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改性牛粪去除水溶液中铅的最佳条件及其吸附特性,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牛粪为原料,利用KOH、HNO_3、柠檬酸对牛粪进行改性,制备重金属吸附剂,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温度、时间和固液比对水溶液中铅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3种改性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利用牛粪制备的改性剂对水溶液中铅进行吸附试验。[结果]KOH的最佳改性条件是浓度0.4 mol/L,温度50℃,时间150 min,固液比1∶10;HNO_3的最佳改性条件是浓度0.8 mol/L,温度50℃,时间120 min,固液比1∶15;柠檬酸的最佳改性条件是浓度0.8 mol/L,温度30℃,时间30 min,固液比1∶10。改性牛粪和未改性牛粪对水溶液中铅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说明二者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属于多分子层吸附过程,改性牛粪对水溶液中铅动力学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结论]KOH、HNO_3和柠檬酸改性牛粪对水溶液中铅的吸附性能均好于未改性牛粪,吸附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柠檬酸、HNO_3、KOH、未改性牛粪。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吸附剂对菲-铜复合污染的吸附性能,探讨菲、铜复合污染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复合污染条件下菲、铜吸附系数的变化,复合体系中温度等对菲、铜去除的影响。研究发现复合体系可显著影响细菌吸附剂对菲、铜的吸附性能,吸附剂浓度为0.5 g·L-1,pH=5.0,温度为25℃条件下,吸附剂对菲的吸附量达1.15 mg·g~(-1),较单一体系提高了16.84%;对铜的吸附量为4.70 mg·g~(-1),较单一体系降低了5.50%。随着铜浓度的增加(0~5 mg·L-1),菲的吸附系数Kd从2.54 L·g~(-1)增加到4.73 L·g~(-1);随着菲浓度的增加(0~1 mg·L-1),铜的吸附系数KL从4.89 L·mg~(-1)增加到5.06 L·mg~(-1)。复合体系中,吸附剂对菲和铜的吸附系数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吸附剂吸附菲前后表面样貌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吸附铜离子后,细菌表面呈现明显的凹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铜离子的吸附与细菌细胞的叁键和累积双键官能团相关,进而影响了细菌吸附剂对复合污染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水体中过量的铁锰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粉煤灰作为热电厂固体废物可通过络合、离子交换及化学键合等机理去除水体中铁锰.在恒温(25±1)℃条件下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设置振荡时间、粉煤灰投入量、初始浓度等参数的变化,研究碱改性粉煤灰对水体中共存Fe(Ⅲ)、Mn(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在最佳振荡时间8h时、最佳投入量为10 g·L-1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0.81 mg·g-1; Fe(Ⅲ)的去除率随初始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Mn(Ⅱ)的去除率在初始浓度小于8 mg· L-1时保持在80%以上,之后随初始浓度升高而显著的降低;Mn(Ⅱ)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甘蔗渣生物炭对水体铬吸附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甘蔗渣生物炭对铬(Cr)的最佳吸附条件和吸附机理。【方法】在N_2保护和350、450、550℃3种温度条件下制备甘蔗渣生物炭,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较炭化前后甘蔗渣外观的变化,通过批量处理试验研究制备温度、用量、Cr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甘蔗渣生物炭吸附Cr(Ⅲ)和Cr(Ⅵ)的影响。【结果】甘蔗渣生物炭孔隙度随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制备温度越低,对Cr(Ⅵ)去除效率越高,当Cr(Ⅵ)质量浓度和炭用量分别为50 mg/L和15 g/L时,反应7 d后,350℃制备的生物炭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5.703 mg/g,去除率可达92.39%;制备温度越高,对Cr(Ⅲ)去除效率越高,当Cr(Ⅲ)质量浓度和炭用量分别为75 mg/L和10 g/L时,反应7 d后,550℃制备的生物炭对Cr(Ⅲ)的最大吸附量为9.158mg/g,去除率达97.06%。甘蔗渣生物炭对Cr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拟合,Cr(Ⅵ)和Cr(Ⅲ)吸附动力学曲线分别符合拟一级和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结论】不同温度下制备的甘蔗渣生物炭对不同价态Cr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其中350℃制备的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效率最高,而550℃制备的生物炭对Cr(Ⅲ)的吸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对柚子皮吸附去除水中Pb(Ⅱ)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H、吸附时间、柚皮粉用量和Pb(Ⅱ)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柚皮粉吸附水中Pb(Ⅱ)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吸附条件为:pH 5.3~6.0,吸附时间1.5 h,柚皮粉用量8 g/L,Pb(Ⅱ)初始浓度50 mg/L,温度30℃.在该条件下,Pb(Ⅱ)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柚皮粉对水中Pb(Ⅱ)的吸附符合动力学二级反应,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模式较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6.
