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发酵鸡粪样品中大肠埃希氏菌与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检查鸡粪作为再生饲料的安全性,对发酵前和经两种方法发酵处理后的鸡粪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检测.结果表明,发酵前新鲜鸡粪样品可检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数为1.39×108个·g-1,经直接发酵和复合微生物发酵处理的鸡粪样品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数分别减少至2.3×106个·g-1和2.6×104个·g-1,与发酵前样品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复合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的大肠埃希氏菌数明显少于直接发酵样品.  相似文献   

2.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有害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内有害菌 (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 )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饲养 12h后 ,试验组 (基础日粮添加 0 .1%复合型微生态制剂 )断奶仔猪肠道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的繁殖开始受到抑制 ;饲养48h后 ,试验组断奶仔猪肠道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别只有对照组的 0 .85 %和 0 .2 5 % ,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摸清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毛与致病性的关系而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从内蒙古自治区7个盟市9个具有代表性的养鸡场死胚和死雏鸡中分离到的203株大肠埃希氏菌中选择了13株有致病性和2株无致病性的菌株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我们所分离到的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均能形成菌毛,而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未能形成菌毛。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初步研究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I)-他唑巴坦的抑酶保护作用。【方法】对产生ESBLs的5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设计并合成TEM-1和是SHV-12对引物,用PCR方法进行了ESBLs的DNA扩增、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与BLI-他唑巴坦钠以不同配比对产生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产生ESBLs细菌中均扩增出了TEM型ESBLs产物,但未扩增出SHV型ESBLs产物;头孢噻呋与BLI-他唑巴坦钠(质量比1∶1~8∶1)联合使用,对产生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较头孢噻呋单独使用基本降低,最高可降低16倍。【结论】国内畜禽产生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未通过质粒进行细菌间耐药基因的交换,ESBLs的产生与生物种属没有关系,BLI-他唑巴坦有较强的抑制ESBLs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原核生物细菌作为内参蛋白至今鲜见报道,基于大肠埃希菌gapA基因编码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蛋白高度保守性,PCR扩增出人源大肠埃希菌益生菌Nissle1917的gapA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GAPDH蛋白。通过对重组蛋白的纯化并免疫BABL/c小鼠制备大肠埃希菌内参蛋白GAPDH多抗血清,结合SDS-PAGE和Western-blot试验。结果表明:GAPDH对大肠埃希菌及沙门氏菌属细菌代表株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反应。证明GAPDH蛋白可应用于原核生物细菌一类的内参蛋白,为深入研究肠杆菌,尤其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代谢通路以及合成生物学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MUG单管定量检测法对实验室制备的菌悬液、天然海水、水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MUG单管定量检测法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对菌悬液、天然海水、水产品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MUG单管定量检测法检测数据的精确性高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而且更为快速、经济.因此,该法适用于海水和水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江苏部分地区牛源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CTX-M的流行情况,2019年对江苏部分地区奶牛场和肉牛场分别采集159份肛拭样品、121份肛拭与粪便样品.采用麦康凯琼脂、PCR等方法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利用耐药基因测序检测blaCTX-M.结果 表明:280份样品中共分离到231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82.5%,其中肉牛源94株,奶牛源137株.231株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45.0%%;其次为复方新诺明(44.1%)和氨苄西林(38.5%),对头孢唑啉、链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和萘啶酸的耐药率在10%~20%之间,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磷霉素耐药率均小于10%,对美罗培南、多黏菌素和阿米卡星全部敏感.除头孢噻肟外,肉牛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高于奶牛源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尤其是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P<0.01).18株头孢噻肟耐药菌株(7.8%)携带blaCTX-M基因,主要为blaCTX-M-55(n=9)和blaCTX-M-15(n=5),此外还检测到blaCTX-M-64、blaCTX-M-14、blaCTX-M-27和blaCTX-M-65.10株大肠埃希菌可成功将blaCTX-M基因转移至大肠埃希菌C600中.综上所述,江苏部分地区牛源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肉牛源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奶牛源严重;牛源大肠埃希菌携带blaCTX-M基因,以blaCTX-M-55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CLS推荐使用的常用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164株大肠埃希菌对8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164株大肠埃希菌耐2~4种抗生素居多,少数菌株可耐5~8种抗生素;对氧哌嗪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磺胺、四环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39%、32%、30%和24%.