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通过诱变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多拉菌素高产菌株,对多拉菌素产生菌RDL19-1进行多种诱变处理包括常压室温等离子(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及ARTP-UV复合诱变。该菌株接种瓶后于28 ℃摇床培养32 h,以10%的接种量转入装量为35 mL/300 mL 发酵瓶中,在28 ℃条件下发酵培养14 d,多拉菌素发酵产量达到了1390 μg/mL,相较于诱变前提高了4倍。通过对多拉菌素产生菌RDL19-1进行ARTP-UV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探索枯草芽孢杆菌YT168-6产抗菌肽sublancin的最适发酵条件和最适培养基组成,以期提高发酵液中sublancin含量。试验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发酵条件,确定发酵培养基需要的无机盐、碳源、氮源,再通过正交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YT168-6产抗菌肽sublancin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0%、发酵温度37℃、发酵液初始pH 7.0;最适发酵培养基为K2HPO4 5 g/L、KH2PO4 5 g/L、MgSO4 10 g/L、可溶性淀粉30.2 g/L、蛋白胨23.6 g/L、玉米浆18.2 g/L;优化后sublancin产量由756 μg/mL提到1 581 μg/mL,是优化前的2.09倍。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筛选的最适发酵条件和最适培养基可为枯草芽孢杆菌YT168-6菌株工业化生产sublancin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结合紫外诱变筛选红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ARTP)和紫外照射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复合诱变,得到4株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4株菌的平均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5.2%;其中一株(12#菌株)经发酵摇瓶验证,红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0029单位/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6%,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实验证明ARTP-UV复合诱变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万古霉素(Vancomycin)发酵生产水平,选育出其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以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oriertalsis)菌株V1806作为原始菌株,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UV(紫外诱变)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等单一诱变、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对万古霉素耐受性强的菌株Vua-15,其中试发酵效价达到7863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74.3%。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诱变对东方拟无枝酸菌菌种选育的效果优于单一诱变,更易选育出符合预期的优良菌株。研究不仅对万古霉素工业化发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其他产品发酵菌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苯乳酸既可以延长饲料保质期又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但目前生物工业化生成苯乳酸的产量很低。为找到高产的菌株,本试验从泡菜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苯乳酸菌株,经16S rDNA测序确定该株为乳酸菌属植物乳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条件,由响应面试验确定外源添加物与温度之间的最佳方案,得到苯乳酸高产方案。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葡萄糖添加量为25 g/L、玉米浆添加量为5 g/L、接种量为100μL菌液、发酵时间为72 h、苯丙氨酸添加量为8 g/L、柠檬酸添加量为5 g/L、反应温度为33℃时苯乳酸的表达量达到374.26 mg/L,优于未优化前38.97 mg/L的产量。在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可以高产苯乳酸,解决原始株表达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产纤维分解酶黑曲霉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对黑曲霉X1诱变选育(紫外、硫酸二乙酯、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获得产纤维分解酶能力强的突变菌黑曲霉,并对其产酶发酵条件和水解秸秆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X1经紫外、硫酸二乙酯及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筛选出1株产酶能力高的突变菌黑曲霉X1U4-1;与原菌相比,突变菌滤纸酶活性提高了66.7%,β-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了22.3%,木聚糖酶活性提高了3.8%,还原糖含量(12 h)提高了6.8%。黑曲霉X1U4-1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玉米芯∶麸皮=3∶7,接种量1.2 mL,硫酸铵浓度4%;在此条件下,滤纸酶活性达到0.77 U/g,纤维素酶活性达到93.80 U/g,木聚糖酶活性达到9 383.18 U/g。本研究表明,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可有效改善黑曲霉产酶性能和水解秸秆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NCFB2772(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NCFB2772,L.burlgaricus NCFB2772)胞外多糖(EPS)的产量,在该菌株高产EPS发酵条件优化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培养基的筛选、碳氮源的优化和促生长因子三方面对该菌株高产EPS的营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筛选的基础培养基MRS2中添加20 g/L的果糖、10 g/L的蛋白胨(进一步优化二者之比为1.5∶1.0)、6%的苹果汁,L.burlgaricus NCFB2772产EPS的量(854.5 mg/L)和活菌数(未显示)都达到最高,比优化前EPS的产量(460 mg/L)提高了近1倍。  相似文献   

8.