以某工厂处理水剩余污泥为菌种来源,经过分离、培养,筛选出一株最大耐Pb~(2+)浓度为800 mg/L的耐铅菌株,命名为J2,应用16S rDNA基因测序,结合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试验确定其类别,并对其Pb~(2+)去除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J2菌株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细菌;其去除铅的最佳pH值为9、最适接种量为5%、最适温度为30℃、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根据J2菌株吸附铅前后扫描电镜结果,结合菌株生长曲线分析,认为J2菌株对铅的去除机理包括前期表面吸附和后期胞内累积或转化2种形式。该菌株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于春光  杜茂安  孟召辉  査金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81-1683,1701
[目的]对生物质材料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壳(CWS)对水中汞离子的吸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山核桃壳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Hg(Ⅱ)离子,探讨不同条件即溶液pH、吸附时间、Hg(Ⅱ)初始浓度对Hg(Ⅱ)离子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CWS对Hg(Ⅱ)离子吸附率最大时的pH范围为5.0~6.0;随着初始Hg(Ⅱ)浓度的增加吸附率逐渐减小;FTIR分析显示CWS的一些化学基团如羟基、甲基、芳香环甲氧基、羰基可能与吸附Hg(Ⅱ)离子有关;CWS对Hg(Ⅱ)离子的吸附过程与Langmuir和Frendrich吸附等温线相关性较高,从而拟合出吸附方程。[结论]山核桃壳可以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生物吸附剂来去除水中Hg(Ⅱ)离子。  相似文献   

8.
废弃茶叶渣对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普通室内吸附实验方法,考察了铅离子原始浓度、加入茶渣量、废水的温度、pH及浸泡时间等对吸附的影响,在研究废水的pH、温度和浸泡时间这3种影响因素时,采用了正交实验法,得出茶叶渣对铅离子最佳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当废水的pH为2、温度为60℃、浸泡时间为3 h时,茶叶渣对铅离子的吸附最佳.且废水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大,浸泡时间次之,温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工业废水铅Pb(Ⅱ)污染问题,以海藻酸钠和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并用于对模拟废水Pb(Ⅱ)的去除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Zeta电位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多孔凝胶球的形貌、多孔结构、表面电荷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铅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吸附Pb(Ⅱ)的吸附容量和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9的条件下,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表面带负电,能够通过凝胶球内部的多孔通道上的吸附位点有效地吸附带正电的Pb(Ⅱ)离子,最高脱除效率可达99%,能循环使用。通过对吸附数据进行3种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和两种等温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分析,发现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遵循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机制,最大吸附容量为264.01 mg·g-1。表明,大豆蛋白基多孔凝胶球能对模拟废水中的Pb(Ⅱ)进行高效吸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巯基功能化蛋壳膜(TESM)对水溶液中As(Ⅴ)的吸附去除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腐殖酸(HA)等的影响,并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pH值为8.0时,TESM对As(Ⅴ)的吸附效果最好;NaCl的加入显著降低了TESM对As(Ⅴ)的吸附量;HA的存在降低TESM对As(Ⅴ)的吸附能力,但进一步增大腐植酸质量浓度对TESM吸附As(Ⅴ)无显著影响;TESM对As(Ⅴ)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21.51mg/g,为未功能化蛋壳膜吸附量的9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液体培养及吸附试验,研究了Cd~(2+)胁迫下蜡样芽胞杆菌生长及其胞外聚合物(EPS)的产生规律、产量和组成,以及菌体和EPS对Cd~(2+)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在不同Cd~(2+)浓度胁迫下均可生长,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各生长时期均有所延后,EPS的生成量与菌体生长曲线具有一定耦合关系,EPS最大生成量为1.707 g/L,多糖与蛋白质含量之和占EPS干质量的68%~87%。对Cd~(2+)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细菌菌体-EPS复合物EPS细菌菌体(不含EPS)。透射电镜-X射线光散射能谱(SEM-EDX)分析结果显示,吸附Cd~(2+)后蜡样芽胞杆菌细胞形态及表面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表面形成Cd~(2+)吸收峰,EPS吸附Cd~(2+)后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含有Cd~(2+)的颗粒状物质。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一种重要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化合物,具有"三致"危害,因此被多个国家列为优先控制环境污染物。通过研究DBP在黑土中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发现黑土对于DBP吸附量较大,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为化学吸附,分子内扩散为吸附过程重要控制步骤。其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分析温度、pH、离子强度影响等条件发现,降低温度促进DBP吸附,pH为7时吸附量最大,离子强度上升增加DBP吸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对DBP吸附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钛在土壤中的吸附机理,采用静态批量法研究吸附时间、溶液初始p H、Ti(Ⅳ)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新疆某石化周边农田土吸附Ti(Ⅳ)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Ti(Ⅳ)的吸附在10 h后基本达到平衡。溶液p H小于4时土壤对Ti(Ⅳ)的吸附量较小,p H在4~7区间内吸附量逐渐增大。吸附量随着溶液中Ti(Ⅳ)初始浓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为298 K,初始浓度为1 000mg·L-1时达到最大饱和吸附量。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 H及温度。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描述供试土壤对Ti(Ⅳ)的吸附动力学过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Ti(Ⅳ)在供试土壤上的吸附量拟合较好。