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巴氏杆菌病(Rabbit 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养兔生产的重点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本试验从保定市某县獭兔养殖场病死兔肝脏和鼻咽部分分离到的一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病理解剖、细菌的分离、筛选、纯化、鉴定。结果显示该株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2.
兔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因兔感染巴氏杆菌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本试验从内蒙古风水梁獭兔养殖园区病死幼兔肝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临床解剖及细菌的菌落形态学观察、细菌革兰氏染色判断为疑似巴氏杆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反应、动物试验及PCR种属鉴定。结果显示该株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拉定、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3.
对近3年四川发生的兔腹胀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解病理变化、病因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该兔腹胀病主要引起断奶后至3月龄左右的兔发病,发病率一般在30%~60%,死亡率达90%以上.具有一定传染性和区域流行性。病兔出现明显腹胀,胃膨胀,胃内充满食物或水样稀薄的内容物,部分胃粘膜有黑色溃疡斑点,结肠内多充满白色胶冻样半透明状物。从69例病死兔中,分离到38株魏氏梭菌(55%)、13株大肠杆菌和2株沙门氏杆菌,大多数菌株都有致病力。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或抗球虫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该病。而使用恩拉霉素和蒽诺沙星可在1周内控制该病的发生。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可能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病原菌有可能是以魏氏梭菌为主,还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茵等细菌,为单一或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从病死兔肺和肝脏分离培养出20株细菌,通过对病死兔的病理解剖、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动物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血清型分别为A3、A6和F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多粘菌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敏,对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氟苯尼考等高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来源的地衣芽孢杆菌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等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测序、系统发育树分析、牛津杯抑菌试验等检测技术,对5株不同来源(鸡粪、羊粪、牛瘤胃内容物、猪肠内容物及土壤)的地衣芽孢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5株分离株B17(鸡粪)、B30(羊粪)、B32(牛瘤胃内容物)、B35(猪肠内容物)和B38(土壤)均可在LB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其中有3株不同来源的分离株B30、B35和B38菌落形态相同;镜检可见分离株均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均有近中生的孢子,符合芽孢杆菌的菌体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芽孢杆菌相符;PCR扩增均得到约为1 500 bp的目的片段;所有分离株与GenBank中的地衣芽孢杆菌在同一簇,均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在5株地衣芽孢杆菌中,除猪源地衣芽孢杆菌B35外,其余4株均有抑菌作用,羊源及牛源地衣芽孢杆菌B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外伤感染死亡兔的病原菌,采集病死兔肝、肺、肾等器官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靛基质、枸橼酸盐等试验为阴性,凝固酶和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阳性,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等,不能分解淀粉;病菌对青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对氨卡西林,阿莫西林等耐药;枯草芽孢杆菌和鸡唾液乳酸杆菌对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分离菌为免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兔葡萄球菌病,防治首选药物为青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和鸡唾液乳酸杆菌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某教研室饲养的用于制备高免血清的试验兔发生死亡,通过对病死兔进行病理解剖、组织涂片检查、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肉鸽肠道和嗉囊内容物中分离得到乳酸菌,试验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对肉鸽肠道和嗉囊内容物进行了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表明:从肉鸽的肠道和嗉囊内容物中分离得到4株菌株,分别为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1例肉鸭发病死亡原因进行诊断,对病死鸭进行剖检观察,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试验、染色镜检及药敏试验。结果,病死鸭是由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与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细菌性疾病致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多西环素与泰妙灵可作为2株细菌的共同敏感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闽侯县、连江县、上杭县和武平县4个地区养兔场因呼吸道疾病而病死兔剖检,无菌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从上述地区病死兔中分离到4株菌落形态一致的细菌,经革兰氏染色、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所分离的细菌为波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多西环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中度敏感,对头孢克肟和头孢唑肟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正兔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血清型众多,近年来从荣成各地区18个商品兔场送检的病料中共分离出8株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短杆菌,单个或成对排列。