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菌固态发酵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白地霉3个菌种对菜籽饼进行固态发酵,优化了发酵条件,并结合中试发酵考察发酵后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混菌固态发酵菜籽饼最佳的发酵条件为,3种菌同时添加,接种比例为黑曲霉︰白地霉︰枯草芽孢杆菌=1∶1∶3,接种量为16%,料水比=1∶1,发酵4 d;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小肽、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线性增加,硫苷等抗营养因子含量呈线性减少;3)中试发酵中菜籽饼发酵后形态结构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其中小肽含量提高了385.19%,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00.00%,硫苷含量降幅达到93.53%,唑烷硫酮全部被降解。总之,通过混菌固态发酵能够有效消除硫苷等抗营养因子,改善菜籽饼蛋白质品质,发酵条件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混菌固态发酵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菌固态发酵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白地霉3个菌种对菜籽饼进行固态发酵,优化了发酵条件,并结合中试发酵考察发酵后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混菌固态发酵菜籽饼最佳的发酵条件为,3种菌同时添加,接种比例为黑曲霉∶白地霉∶枯草芽孢杆菌=1∶1∶3,接种量为16%,料水比=1∶1,发酵4 d;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小肽、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线性增加,硫苷等抗营养因子含量呈线性减少;3)中试发酵中菜籽饼发酵后形态结构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其中小肽含量提高了385.19%,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00.00%,硫苷含量降幅达到93.53%,(噁)唑烷硫酮全部被降解.总之,通过混菌固态发酵能够有效消除硫苷等抗营养因子,改善菜籽饼蛋白质品质,发酵条件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以豆粕为主要原料,通过测定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含量,并利用SDS-PAGE对发酵豆粕中的大豆抗原蛋白降解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的作用效果,筛选出发酵豆粕优势菌株。试验结果显示,与豆粕相比,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48、72、120 h的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有所差异;菌株Y6发酵豆粕效果优于其他五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120 h的粗蛋白提高了15.7%,酸溶蛋白含量可达9.85%,抗原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4.
采用含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酿酒酵母的复合菌固体发酵构树饲料,以粗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构树饲料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9%、培养基初始含水量57%、温度34℃、培养基装料量400 g、发酵时间48 h。构树饲料经发酵粗蛋白和酸溶蛋白的含量分别提高35.23%和70.88%,酸溶蛋白占粗蛋白的比例由40.27%提高到50.89%;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单宁的含量分别降低25.00%、34.59%、18.53%、85.95%。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短乳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表芽孢杆菌进行豆粕固态限定发酵和强化发酵的研究,对发酵过程中小分子蛋白含量、菌量、pH及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纯菌条件下,接种短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实验组限定发酵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分别为31.0%和28.3%,高于接种酵母菌试验组的22.4%.且小分子蛋白积累高峰时间为48~72 h;接种地表芽孢杆菌实验组的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高于接种短乳杆菌或酵母菌实验组.豆粕天然发酵试验组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分别为22.2%和44.1%.接种短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试验组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分别为32.4%、99.5%和29.3%、99.7%.表明接种强化发酵有助于小分子蛋白含量的提高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吴东  钱坤  徐鑫  李吕木 《养猪》2015,(3):10-13
为研究微生物混菌固态好氧发酵菜籽饼并评价其在肥育猪上的营养价值,选择植物乳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混菌固态好氧发酵菜籽饼,制得发酵菜籽饼,选择3头(75±1.34)kg健康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杜长大杂种阉公猪,采用指示剂法进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试验;试验期共3期(27 d),每期试验包括4 d预试期、3 d粪尿收集期和2 d回肠食糜采集期,在3个时期内依次饲喂普通菜籽饼、发酵菜籽饼和酪蛋白为唯一蛋白质来源的半纯合饲粮,在各试验期内3头猪饲喂相同饲粮,酪蛋白用于测定内源氮损失,对发酵菜籽饼进行营养价值评定。结果显示,最优发酵条件下测得硫苷、异硫氰酸酯和唑烷硫酮的降解率分别为67.26%、60.38%和53.24%,粗蛋白质和小肽含量分别提高2.74和2.4个百分点。发酵菜籽饼组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为12.11和10.99 MJ/kg,显著高于普通菜籽饼组。发酵菜籽饼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比普通菜籽饼组分别显著提高7.67%和13.66%;回肠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分别为79.38%和86.67%,均显著高于普通菜籽饼组。