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奶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奶牛场及乳品厂的经济效益,因而如何提高乳产龟及乳品质为众多牛奶生产者所关注。本文仪讨论影响产乳量及乳品质的营养因素,旨在通过营养调控措施,为奶牛养殖者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日趋增大,特别是对优质牛奶的需求量更大.这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养牛业的同时,还要提高牛奶产量和品质.而不同比例精粗饲料(特别是饲料中的营养)是提高牛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因此,试验对不同比例精粗饲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阐述非营养因素调控乳成分,利用这些机制生产增加乳成分的牛奶。不同品种的奶牛饲喂相同的日粮将产生明显不同的乳脂肪和乳蛋白。了解这些潜在变化的生物学机制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4.
影响牛奶尿素氮含量的因素及其与乳常规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影响牛奶尿素氮含量的研究成果,以分析影响牛奶尿素氮含量的营养因素和非营养因素及其与乳常规成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牛奶的品质和风味。牛奶中乳蛋白主要可以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类型,其合成代谢过程均受到mTOR信号分子通路、JAK-STAT信号分子通路、GCN2-eIF2a信号分子通路的影响。牛奶中乳脂肪主要为三酰基甘油酯、磷脂等,对于牛奶的营养和风味均有重要影响,其受到脂肪酸相关酶ACACA、FAS、SCD1的调控。饲料营养是影响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精粗饲料配比及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等方面。本文对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合成调控机理,及日粮组成对其的影响机制进行阐述,为改善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讨论了日粮模型、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与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添加物对牛奶产量,牛奶品质,风味的影响。为牛奶生产者通过营养措施提高奶牛产乳量和改善牛乳品质提供了技术上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乳富含各类营养成分,是营养最完整的食物之一,具有很多营养及功能特性,包含维持新生儿和婴幼儿生命所需的所有营养,并能提高人类膳食质量。但是少数物种的动物乳因为产量较低而带来的低经济效益一直被忽略。为认识小品种乳的重要性,激发人们对小品种动物乳研究与应用的兴趣,本文介绍牛乳、牦牛乳、马乳、驴乳、羊乳、驼乳的营养组成,通过对小品种动物乳与牛乳中的常规成分、脂肪酸组成、活性物质及其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小品种动物乳是集营养与健康益处为一体的乳源,且具有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海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天然牧草与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以青海省8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称多县歇武镇、囊谦县、曲麻莱县长江村、天峻县织合玛乡、玉树州果青牧场、共和县倒淌河、贵南县塔秀乡达隆村、海晏县)的牦牛乳和牧草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对牧草与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显著影响牧草的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P0.05),以海拔高度较高的曲麻莱县长江村和称多县歇武镇歇武村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海拔高度对牦牛乳的脂肪、蛋白质、乳糖、非脂固形物、总固形物含量及冰点、密度、酸度、电导率有显著影响(P0.05),以海拔高度较高的称多县歇武镇歇武村和曲麻莱县长江村牦牛乳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牦牛乳的脂肪含量、冰点及密度与牧草的粗灰分含量相关性较高,牦牛乳的蛋白质、乳糖、非脂固形物含量及电导率与牧草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关性较高。综上所述,不同海拔高度牧草和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高寒草甸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温性草原牧草。不同海拔高度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高寒草甸牦牛乳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温性草原牧场牦牛乳高。牧草的粗灰分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牦牛乳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优质乳是奶业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方向决定兴衰存亡。我国奶业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正在面临发展新方向的抉择。这个新方向就是发展优质乳,需要明确提出"一杯优质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的理念。我国有关奶业科研团队,经过近20年的艰苦探索和协同创新,已经形成了适合国情的"优质乳生产的奶牛营养调控与规范化饲养技术"成果并示范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在奶牛生产中使蛋白质饲料利用效率提高8%~15%,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达到3.5%和3.1%,牛奶体细胞数低于40万个,细菌总数低于10万CFU/mL,完全达到国际上优质乳的营养品质和卫生安全水平。如何从国家政策的战略设计上进一步明确优质乳的发展方向,积极组织推广优质乳科技成果,大力发展和弘扬优质、健康、向上的奶业文化,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乳腺是哺乳动物为幼畜提供营养和被动免疫的器官.乳的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是幼畜不可缺少的食物,乳中的某些因子还是幼畜某些组织器官功能的启动因子,牛奶也成了人类重要的动物食品之一.从动物遗传育种着手提高乳产量和乳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奶牛场控制原料乳的质量,必须在营养调控、饲养管理、规范化挤奶、原料乳的贮存和运输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全程管理控制.本文以北京奶牛中心良种场为例,详细阐述现代化奶牛场原料乳质量的营养调控和控制的综合技术措施.