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仔猪断奶体重的均匀性对阉割公母猪保育和育肥期生长性能、屠宰均匀性及胴体特性的影响。试验选择640头三元杂交猪,试验分为两个阶段:保育阶段(7.5~27.3 kg)和育肥阶段(27.3~130.5 kg),采用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以仔猪断奶体重均匀性和性别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2×2因素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在保育阶段,断奶体重均匀高的猪饲料效率较均匀性低的低(P 0.05)。阉割公猪较母猪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P 0.05)。在肥育阶段,断奶体重均匀性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 0.05),但阉割公猪较母猪有提高采食量和饲料效率的趋势(P=0.08)。阉割公猪较阉割母猪显著提高了后腿肌和肩肌的鲜重、未修剪和修剪体重(P 0.05)。结果表明,按照断奶仔猪体重的均匀性对其进行重新分组,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质量无显著影响,阉割公猪和母猪的生长性能、背膘厚度相似。  相似文献   

2.
公猪肉膻味物质--粪臭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一些欧洲国家饲养未阉割公猪的现状饲养未阉割公猪有许多优势:公猪的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好于阉猪,并且胴体中脂肪含量低;排出的氮和磷少,对环境污染少;免去了阉割这一既费时又对猪有伤害的方法。丹麦、英国、西班牙、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养猪业利用了这一优点,对公猪不阉割,同时在屠宰体重较轻时(约80~90kg)或是在较年幼(约5月龄)时屠宰。欧共体(EEC)已通过一项条令(64/433/EEC,1994)允许所有欧共体国家将公猪饲养至80kg胴体重(活体100kg)之后出售,超过此体重的公…  相似文献   

3.
作者目的是研究印地卡斯牛公牛在 2岁时通过接种促黄体释放激素融合蛋白 (L HRH)疫苗阉割或进行手术性阉割对其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影响。 70头内尔杂交公牛分成 3组 :1免疫性阉割 ;2手术性阉割 ;3正常对照组。 3岁时屠宰 ,相对免疫性和手术性阉割牛 ,对照组的个体有较高的体重、平均日增重 (ADG)、胴体重、和净肉率 ;而手术性和免疫性阉割牛有较丰富的大理石花纹和较高的脂肪含量。对照组的平均嫩度得分较免疫性和手术性阉割牛低 ,但这 3个试验组差异不显著 (P>0 .0 5 )。多汁性、风味和以及烹饪损失量在 3组之间差异也不显著。免疫性和手术性阉割牛的胴体性状相近。因此 ,用 L HRH融合蛋白免疫性阉割牛在放牧性牛群的管理和阉割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公猪与阉公猪在生产性能、胴体性状、猪肉品质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与阉公猪相比,公猪采食量低,饲料转化率高,背膘厚度小,氮沉积率高,并具有更高的瘦肉率。如果日粮提供足够的氨基酸,公猪的生长速度高于阉公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状的改善主要归因于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促合成作用,但是给予人工合成的促合成制剂(雄激素和雌激素)之后,并未改善阉公猪的生长速度和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5.
《猪业科学》2015,(2):30-30
<正>来自爱尔兰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母猪和野猪相比,公猪进行爬跨的积极性比较高且次数较多,因此,皮肤上有更多的病变。对猪尸体损伤进行评分是评价猪侵略和福利的一个敏感指标。欧盟自愿地同意在2018年禁止对公猪施行手术阉割。然而,爱尔兰农业与食品发展部Dayane Lemos Teixeira和Laura Ann Boyle在报告中指出,饲养未阉割的公猪可能会造成其他方面如福利和生产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对胴体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性激素对肉猪生产表现和胴体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外有关试验研究表明,公猪比母猪和阉猪长得快,且公猪胴体瘦肉率比母猪高0.5%,比阉猪高2%,母猪胴体瘦肉率比阉猪高2—2.5%。这主要是因为性激素能刺激猪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而阉割猪,其性激素含量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肉猪的生长发育,导致肥育效果比未阉割肉猪差。国外肉猪饲养水平高,且性成热晚,6—8月龄可达100公斤,在性成熟时即可上市,故国外普遍不阉母猪育肥。而公猪不  相似文献   

