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漯河麻鸡是河南兴农牧业公司培育的优质肉鸡,已经在10多个省区推广,其品种标准尚不完善.为了探索其育成期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为养殖者提供指导,试验研究了育成期漯河麻鸡适宜的体重发育标准和喂料量标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漯河麻鸡是河南兴农牧业有限公司正在培育的一个肉鸡新品种,该品种在生长发育和外形特征上有其独特之处,现根据羽毛颜色的深浅及麻羽程度的大小把它们分为浅麻、中麻、深麻三个品系。目前对漯河麻鸡的生产性能方面研究比较少,为了解其育成后期生产性能的表现,同时为加快其培育速度,指导生产提供试验依据,特设计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第一个“食品名城”,地处中原腹地的漯河畜牧资源之丰富,畜产品生产规模、类型之繁多,加工能力之强大,不言而喻。而漯河麻鸡,则像是其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并逐渐成为一个佼佼者,堪称鸡窝里的“金凤凰”!  相似文献   

4.
雁荡麻鸡原产于浙江省温州市雁荡山区,属于蛋肉兼用型品种。文章从雁荡麻鸡的一般情况、品种来源及数量变化、体型外貌、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有关雁荡麻鸡的附加信息和对雁荡麻鸡的评估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雁荡麻鸡两个品系的遗传资源信息,旨在为温州市地方鸡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将108只268日龄漯河麻种鸡按羽毛颜色深浅分为3组,每组36只,在38~41周龄期间对3种羽色种鸡的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周平均体重,39和40周龄内的日均蛋重等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漯河麻鸡中不同羽色(浅麻羽鸡、中麻羽鸡和深麻羽鸡)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漯河麻鸡中不同羽色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将108只268日龄漯河麻种鸡按羽毛颜色深浅分为3组,每组36只,在38~41周龄期间对3种羽色种鸡的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周平均体重,39和40周龄内的日均蛋重等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漯河麻鸡中不同羽色(浅麻羽鸡、中麻羽鸡和深麻羽鸡)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漯河麻鸡中不同羽色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一 江西省地方优质鸡品种资源丰富江西具有十分丰富的地方优质鸡品种资源。中国农业部2001年公示的国家级保护品种中,鸡的品种有11个,其中江西省就占了两个:泰和的丝羽乌骨鸡和广丰的白耳黄鸡,占了国家级保护鸡品种的1/5左右。此外,江西省还有许多优良的地方鸡品种,如近年来发展数量比较大的崇仁麻鸡和宁都黄鸡、  相似文献   

8.
国家地理标志指用来标示原产于某地区,并且具备由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要素所确定的特定质量和特色产品的一种商业标记。地理标志产品是宝贵的财富,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保护历史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利用工作需要改进。对河南省家禽类地理标志产品卢氏鸡、正阳三黄鸡、固始鸡和漯河麻鸡的特性和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关于家禽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物环保养殖技术饲养漯河麻鸡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饲养密度、品种、日龄完全一致的漯河麻鸡(肉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300只按常规方法饲养,试验组2900只采用发酵床垫料,饲养试验中对生产、卫生、环境、经济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料肉比;鸡平均重量、群体整齐度、疫病防控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鸡舍NH3浓度低于对照组,粪便降解充分;垫料由上至下形成温度梯度,表面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计算垫料成本在内,试验组平均每只鸡比对照组多增加经济效益1.51元。说明发酵床垫料养殖方式可行,为生物环保养殖技术应用于麻鸡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对清远麻鸡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以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b)基因为分子标记,检测了80只清远麻鸡的遗传多样性,并探讨了清远麻鸡在5个红色原鸡亚种的进化地位。结果显示:清远麻鸡mtDNA 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 143 bp,碱基T、C、A和G的平均比例分别是24.08%、36.38%、27.46%和12.08%。单倍型多样性(Hd)为0.585±0.038,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87±0.000 59,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0.995。