除缬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外,发酵菜籽饼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菜籽饼组(P0.05)。说明混菌固态发酵有效地改善了菜籽饼的饲用品质,显著提高了菜籽饼养分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筛选可用于菜籽粕脱毒的菌株并探讨其发酵菜籽粕的效果。以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硫甙为唯一碳源,从发酵青贮与土壤混合液中分离出54株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良好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以硫甙降解率为因变量进行复筛,初步得到5株硫甙降解率大于30%的菌株。通过菜籽粕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单菌株发酵试验,得到1株硫甙降解率达23.69%的菌株A9,对菌株A9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确定菌株A9为嗜酸乳杆菌,并将其与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菜籽粕混菌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硫甙含量由37.48μmol/g降低到25.96μmol/g,降解率为30.73%;粗蛋白质含量由38.41%提高到45.44%(P0.05);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多肽含量由0.84%提高到2.62%(P0.05);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呈黄褐色蓬松状,有浓郁的酸香味,总酸含量由1.01%提高到3.91%(P0.05)。由此可见,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营养价值与风味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价值,提高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量。以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等菌种,通过单菌株与混菌株固体发酵试验,研究菜籽粕发酵产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发酵菜籽粕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单菌,明显提高了真蛋白质量分数和氨基酸含量,植物乳杆菌的效果最差。混菌株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粪链球菌、黑曲霉四菌种组合发酵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发酵菜籽粕中有益活菌总数为4.35×107cfu/g、真蛋白质量分数为45.69%、氨基酸含量为331.48 mg/g、多肽得率为18.31%、硫苷含量为10.32μmol/g、单宁含量为5.61μg/g。结果提示,混菌株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发酵,混菌株发酵中以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粪链球菌、黑曲霉四菌种组合发酵效果最好,提高了菜籽粕作为饲料蛋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益生菌对桑枝叶发酵品质的影响,以带枝条桑叶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布氏乳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两种菌的添加水平均为106?CFU/g鲜重(fresh weight,FW)、108?CFU/g FW、1010?CFU/g FW,每组6个重复,桑枝叶发酵15?d后取样进行发酵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布氏乳杆菌处理组pH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32.56%、34.88%和36.63%,而106水平枯草芽孢杆菌组pH显著下降12.65%(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说明布氏乳杆菌产酸能力明显强于枯草芽孢杆菌|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布氏乳杆菌组均显著提升了粗蛋白质含量(P<0.05),而枯草芽孢杆菌组差异不显著|布氏乳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桑枝叶,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枯草芽孢杆菌组发酵桑枝叶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50.47%、56.79%和57.49%(P<0.05),而布氏乳杆菌组干物质含量仅106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16.33%(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益生菌均具有提高粗蛋白质、分解脂肪和降解纤维的能力,布氏乳杆菌处理桑枝叶的发酵品质优于枯草芽孢杆菌。 [关键词]桑枝叶|布氏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2.
高效降解游离棉酚并改善棉籽粕营养品质的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品质指标如活菌数、中性蛋白酶活性、酸溶蛋白质含量、pH、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可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BLCC1-0039,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的植物乳酸菌菌株为BLCC2-0092。综合上述2株益生菌的优点,筛选出最优复配发酵方式为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按照1∶1比例接种,37℃需氧发酵24h再厌氧发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优复配发酵组各发酵阶段发酵棉籽粕的pH显著降低(P0.05),厌氧发酵72h时pH降至5.27;酸溶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厌氧发酵72h时酸溶蛋白质含量达到23.54%;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需氧发酵24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52.12%,厌氧发酵72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61.58%。由此可知,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复配发酵可有效降低发酵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3.
