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自Lcvin等于1945年春季观察到鸭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于1950年首先在鸭胚中分离出鸭肝炎病毒(DHV)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我国黄均健(1963)最早报道在上海某些鸭场曾发生过DVH,随后许多省市也相继报道了本病的发生。1989年黑龙江省某县的两个养鸭场发生雏鸭大批死亡之后,来我所求诊。经笔者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这两个养鸭场于1989年8月分别由某地引进樱桃谷鸭一日龄鸭雏1500只和1700  相似文献   

2.
鸭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急性、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地区频频出现DHV免疫鸭群暴发鸭肝炎的报道,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就鸭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病毒基因组结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序列分析与基因分型、结构蛋白VP1、VP3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制定鸭肝炎病毒的免疫方法与免疫程序提供参考,为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首次报道美国纽约地区发生鸭病毒性肝炎(DVH)以来,世界许多地方相继报道发生DVH。我国早在1960年即有临床病例的报道,近年来,DVH在我国已呈广泛性分布,给养鸭业带来严重危害。1病原特性1949年有人首次用鸡胚分离到了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目前,发现DHV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2002年又分离到了不同于以上3个型的  相似文献   

4.
中药蟾甘口服液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自1945年由Levine和Hofstad发现以来,已有二十几个国家报道此病,被称为世界性传染病.在我国,自黄均建等人报道上海发生此病之后,先后有10多个省(市)及地区报道此病,其病原均为Ⅰ型鸭肝炎病毒.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药,虽然卵黄抗体、高免血清和单克隆抗体对鸭病毒性肝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价格较贵和货源紧缺致使实际应用较少.试验用研制的中药蟾甘口服液对人工感染的鸭病毒性肝炎进行了治疗试验,并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自levine等于1945年春季观察到鸭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于1950年首先在鸭胚中分离出鸭肝炎病毒(DHV)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我国黄均健(1963)报道最早在上海某些鸭场曾发生过DVH,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报道了本病的发生,我省(1989)某两养鸭场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证实了本病不但在樱桃谷鸭中发病、流行以及本地杂交鸭雏人工致病试验时也可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6.
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原和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鸭病毒性肝炎(D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肝肿大带有出血斑点为特征。许多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本病的报道,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的免疫学诊断虽有中和试验(NT)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FA),但较烦琐。其它诊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神经症状、突然死亡和肝脏肿大出血.病原有3种,其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Ⅱ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不同血清型毒株具有不同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且无免疫交叉反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且已完成了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并随之出现RT-PCR诊断技术,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且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世界主要养鸭国家均有本病的流行[1]。国内已开展了大量的有关DVH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DVH特异性预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治疗上,多采用高免血清和高免鸡或鸭蛋黄匀浆进行被动免疫和防治,亦有用中草药治疗的报道,如邹海棠等用田基黄治疗雏鸭DVH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常有鸭肝炎并发病毒或细菌病的报道[2]。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45年,Levine和Hofstod首先在美国发现并报道了鸭病毒性肝炎(DVH),我国黄均建等(1963年)报道该病在上海地区的发生与流行情况,王平等(1980年)在北京某鸭场分离到该病毒。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养鸭业尤其是肉鸭饲养业的兴起,许多鸭场...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毒力株雏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迅速传布的以肝炎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是世界广泛传布,发病年龄从2日龄到3周,成年鸭有抵抗力,在1950年Levine等首先描述了鸭病毒性肝炎,在长岛对雏鸭引起严重的损失,然后在美国大部分养鸭地  相似文献   

11.
雏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肝脏肿大,出血。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诊表视角弓反张。自1949年Levin等观察到鸭病毒性肝炎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先后报道过此病。目前世界上主要流行Ⅰ、Ⅱ、Ⅲ型鸭病毒性肝炎;我国1963年最先报道上海地区某些鸭场发生DVH。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报道此病。我省近几年来养鸭越来越多,鸭病毒性肝炎危害较为严重,笔者就此进行了如下探讨:1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我省尉氏、扶沟县每年从杭州引进三十多万只雏鸭,因病毒性肝炎而死亡的病例较多。死亡的…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病原有3种,其中Ⅰ型鸭肝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介绍了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类症鉴别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迅速并对雏鸭具有高度致死性病毒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本文报道重庆地区雏鹅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疾病发生于3~14日龄雏鹅,发病率20%~30%,死亡率20%~25%,临死前出现角弓反张及病死鹅肝脏出血。利用RT-PCR能从肝组织中检测到鸭肝炎病毒A型(DHV-A)和C型(DHV-C)的VP1基因。利用鸭胚从肝组织中分离出A型病毒CQ1株和C型病毒CQ2株,二者人工接种能引起6~7日龄雏鹅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与病变。这是首次报道A型和C型鸭肝炎病毒混合感染导致雏鹅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4.
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1型鸭病毒性肝炎(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DHV-1)和新型鸭病毒性肝炎(new type duck hepatitis virus,N-DHV)全基因序列,在非同源区域设计一对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特异性引物P1/P2,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鸭瘟病毒、鹅细小病毒细胞毒、流感病毒等鸭常见病病原进行RT-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特异性良好,引物P1/P2仅能特异性扩增出N-DHV的638bp基因片段;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N-DHV RNA最低检出量为21 pg.同时对临床样品的检测中发现DHV-1和N-DHV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该方法的建立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尤其是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鉴定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 lhepatitis 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研究完成后,对养鸭的健康发展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促进临沂乃至全省的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鸭病毒性肝炎病概述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毒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在世界各国均有报导,尤其在集约化养鸭业地区易发生.近年来,该病往往与其它疾病呈混合感染;在抗原的成份中毒株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亦发生了变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各国分离的鸭病毒性肝炎毒株的血清型有相似之处.但是,这种病毒有血清亚型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生于雏鸭的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许多国家、地区都报道了本病。我市随着养鸭业的发展.该病也曾发生数例,现将有关病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左右。病程极短,主要病变在肝脏,其特征是肝炎、肝体积肿大并有出血斑点。世界很多国家都发生过本病。1963年上海首先报道了该病的发生,1980年在北京某鸭场分离到病毒。此后福建、广东、四川、广西、江苏等地都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d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由Levine等(1949)最先在美国长岛白色北京鸭群中发现,并于1950年首次用鸡胚分离出鸭肝炎病毒。1953年以后,本病一 蔓延至世界许多养鸭地区。我国黄均建等(1963)首次报道了上海某些鸭场于1958年秋和1962年春发生该病。王平等(1980)在北京地区首次分离上炎病毒。郭玉璞等证实我国当地流行的DVH多为I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随后研制出DVH的弱毒苗和相应的卵黄抗体,使该病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但最近随着我省养鸭业的发展,该病仍时有流行。对我省养鸭业造成亚重威胁。1999年,我省某市禽业公司雏鸭发生一起以肝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观察、病原分离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并通过免疫卵黄液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继续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路光 《中国家禽》1999,21(10):26-26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常发生于25日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鸭病毒性肝炎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很少见于报道。本文报道一起鸭病毒性肝炎与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1发病情况1999年4月13日,我县某农户从浙江省长兴市购进1日龄商品代樱桃谷鸭2000只,利用鱼塘水面饲养。在饲养场地上有一棵已经腐烂的老树桩,雏鸭经常成群的去采食腐烂的树桩木屑。4月18日突然死亡雏鸭4只,叨日夜间死亡28只。于ZIH取病鸭作兽医实验室诊断。ZIM床症状雏鸭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呆滞、食欲减退或废绝。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