80条序列共发现13个多态位点,其中11个为单变异位点,2个为简约信息位点;基于多态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显示清远麻鸡与红色原鸡既有独立分支,又有相互交叉。清远麻鸡在mtDNA水平上呈中度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清远麻鸡种质资源遗传评估、有效保种和选育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余干黑羽乌鸡血型基因种群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制的11个抗鸡红细胞抗原单价血清,对江西省余干黑乌鸡进行了血型测定和群体遗传学分析,并与江西其他三个地方良种鸡(泰和鸡、白耳鸡、崇仁麻鸡)的血型测定资料一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余干黑羽乌鸡群体的均一性好,整齐度高,达到了较高的选育水平;余干黑羽乌鸡的血型基因分布频率除与崇仁麻鸡没有显著差异,遗传距离最近外,与泰和鸡和与白耳鸡之间遗传距离均较远,遗传差异较大,说明余干黑羽乌鸡是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独立地方鸡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崇仁麻鸡差异性状的重测序结果,筛选与其生长性状相关的SNP、SV和InDel等位点或结构信息并进行大群验证。结果发现: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基因在崇仁麻鸡群体中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对崇仁麻鸡的生长性状有着显著或极显著影响。ESM1基因在崇仁麻鸡的多个组织中均能检测到表达,经软件预测发现,ES-3位点变异可能会引起ESM1蛋白结构或功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SM1基因对崇仁麻鸡的生长性状有一定影响,但能否作为崇仁麻鸡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NFATc3在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2个品种鸡生长发育早期不同表型肌肉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清远麻鸡(慢生型)和隐性白羽鸡(速生型)三种表型肌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NFATc3 mRNA在0、1、3、5、7、9周龄时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2个鸡品种中三种表型肌肉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除隐性白羽鸡的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外,2个鸡品种中其他表型肌肉的表达量均在2周龄最低;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NFATc3 mRNA的表达峰值在清远麻鸡中出现在3周龄,而在隐性白羽鸡中三种表型肌肉的表达峰值均出现在0周龄;总体而言,NFATc3 mRNA在比目鱼肌中的表达量要低于其在趾长伸肌和腓肠肌外侧头中的表达量;品种间比较发现,NFATc3 mRNA在清远麻鸡三种表型肌肉的表达量在3周龄时高于隐性白羽鸡。研究结果提示,鸡肌肉NFATc3表达发育模式具有品种、年龄和表型特异性,并可能与鸡肉品质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旨在建立一个基于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LDR)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检测鸡肉风味相关候选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基因和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在优良地方鸡种——清远麻鸡和快大型隐性白羽鸡中的分布差异。采集165只隐性白羽鸡和185只清远麻鸡母鸡的血液并提取DNA,应用PCR-LDR方法检测A-FABP51C/T、Ex-FABP1011T/C和ADSL3484C/T的基因型。结果,所得分型结果同直接测序分型结果一致。3个多态位点在2个品种鸡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并且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均存在差异,在A-FABP51C/T位点上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连接酶检测反应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是一种准确、灵敏的SNP检测方案,为鸡肉风味性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季节和产蛋周龄对青脚麻鸡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600只青脚麻种母鸡,按24-28周龄、29-35周龄、36-42周龄及43周龄以上4个不同产蛋周龄和春夏秋冬4个不同季节分别收集种蛋进行孵化,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产蛋周龄对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产蛋周龄对青脚麻鸡种蛋的孵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处于产蛋期29-35周龄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