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珊珀湖采样进行水质分析和浮游生物的调查,珊珀湖通过人工投入后,N、P的含量明显提高,经过多年的施肥培水珊珀湖的浮游生物数量比1986年增加了10多倍,其平均生物量可达3 819.0万个/L(浮游植物)、10 407个/L(浮游动物)、而且其种群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浮游植物中蓝藻门所占的比例上升,从36.9%上升到74.5%,浮游动物则以轮虫为主,轮虫所占的比例从20.0%上升到79.2%,其它营养盐类和微量元素也都明显增加,使珊珀湖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富营养型湖泊。  相似文献   

2.
珊泊湖全湖面积为2.1万亩,高水位期平均水深为2.2米。1986年4月到1987年3月对该湖浮游生物的季节分布作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摘要呈下: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经初步调查,珊珀湖的浮游植物共有七大门,62属,其中蓝藻门11属、绿藻门28属、隐藻门3属,裸藻门3属、硅藻门12属、甲藻门3属、金藻门2属。珊珀湖浮游动物的种类是:原生动物14属,轮虫21属,枝角类10属,挠足类3属。  相似文献   

3.
1991-1994年对蛤蟆通水库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浮游植物8门96种属,浮游动物86种属;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4.624mg/l,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平均为2.631mg/l;浮游植物生物量中以硅藻为主,占48.30%,浮游动物生物量中轮虫类最高,占67.0%;鱼类生长期(5-9月)浮游植物生物量10.992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3.315mg/l;冰封期冰下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等明显与越冬池冰下游浮植不同。浮游生物可提供的鱼产潜力为540.9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009年5-9月鲟亲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鲟亲鱼的活动导致养殖池塘沉积物再悬浮,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门(Chlorophyta)的月牙藻(Selenastrum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p.)等小型个体为主,浮游植物密度1.0883×lO^7ind./L—1.5662×lO^7ind./L,生物量14.6438~19.2535mg/L。浮游动物以轮虫(Rotifera)和桡足类(Copepoda)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密度162.0000ind/L~560.0000ind/L,生物量0.3795~1.5482mg/L。研究显示,鲟亲鱼的活动是决定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5.
《内陆水产》2009,(1):54-55
试验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能稳定pH值,显著降解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COD)的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增加浮游生物量,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试验池比对照池分别提高67.50%(p〈0.01)和165.98%、(p〈0.01)。出池鱼苗体重增加31.84%,体长增加31.49%,成活率提高22.77%。  相似文献   

6.
柘林湖浮游生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7月和2007年7月,课题组对江西武宁县柘林湖的浮游生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柘林湖在7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为66.88×10^-2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33mg/L。浮游生物优势种群为腔球藻、微囊藻、飞燕角甲藻、角星鼓藻、螺形龟甲轮虫、桡足类的无节幼体、象鼻潘、剑水蚤等。  相似文献   

7.
双凤水库浮游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报道了1993年5、7、9月,1997年9月双凤水库浮游生物调查研究结果。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10.472mg/L,兰藻54.9%;浮游动物量平均6.945mg/L,轮虫占52.7%,同时讨论了浮游生物与银鲫生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酒埠江水库的浮游生物及其银鱼鱼产潜力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年对酒埠江水库浮游生物进行周年(分4季)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9属153种(属),生物量0.3051mg/l;浮游动物4类60属96种(属),生物量1.3926mg/l。水库属贫营养型。浮游生物总鱼产潜力为288.6kg/(hm2·a);银鱼的鱼产潜力为261.1kg/(hm2·a)。  相似文献   

9.
2002~2003年对昆承湖水中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分析,共检测到浮游植物7门52个种属,年平均数量为161.10万个/L,生物量为2.47mg/L;浮游动物4门56个种属,年平均数量为582、36个/L,生物量为3.40mg/L。通过对湖泊鱼类结构调整,恢复水生植物,力求昆承湖渔业朝生态渔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珊珀湖水面2.2万亩,常年水深1.5~8米,水位稳定,水质新鲜,无污染源。湖水中富含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湖底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蚌类资源,生物量,达115.8万个,其中冠蚌占44.74%,三角帆蚌占1.17%,无齿蚌、茅蚌、尖嵴蚌等占54.1%。丰富的水体资源为综合开发珊珀湖发展珍珠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过去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对湖泊资源的利用仅停留在渔业开发上,  相似文献   

11.
将“天辰水产专用液体肥”定量施放在池塘养殖水体中后,定时检测水体中浮游生物量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池Ⅰ、Ⅲ和Ⅴ号浮游植物的量为0.1mg/L ̄0.2mg/L,浮游动物的量为0.1mg/L ̄0.2mg/L;而试验池塘中经过2次施放肥料后,浮游植物的量上升为0.1mg/L ̄0.3mg/L,浮游动物的量为0.2mg/L ̄0.3mg/L。浮游植物中蓝藻和绿藻数量虽然在施肥后数量有所上升,但没有硅藻明显。3个试验池塘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也有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珊珀湖面积2.1万亩,水深0.67—2.17m,底质平坦,成锅底形,为有机质丰富的淤泥,其深可达2.5m,集雨面积小(约6万亩),除主闸外,四周以围湖沟与农田排渍、用水沟通,全年日照达2066.9小时,根据珊珀湖的自然条件,我们于1986—1988年对珊珀湖进行投饵施肥试验。  相似文献   

