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验旨在筛选出连翘叶抗氧化的主要药效物质,探讨其抗氧化的作用效果。采用化学法、过氧化氢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损伤模型,以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自由基和细胞抗氧化酶活力为指标,综合评价连翘叶中7种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 (FSA)、连翘酯苷B (FSB)、连翘酯苷H (FSH)和连翘酯苷I (FSI)成分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FSA、FSB、FSH和FSI可提高过氧化氢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改善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经热图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发现FSA、FSB、FSH、FSI 4种苯乙醇苷类成分与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连翘叶中的FSA、FSB、FSH、FSI 4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连翘叶发挥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药效物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玫瑰李汁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试验测定了玫瑰李汁的总糖、总酸和总酚含量,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总抗氧化能力(ABTS)检测试剂盒法进行了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玫瑰李汁含有丰富的糖、酸和多酚,其含量分别为8.35 mg/mL、2.88%和56.84 mg/mL;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也相应增强,尤其是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红芪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优工艺并探讨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黄酮的得率及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评价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溶剂浓度三因素对红芪总黄酮得率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DPPH、O_2~-·法和ABTS 3种方法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红芪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优工艺为:70%乙醇,超声功率170 W,提取20 min,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总黄酮具有较好体外抗氧化活性,高浓度的黄酮抗氧化活性相当于0.5 mg/mL维生素C,总黄酮对DPPH、O_2~-·和ABTS+的IC50分别为3.336 mg/mL、3.988 mg/mL、4.786 mg/mL。结论:经验证此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较传统的热回流法强,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可作为工业化大生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溶剂对蒙早苦荬菜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使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蒙早苦荬菜根、茎、叶进行总酚和总黄酮,测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极性溶剂对不同部位的提取效果不同,叶的60%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0.22、10.69 mg/g;根的乙醇(99.7%)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7.65 mg/g),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92 mg/g);茎的水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6.89 mg/g),60%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36 mg/g)。研究表明,蒙早苦荬菜中活性物质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性间呈良好的量效关系。蒙早苦荬菜各部位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量排序为叶>根>茎,60%乙醇溶液是提取蒙早苦荬菜总黄酮和总酚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5.
家蚕茧层中因含有黄酮类和其它酚类物质而具有抗氧化活性,被广泛用作化妆品和保健织物生产的原材料。对10个彩色茧家蚕品种和4个白茧家蚕品种茧层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筛选茧层中富含多酚类物质的家蚕品种及建立快速简便的茧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茧层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以绿茧品种最高,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2.756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1.920 mg/g,总抗氧化活性达294.285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8.583%;白茧品种最低,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175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0.352 mg/g,总抗氧化活性仅有42.600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258%;金黄茧和红茧品种居中。不同茧色品种茧层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揭示家蚕茧层中的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可通过测定茧层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评价不同品种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裂叶荨麻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提取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的总黄酮含量,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价裂叶荨麻根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裂叶荨麻根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00mL/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0.53mg/g;各萃取相总黄酮含量为乙酸乙酯相(70.62 mg/g)>正丁醇相(45.48 mg/g)>水相(18.76 mg/g)>石油醚相(10.23mg/g),抗氧化活性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各萃取相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说明裂叶荨麻根具有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及正丁醇相的抗氧化活性作用较好,为将裂叶荨麻开发为抗氧化食品及药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前期研究中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辣蓼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试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获得质量稳定的辣蓼黄酮,为工业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为对照品对辣蓼总黄酮进行目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蓼黄酮乙酸乙酯部分(FEA)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281.97、160.98、83.31 mg/g,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FNB)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150.33、147.51、73.82 mg/g。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精密度、重复性好,可作为辣蓼黄酮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含量分析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野豌豆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及体外化学抗氧化活性,试验采用没食子酸为阳性对照,福林酚测定法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通过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羟自由基(·OH)的清除和铁螯合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评价野豌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阳性对照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维生素C、乙二胺四乙酸(EDTA)比较。乙醇提取物的多酚含量以没食子酸计算,总酚含量为111.8 mg没食子酸/g多酚。结果表明:与阳性对照药物相比,全草提取物清除ABTS(IC_(50)=7.286 mg/m L)、铁螯合(IC_(50)=0.459 2 mg/m L)及总抗氧化能力(IC_(50)=1.793 mg/m L)较好,但仍高于阳性对照药物,而·OH(IC_(50)=2.844 mg/m L)显著(P0.05)低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IC_(50)=11.32 mg/m L)。说明野豌豆全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芒萁是一种在南方地区分布广泛的药用草,但目前利用不广.为充分研究其药理基础,应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芒萁黄酮,通过聚酰胺柱层析配合梯度洗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其主要成分后,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 表明:芒萁黄酮的提取得率为13.42%,纯化所得50%醇洗物部分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76.25%,主要含有阿福豆苷(2.155%)、木犀草素-5-O-葡萄糖(1.462%)、异槲皮苷(0.856).