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试验旨在对一株产抗菌肽枯草芽孢杆菌BL0006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发酵液中抗菌肽的效价。首先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氮源与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和K_2HPO_4;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通过摇瓶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温度、接种量、转速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7.7 g/L、蛋白胨29.0 g/L、K_2HPO_4 3.3 g/L,摇瓶发酵工艺为接种量30 mL/L、初始pH 7.5、摇床转速220 r/min、培养温度37℃。优化后抗菌肽的效价提高到了4.25×10~4 U/mL,是优化前的3.51倍。综合试验结果,本研究筛选的培养基和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可达到高产、降低成本、缩短发酵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对一株产抗菌肽枯草芽孢杆菌BL0006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发酵液中抗菌肽的效价。首先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氮源与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和K_2HPO_4;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通过摇瓶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温度、接种量、转速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7.7 g/L、蛋白胨29.0 g/L、K_2HPO_4 3.3 g/L,摇瓶发酵工艺为接种量30 mL/L、初始pH 7.5、摇床转速220 r/min、培养温度37℃。优化后抗菌肽的效价提高到了4.25×10~4 U/mL,是优化前的3.51倍。综合试验结果,本研究筛选的培养基和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可达到高产、降低成本、缩短发酵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地衣芽孢杆菌CICC 20514为对象,芽孢数和芽孢率为目标参数,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对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并在此配方基础上对培养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最终产芽孢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为20 g/L果糖、20 g/L豆粕、5 g/L K2HPO4、7 g/L NaCl、0.8 g/L CaCO3和0.8 g/L MgSO4;产芽孢最佳培养条件为37℃,220 r/min,接种量5%,装样量20%,初始pH 6.5~7.5,发酵培养时间48 h。优化后的地衣芽孢杆菌CICC 20514培养基芽孢数及芽孢率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发酵液芽孢数达5.8×109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58倍。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为了降低枯草芽孢杆菌SR096的工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发酵液的芽孢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菌株SR096的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7.5 g/L、玉米粉15.7 g/L、黄豆粉45.0 g/L、柠檬酸钠4.5 g/L、碳酸钙2.0 g/L、硫酸镁1.0 g/L,经验证在5 L发酵罐中以接种量3%、37℃、250 r/min条件下培养30 h,枯草芽孢杆菌SR096发酵液的活菌含量为1.67×10^10 CFU/mL,芽孢含量为1.56×10^10 CFU/mL,芽孢率为93.3%,为枯草芽孢杆菌SR096后期的产业化放大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SR096发酵液中芽孢含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对SR096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体系等组分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7.5 g/L、玉米粉12.69 g/L、酵母粉10.66 g/L、黄豆粉20 g/L、柠檬酸钠4.46 g/L、碳酸钙1.5 g/L、硫酸镁2 g/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在37℃、180 r/min条件下摇瓶培养48 h,枯草芽孢杆菌SR096菌株发酵液中芽孢含量可达7.978×10~9 cfu/mL,制备的益生菌剂具有耐热、耐酸、耐胆盐的优点并能在常温下长期贮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该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豆粕40 g/L、玉米粉20 g/L、葡萄糖15 g/L、磷酸氢二钾3 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0.5g/L、硫酸铵0.35g/L、酵母浸粉0.2g/L、硫酸锰0.2g/L、硫酸亚铁0.1g/L、碳酸钙0.1g/L。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7.2,接种量5%,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250 r/min。  相似文献   

7.