13.
大通湖渔场浮游生物及其鱼产力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4~5月对湖南省最大的渔场大通湖渔场的水质和浮游生物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通湖水质偏酸性,浮游植物生物量为3.156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4.4mg/L,为中-富营养型湖泊。由此初步估算大通湖鲢、鳙鱼产潜力为139.59~196.59kg/hm^2。  相似文献   

14.
安乡县珊珀湖,面积2.1万亩,属浅水老年湖泊,长期以来鱼产量作马鞍型波动,从1973—1984年平均亩产不足10.5公斤,1984年仅产鱼175吨,1985年试用人工施肥,获得初步效果,但是1984和1985两年亩产平均也只有10.75公斤。珊珀湖养殖增殖技术研究课题从1986年开始,经过三年研究,产量逐年上升,三年来花白鲢亩产为15.52公斤、17.9公斤,21.13公斤,见表1。本文试从科学施肥,合理放养与合理捕捞三个方面论述珊珀湖花白鲢增产的途径。一、科学施肥珊珀湖由于自然条件的演变和人为的干扰、已酷似一个大池塘、高水期全湖平均水深仅1.17米,局部深区不超过2.7米,污泥厚,有机质丰富,全湖只两处大闸口  相似文献   

15.
1986-1989年调查了新疆阿勒泰地区30处不同水体的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59.2%,浮游植物季节变化呈单峰型。湖泊、水库、坑塘和河流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为4.359mg/L、2.706mg/L、6.231mg/L和1.976mg/L,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为3.32mg/L、3.773mg/L、1.859mg/L和0.544mg/L。全区湖泊、水库、坑塘浮游生物产量为99096.71T, 鱼产潜力43982.4T。讨论了水体营养类型的划分和渔业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利用大中型水面,我场从1985年开始,对拥有2万多亩水面的珊珀湖进行施肥投饵养鱼试验.效益明显。现将施肥投饵养鱼试验的情况,简介如下: 一、湖泊条件地处浬水河畔的珊珀湖,北靠长江,南临洞庭,  相似文献   

17.
1978-1979年在龙头水库进行了浮游植物初级产量和浮游生物生物量的研究。浮游植物初级产量每昼夜平均为1.88克碳/米^2。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为5:764mg/L和0:587mg/L。用龙头水库的实例来讨论水域生态系的供饵能力、鲢鳙鱼产力和鱼种的合理放养量。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对柴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渔产力进行了研究。包括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其多样性等。结果表明,柴河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135种,组成上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11.58×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6.25mg/L,以小球藻(Chlorella sp.)、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为优势种;共检出浮游动物42种,种类组成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358个/L,生物量平均为3.49mg/L,以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为优势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年均为4.27和3.15 ,浮游生物垂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太湖湖鲚渔获量及年龄结构变化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恩生  鲍传和  万全 《水产学报》2008,32(2):229-235
在太湖,随着鱼类总渔获量的不断增加和鱼类种类的不断减少,湖鲚(Coilia ectenestaihuensis Yen et Lin),一种小型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已成为绝对优势种.根据1952-2004年的统计数据和2003-2005年对湖鲚年龄结构和食物组成的调查,研究了湖鲚快速增加的原因以及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在1952到2004年期间,湖鲚渔获量从1952年的640.5 t、占总渔获量的15.8%上升到2004年的21 221 t、占63.8%.尤其是1994年后湖鲚渔获量以每年1280.5 t的速度增加;(2)湖鲚种群年龄结构低龄个体呈现不断增加趋势.1979和1980年0 个体仅占33%和34%,而2003和2004年0 个体分别上升到99.04%和99.08%;(3)0 湖鲚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按照个数组成比例计算,枝角类平均占89.77%±13.69%、桡足类占7.84%±11.53%、轮虫仅占2.39%±4.95%.分析认为:江湖阻隔、过度捕捞、富营养化不断加重等人类活动以及太湖特有的鱼类生态学特点是导致湖鲚渔获量不断增加、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随着湖鲚数量的快速增加,在湖鲚生长期间太湖浮游动物现存量呈现相应下降趋势,这可能使太湖浮游植物更易暴发.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巴里坤盐湖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演化机制,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和8月调查了巴里坤盐湖的浮游生物,依据形态学特征鉴定浮游生物属或种,统计分析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结果显示,巴里坤盐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2属,平均密度为9.34×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1.97 mg/L,以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除卤虫外)3门30属,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平均密度为146.45 ind./L,平均生物量为0.51 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822~3.509,浮游动物为0~2.919。巴里坤盐湖浮游生物物种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呈明显的水期变化和分布差异;较1990s浮游生物物种数目增加28属,密度显著降低(P<0.05),生物量有所增加(P>0.05),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巴里坤盐湖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盐度和水温变化可能是造成浮游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