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链球菌耐药性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及双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长春地区的22株猪链球菌进行了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82%~100%的菌株对大环内酯-林克酰胺-链阳菌素B(MLSB)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耐药,但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不耐药,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5%;82%的菌株为多重耐药(MDR);91%的菌株为MLSB型耐药,其中构成型耐药占95%。除青霉素外,其他5种抗生素的MIC50和MIC90高度集中(≥128/μg/mL)。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1):55-60
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11种兽用药及11种人用抗菌药的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猪源和人源链球菌同时对8种兽用抗菌药和10种人用抗菌药物产生表观耐药性。针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选取共同耐药率较高的3类抗菌药物的9种主要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猪源与人源链球菌携带共同耐药基因有6种,其中四环素类tet L基因的检出率高达92.39%,多黏菌素类mcr-1基因及大环内酯类erm 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79.35%和76.09%。对共同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耐药基因tet L和erm B的同源性较高,均达到97%以上,其中tet L基因达到100%。研究结果提示猪场猪源和人源链球菌对多种常用兽用抗菌药及人用抗菌药物产生共同表观耐药性,而其部分相关耐药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这表明细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可在猪源与人源链球菌中传播。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猪场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及耐药规律。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应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以及API20E鉴定系统进行了鉴定细菌,采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测定了大肠杆菌对24种抗菌药耐药情况。结论本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其中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敏感率高,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耐药性较高,耐药谱复杂,多重耐药性、交叉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某北极狐养殖场引起北极狐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采集病狐子宫内脓汁及阴道棉拭子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分离培养、菌落观察、涂片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结果,鉴定该病的致病菌为不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致病菌对喹诺酮类、多数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表现敏感,对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多肽类抗生素表现中度敏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利福平类抗菌药和呋喃类抗菌药多表现耐药。有关不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狐狸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报道较少,本试验结果为该病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阳市散养奶牛牛奶中大肠杆菌的污染及耐药情况,采集牛奶样本26份,运用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对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PCR鉴定后测序;细菌药敏实验。结果: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6株,分离率为23%(6/26);对喹诺酮类、磺胺类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也存在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某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调查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从某工业化猪场分离到17份拉稀仔猪粪便样本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化鉴定,按NCCLS推荐的K-B法对67株大肠杆菌进行了17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这17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常用药物如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大部分抗菌药耐药性很高。  相似文献   

7.
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链球菌病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养猪业中的广泛应用也使其耐药性随之产生,国内外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性较严重,耐药率达50%以上。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包括ermA、ermB、ermC和mefA,其中最常见的是ermB基因编码的内在型(cMLSB)耐药。大环内酯类耐药性特点表现为多重耐药株(MDR)占很大比例且与菌株血清型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耐药基因erm及mef均为获得性耐药基因,位于转座子内,或由质粒携带,可在细菌间广泛传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开发新药以及疫苗等对于减缓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感染长期困扰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尤其耐药性菌株的出现阻断原本的链球菌病防治策略。针对近年来国内外S.suis的耐药性流行情况的总结,可以为防治S.suis感染提供有效措施。因此,作者首先总结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多个地区规模化猪场S.suis感染情况(阳性率普遍>40%),其中我国各省市中流行范围最广的是血清2型菌株。随后,作者归纳了猪场中耐药性S.suis流行现状及其感染特点,发现规模化猪场中的耐药性S.suis集中出现在亚洲大陆以及欧洲且多数地区耐药性高达80%以上,以四环素类耐药菌株为主。而我国规模化猪场中耐药性S.suis主要以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为主。此外,S.suis是人畜共患的病原,可以经呼吸道和血液造成全身感染。最后,针对S.suis菌株变异多的特点,作者提出了精准检测对于防控S.suis感染的重要性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快速检测手段。强调以疫苗接种为主的防控手段和联合用药及宿主导向的新型抗菌药物研发的防治措施,为后续S.suis的耐药性菌株感染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抗菌药仍是治疗病原菌引起的奶牛疾病的常用方法。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产生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奶牛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也显现出多重耐药的趋势,给奶牛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威胁人类健康。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超过人们研发抗菌药的速度,因此,保持现有抗菌药的疗效很有必要。一方面应该掌握细菌的耐药机制,如细菌分子耐药机制、抗菌药物外排机制或降低摄入机制、生物膜等,以便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采用不同措施减少耐药细菌的出现,如质粒消除、抗菌药替代品、开发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联合治疗)等。作者对奶牛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耐药机制、耐药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耐药性、规范抗菌药的使用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11):120-123
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杆菌肽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广泛用于细菌所致疾病的治疗,然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药物对细菌选择性压力不断增加,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尽管细菌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会对细菌的毒力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细菌对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杆菌肽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后对毒力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