热力学函数ΔG,ΔH和ΔS数据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Na OH浸泡预处理、Na Cl O溶液氧化改性板蓝根药渣对含铅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b2+浓度、p H、吸附时间及温度对改性板蓝根药渣吸附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对50 m L50 mg/L的含铅废水,在投入0.15 g改性板蓝根时,吸附率达到最大(92.1%),吸附容量达到最高(15.25mg/g)。随着Pb2+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容量逐渐增大,初始浓度增加到50 mg/L时达到平衡。p H对Pb2+的去除有重要影响,最佳p H是6,去除率达到92.7%。当吸附时间为3 h时,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改性板蓝根药渣对铅的吸附率在30℃时最高,为92.3%。Langmuir模型对改性板蓝根药渣吸附铅离子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表明板蓝根药渣对Pb2+的吸附属于单层吸附,最大吸附量可达15.8 mg/g。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吸附、解吸动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太湖沉积物对2,4-二氯苯酚(2,4-Dieldorophenol)的吸附、解吸规律,同时探讨了环境因子如温度、pH值以及离子强度等对其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4-DCP在太湖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在4 h内快速达到平衡;线性等温式和Freundlich等温式都可以较好地描述太湖沉积物对2,4-DCP的吸附行为,即存在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作用两种吸附机制;温度和离子强度的增加有利于沉积物对2,4-DCP的吸附,pH值对2,4-DCP吸附等温线的影响则不明显;2,4-DCP在贡湖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逆吸附,即吸附/解吸迟滞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农业废弃物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核桃壳粉为吸附剂,通过批试验探讨了体系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吸附过程中Cr的化学形态变化和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最佳pH为1.0.向50 mL 50 mg·L-1的Cr(Ⅵ)溶液中加入0.5 g核桃壳粉,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可达95.39%,吸附过程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过程,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对吸附热力学参数△Go、AH°和△S°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过程,升高温度有利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在301、308和318 K条件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54、26.00和29.53 g·kg-1.试验结合FTIR和SEM手段,对核桃壳粉进行了分析,发现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包含氧化还原的极其复杂的反应过程,核桃壳粉是具有吸附污水中铬的能力和潜在利用价值的生物质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壳为原料,硝酸为改性剂,制备硝酸改性龙眼壳活性炭(LCN),并吸附水溶液中的Pb(Ⅱ),研究了pH、吸附温度、Pb(Ⅱ)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Pb(Ⅱ)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改性能显著提高龙眼壳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能力,当溶液pH 5、吸附温度298K、Pb(Ⅱ)质量浓度100mg/L、吸附时间40min时,LCN对Pb(Ⅱ)的吸附量为192.72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符合LCN对Pb(Ⅱ)的吸附过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比,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更符合LCN对Pb(Ⅱ)的吸附行为,说明LCN对Pb(Ⅱ)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对Cu^2+的吸附特性,本文利用批量平衡吸附实验法研究了大肠杆菌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及影响细菌吸附Cu^2+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溶液pH、Cu^2+始浓度、细菌初始浓度。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Zeta电位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和Cu^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大肠杆菌对Cu^2+的吸附主要是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在Cu^2+初始浓度为0.01mmol·L^-1的背景溶液中,吸附开始很快,到1h时即达到最大;pH值显著影响大肠杆菌对Cu^2+的吸附,在pH值为6时,其吸附量达最大;大肠杆菌对Cu^2+吸附量随着菌体浓度、Cu^2+浓度增加而增加,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很好模拟该吸附过程,吸附比率随着Cu^2+浓度增加而降低。通过对细菌吸附重金属的特性研究,为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去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1株六价铬[Cr(Ⅵ)]抗性菌株ng 05,经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 DNA序列比对研究其分类;同时研究反应温度、溶液p H值以及Cr(Ⅵ)初始质量浓度对该菌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去除条件;此外,利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研究菌株去除的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最佳反应温度为35℃,溶液p H值为9,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在此条件下可以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菌株ng 05对Cr(Ⅵ)的去除效率高达99%以上;对比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可知,菌体表面的羟基作为电子供体将Cr(Ⅵ)还原为Cr(Ⅲ),氨基、羧基、C—H与Cr(Ⅲ)在菌体表面形成络合物。  相似文献   

20.
以表面具有沟槽结构的蔺草为基体,通过在其表面负载活性炭颗粒,在不做粉碎处理的情况下得到高效生物基Cr(Ⅵ)吸附剂。分别以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对其吸附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反应机理,吸附速率被化学吸附所控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通过表面负载活性炭粒子,大幅度提高了蔺草对Cr(Ⅵ)的吸附性能,当pH值为1.0,蔺草用量为50 m LCr(VI)溶液1.0 g,对浓度100 mg/L的Cr(Ⅵ)溶液25℃下吸附20 h,Cr(Ⅵ)吸附率达到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