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辣椒灰霉病是辣椒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辣椒灰霉病症状、病菌形态、鉴定方法、抗药性、植物源农药以及防治等方面对辣椒灰霉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甜辣椒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量、效益和品质,加快甜辣椒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特引进7个辣椒新品种并采用基质化栽培管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辣椒生长势、品质和产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夏驰、国福908、海迈604表现突出,具有个大、肉厚、口感好、品质优、连续坐果性好等特点,而且产量、效益较高,抗病性强,适合设施基质化栽培生产,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辣椒是我国南北地区蔬菜栽培中最为普遍的品种之一,广州市民自古就有食用辣椒叶的习惯,辣椒叶以其营养丰富、清肝明目的保健作用,嫩滑可口的优良品质而成为家庭、宾馆、酒楼的高档蔬菜.但长期以来,辣椒叶仅是辣椒生产中的副产品,近年来,也有一些单位专门从事辣椒叶生产,但由于缺乏优良的品种,导致品质、产量低下.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出专门供作生产辣椒叶的品种辣椒叶1号,该品种品质好,抗病,分枝能力强,能多次采收,产量较高,适宜露地或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4.
辣椒是一种高效经济作物,目前东海县辣椒种植面积近2000hm2。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保护地连作障碍现象逐年加重,同时由于农户施肥方式不正确,导致辣椒早衰、采摘期脱肥等现象普遍发生,辣椒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给农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辣椒产量与品质,改善土壤生物类群与根际微环境,消除土壤连作障碍,探索优化施肥模式,更大限度地挽回损失,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照强度对辣椒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辣椒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其维生素C含量是辣椒品质的重要指标.光照对于蔬菜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光照对辣椒品质、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较少,本试验针对光照在辣椒果实品质及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9,(9):82-84
为了有效规范陕西省渭南市辣椒日光温室秋延后栽培生产,提高当地辣椒品质、产量以及经济效益,推动该区域辣椒标准化生产的发展进程,连续多年开展了辣椒栽培技术研究,走访调研,并进行生产实践,制定出日光温室秋延后辣椒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定义、产地环境、茬口安排、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7.
姚明华  李宁  王飞 《辣椒杂志》2013,11(3):35-41
辣椒疮痂病是辣椒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从病原菌的特征、分类、生理小种鉴定、抗疮痂病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榆林市长城沿线风沙滩区,近年大漠蔬菜发展迅速,其中大田鲜辣椒基地已具4万亩生产规模。沙地辣椒产量高、品质好、产品畅销,椒农效益高。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病害也越来越重,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目前榆林地区辣椒病害主要有4种,分别由真菌、细菌引起。现就辣椒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柳田村千亩辣椒基地是遵义市重要的大规模连片辣椒种植基地,辣椒种植是柳田村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长久以来,柳田村在辣椒种植生产过程中,因受选用品种不当、栽培粗放、病虫预防不力、缺乏科学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所生产出的辣椒产量不高、品质低下和商品性能欠佳,严重影响了  相似文献   

10.
<正>辣椒一年四季都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秋延迟栽培辣椒,不仅品质好、价格高,而且投资小、收益高,栽培技术易掌握。但是近年来,由于一些菜农的生产管理措施不得当,农药使用不规范,致使辣椒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产量品质逐年下降。为了有效地实施辣椒的无公害生产,兖州市蔬菜办公室在大安镇基地内通过生产试验,分析总结出辣椒  相似文献   

11.
生物菌肥对辣椒和土壤肥力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生物菌肥的效应和合理施用,在保护地施用生物菌肥后栽植辣椒,分析测定施用纯化肥、未发酵型生物菌肥和发酵型生物菌肥下的辣椒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增产增收效果方面,发酵型生物菌肥明显优于未发酵型生物菌肥。生物菌肥还对抑制辣椒亚硝酸盐积累、提升辣椒Vc含量、调节土壤pH值、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有一定作用。发酵型生物菌肥能提升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含量。  相似文献   