对原料乳的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使奶牛能够健康地生产优质牛奶,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生产过程对原料乳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的影响,对各环节影响原料乳质量的因素加以预防或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质优量多的原料乳,实现牛场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京奶牛中心良种场为例,详细阐述了现代化奶牛场原料乳的营养调节和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现代化奶牛场控制原料乳的质量,必须从营养调控、饲养管理、规范化挤奶、原料乳的贮存和运输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对原料乳的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使奶牛能够健康地生产优质牛奶,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生产过程对原料乳的污染,同时对各环节影响原料乳质量的因素加以预防或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质优量多的原料乳,实现牛场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腺中乳成分前体物对乳成分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成分的含量及组成直接影响牛乳的品质.本文主要综述了乳腺中乳成分前体物对乳糖、乳蛋白质和乳脂等合成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乳脂和乳蛋白质产量,改善牛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牛奶营养丰富,是人体所需营养成分的极好来源。近年来,三聚氰胺奶粉、皮革奶等事件不断出现,而生鲜乳是液体乳、乳粉和其他乳制品的源头,它的质量好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乳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乳蛋白是牛奶中最重要的成分, 是评定鲜牛奶品质的主要指标。本文从遗传、日粮营养及管理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乳蛋白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为提高乳蛋白产量和含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确定在不影响牛奶产量、牛奶成分、乳脂肪酸组成和牛奶感官质量的情况下,用不同水平甘油代替大麦对泌乳中后期奶牛的影响。试验选择了40头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在部分混合日粮中,粗甘油替代大麦的含量分别为日粮干物质的0、6%、12%和18%。每天记录个体产奶量、采食量和挤奶频率,每周分析牛奶成分。对新鲜牛奶和贮藏7 d的牛奶样品进行感官分析。部分混合日粮的摄入量随甘油添加水平由0升高至12%,增加近1 kg,甘油由12%升高至18%,减少约1 kg。甘油水平由0升高至6%时,精料摄入量下降0.5 kg。随着日粮中甘油比例的增加,牛奶产量呈线性下降(P<0.05),而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P=0.08),导致能量校正乳水平随甘油水平的升高表现为二次曲线效应,其中6%甘油组产量最高,18%甘油组产量最低。蛋白质和乳糖产量随日粮中甘油比例的增加线性下降(P<0.05)。随着日粮甘油比例的增加,牛奶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共轭亚油酸的比例线性下降(P<0.05),而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比例大部分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甘油作为一种能量饲料可以在不影响牛奶品质的前提下,在泌乳中后期奶牛日粮中替代大麦的水平高达18%。但日粮甘油水平超过12%时可能会降低能量校正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宁夏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奶牛营养及牛奶品质状况,我们于2011年9月、10月、11月对某典型养殖场奶牛日粮营养水平及乳成分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到高产组(日均产奶量大于等于30 kg)奶样37个,中产组(日均产奶量在20~30 kg)39个,低产组(日均产奶量小于20 kg)17个。结果显示,中产组牛奶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低产组牛奶的乳糖显著高于高产组(P<0.05),然而,3个处理组之间乳蛋白含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对乳脂肪影响最大,随着日粮精料比的增加,乳脂率在降低;提高日粮粗蛋白水平对提高乳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而对乳蛋白产量有一定的正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国产苜蓿供应当地的奶牛养殖场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目前合理且切实可行的苜蓿添加量及其对生鲜乳营养品质的影响仍缺乏科学的研究。本试验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种植的苜蓿为原料,在当地9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苜蓿饲喂试验,分析苜蓿不同添加量对生鲜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添加苜蓿的养殖场相比,添加3 kg/d国产苜蓿不能显著改善生鲜乳中的营养成分(P>0.05)。当日粮中苜蓿添加量达到6 kg/d时,生鲜乳中粗蛋白质(CP)及干物质(DM)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对脂肪及乳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能够显著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改善生鲜乳的脂肪酸组成。说明将各养殖场目前常采用的3 kg/d添加量提高到6 kg/d有助于改善生鲜乳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牛奶易氧化腐败变质,牛奶中的抗氧化物质在维持牛奶营养品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牛奶中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机理,可为生产高品质牛奶和优化生产工艺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牛奶品质的优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组成与营养、奶牛泌乳阶段与泌乳水平、环境、疾病、品种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影响牛奶中乳脂率、共轭亚油酸、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牛奶中抗生素的饲料营养因素,从理论上阐述饲料营养与牛奶品质密切联系的内在机理,同时给出了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改善牛奶品质的具体饲养和管理措施,旨在为我国奶牛饲养提供理论和实践资料,满足人们对安全、优质畜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