枯草芽孢杆菌Pab02产纤维素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主要对目前饲料领域应用广泛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产纤维素酶能力筛选及发酵优化条件的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Pab02开发成微生态制剂及生产纤维素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筛选分离到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Pab02。通过分析初始pH、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枯草芽孢杆菌Pab02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初始pH为8.0、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48h。在该条件下发酵液酶活达到358.751u/mL酶液,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黄芪提取物的最佳培养基以及防腐剂对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并进行了扩大培养试验;用单因子试验法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结果表明:培养基黄芪生药含量为0.5 g/mL,每100 mL培养基中含豆粕2.0 g、玉米2.0 g、麸皮2.5 g时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最多,可达到8.34×10~8cfu/mL,芽孢率大于90%。与摇瓶培养相比,发酵罐培养可以明显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86×10~9cfu/mL。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经长时间保存后枯草芽孢杆菌的存活率均较高,约为95%。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发酵条件,获得适口性较好的微生物饲料.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枯草芽孢杆菌液发酵金针菇菌渣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接种比例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一定范围内发酵温度影响不明显;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比例6:10 mL/g、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24 h.最适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从猪肠道中获得一株疑似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分子鉴定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并采用液体发酵法,以发酵液中活菌数和芽孢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HEW-B113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2%、葡萄糖1%、豆粉1%、硫酸锰0.2%和硫酸铁0.15%;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 H 7.1、接种量0.8%、发酵摇瓶装液量100 m L/500 m L、转速200 r/min、发酵温度35℃及发酵时间40 h。采用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优发酵工艺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枯草芽孢杆菌的扩大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种杀菌剂对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研究四种杀菌剂对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病原、尖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四种药剂对三种病原菌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枯腐宁和枯萎绝四种药剂对锐顶镰刀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84.93、221.00、53.74和7.90μg/mL,对尖孢镰刀菌EC50分别为70.12、125.76、35.75和5.87μg/mL,对半裸镰刀菌分别为49.55、126.61和221μg/mL。以枯萎绝的抑菌作用最为突出,对三种镰刀菌的EC50都在10μg/mL以下,枯腐宁次之,甲基硫菌灵最差。四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鸡肠道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采集了34个鸡直肠拭子样本,分离并鉴定大肠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对卡那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和强力霉素8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并鉴定出34株鸡肠道大肠杆菌,其中4株经鉴定为产H2S大肠杆菌。34株菌对卡那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和强力霉素的MIC50分别为>256、256、>256、16、<0.125、256、>512和16 μg/mL,耐药率依次为100.0%、100.0%、100.0%、70.6%、11.8%、94.1%、100.0%和82.3%。34株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最少可对5种药物耐药,最多可对8种药物耐药,其中耐8种药物菌株百分率为2.9%;耐7种药物菌株百分率为58.8%;耐6种药物菌株百分率为32.4%;耐5种药物菌株百分率为5.9%。试验结果表明,34株鸡肠道大肠杆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广、耐药率高,兽医临床应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胰岛素联合利奈唑胺是否同时具有降糖、抗菌以及抑制α-溶血素活性,从而抑制糖尿病细菌性肺炎。本研究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联合用药对高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共同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检测D600 nm值绘制生长曲线来考察胰岛素、利奈唑胺单独或联合胰岛素的抗菌活性;通过溶血试验考察药物组合对α-溶血素活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判定药物组合的体外安全性;借助Western blotting药物组合对炎症通路蛋白的作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胰岛素组未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8325-4株和DU1090株的MIC值,利奈唑胺和胰岛素+利奈唑胺药物组合对这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5 μg/mL;由生长曲线结果可知,胰岛素不抑制正常组和高糖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是在利奈唑胺组和胰岛素+利奈唑胺药物组合组,0.25~4 μg/mL利奈唑胺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溶血试验结果显示,正常组和高糖组胰岛素均不抑制α-溶血素活性,0.25~4 μg/mL利奈唑胺均可抑制α-溶血素活性;细胞毒性试验显示,正常组和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均大于88.038%,50 nmol/L胰岛素、0.25 μg/mL利奈唑胺、50 nmol/L胰岛素+0.25 μg/mL利奈唑胺药物组合可提高高糖诱导的MH-S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50 nmol/L胰岛素单独使用对高糖和α-溶血素共同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中TLR2、MAPKs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没有抑制作用,而50 nmol/L胰岛素联合0.25 μg/mL利奈唑胺可降低高糖和α-溶血素共同诱导MH-S细胞中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其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利奈唑胺时显著。综上所述,胰岛素联合利奈唑胺可通过降糖、抗菌和抑制α-溶血素活性的方式抑制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索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的高亲和力激动剂烟碱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兔子宫内膜上皮炎症的作用机制。分离发情后期兔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用100 ng/mL LPS对细胞进行炎性刺激12 h。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烟碱(5、10和20 μg/mL)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合适浓度的烟碱进行后续试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LPS、LPS+烟碱、LPS+烟碱+甲基牛扁碱(MLA)(α7nAChR的特异性颉颃剂)组,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含量。