12.
辣椒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遵义县主要水稻土辣椒施肥模型,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设计进行了辣椒肥料效应试验,建立了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N为13.26kg/667m^2.P2O5为5.32kg/667m^2、K2O为11.29kg/667m^2,最佳干椒产量为244.42kg/667m^2。在试验区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明。当施肥与三元二次方程推荐的施肥方案接近时,产量效果比较好,其施肥配置方案为:N为13.26kg/667m^2、P2O5为5.32kg/667m^2.K2O为11.29kg/667m^2,对于指导施肥决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经济效益比较表明,氮、磷、钾配比在中、中、中水平或中、低、低水平时效益较好。肥料效应分析表明.辣椒对氮肥及钾肥的需用量大,其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4:0.85。  相似文献   

13.
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整枝方式是影响温室辣椒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尖椒品种昊瑞102为试材,通过研究整枝方式对辣椒产量、单果质量、果实长度和宽度、植株发病率的影响,探讨了更适合设施辣椒生产的整枝方式。结果表明,四秆平面整枝在果实产量、品质方面要比其他整枝方式好,尤其是在单果质量上,四秆平面整枝比对照(不整枝)的单果质量提高了75%;发病率比对照的下降了9.34%;果实厚度比对照增加了38.10%。  相似文献   

14.
辣椒果实品质的评估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23个常见辣椒资源为试材,对影响果实品质的9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优良干辣椒和优良鲜食辣椒的评估,并对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819、9701、南父和湘鹰椒是比较理想的干辣椒资源;2144、荷兰尖椒、J011和汴椒母本是比较理想的鲜食辣椒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其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扬子洲蔬菜地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方式辣椒产量、VC含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辣椒产量显著提高,其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施用量为512 kg/hm2,获得最大利润的施肥量为478 kg/hm2;施肥量的增加导致辣椒体内硝酸盐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VC含量降低;同一施肥条件下配施养分促进剂或生物农药可降低辣椒硝酸盐含量,增加叶绿素和V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辣椒属于草本植物,喜肥、喜温且喜水,有促进食欲、祛湿及助消化等功效。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辣椒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尤其是设施栽培面积的增加,使辣椒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设施栽培能够缩短辣椒的生育期,使其提前上市,提高生产效益,是菜农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文章对设施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措施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推动辣椒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线辣椒玉米套作的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谢宝英  卢涛  程智慧 《园艺学报》2010,37(8):1247-1256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和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种情况下,线辣椒/玉米套作体系的产量优势,套作与单作在成熟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的差异,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论施氮肥与否,线辣椒/玉米套作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呈现产量优势,但生物产量套作优势比经济产量更明显。套作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比单作高出16.4%~22.1%、26.1%~30.5%和27.0%~51.5%,而套作的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降低4.0%~14.1%、4.4%~9.4%和4.3%~15.9%。套作优势在养分资源方面主要是因为吸收量的增加,而非利用率的提高;套作线辣椒的养分收获指数高于单作。不施氮肥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体系经济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93.2%和6.8%,生物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8.8%和11.2%;施氮肥时,对经济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5.2%和14.8%,生物产量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4.6%和15.4%。  相似文献   

18.
不同形态氮肥对辣椒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辣椒进行科学平衡施肥及辣椒优质高产栽培,以海椒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辣椒对不同形态氮肥的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当有机氮肥、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为0.21∶0.1∶0.69时,辣椒产量最高,氮肥农学利用率高达22.5 kg/kg。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甜(辣)椒的脱水加工已成为我区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本文分析了我区发展甜(辣)椒生产优势、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发展甜(辣)椒产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贵州不同地区辣椒风味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贵州不同生态条件下生产的辣椒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风味营养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贵州凉水井和果落的鲜辣椒含水量最低,干物质含量高,差异显著。其中,毕节、花溪各地(果落、茅草、下坝、湖潮、燕楼)品质较佳;毕节和花溪地区的辣椒VC含量极高,粗脂肪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遵义地区、花溪地区辣椒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