的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与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 (2 5 %)差异显著 (P<0 .0 1)。氟甲砜霉素及对照药物的增重效果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 (P<0 .0 1) ,中、高剂量组还能显著减少气囊损伤率 (P<0 .0 1) ,但氟甲砜霉素各用药组都不能减少抗体反应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4日龄AA+肉鸡30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500,1 000,1 500 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剂量饲喂6周,研究甲砜霉素对肉鸡免疫器官的病理学损害。试验开始后每天观察肉鸡的临床症状,每周称重1次,计算平均体重,分别在第2,4,6周测定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并取免疫器官作石蜡切片以研究甲砜霉素对肉鸡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影响。结果发现,各组死亡率分别为0%,9.21%,64.47%,68.42%;中毒鸡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增长缓慢、贫血;法氏囊、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减少。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即使以500 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持续饲喂肉鸡,均可对肉鸡的免疫器官结构造成明显损伤,尤其是体液免疫器官,并且这种损伤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3-甲基-4-硝基酚(PNMC)对大鼠肾脏的氧化损伤作用,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设立3个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染毒组采用皮下注射的途径分别给予每天剂量为1 mg/kg体重、10mg/kg体重和100 mg/kg体重的PNMC,连续5 d。对照组采用同样的途径给予溶剂(PBS+0.05%tween80),最后一次染毒后第24小时剖检取材。称量体重和器官重量,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及丙二醛等抗氧化指标的含量。结果显示,染毒组大鼠体重和日增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各剂量组大鼠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100 mg/kg体重组大鼠肌酐浓度显著升高,所有染毒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均显著下降,10 mg/mg体重染毒组大鼠总抗氧化能力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NMC染毒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同时伴有总抗氧化能力下降,提示大鼠体内抗氧化系统遭到破坏,导致过多的过氧化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对大鼠肾脏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氟甲砜霉素对鸭大肠杆菌病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氟甲砜霉素对鸭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进行了本研究。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氟甲砜霉素及对照药氯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然后用氟甲砜霉素,氯霉素进行混饲给药5d的疗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氟甲砜霉素,氯霉素对大肠杆菌O78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mg/L,8mg/L,100,200,400mg/kg氟甲砜霉素混饲给药对鸭大肠杆菌病的有效率分别为30.3%,93.9%,100%,400mg/kg氯霉素的有效率为93.9%,试验各组之间鸭的增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大鼠氟中毒肾脏病理变化特点,探讨过量氟对肾脏的毒性作用。选用60只1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0 mg/L、25 mg/L、50 mg/L和100 mg/L氟化钠的饮水5个月,并通过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氟对肾脏的损伤作用。结果25 mg/L和50 mg/L氟中毒组大鼠肾脏肾小管排列结构无异常变化,肾小球细胞出现空泡样病变。100 mg/L氟中毒组大鼠肾脏肾小管排列结构没有明显的异常,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样变,且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有脱落现象。25 mg/L、50 mg/L和100 mg/L氟中毒组肾小囊囊腔面积同对照组比较增大显著;肾小球球囊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肾小球球囊面积也相应的增加。表明,不同剂量的氟(25 mg/L、50 mg/L和100 mg/L)均可造成肾脏的损伤,且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氟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也增加。本研究为日后建立合适剂量氟中毒大鼠动物模型和有效降低氟摄入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观察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经口给药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以每千克体重5 000 mg的剂量口服重组溶葡萄球菌,观察中毒症状并测定LD50。长期毒性试验中,大鼠以每天每千克体重口服72,360,1 800 mg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连续给药180 d,观察给药后45 d、90 d、135 d和180 d时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口服对大鼠的LD50大于5 000 mg/kg,长期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说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规定剂量下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三聚氰胺对雌性Wistar大鼠的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聚氰胺(melamine,MA)对小鼠的经口LD50为4550mg/(kg.bw),急性毒性属于低毒物质。为证实和客观评价其慢性毒性,以每千克饲料500、1000和2000mgMA/kg饲料的剂量对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进行了6个月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雌性Wistar大鼠肾、肝和膀胱均有不同程度地功能异常和器质性病变;血液ALT、AST、CRE和UA等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肾、肝和膀胱黏膜均有不同程度地病理变化或损伤;每千克饲料2000mgMA/kg饲料的剂量能够抑制大鼠生长和采食,肾病理变化显著,出现结石;染毒组大鼠脾脏、骨髓等未见病变;MA对大鼠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应小于(35.7±15.4)mg/(kg.bw.d)。  相似文献   

8.
