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近年来笋壳鱼养殖业发展较快一笋壳鱼是尖塘鳢的俗称,目前广东养殖品种有云斑尖塘鳢(泰国笋壳鱼)、线纹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和杂交尖塘鳢(即云斑尖塘鳢与线纹尖塘鳢种的杂交种)。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套养和笼箱养殖等,广东目前以池塘主养为主。  相似文献   

2.
塘鳢俗称虎头鲨、莆鱼,又称菜花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塘鳢属,是长江中下游常见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为了增加新的养殖品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人工繁殖和成鱼养殖技术的试验,现将塘鳢土池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渔事提醒     
斑鳢(Channa maculata) 一、养殖 斑鳢摄食量根据存塘量、规格、水质、温度等因素及鱼的规格来调整.养殖过程中,斑鳢的个体因体质、摄食竞争和其它因素的制约而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塘鳢俗称虎头鲨、莆鱼,又称菜花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塘鳢属,是长江中下游常见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为了增加新的养殖品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人工繁殖和成鱼养殖技术的试验,现将塘鳢土池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前期准备工作1.池塘条件养殖塘鳢的  相似文献   

5.
正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有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笋壳鱼肉质好,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效益高而且稳定。笋  相似文献   

6.
一、养殖 斑鳢摄食量根据存塘量、规格、水质、温度等因素及鱼的规格来调整。养殖过程中,斑鳢的个体因体质、摄食竞争和其它因素的制约而有较大的差异。一些体质强壮、摄食旺盛的个体生长迅速而达到商品鱼的规格。  相似文献   

7.
正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包括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由于笋壳鱼肉质好,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效益高而且稳定。笋壳鱼的病害较少,对笋壳鱼危害最大的就是两种病毒病,即神经坏死病毒病和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病,分别造成鱼  相似文献   

8.
河川沙塘鳢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利平 《内陆水产》2001,26(11):4-5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potamophilaGünther)属鲈形目,虎鱼亚目,塘鳢科,俗名塘鳢鱼,为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中下游、钱塘江、闽江等水系(伍汉霖,1993)。其个体虽小,但肉嫩刺少,味道鲜美,可食部分比例大,经济价值高,深受江浙、沪、闽等地人们的喜爱。孙帼英等(1996)对河川沙塘鳢年龄、生长、摄食和繁殖等作了周期的研究,本文仅就其繁殖期间生物学作初步探讨,为开展对该鱼的人工繁殖和集约化养殖、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材料于2000年4月下旬和2001年4月下旬采自…  相似文献   

9.
斑鳢(Ophicephalusmaculatus)俗称草鲡、生鱼,是一种淡水名优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斑鳢的生产过去主要以天然捕捞为主,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因此人工育苗及养殖将成为斑鳢生产的主要方式。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鱼卵孵化、鱼种培育摸索一套实用的斑鳢养殖技术,为今后斑鳢的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一、人工繁育1.亲鱼来源2000年从闽江流域收集体质健壮、2~3龄、体重700g~1300g的斑鳢作亲鱼。2.亲鱼培育培育亲鱼所使用的水泥池,放…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斑鳠(图见彩中插2)人工养殖经验,笔者曾分别在池塘和网箱中进行斑鳠养殖试验,在池塘中养殖,由于池水富营养化、透明度比较低等原因,斑鳠体色变黑,肉质品味远不如在河道野生的斑鳢。而存河道中设置网箱饲养的斑鲮体色不变,肉味和在河道野生的斑鲮一样鲜美,价格也相差无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网箱养殖斑鳢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渔事提醒     
斑鳢(Channa maculata) 一、养殖 根据斑鳢地生长情况,适时、适量的投喂饵料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之一。除常规的饲料外,利用新鲜的鱼粉、肝未素、酵母,豆粕、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制成膨化饲料是集约化养殖饲料的首选,其产品的营养全面均衡,能促进鱼类生长,抗病能力强,激活免疫机制,增强斑鳢对各种应激因素的耐受力。投放这些饲料后,在池塘中稳定性强,吃多吃少都清楚,不易溃散,诱食力强,并能缩短养殖周期。  相似文献   