7.
2 胴体品质比较 表2列出了公猪与阉公猪的胴体品质比较。与阉公猪相比,公猪背膘薄,胴体长,背最长肌面积(眼肌面积)较大。阉公猪比其同窝同胎次的未阉割公猪的屠宰率略高,原因之一是公猪的生殖器官重量较大。公猪比阉公猪的瘦肉率高,脂肪少,骨骼及猪皮的比例较大,见表3。小母猪的屠体成分介于公猪与母猪之间。无论阉公猪还是母猪,其骨铬与肌肉的比例相对稳定,分别为1:5.4和1:5.5。公猪胴体比阉公猪的胴体含水量高,蛋白含量高而脂肪少,见表4。  相似文献   

8.
虽然早在16世纪初出版的第一本英文农书里,作者就已敏锐观察到了并建议利用未阉割公猪多产瘦肉的优势,但系统地研究未阉公猪肥育生产的历史却不过30年。目前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公猪肉的食用品质,尤其是性臭问题。从地区来看,研究主要集中于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由于消费者和肉类加工业普遍关心公猪肉的性臭问题,欧洲畜牧生产联合会于1973年成立了公猪肉生产和利用研究组,专门研究性臭的实质、性臭的遗传学和内分泌学、性臭的  相似文献   

9.
阉割是养猪生产的传统技术,其历史几乎与野猪的家养一样古老,因为阉猪更加温顺,便于圈养(Martin,1969)。近几十年来,国外开展了丈量有关公猪、阉猪肥育和产肉性能的对比试验,我国近两年也开展了零星研究,结果表明阉割限制了公猪生长与产肉潜力的发挥(Prescott,Lamming,1964;Martin,1969;Field,1971;Campbell King,1982;Seideman等,1982;  相似文献   

10.
由于来源于性成熟未阉割公猪的肉或肉制品在烹调或食用时常常会出现异味,许多消费者对这种异味难以接受。因此,长期以来,生猪生产者一直采用手术阉割的方法避免产生公猪异味。近几年来,免疫阉割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应用接种抗GnRH疫苗对公猪进行免疫阉割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方便安全的方法,主要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手术阉割对公猪造成的应激反应,并可以收到与手术阉割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手术阉割与免疫阉割对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可供我国养猪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工授精站公猪生产性能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  言传统上,公猪是按其某个(些)优秀的遗传性状而被选入人工授精站的。这些优秀的遗传性状都更常与其优良的胴体质量和较早的上市的日龄有关,较少与其繁殖性能有关。决定这些公猪繁性能的因素是其健康以及用于生产和输送遗传物质(即精子)的一套“设备”。养猪者的责任就是改进管理措施以提高人工授精用公猪的健康状况和精子的产量。本文主要讨论可用于优化人工授精公猪生产性能的管理措施,这些策略包括进入人工授精站之前公猪的准备、引入、公猪的管理、精液的质量控制。生物安全和隔离必须严格防止疾病传入公猪站,这不仅对公猪本身的性…  相似文献   