4日龄AA+肉鸡30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对照组)、500(Ⅰ组)、1 000(Ⅱ组)1、500(Ⅲ组)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剂量饲喂6周,研究甲砜霉素对肉鸡免疫器官的病理学损害。试验开始后每天观察肉鸡的临床症状,每周称重1次计算平均体质量,分别在第2、4、6周测定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并取免疫器官作石蜡切片以研究甲砜霉素对肉鸡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9.21%、64.47%和68.42%;中毒鸡表现为食欲减退、体质量增长缓慢、贫血;法氏囊、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减少。结果表明,即使以500 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持续饲喂肉鸡,均可对肉鸡的免疫器官结构造成明显损伤,尤其是体液免疫器官,并且这种损伤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TMP对氟甲砜霉素体外抑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甲砜霉素(Florfenicol)是氯霉素类兽用新型广谱抗菌药,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效果强,且用药后不引起机体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使氟甲砜霉素在畜禽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呈现出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因其临床使用剂量过大(50mg/kg),且价格较高,限制了氟甲砜霉素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为了降低氟甲砜霉素临床使用剂量,防止敏感菌株过快地对氟甲砜霉素形成耐药性,本实验测定了氟甲砜霉素与抗菌增效剂TMP(三甲氧苄氨嘧啶)按不同比例联合时对猪源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约氏乳杆菌对大鼠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脏器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大鼠按照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即阴性对照组、试验Ⅰ(5 000 mg/kg体重)、试验Ⅱ(1 000 mg/kg体重)和试验Ⅲ组(200 mg/kg体重)。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试验剂量为200~1 000 mg/kg体重时,约氏乳杆菌对大鼠体增重、总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血液学指标和病理学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剂量为5 000 mg/kg体重时,谷草转氨酶、血糖、总胆固醇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剂量组相比,大鼠的体增重和总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但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和总蛋白显著增高(P<0.05);雌性大鼠尿素氮和雄性大鼠肌酐显著增高(P<0.05)。综合分析,约氏乳杆菌剂量低于1 000 mg/kg体重时,对大鼠平均日增重、血液指标及脏器指数无影响;约氏乳杆菌剂量高于5 000 mg/kg体重时,对大鼠脏器指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田常用杀菌剂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大田常用20种杀菌剂农药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家蚕对其中11种杀菌剂农药有一定的毒性反应,表现轻微的症状.杀菌剂农药对家蚕的触杀毒力和残毒期因杀菌剂品种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家蚕对杀菌剂农药的抗性因龄期大小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2.