12.
一、试验条件和方法1.池塘条件:塘鳢亲本培育池和苗种培育池塘8只,每只面积1亩,水深1.5~1.8米,底部淤泥较少。温室水泥孵化池10只,每只面积20米2,池水深1.5米。2.亲本来源: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东太湖地区收集的野生塘鳢作亲本,亲本共分6次收集,规格为0.10~0.15千克/尾,共收集塘鳢亲本3357尾,其中:雌性1676尾、雄性1681尾,雌雄比例为1∶1。3.饲料:亲本培育阶段饲料为鲜活小野杂鱼类,苗种培育阶段为蛋黄、鱼粉、鱼浆和鲫鱼苗。4.人繁方法:在4月中下旬,通过大…  相似文献   

13.
云斑尖塘鳢(Oxyeleoeris marmoratus)俗称泰国笋壳鱼。我所于2005年7月31日引进云斑尖塘鳢苗种进行苗种集约化培育和越冬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福建莆田淡水增养殖科研中试基地,试验池塘为闲置的鳗鱼池,上方搭盖白色塑料薄膜,池底放置若干数量的PV短管,排污口上设置防逃网,  相似文献   

14.
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河川沙塘鳢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的小型经济鱼类[1],是中国特有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历来为人们所喜食,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供不应求.目前国内对河川沙塘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态、遗传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生产上已基本突破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为发展河川沙塘鳢人工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撑.目前,河川沙塘鳢的人工养殖依赖于投喂活饵,采用配合饲料饲养成功的实例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于2011年6月25日至11月1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基地开展了配合饲料饲养河川沙塘鳢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隶属塘鳢科塘鳢属,为近岸暖水、小型、动物食性鱼类、营穴居生活,喜钻洞栖息于中低潮区浅海滩涂的咸淡水水域中。乌塘鳢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经济价值甚高的地方性养殖品种。中华乌塘鳢的人工育苗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李慧梅首先进行乌塘鳢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的观察,陈兴乾、张维翥、钟田仁、苏跃中、陈波、肖东江等均先后进行人工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6.
斑鳢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军 《内陆水产》2004,29(6):32-33
斑鳢俗称生鱼、黑鱼、乌鱼等,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骨刺少,具有滋补、收肌、活血、去瘀等功效,特别是外科手术病人.食用后能加速伤口愈合,所以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自然界中的斑鳢很少发病。随着斑鳢人工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小水体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病害频频发生,其危害程度也日趋加剧。因此,如何防治疾病,是目前发展斑鳢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工试养的河川沙塘鳢苗种规格过小(全长1 cm左右),其对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要求高,苗种成活率和养成产量不稳定,这严重挫伤了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培育优质、充足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稳定养殖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是河川沙塘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采取“一步培育法”,即将水花苗种直接培育成大规格苗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苗种规格参差不齐、个体间自相残杀现象严重以及培育成活率低。为此,该试验通过比较两种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以期筛选出更为高效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旨在为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与渔业》2008,(10):46-46
陈鹏仔是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雷蛛垦区的养殖户,从事水产养殖已有十余年。以前以养殖淡水家鱼和虾类为主,近年来改养云斑尖塘鳢(泰国笋壳鱼),获得丰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澳洲尖塘鳢引种养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澳洲尖塘鳢(Qxyeleotisslineolatus)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ei)、塘鳢科(Eleotridae)、尖塘鳢属(Qxyeleotris)。俗称睡鳕,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经济鱼类。该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我所于1998年对该鱼进行引种养殖的立项研究,现将对该鱼的养殖观察报告如下。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该鱼的体型与我国的沙塘鳢(土布鱼)相似,体型粗壮,前段略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吻短而钝,头宽大而扁平,眼小而高,位于头背最高处,口上位,下颔突出,口裂斜,后延接近于眼前缘下方…  相似文献   

20.
1997 ̄1998年在2口面积均为333m^2池塘,进行了包鳢当年苗养成商品鱼高产试验研究。1997年,1号塘乌鳢产量1656kg、投产比1:1.82;1998年1号塘产量1520kg、投产比1:1.76,2号糖1274kg、投产比1: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