讨论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水产品中大肠菌群超标现象较为常见,为了更好地控制水产品中微生物安全,对湛江部分水产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和分类研究。2012 年11 月耀2013 年1 月,从湛江地区采集及获得的55 份大肠菌群阳性水产品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65 株菌,通过常规生化鉴定和VITEK2 系统鉴定,最终确定63 株分别属于8 种大肠菌群,其中弗氏柠檬酸杆菌24 株、大肠埃希氏菌14 株、阴沟肠杆菌13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7 株、其他大肠菌类型5 株,分别占菌株鉴定总数的38.10%、22.22%、20.63%、11.11%、7.93%,另有2 株细菌未鉴定出所属大肠菌类型。不同种类水产品均检出弗氏柠檬酸杆菌;冻罗非鱼片大肠菌群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占本样品检出菌株的77.27%;而鲜活对虾和贝类大肠菌群类型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占本类样品检出菌株的65.79%;对于冷冻水产品,均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未经加工的水产品较加工水产品大肠菌群种类多。  相似文献   

10.
对2株强致病性O109血清型鸡大肠埃希菌扩增了iss基因.结果表明,iss基因在2株O109血清型鸡大肠埃希菌中的序列与已知禽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 与人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0.9%,显示了此基因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1.
从25个鸡场疑似卵黄性腹膜炎的病料中分离到了18株大肠杆菌和2株沙门氏菌,经大肠杆菌O血清型鉴定为O_(78)6株,O_(11)、O_4各4株,O_(143)2株,O_(15)、O_2各1株,其中O_(78)、O_(11)、O_4为优势血清型,用优势血清型菌株分别接种改良的血清-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研制成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在开产前接种鸡群预防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预防效果良好,而采取多价油乳剂灭活苗预防接种配合活菌制剂益生素使用,预防效果更佳。使用优势血清型菌株筛选的敏感药物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同时配合清瘟败毒散和V_C对卵黄性腹膜炎鸡群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蒲公英中筛选对禽类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指示菌对分离得到内生真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药用植物蒲公英的根和叶中分离得到3株内生真菌,分别记为PG1、PG2和PG4。初步鉴定PG1属于镰孢霉属,PG2和PG4属于卵形孢霉属。它们的发酵产物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但对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其中,PG1的发酵液与PG2菌丝体丙酮提取液抑菌效果与2种常用禽用抗生素抑菌效果相当。[结论]蒲公英内生真菌在禽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罗非鱼食源性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药敏特性,为研究制定罗非鱼食源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采自广西罗非鱼主产区养殖场及市售罗非鱼样品(200份)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等9种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获得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鉴定,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纸片琼脂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所检测的9种食源性致病菌中除了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他6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养殖场罗非鱼样品的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5%和5.0%,海豚链球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2.5%、1.7%和0.8%;市售罗非鱼样品仅检出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和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2.5%、1.3%、1.3%和1.3%.检出的食源性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药物谱和耐药谱,以对头孢哌酮的敏感率最高,达56.7%;对青霉素、新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63.3%.[结论]广西罗非鱼携带有以无乳链球菌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为主的多种食源性致病菌,且检出的致病菌均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蹇慧  刘芳  覃永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23-1125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猪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现状及致病力情况。[方法]从广西不同地区11个规模猪场采集99份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菌体形态特征观察以及生化鉴定,对分离菌进行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最后对分离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从99份病料里分离到21株沙门菌,分离率21%。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氨曲南、左氟沙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等产生较高的耐药性。致病性试验表明9株分离菌株可导致小白鼠死亡,致死率为43%。[结论]分离菌株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及较强的致病性。