选用植物乳酸菌、黑曲霉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多个菌种,通过对菜籽粕的单菌和混菌发酵,研究发酵对菜籽粕中单宁含量的影响并优化混菌固态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黑曲霉菌对单宁的降解效果优于其他菌种,植物乳酸菌次之。混菌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比例为:黑曲霉菌∶植物乳酸菌∶酿酒酵母菌=6%∶4%∶2%,麸皮添加量10%,30℃发酵48 h,菜籽粕中单宁降解率达到94.38%(干基),得到低单宁的发酵菜籽粕。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乳酸菌在苜蓿青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不同来源的2种植物乳杆菌、2种片球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等3类5种乳酸菌对苜蓿青贮营养发酵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处理组可显著提高苜蓿青贮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以及总脂肪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降低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淀粉、灰分、酸性洗涤不溶蛋白和中性洗涤不溶蛋白的含量,以及pH值,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片球菌处理组则显著降低了苜蓿青贮粗蛋白的含量和相对饲草价值,其中乳酸片球菌亦可显著降低苜蓿青贮pH值以及总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凝结芽孢杆菌处理组对苜蓿青贮营养和发酵指标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根据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微生物处理苜蓿青贮的营养和发酵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植物乳杆菌处理组效果最佳,其中植物乳杆菌ACCC11016优于CICC20765,片球菌处理组和凝结芽孢杆菌处理虽在一定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益生菌固态湿发酵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地衣芽孢杆菌(Bac-l)、凝结芽孢杆菌(Bac-c)、罗伊氏乳杆菌(Lac)、米曲霉(Asp)、酿酒酵母(Sac)、沼泽红假单胞菌(Pho) 6种益生菌,固态发酵48 h,以粗蛋白、酸溶蛋白、蛋白酶、抗营养因子等为指标,从发酵豆粕营养指标、酶活性、抗营养因子含量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增加至31.55%(P<0.05);酿酒酵母和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豆粕后酸溶蛋白含量提升至12.98%(P<0.05);罗伊氏乳杆菌能够有效降低pH(P<0.05),提高干物质回收率达到94%(P<0.05);发酵豆粕时,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酸性蛋白酶活性最高,酿酒酵母的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地衣芽孢杆菌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最高(P<0.05),酿酒酵母的植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优;米曲霉分解大分子蛋白质的能力最强,对3种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降解率也最高,分别达到64.71%、78.94%和98.07%(P<0.05)。说明益生菌发酵可以改善豆粕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考察枯草芽孢杆菌B1与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和酶解处理(简称菌酶协同酵解)制备菜籽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对经菌酶酵解后的菜籽粕营养成分的分析。以菜籽肽得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对加酶量、发酵温度和料水比等酶解、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菜籽肽以菌酶同时添加为最佳制备方式,以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1.0%、中性蛋白酶添加量150 U/g、料水比1:1.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 h为最佳菌酶协同酵解条件。在此条件下,菜籽粕中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的降解率达74.23%,单宁和植酸的降解率分别为31.17%和16.39%。发酵后菜籽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1.30%,比发酵前提高1.92%,菜籽肽含量达170.12 mg/g,比发酵前提高了3.7倍,还原糖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57.68%,钙、磷含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26.83%和11.57%。试验表明,菌酶协同处理的方式对菜籽粕品质的提升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指标,可以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笔者分别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蛋白酶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蛋白酶发酵豆粕,在3个周期内,每组分别测定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消化率、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含量、大豆抗原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生料豆粕。以酸溶性蛋白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不同培养条件对豆粕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陈香茶菌适宜培养条件为,称取0.5 g陈香茶粉接入装有100 m L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三角瓶中,28℃静置培养24 h。2)豆粕固态发酵最佳工艺为,1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10%陈香茶菌培养液+10%糖蜜+10%水+55%豆粕,在37℃密闭条件下培养3~6 d。通过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能显著改善生料豆粕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清香型白酒糟为原料,添加酿酒酵母SY、枯草芽孢杆菌D和植物乳杆菌2-41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制备蛋白饲料。探索麸皮添加量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比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酒糟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培养基初始酸度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从而优化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清香型白酒糟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酒糟和麸皮比为9∶1,在酒糟初始水分为50%~60%的条件下,发酵培养基总装料量为50 g,其中清香型白酒糟45 g,麸皮5 g。混菌固态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3%、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6 d、初始酸度0.90 mmol NaOH/10 g。在此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试验,测得酒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4.97±0.05)%,感官评价最终得分18分,等级为优良。研究结果对混菌固态发酵酒糟制备蛋白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混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混菌发酵生豆粕,研究表明,酵母菌及乳酸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作为前发酵,乳酸菌及酵母菌厌氧发酵作为后发酵对生豆粕进行两步发酵,结果表明:前发酵时间对豆粕中抗原蛋白的降解影响最大,后发酵温度其次,前发酵温度影响最小;当前发酵温度为35℃,前发酵时间为48 h,后发酵温度42℃,后发酵时间32 h,豆粕中两种主要抗原蛋白的残留量仅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