性能最好;不同季节对青脚麻鸡种蛋的孵化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秋季的孵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禽偏肺病毒(aMPV)在安徽省鸡群中的感染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安徽省合肥、亳州、定远、舒城等地区的9个鸡场、7个不同品种(系)鸡群的296份血液样本进行了aMPV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被检鸡场均有aMPV感染,鸡场阳性率最高达100%,最低为20%;各品种(系)鸡均有感染,感染率最高的是青脚麻肉鸡,其次分别为科宝肉鸡、海兰蛋鸡、禽粤黄蛋鸡、淮南麻黄鸡、黄羽土鸡和新广麻肉鸡;其中蛋用型鸡血清样本总体阳性率为88.7%,明显高于肉用和兼用型鸡;公鸡和母鸡血清抗体阳性率均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鸡群aMPV的感染已广泛存在,且不同地区、品种(系)、用途和性别的鸡群均较严重,应根据感染状况尽早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江西及周边地区地方鸡的遗传多样性信息,本研究采集了江西省5个地方鸡品种,广东省、浙江省以及江苏省各1个地方鸡品种共125个血样,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分析地方鸡品种的群体结构、网络关系及系统进化情况.结果 表明,8个地方鸡品种45647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大多为0.25<PIC<0.5,属于中度多态,表明这8个地...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鸡线粒体D-loop区单倍型特性以及与生长速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其遗传起源。选取不同类型肉鸡品种(配套系)6个,测定其生产性能,并对6个群体共计314个个体线粒体D-loop区全长进行测序,分析其单倍型特性;同时与不同红色原鸡亚种进行聚类,分析其母系起源。结果显示,6个群体D-loop区全序列共检测到37个突变位点,构成40种单倍型,分为A、B、C和E 4个单倍型群,其中AA肉鸡、罗斯308、禽雁麻鸡和裕禾1号肉鸡主要为E单倍型,占比分别为85.92%、50.00%、100.00%和70.21%;园丰麻鸡2号和港丰瑶黑麻鸡E单倍型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15.00%和22.39%,园丰麻鸡2号B单倍型含量最高,占比66.67%,港丰瑶黑麻鸡C单倍型含量最高,占比40.30%。相关性分析显示,初生重与E单倍型比例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B和C单倍型比例之间均呈负相关;E单倍型比例与公母平均体重约1.8 kg时日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公母平均体重约1.8 kg时饲料转化比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聚类分析显示,A、B单倍型所有个体均与原鸡滇南亚种聚为一枝;E单倍型所有个体均与原鸡印度亚种聚为一枝;C单倍型所有个体与原鸡印度亚种、滇南亚种、指名亚种以及印尼亚种交叉聚为一类。结果提示,线粒体单倍型与肉鸡生长速度之间相关显著,E单倍型与肉鸡生长速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我国家鸡群体母系起源丰富,但主要起源于原鸡滇南亚种。  相似文献   

19.
建立基于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的基因多态性并行检测系统,探讨鸡肉嫩度候选基因钙蛋白酶I(CAPN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在优良地方鸡种-清远麻鸡和快大型隐性白羽鸡中的分布差异。用PCR-LDR方法检测CAPN1 2546、CAPN1 3535和CAPN19950的基因型作单倍型分析,进行各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x2检验。结果CAPN12546位点未检测到多态,其他两个位点的结果同直接测序分型结果一致,其基因型分布在不同品种中均存在差异,并且在CAPN1 3535位点上达到显著水平,两个位点的单倍型分布在不同品种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用不同比例小麦替代日粮玉米的营养水平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5日龄淮南麻黄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前期(后期),试验1、2和3组日粮为用小麦替代对照组日粮中的10%(20%)、20%(30%)和30%(40%)玉米。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各组鸡增重、料增重比和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2)试验3组鸡胸肌pH1和 pH24都比对照组低(P<0.01),试验3组肉色L比对照组高(P<0.01)。(3)试验1组鸡肉中精氨酸含量比对照组高12.50%(P<0.01);试验2组鸡肉中钙、组氨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50.00%(P<0.05)和9.66%(P<0.01);3组鸡肉中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9.09%(P<0.05)、6.54%(P<0.01)、6.70%(P<0.01)、5.75%(P<0.01)和13.10%(P<0.01)。(4)试验各组鸡血清T3、T4、血糖、尿酸和尿素氮差异均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