该研究为该地区有效控制沙门菌病的发生以及兽医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Salmonell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和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以及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从新疆焉耆县几个规模化养殖场分别采集鸡、牛、猪及羊肛拭子样;对样品中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运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并对耐药菌株通过PCR方法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MLST方法分析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①分离鸡源沙门氏菌110株(27.5%;110/400),牛源沙门氏菌63株(64.9%;63/97),猪源沙门氏菌40株(10.0%;40/400),羊源沙门氏菌17株(6.8%;17/250)。②牛源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以及氟苯尼考这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以7耐(33.3%)为主;猪源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区其他动物源菌,多药耐药结果显示在0耐~7耐均有分布。③牛源沙门氏菌和羊源沙门氏菌中blaTEM、blaOXA、oqxA、oqxB、aac(6′)-Ib-cr、ant(3″)-Ia、aadA2和tetB基因的携带率高于鸡源和猪源沙门氏菌的携带率,但blaCMY-2、qnrB、qnrS和tetA这4种耐药基因仅在猪源沙门氏菌中检出。④筛选出8株多药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沙门氏菌,MLST分析发现8株菌的ST型均为ST34,进化树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焉耆县被检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中均分离出沙门氏菌,且对13种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共存的情况,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间存在克隆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Collected from the broiler cecal contents, bacteria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These isolated and purified Lactobacilli were detected by acidity and bile salt tolerant test, then three better tolerant strains were screened out. These three strains were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morphous through microscope, perform Gram stain, and to identify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1 was L.casei, L2 was L.gasseri and L3 was L.graminis. With Oxford Cup mcthod, these three Lactobacilli were detected for their bacteriostasis. Results showed that L1, L2 and L3 strains had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to E. coli and Salmonella.  相似文献   

17.
动物、环境及饲养员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PFGE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养殖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传播机制,探讨人、动物与环境间耐药菌垂直克隆传播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分离自养殖场动物、环境和饲养员的86株耐药谱相近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型,比较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37株鸡场来源大肠杆菌可分为20种PFGE分型;49株猪场来源大肠杆菌可分为24种PFGE分型;同一动物、环境或饲养员采样点分离菌株PFGE指纹图谱相同者较多;同一养殖场不同动物个体、养殖场环境不同采样点、动物和环境以及饲养员和环境都存在PFGE指纹图谱完全相同菌株;鸡场和猪场都发现有属同一PFGE分型的来自动物、饲养员和环境的菌株;86株菌全部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同PFGE分型的菌株其耐药谱型不一定相同。【结论】养殖场动物、环境及饲养员之间存在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海南文昌鸡源乳酸菌,笔者以海南文昌鸡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为样品分离乳酸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过氧化氢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乳酸菌;而后利用乳酸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及其抑菌试验从中筛选出热带动物肠道源抑菌乳酸菌。本研究共获得17株乳酸菌,分别为13株植物乳杆菌和4株粪肠球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高抑制作用,有一定耐酸耐胆盐的能力;粪肠球菌抑菌效果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海南文昌鸡源植物乳杆菌S4-1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畜禽肠道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健康猪粪便筛选分离到对肠道致病菌有较强抑制特性的3株乳酸菌,分别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体外益生特性研究表明:3株乳酸菌能耐受胃肠道环境,能黏附猪小肠表面粘液,对猪源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39,E. coli O139)、E. coli C83905、E. coli C83524、E. coli C83529、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O4Hi,ST O4 H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均有较强的抑制特性。对小白鼠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没有明显降低,而添加乳酸菌组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对小白鼠腹腔注射E. coliC83905,乳酸菌组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证明3株乳酸菌在猪饲料添加剂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健康鸡与病鸡大肠杆菌某些生物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肉鸡和蛋鸡分离到大肠杆菌180株,已鉴定的血清型为01,O2,O7,O8,O36,O78,O111,其中O2,O78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常见的血清型;从大肠杆菌病病鸡分离到70株,已鉴定的血清型有O2,O78,O36。用9种抗生素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菌株对庆大霉素、痢特灵和卡那霉素有较高敏感性;一些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和环丙沙星也有较高的敏感性;部分菌株对四环素和新诺明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