Surfactin是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抗菌脂肽,在畜牧养殖中有替代抗生素的潜力。野生菌株代谢产生surfactin能力弱,限制了surfactin的开发使用,为提高Bacillus subtilis S21产surfactin的能力,以B.subtilis S2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链霉素复合诱变,以期得到高产surfactin菌株。诱变筛选结果表明:经过复合诱变筛选,得到了诱变菌株38',其传代8次后的遗传稳定菌株,surfactin产量为0.28 mg/mL,比出发菌B.subtilis S21的surfactin产量提升了9.33倍,取得较佳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黑曲霉(A.niger)中重组表达灵芝L菌漆酶基因,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旨在获得一株高产灵芝漆酶的黑曲霉基因工程菌。【方法】 从灵芝L菌克隆漆酶基因Lac-L,并根据黑曲霉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选用黑曲霉糖化酶启动子(PglaA)、信号肽及终止子为表达原件,以米曲霉pyrG基因为筛选标记,构建漆酶表达盒,采用聚乙二醇-CaCl2法将其转化至黑曲霉X1(ΔpyrG)原生质体中。对转化子进行PCR验证及固态发酵酶活测定,筛选高产漆酶重组菌株,并对阳性转化子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无机与有机氮源比例、Cu2+浓度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 经尿嘧啶缺陷及含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BTS)培养基筛选获得25株重组漆酶转化子,酶活复筛获得灵芝漆酶异源表达6号重组菌株,发酵72 h酶活可达3 532.6 U/kg,宿主菌株的酶活仅为58.37 U/kg。重组6号菌优化后的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为:以麸皮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麦芽糖、2%(NH42SO4、0.25 g/L CuSO4,发酵60 h时重组菌株产漆酶活力最高,达到6 255.47 U/kg。【结论】 在黑曲霉中成功实现灵芝L菌漆酶基因Lac-L的异源表达。  相似文献   

10.
以费氏丙酸菌IFFI.10019为出发菌株,经2次紫外线、2次亚硝基胍、1次亚硝基胍-氯化锂多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获得饲用高产丙酸菌NL-3,其丙酸产量由原来的0.20g/l提高到1.23g/l,提高率达到515%;乙酸产量由原来的1.79g/l提高到2.61g/l。试验结果表明,经复合诱变处理得到的丙酸菌NL-3是一种较好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安普霉素作为一种广谱兽用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和某些支原体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本论文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技术结合抗性筛选方法,对安普霉素产生菌黑暗链霉菌进行诱变选育,以期得到高产菌株。以AP-520为出发菌,进行ARTP诱变处理,ARTP最佳诱变时间是70 s,处理后的菌液在潮霉素平板上进行抗性筛选,单菌落经过48孔板大量筛选后再进行摇瓶初筛和复筛,共进行8轮筛选试验,得到一株高产菌株AP-6023,摇瓶效价达到11444 U·ml-1,较对照提高29%,经过10次传代培养后仍能保持产抗能力,30 L发酵罐效价为10920 U·ml-1,较对照提高23%。突变株AP-6023的获得,大大提高了安普霉素的生产水平,证实了ARTP诱变技术的有效性,试验方法为其它工业微生物的育种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界分离出一株产角蛋白酶的G-短杆菌。通过紫外线和亚硝酸钠复合诱变,筛选出产角蛋白酶活力强的诱变株RUN25.903,通过优化试验得到复合诱变的最优条件为15 W紫外灯进行紫外线诱变,诱变距离30 cm,诱变时间25 s;0.2 mol/L亚硝酸钠溶液等体积诱变,诱变时间90 s。诱变株RUN25.903产角蛋白酶活力最高达0.936 U/m L,比诱变前提高86.1%,发酵液的氨基酸含量达23.82 mg/m L。研究为工业化生产生物发酵羽毛粉培育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地衣芽孢杆菌CICC 20514为对象,芽孢数和芽孢率为目标参数,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并在此配方基础上对培养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最终产芽孢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为20 g/L果糖、20 g/L豆粕、5 g/L K2HPO4、7 g/L NaCl、0.8 g/L CaCO3和0.8 g/L MgSO4;产芽孢最佳培养条件为37℃,220 r/min,接种量5%,装样量20%,初始pH 6.5~7.5,发酵培养时间48 h。优化后的地衣芽孢杆菌CICC 20514培养基芽孢数及芽孢率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发酵液芽孢数达5.8×109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58倍。  相似文献   

14.
