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鹦鹉鱼增色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及着色规律。[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5‰、8‰的虾青素和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投喂7 cm左右的鹦鹉鱼进行增色试验。应用SalmoFanTM(帝斯曼有限公司)比色板测定色度,观察增色过程中血鹦鹉的体色变化。[结果]5‰和8‰虾青素组增色效果好于3‰虾青素组,但5‰和8‰组间差异不显著。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组在试验开始后1周内色度增加速度高于5‰虾青素组,但长期增色效果两组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血鹦鹉色度增加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试验开始后10 d内,色度增加速度较快,而后色度增加的速度趋于平缓,进入平台期。[结论]鱼体解剖结果显示,虾青素主要沉积在血鹦鹉鱼的皮肤上。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提高虾壳废弃物中虾青素的提取率,以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及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3种虾壳中虾青素的提取效果,并对南极磷虾虾壳中虾青素提取工艺参数进行正交优化;利用红外光谱比较虾青素标准品与3种虾壳制得的样品,对样品中虾青素进行定性分析;以VC作为对照,探索3种虾壳中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极磷虾及凡纳滨对虾在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液,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2 h条件下可得到最大提取率,南极磷虾虾壳中的虾青素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凡纳滨对虾及罗氏沼虾虾壳中的虾青素。而料液比对三者中虾青素的提取率的影响效果不同,南极磷虾和凡纳滨对虾在1∶30 g/mL料液比条件下的提取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4.72μg/g和172.21μg/g,而罗氏沼虾在料液比为1∶20 g/mL条件下最大提取率为88.69μg/g。南极磷虾虾壳中提取虾青素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2.5 h,此条件下虾青素的提取率明显提高,达到245.01μg/g。红外光谱证明实验所得虾青素与虾青素标准品具有极为相似的官能团振动吸收峰。通过抗氧化实验研究发现,3种虾壳中的虾青素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以罗氏沼虾虾壳中虾青素抗氧化活性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在BBM培养基的基础上对雨生红球藻培养基进行了改良,采用亚甲基蓝对雨生红球藻虾青素进行了促积累诱导.结果表明,亚甲基蓝能有效促进雨生红球藻生长后期虾青素的积累.对皂化后的虾青素提取液进行薄层色谱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皂化液含有游离虾青素和虾青素单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法提取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条件,并以虾青素为评价指标,探讨不同蒸煮方式对南极磷虾粉品质的影响,确定南极磷虾最佳蒸煮方式及工艺参数。[方法]以南极磷虾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虾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在不同蒸煮温度、时间条件下,直接水煮、隔水蒸煮、100℃水煮-直接水煮和100℃水煮-隔水蒸煮4种方式对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虾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无水乙醇为溶剂,浸提时间6 h、浸提温度50℃、料液比1∶20(g/m L);直接水煮、隔水蒸煮2种单一蒸煮方式在蒸煮温度70℃、蒸煮时间9 min时,所得虾粉的虾青素含量都达到最大值,且直接水煮的效果更好,虾青素含量达到221. 58μg/g;与单一方式蒸煮相比,组合方式蒸煮对虾青素含量的影响更小,南极磷虾的最佳组合方式是100℃水煮-直接水煮,蒸煮参数为第1次100℃直接水煮30 s,第2次50℃直接水煮9 min,最终得到虾粉的虾青素含量为253.16μg/g。[结论]该研究为南极磷虾粉生产中蒸煮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0、200、350、500和650 mg/kg的虾青素作为试验饲料,对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sp.进行60d的摄食-生长试验,以研究虾青素对七彩神仙鱼生长和形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虾青素对七彩神仙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对形体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虾青素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虾青素组之间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50mg/kg虾青素可以满足七彩神仙鱼的生长需要。考虑到生长需要和养殖成本,建议在本试验条件下向饲料中添加50mg/kg虾青素。  相似文献   

6.