芒萁黄酮对羟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079.01、248.74和50.14 μg/mL.芒萁黄酮含量高,抗氧化活性优良,极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四种油梨的果皮、果肉、果核三个部位的多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确定了水果提取物的总酚含量,通过测定水果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确定其抗氧化能力,同时测定了提取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四种油梨的三个部位果皮、果肉、果核的总酚含量为9.6~27.8 mgGAE/g干物质;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分别是41.7 ~ 144μg/ml、27.3~2783μg/ml、20.2~323.1μg/ml。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的IC50值分别是202~2042μg/ml。总体而言,四个品种油梨的果皮、果肉、果核三个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比较是果肉?果皮?果核。因此,我们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利用果皮、果核这些不可食用的部位,达到变废为宝、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7个地区的"农桑14号"桑叶和4个地区的"强桑1号"桑叶为原料,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了桑叶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桑叶提取液清除DPPH、清除ABTS能力和FRAP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产地不同桑叶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江西永新地区"农桑14号"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优化超声波辅助液体双相渗透法(ULDPM)同步提取黄贞菌质总黄酮与多糖的工艺条件,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ULDPM同步提取黄贞菌质总黄酮与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相液料比11 mL/g、下相液料比15 mL/g、超声功率69 W、超声温度49°C、超声时间55 min。在上述条件下,黄贞菌质总黄酮与多糖的得率分别为142.00μg/g和26.12 mg/g。浓度为2.0 g/L时,黄贞菌质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分别为87.3%、80.3%、0.9;黄贞菌质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分别为49.5%、43.3%以及1.2。研究表明,ULDPM可同步提取黄贞菌质总黄酮和多糖,且回归模型具有极显著性,可应用于预测黄贞菌质总黄酮与多糖的得率,且黄贞菌质总黄酮与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不同李种质果皮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以21个李种质为试材,测定果皮中总酚含量,采用DPPH法、FRAP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李果皮中酚含量丰富且不同种质间差异明显,不同李种质果皮中总酚含量为66.39~560.81mg/100g,平均含量224.23mg/100g,变异系数为48.24%,安哥诺、黑宝石、密山大紫李、青奈中含量较高,玉皇李含量最低;李果皮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品种有安哥诺、黑宝石、密山大紫李、青奈和布尔班克。果皮中总酚含量与DPPH、FRAP和ABTs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3种抗氧化评价方法的相关性分析表明,DPPH/FRAP、DPPH/ABTs和FRAP/ABTs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相关,3种方法可作为李果皮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评价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试验为研究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离子液体-微波协同提取玉米须中的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450 W、离子液体浓度0.65 mol/L、液料比25 mL/g、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5.21 mg/g。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须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较好,对羟基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6.714 2、120.420 0 mg/L。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离子液体-微波协同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稳定、可行,可为植物活性成分在动物生产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小花棘豆总黄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关系。试验选用6个生长时期的小花棘豆作为检测样本,利用甲醇超声波提取总黄酮,并采用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小花棘豆总黄酮含量,然后通过分析黄酮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小花棘豆黄酮含量及自由基清除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荚期小花棘豆总黄酮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其它生长期(P0.05),小花棘豆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933和0.972。  相似文献   

16.
广东桑枝条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对桑枝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从国家桑树资源圃华南分圃中选择28个代表性品种,分别测定各品种的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桑枝品种总黄酮含量极差较大,范围从2.472mg/g~11.456mg/g;品种间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也各有差异,其中总黄酮含量高的品种,其总抗氧化能力也较强,两者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番石榴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和抗氧化作用,试验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总抗氧化检测试剂盒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番石榴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及其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番石榴叶不同极性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差异不明显,番石榴叶石油醚提取物对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0.195 mg/mL);总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是番石榴叶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番石榴叶正丁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为215.55 mg/g;番石榴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2.59 mg/g。说明番石榴叶提取物具有抑菌作用,提取物中总酚含量越高其抗氧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优化超声辅助双水相法提取辛夷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最佳提取条件,DPPH自由基清除率初步评价辛夷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超声辅助双水相法提取辛夷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聚乙二醇(PEG1000)质量分数40%、硫酸铵质量分数30%、液料比40 mL/g、提取时间30 min;此条件下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预测值为6.78%,实际值为6.81%,预测误差为0.79%。辛夷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77.36%,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超声辅助双水相法操作简便,黄酮得率高,适用于辛夷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甲醇溶液作为提取试剂,以山奈酚和抗坏血酸为参照物,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 (FRAP) 研究了番木瓜叶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该种方法提取总酚产率较高,并且番木瓜叶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进一步试验表明木瓜叶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溶液中总酚的浓度成正比关系。该研究不仅能提高番木瓜的整体利用价值,还为果叶等废弃物利用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47份柑橘种质幼果总黄酮、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并用HPLC法对其中15份种质的11种功能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种质间的功能成分含量、种类差异显著,其中汉森1号、2号酸橙及丹江口红橘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种质。汉森2号的柚皮苷、汉森1号的新橙皮苷、香橙2号的芸香柚皮苷、汉森2号的芦丁、普通枳的欧前胡素、圆叶莽山野橘的异欧前胡素、辛弗林和橙皮苷含量、枸橼C-05的柠檬苦素含量最高。通过聚类分析15个份种质可分为6类。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总酚与总黄酮,新橙皮苷与总抗氧能力、总酚、芸香柚皮苷呈显著正相关;柠檬苦素与橙皮苷呈显著负相关,与欧前胡素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