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1年6月调查了渭河流域陕西段4座水库的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并根据浮游生物生物量对4座水库的营养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4座水库浮游植物共计8门、40种(属),细胞密度为12.00×104~ 132.50×104个/L,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3944~ 2.7670 mg/L;浮游动物分为4大类、26种,种群密度为20 ~2 150个/L,生物量为0.0010 ~1.8520 mg/L,各水库浮游生物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西郊水库>桃曲坡水库>西骆峪水库>石头河水库.根据有关营养类型划分标准,4座水库中,西郊水库和桃曲坡水库为中营养水库,石头河水库和西骆峪水库为贫营养水库,并对各水库浮游生物的种群结构与营养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以及营养类型的成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1998年5月和8月对大龙口水库水体的理化指标、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资源等进行了调查。水库为富营养类型,应加强生态管理,控制施肥强度,提高施肥效率,提高鳙鱼种放养量。  相似文献   

3.
2座水库浮游生物调查及生态渔业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山水库属天然富营养型水库。浮游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稳定,适宜采取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综合经营策略。仑山水库施肥后属中一富营养型水库.浮游生物种类简单,生态较不稳定,适宜采取集约化养殖以充分利用水域资源。  相似文献   

4.
周公宅水库是浙江省宁波市2006年新建蓄水的山区性大(二)型水库,目前尚未被开发利用。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对其浮游生物、水质及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结构特征和水体的理化特性,揭示了周公宅水库水体的营养化水平。同时根据其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特点和水体的营养类型,提出了库区发展生态渔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公宅水库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公宅水库是浙江省宁波市2006年新建蓄水的山区性大(二)型水库,目前尚未被开发利用.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对其浮游生物、水质及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结构特征和水体的理化特性,揭示了周公宅水库水体的营养化水平.同时根据其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特点和水体的营养类型,提出了库区发展生态渔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珊珀湖采样进行水质分析和浮游生物的调查,珊珀湖通过人工投入后,N、P的含量明显提高,经过多年的施肥培水珊珀湖的浮游生物数量比1986年增加了10多倍,其平均生物量可达3 819.0万个/L(浮游植物)、10 407个/L(浮游动物)、而且其种群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浮游植物中蓝藻门所占的比例上升,从36.9%上升到74.5%,浮游动物则以轮虫为主,轮虫所占的比例从20.0%上升到79.2%,其它营养盐类和微量元素也都明显增加,使珊珀湖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富营养型湖泊。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珊珀湖采样进行水质分析和浮游生物的调查。珊珀湖通过施肥,N、P的含量明显提高,经过多年的施肥培水珊珀湖的浮游生物数量比1986年增加了十多倍,其平均生物量可达3819.0万个/L(浮游植物)、10407个/L(浮游动物)。而且其种群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浮游植物中蓝藻门所占的比例上升,从36.9%上升到74.5%,浮游动物则以轮虫为主,所占的比例从20.0%上升到79.2%,其它营养盐类和微量元素也都明显增加,使珊珀湖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富营养型湖泊。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9座大型水库水体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江上中下游9座大型水库的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3座水库和丹江口水库丹江水域处于不同程度的中营养型,有5座水为和丹江口水库汉江水域处于不同程度的中-富营养型。其中处于中-富营养型的浮桥河水库已出现“水华”。分析认为加快大型水库营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是集雨区内径流入库的氮磷量增加、水库过度开展投饵网养鱼和施肥养鱼以及水库旅游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水库渔业资源调查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0年对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33座不同类型水库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然条件、水利工程概况、浮游生物、初级生产力、底栖动物、鱼类资源和渔业基本情况。总体来看,福建省大多数水库属于中营养型和贫营养型,目前渔业单产极低,但具有水温高,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的渔业发展条件,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水体营养类型对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选择富、中、贫营养型天然水库和人工池塘的鳙鱼(体长为44.98~48.98 cm; 体重为1946.37~2289.32 g),测定其常规肉物性、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不同水体营养类型对鳙鱼肉pH值、a*值、剪切力、水分和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相比人工池塘,天然水库鳙鱼L*值、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贫营养型水库鳙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贫营养型水库鳙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营养型水库之间相比,富、中营养型水库鳙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贫营养型水库(P<0.05);富营养型水库鳙鱼粗蛋白显著高于中、贫营养型水库(P<0.05)。天然水库和人工池塘鳙鱼均检出17种氨基酸和13种脂肪酸,但天然水库鳙鱼必需氨基酸、棕榈酸、豆蔻酸和二十碳一烯酸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池塘(P<0.05)。研究表明,天然水库鳙鱼具有肉色优质、肌肉系水力强、低脂肪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