12.
1引言饲养未阉割公猪有许多优势:将饲料转化为瘦肉的效率较高;排泄的氮少,对环境污染小;免去了阉割这一既费时又对猪有伤害的做法。尽管未阉割公猪具有以上优势,但在许多国家公猪仍被去势,这主要是因为未阉割公猪的肉中存在一种不良气味,即公猪膻味。本文就造成公...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不同性别大约克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大约克公、母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报酬差异不显著,平均日增重以大约克公猪较高比母猪提高1.75%(P>0.05);部分胴体性能差异显著,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其中,皮率、骨骼率和瘦肉率都以大约克公猪较高,分别比母猪提高20.26%(P<0.05)、12.03%(P>0.05)和3.96%(P>0.05);脂肪率以大约克母猪较高,比大约克公猪提高58.16%(P<0.01);肉色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以大约克母猪较高,分别比大约克公猪提高0.69%(P>0.05)和4.80%(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以大约克公猪较高,比母猪提高22.78%(P<0.05),其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 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未去势公猪与同龄母猪、阉猪比较,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及瘦肉含量均高于母猪和阉猪,一结论已为国外研究所证实(Seideman等,1982,宫崎?,1980),但利用公猪作商品肉猪生产时,因公猪的性臭味(臊味)和肉的嫩度差而不受经营和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随着肥育猪出栏目龄大大提前,国外学者主张采用在雄臭未形成之前,即行屠宰的办法对公猪优势加以利用。我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性别对关中黑猪胴体性状、肉品质以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选用10头体重为(6.34±0.14)kg的关中黑猪,公、母各半,公猪在7日龄阉割,使用商品日粮分栏饲养至100 kg左右屠宰,试验历时8个月。结果表明:去势公猪的平均背膘厚和胴体肥肉率显著高于母猪,而胴体瘦肉率、皮率和骨率极显著低于母猪;去势公猪的pH24、亮度、红度、黄度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母猪,大理石花纹显著优于母猪;去势公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细胞面积极显著低于母猪,而皮下脂肪细胞面积极显著大于母猪;去势公猪成脂基因PPARγ、aP2和SC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母猪,而脂解基因ATGL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母猪。以上结果表明,关中黑猪去势公猪的肉品质优于母猪,但胴体品质低于母猪,去势公猪脂肪含量高于母猪与其成脂能力强和脂解能力弱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台系,美系和台美系杜洛克公猪与大长、土杂母猪杂交,对其繁殖、肥育等性能进行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美系公猪繁殖性能好于美系公猪、台系公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台美杂交系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台系和美系,差异显著(P<0.05)。台系、美系胴体性状比杂交系要好,表明生长发育性状存在着杂种优势。不同品系间杂交组合在配种受胎、产仔、肥育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较大杂交优势,且台美系为最优,表现出良好的配合力,可作为生产杜长大(或杜大长)杂交繁育体系终端父本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村民家一头25kg左右的公猪虽已阉割,但仍有性欲,时常爬跨,损伤阴茎,影响食欲和生长.根据分析公猪阉割后仍有性欲有两种可能:一是术者阉割时未将附睾摘除干净;二是属单侧隐睾.在观察公猪阉割处时,笔者发现仅左侧阴囊壁有刀痕.按本地兽医阉割公猪的习惯,都是在双侧阴囊开口,故断定该公猪属单侧隐睾,决定再行手术阉割.  相似文献   

18.
未经阉割公猪的生长发育比小母猪迅速,并且饲料消耗低;但其肉质低劣,有臊味,出肉率也低。小公猪的阉割一般多在生后7日龄到35日龄之间进行。作者为了充分利用公猪的优点,对120日龄、体重达60公斤以上的公猪进行晚期阉割的试验。但考虑阉割时的保定和手术时的应激问题,因此应用针麻,以探讨其效果。材料与方法用本场所产的仔猪7窝计30头(24♂,6♀),其中纯种兰德瑞斯猪(L)4窝15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和日粮添加卵磷脂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质、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及胶原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272头二元杂交猪(阉割公猪和后备母猪各半),将其随机分到2×2因子组别中,包括2个性别(后备母猪和阉割公猪)和2个日粮(基础日粮和0.4%卵磷脂)。饲养5周后对猪只进行屠宰,取背长肌进行肉质和胶原蛋白含量的测定。分析骨骼肌参与胶原蛋白合成的关键基因(I型胶原COL1A1,III型胶原COL3A1,α-subunit prolyl4-hydroxylase(P4H)、赖氨酰化氧化酶(Lysyloxidase)和metalloproteinase-1(金属蛋白酶-1,MMP-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卵磷脂提高了阉割公猪和后备母猪的饲料转化率(P <0.05),但对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 0.05)。卵磷脂对肌肉剪切力、胶原蛋白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 0.05)。阉割公猪生长速度和COL1A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后备母猪(P <0.05)。但育肥猪性别对最长肌背膘厚度、胶原蛋白含量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 0.05)。综上所述,卵磷脂在不影响猪肉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了育肥猪的饲料转化率。因此,在夏季高脂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卵磷脂有益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邓跃林  冯定远 《养猪》2001,92(4):23-25
自 1 95 0年起 ,西欧一些国家即开始研究利用小公猪生产猪肉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利用小公猪生产猪肉有许多优点 ,如可改善猪的生产性能 ,减少环境污染 ,改善动物福利 ,提高胴体瘦肉率 ,满足消费者对动物权益和食品保健的要求。但同时也发现它存在公猪气味(boartaint)污染猪肉胴体的问题 ,受污染的猪肉可严重影响烹饪时的气味和食用时的味道。引起公猪气味的主要因素是粪臭素 (skatole)和雄酮 (androstenone)。因此利用小公猪生产猪肉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控制和降低公猪胴体中粪臭素和雄酮的含量 ,并对屠宰线上的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