试验成功分离兔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且传至第5代仍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CCK8检测结果显示,20 μg/mL烟碱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10 μg/mL烟碱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所以选择10 μg/mL烟碱进行后续试验。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IL-1β、IL-6、IL-8、TNF-α、PGE2和PGF2α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LPS+烟碱组显著降低IL-1β、IL-6、IL-8、TNF-α、PGE2和PGF2α的含量(P<0.05),LPS+烟碱+MLA组炎性因子和前列腺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烟碱对LPS诱导的兔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IL-1β、IL-6、IL-8、TNF-α、PGE2和PGF2α具有下调作用,推测烟碱通过α7nAChR介导炎性因子和前列腺素分泌下调而发挥抗炎作用,该结果可为研究α7nAChR作为子宫内膜炎治疗靶点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及其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10、100 μg/mL)单宁酸培养42 h后,检测COCs的扩散程度和卵丘细胞扩散指数,统计COCs的体外成熟率,检测成熟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的水平,并统计孤雌激活及体外受精胚胎48和168 h的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总细胞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μg/mL单宁酸组卵丘细胞扩散指数显著提高(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显著降低(P<0.05);1和10 μg/mL单宁酸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降低(P<0.05);1和10 μg/mL单宁酸组GSH和GDF9水平显著提高(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孤雌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能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单宁酸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10 μg/mL单宁酸组孤雌胚胎囊胚率及体外受精胚胎囊胚率显著提高(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孤雌胚胎囊胚细胞数及体外受精胚胎囊胚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10 μg/mL单宁酸可通过提高卵丘细胞扩散能力及GSH和GDF9水平、降低卵母细胞内ROS水平,改善猪卵母细胞成熟质量,提高孤雌胚胎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Fascioliasis gigantica in early stage, five hybridoma cell lines were recovered and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7D2 was used as a capture antibody and 7D1 as detection antibody.Coating antibody dilution was 1:6 400 (0.208 μg/mL), 5% nonfat milk was used as blocking solution and detection antibody dilution was 1:10 000 (0.200 μg/mL).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sandwich ELISA was 1:3 200 (0.156 μg/mL), with good specificity and stability, and there was no cross reaction with other kinds of parasite antige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provided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Fascioliasis gigantica in early stage. This would save unnecessary economic losses to the livestock, and it ha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早期诊断大片形吸虫病的试验方法,本试验对5株分泌抗大片形吸虫分泌排泄抗原(E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复苏、制备单克隆抗体,配对筛选出7D1、7D2单克隆抗体,将7D2作为包被抗体,7D1作为酶标抗体,通过条件优化,建立早期诊断大片形吸虫病的夹心ELISA方法。结果显示,当包被抗体稀释度为1:6 400 (0.208 μg/mL)、采用5%脱脂奶粉封闭、酶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10 000 (0.200 μg/mL)时,最早可检测到感染此病第7天小鼠的血清循环抗原,其敏感性可达到1:3 200 (0.156 μg/mL),与其他几种寄生虫抗原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早期检测大片形吸虫病的夹心ELISA方法,为大片形吸虫病的诊治及开发早期诊断大片形吸虫病的试剂盒奠定了基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1株饲用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7(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7,B.amyloliquefaciens B7)为研究对象,为了增强其在液态条件下的发酵水平,提高其芽孢发酵工艺优化效率,拟采用测定芽孢吡啶二羧酸(dipicolonic acid,DPA)浓度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平板芽孢计数法,以探讨此测定方法在芽孢发酵优化工艺中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菌株产孢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因子,进一步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蛋白胨、玉米粉、大米蛋白粉和Mn2+组合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芽孢浓度与测定的DPA荧光强度呈线性相关,在蛋白胨20 g/L、玉米粉10 g/L、大米蛋白粉20 g/L、Mn2+1.0 mmol/L时发酵48 h,检测到DPA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其相应的芽孢浓度达到7.0×109 CFU/mL。与实验室常用的LB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3.3倍;与工业生产用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2.2倍。本研究为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芽孢浓度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为工业菌株B.amyloliquefaciens B7的发酵提供了一种成分简单且高产芽孢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衣霉素(tunicamycin,TM)处理猪肝星状细胞的浓度和培养时间进行筛选,以期成功构建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ERS下猪肝星状细胞泛素化的变化。试验采用浓度为0、1、2、5、10和15 μg/mL的TM处理猪肝星状细胞,培养2、4、8、16、24和36 h。通过检测细胞抑制率对TM浓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初筛;通过检测细胞周期及ERS标志基因和蛋白表达对TM浓度和培养时间进行终选,以确定是否成功构建ERS模型,同时,在ERS下检测猪肝星状细胞泛素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由细胞抑制率检测结果初步确定TM浓度5 μg/mL、培养8或24 h后有可能出现ERS。5 μg/mL TM在培养8或24 h时,ERS标志基因表达均极显著上调(P < 0.01)。在培养8 h时,ERS标志蛋白中仅ATF4显著上调(P < 0.05),细胞周期中仅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 < 0.05);在培养24 h时,ERS标志蛋白均显著上调(P < 0.05),细胞周期在G1期出现阻滞,并导致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极显著下降(P < 0.01)。以上结果说明,5 μg/mL TM培养24 h可成功构建细胞ERS模型。在ERS下,细胞泛素化相关基因UBA2和UBE2E的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 < 0.01)。综上,猪肝星状细胞经5 μg/mL TM处理24 h,可成功建立ERS模型,并启动泛素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