青霉酸是圆弧青霉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现已证明,青霉酸对各种动物具有毒性,主要引起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损伤,并具有潜在致癌性。青霉酸在饲料中的含量很高,而且污染极其广泛。因此,研究青霉酸的毒性、中毒机理及与其他毒素的联合作用,对保证饲料卫生和动物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该文就青霉酸的器官毒性、细胞毒性、分子毒性及联合毒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非甾体抗炎药托芬那酸的药理毒理研究资料,为托芬那酸的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与其他的非甾体抗炎药类似,托芬那酸具有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花生四烯酸(AA)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PGs)转化而起到消炎镇痛作用。托芬那酸在动物体内吸收迅速,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代谢速度相对较快。在安全药理、急慢性毒性、致突变及生殖毒性方面,没有严重的特异性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硫代甜菜碱的一般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江善祥 《畜牧与兽医》2006,38(12):11-14
为提供硫代甜菜碱的安全性评价资料,本试验进行了硫代甜菜碱对小鼠的一般毒性研究。采用改良Karber法测得DMSP对小白鼠的口服急性毒性LD50为3739.4mg/kg,属低毒;用剂量递增连续20d染毒法测得DMSP对小白鼠的累积系数K>5.3,属基本无蓄积;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小白鼠能对硫代甜菜碱产生耐受现象;小鼠亚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DMSP在使用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行为、体重、饮食状况、生理和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提示硫代甜菜碱毒性极低,在临床使用剂量下,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使用不会引起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NAS制剂的毒性,以小白鼠、雏鸡进行了毒理学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NAS中草药制剂的LD50为(9.0573±0.0309)g/kg。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个剂量组(1.8g/kg,0.45s/ks,0.15s/ks)雏鸡连续口服NAS中草药制剂14d,1次/d,未出现中毒症状,而显示出有增重作用,且增重率与药物剂量成正比,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对强普生Ⅲ号进行了毒性、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率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强普生Ⅲ号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4.20±2.96 mL/kg,LD50的95%可信限为47.26~41.35 mL/kg,表现为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实验期间小鼠的临床表现、体质量变化、饲料消耗量、血常规检查、血清生化检查等各项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各组脏器剖检和病理学切片检查也均无病理学变化。吸入毒性试验,试验组鸡整体状况正常,72 h内无中毒反应和死亡,血清生化指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喹乙醇多剂量给药时对AA鸡的生化毒性和病理学研究。42只AA鸡随机分成7组,按喹乙醇500mg/kg饲料连续饲喂7d,测定生化指标并作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血浆醛固酮显著下降、血清Na+下降而血清K+显著上升、Na+/K+比显著下降、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呈起伏变化、细胞色素P-450含量减少、血浆肌酐和血清尿酸均显著上升(P<0.05或P<0.01),肝、肾和肾上腺组织结构均受损害。本研究证实,中毒剂量的喹乙醇对鸡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肝微粒体酶系统及肾功能均产生抑制性损害。病理学变化与生化指标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国产妥曲珠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妥曲珠利对小鼠的毒性作用,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了妥曲珠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妥曲珠利对小鼠无毒性作用,经口LD50为5 011 mg/kg.妥曲珠利以500、100、20 mg/kg给小鼠连续灌胃30 d,500mg/kg表现出生长缓慢、肝脏损伤,100mg/kg和20 mg/kg剂量组鼠的体重、脏器系数、血液指标均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P>0.05).表明妥曲珠利毒性小,临床推荐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科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相互交叉渗透,使得繁殖毒理学逐渐发展起来。繁殖毒理学包括生殖毒理学和发育毒理学,是探究环境、药物等因素对亲代的生殖功能及子代发育过程是否有影响的一门科学。本文就繁殖毒理学所探讨的受试物对试验动物的生殖细胞发生、卵细胞受精、胚胎形成、妊娠、分娩、哺乳过程及初生幼仔发育的损害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研究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急性毒性与长期毒性,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急性毒性实验以预实验的最高剂量组25.0 g·kg~(-1),设为试验高剂量组进行实验。长期毒性实验分为四个组,即试验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0,12.5,6.25 g·kg~(-1))与空白对照组,每组大鼠20只,雌雄各半,每周给药7 d,连续给药30 d,观察一般症状、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脏器系数,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灌胃给药后14 d内未见小鼠死亡,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口服连花柴芩可溶性粉LD_(50)25.0 g·kg~(-1)。按照毒理学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口服LD_(50)5000 mg·kg~(-1)时为实际无毒。长期毒性试验中连花柴芩可溶性粉对SD大鼠灌胃给药,所有检测指标未出现因给予受试物而引起相关的毒性变化,且未发现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目标脏器。连花柴芩可溶性粉口服给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