无芽孢,大小0.2~0.4×0.6~.25μm;分离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能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尿素酶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吲哚试验阳性,不液化明胶,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经凝集试验鉴定所分离到的细菌均为A群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易感兔接种试验能够复制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温处理和常规厌氧菌分离法从健康肥猪粪便中分离芽孢杆菌,并通过培养性状、生化试验、PCR、肠道耐受、抗菌活性和接种试验动物等方法鉴定筛选性状稳定、优良的益生性芽孢杆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6株芽孢杆菌,其中1株巨大芽孢杆菌、1株死谷芽孢杆菌、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和2株枯草芽孢杆菌;分离菌对多黏菌素和青霉素耐药性较强,对其他12种常用药物较敏感,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4种芽孢杆菌均可在酸性、高胆盐和高温条件下生存,特别是巨大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耐受能力较强;分离的芽孢杆菌对小鼠均无致病性,其中巨大芽孢杆菌和死谷芽孢杆菌有较明显的促进试验动物生长的作用。结果提示,巨大芽孢杆菌和死谷芽孢杆菌可作为益生性芽孢杆菌的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下旬经治一起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与兔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取病兔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典型菌落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下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并取病死兔的肝脾制成混悬液进行人"O"型红细胞凝集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等进行病原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料分离菌培养特征、涂片镜检及生化试验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征基本吻合,试验组小鼠于20h发生死亡;悬液能够凝集人"O"型红细胞,兔回归试验出现兔病毒性出血症症状及兔致死结果;说明该病例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和兔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经过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的紧急免疫及高敏药物的治疗,疫情最终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河南某兔场发生呼吸道感染病死兔的组织样本进行病原核酸检测、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病原核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现阳性;细菌分离获得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HN0604株;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结果显示,该细菌为荚膜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将分离株HN0604人工感染兔后,复制出纤维素性化脓...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根据芽孢杆菌生理特点,采取稀释平板法从健康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盲肠内容物中分离获得一株芽孢杆菌P-12,结合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菌种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其16S rDNA GeneBank登录号为GU269268,具有产蛋白酶、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在调查奶牛不孕症的基础上,进行分离鉴定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子宫内细菌。普查了共853头奶牛,不孕症奶牛占普查牛11.8%,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占不孕症奶牛的66.3%,其它原因不孕症奶牛占不孕症奶牛的33.7%。被测奶牛子宫内容物均有细菌存在。从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的子宫内容物中,分离到细菌菌株119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链球菌40株、大肠杆菌36株、变形杆菌4株、芽孢杆菌1株、化脓棒状杆菌1株。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提高微生态制剂的利用率。本试验从健康散养大骨鸡的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与纯化细菌,获得多株芽孢杆菌,经菌落观察、镜检、生化试验初步确定三株芽孢杆菌,并对其益生性进行研究发现D-19益生性能较好,进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D-19株为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及应用该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发病兔场兔的死亡病因并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分析,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纯净性检测、血凝性检测、致病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以及qPCR和测序鉴定,用病死兔病料组织接种健康易感家兔,成功分离到1株兔出血症病毒。分离株病毒不含细菌、霉菌、支原体;对人"O"型红细泡的血凝效价为1∶1024;分离株病毒能够使健康易感兔在96h内全部死亡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病毒具有中和作用;用分离株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离株病毒通过qPCR测序鉴定为RHDV毒株。  相似文献   

19.
从2012—2013年多个兔场送检的鼻炎病死兔病料中分离出12株细菌,根据其染色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确定为兔波氏杆菌,在此基础上进行兔波氏杆菌16S rRNA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波氏杆菌属相关菌株序列同源性均达到了99%以上,进一步证明分离的菌株为兔波氏杆菌。结果表明:从浙江省鼻炎病死兔分离获得的12株病原菌为兔波氏杆菌,该菌的分离及其特性鉴定为浙江省兔波氏杆菌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12):93-96
从健康猪、鸡、兔新鲜粪便及鸡肠道内容物等78份样品中分离乳酸菌,以大肠杆菌、李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筛选有明显抑菌活性的菌株,同时进行产细菌素的乳酸菌筛选,并测定抑菌谱;进一步通过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确定菌株的种类,采用溶血试验和动物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30株乳酸菌中,共有8株对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1株为产窄谱细菌素的短乳杆菌。本研究为下一步探讨产细菌素短乳杆菌作为天然防腐剂和抗菌剂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