以龟裂链霉素TMSⅠ12-6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诱变处理,并结合梯度平板法、氯化锂和四环素复合抗性平板上筛选土霉素高产菌株。通过对致死率的考察,确定了紫外的最佳诱变剂量为90 s。在分离培养基上层加入氯化锂和底层加入四环素进行正突变株的定向筛选。经过选育得到一株土霉素的高产菌株TMSⅠ14-180,摇瓶发酵验证效价达22985 mg/mL,较出发菌株提高22.36%,经传代试验考察,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得到高产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菌株,本试验以从云南不同地区食品中分离出的27株菌为材料,通过菌株复壮、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过氧化氢酶实验、单菌株发酵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GABA,筛选其中高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27株菌中筛选得到的LSR-L-L4为高产GABA菌株,其发酵液中GABA检测值为490.59 mg/L;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最适发酵温度为42℃;3~12代菌株凝乳时间4.5~5h,酸度52~56°T,120h极限酸度118~122°T;生长曲线稳定期OD600=1.01~1.11,24h未见衰退;活菌数1.20×109~1.50×109cfu/mL;双乙酰含量10.32~11.50 mg/L;γ-氨基丁酸产值467.58~490.59 mg/L。LSRL-L4高产γ-氨基丁酸,兼具优质发酵特性,为...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具有开发应用价值的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株,本研究从自然界中共采集了35个土样,经过富集、涂布、划线分离、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后,采用二甲基亚砜和丙酮以1:3的比例进行破壁提取,并对色素提取物进行紫外扫描定性、定量分析,得到7株酵母菌株符合试验要求,并筛选出胡萝卜素产量最高的菌株,编号为21-1,产量为7.42 mg/L。对此菌株进行无机盐组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初步优化,优化后21-1菌株胡萝卜素产量为8.55 mg/L,相比初筛的菌种提高了15.3%。将这7株菌株产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峰与β-胡萝卜素标准品进行对比发现,其中一种含量为β-胡萝卜素。 [关键词] 胡萝卜素|酵母菌|发酵优化  相似文献   

17.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丁二酮高产菌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丁二酮变种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基胍进行诱变选育,得到高产丁二酮菌株,用邻苯二胺比色法检测突变株丁二酮,其产量达到0.72mg/L,比出发菌株产量0.056mg/L提高12.9倍,且遗传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一株可高效降解呕吐毒素(DON)的德沃斯氏菌(Devosia sp.)D-8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部分因子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组分及浓度范围,并根据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正交试验及结果作为数据样本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该模型进行优化并全局寻优。结果表明: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比:糖蜜30 g/L,酵母浸粉20 g/L,KH2PO4 4.4 g/L,Na2HPO4·12H2O 7 g/L;利用该培养基发酵验证,D-8菌的生物量(OD600 nm)为14.68,与模型预测值相差1.01%,是优化前生物量的6.87倍,较正交试验后生物量显著提高了6.55%(P<0.05)。BP网络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DON降解菌的发酵培养基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该菌后续工业化发酵生产及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育高纤维素酶活的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菌株,本试验以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41245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和微波两种物理方法复合诱变,纤维素刚果红平板初筛和固态发酵产酶复筛。试验最终获得一株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突变株ZWWB1,在以麦秸和麸皮为基质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上培养96 h,滤纸酶活力达15.08 U/g,是原始菌株的1.81倍。经5次传代发酵培养滤纸酶活力变化不大。可见该突变菌株ZWWB1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且遗传稳定性较好,可考虑进一步开发应用于秸秆饲料发酵。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赖氨酸的能力,本试验拟从10株猪源枯草芽孢杆菌中,初步筛选出一株赖氨酸高产菌株。再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复筛出高产赖氨酸的突变株。结果发现,初筛得到的菌株YB83,其培养上清液中赖氨酸含量为179.39 mg/L,较LB液体培养基高出22.58%;经过紫外诱变后,得到一株遗传性稳定的突变菌株YB83-U5,其培养上清液中赖氨酸含量为277.49 mg/L,比原始菌株YB83提高了52.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