法夫酵母产虾青素发酵促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几种化学物质对法夫酵母发酵产虾青素的促进作用,期望提高虾青素产率,以利于工业化生产。摇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柠檬酸盐、甘油、红糖和乙醇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虾青素产量。其中,添加0.5%的柠檬酸盐对虾青素含量提高率最大,达到36.2%,虾青素含量为1 608μg/g干细胞;10 L罐分批发酵验证试验表明,添加0.5%的柠檬酸盐使虾青素含量提高了59.5%,进一步证明了柠檬酸盐的发酵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水产品中虾青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萃取、超声提取、离心后,将上清液旋转蒸发、定容,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虾青素浓度在0.02~ 10.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0.999 5;加标回收率为91.9%~95.8%,检出限为10.00 μg/kg.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易操作,适用于水产品中虾青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0.15、0.30、0.75、1.50 g/L 4种不同硝酸钠营养浓度条件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该试验条件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起始积累期和后期积累量的影响,以寻找既能使雨生红球藻在氮源用尽后细胞密度达到或接近最大,同时又能最快直接进入虾青素积累阶段的硝酸钠营养添加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硝酸钠浓度为0.15 g/L时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状况最好,细胞浓度最高可以达到5.19×105个/ml。此条件下细胞尚未停止生长即已有细胞开始积累虾青素,变红(培养的第23天)。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以丙酮提取虾青素,硝酸钠浓度为0.15 g/L时,最终虾青素浓度达到19.136 mg/L,是其他硝酸钠浓度下的虾青素含量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饲料不同虾青素添加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50尾初始体质量为(3.00±0.10) g/尾的大鳞副泥鳅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添加50,100,150,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在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称量鱼体质量并计算生长指标,测定试鱼体成分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结果】试验期间大鳞副泥鳅成活率为100%。大鳞副泥鳅的终末体质量、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抛物线回归分析结果与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大鳞副泥鳅平均增重率最大时的最适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151.06 mg/kg,饲料效率最大时的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00~157.04 mg/kg。当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大鳞副泥鳅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虾青素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指标,大鳞副泥鳅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水平为100~151.06 mg/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制备虾壳中的虾青素,探索虾壳中虾青素提取的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溶液,料液比1∶15,每次提取3 h,提取2次,提取效果较好。采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虾青素,虾青素主要集中在上下两相之间,最佳条件:20%硫酸铵∶虾青素乙醇提取液(v/v)=2.5∶2.0,沉淀率为89.09%。经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双水相萃取可使虾青素提取液中的各类型虾青素都沉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虾青素,测定粉白、红斑、黑斑3种体色红罗非鱼各组织(皮肤、鳍、肌肉、眼球、鳃)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不同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推断类胡萝卜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和沉积方式。结果显示,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红罗非鱼皮肤、鳍、肌肉、眼球和鳃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体色明显改善,其中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而当虾青素添加量为800 mg/kg时,粉白红罗非鱼鳍上和鳃部及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3种体色红罗非鱼一些组织器官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对照组及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有所下降,红罗非鱼体色变化不明显。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总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而红罗非鱼体色对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虾青素和体色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有较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在红罗非鱼的鳍中沉积率最高,其次为鳃,再次为眼球,皮肤和肌肉沉积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了采用响应pH-stat的流加培养模式,进行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高细胞密度培养及虾青素合成。在该补料间歇培养模式中,发酵过程pH的恒定控制采用2.78mol/L葡萄糖及3mol/L氨水来控制,同时起到流加葡萄糖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虾青素积累量于78h可达4.05mg/L,菌体干重在第84h获最大值14.62g/L。与不流加葡萄糖、氨水的间歇培养相比,虾青素含量和菌体干重分别增加2.89、5.22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了用不同配比的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效果。[方法]在乙醇和丙酮的不同比例下(1∶0、1∶1、1∶2、2∶1、0∶1,V/V),比较雨生红球藻提取得到虾青素的含量,并且用分光度计法检测OD值,计算出虾青素的含量。[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乙醇/丙酮为1∶2(V/V)时虾青素的的提取率为15.59 mg/g,丙酮的提取率为15.06 mg/g,乙醇/丙酮为1∶1(V/V)时提取率为12.72mg/g,乙醇/丙酮为2∶1(V/V)时提取率为12.47 mg/g,乙醇的提取率为10.11 mg/g。[结论]乙醇/丙酮为1∶2(V/V)时提取率最高,其次是丙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虾青素(Astaxanthin)对不同体色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生长、饲料利用、体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2×2试验设计,配制等能(17.7 MJ/kg)、等氮(35.7%)且虾青素添加量分别为0 mg/kg和150 mg/kg的试验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11.0±0.7)g的黑褐色和金黄色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对象,分为4组:Ⅰ组(黑褐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0 mg/kg)、Ⅱ组(黑褐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150 mg/kg)、Ⅲ组(金黄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0 mg/kg)、Ⅳ组(金黄色大鳞副泥鳅,虾青素添加量为150 mg/kg),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50尾,分别投喂2种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不同体色大鳞副泥鳅平均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Ⅱ组和Ⅳ组的WG、SGR、FE和PER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而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Ⅳ组之间的WG、SGR、FE和PER均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不同体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长速率和虾青素积累量决定着雨生红球藻商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建立提高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新方法。[方法]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分别以乙酸钠和二氧化碳为碳源,添加少量乙醇,探讨乙醇和碳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效应。[结果]添加乙醇显著提高了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BG-11+乙酸钠)+乙醇培养的雨生红球藻生长迅速,在第4天细胞密度上升到1.587×106 cells·mL~(-1),而对照组(BG-11+乙酸钠)在第8天细胞密度才上升到1.187×106 cells·mL~(-1)。(BG-11+乙酸钠)+乙醇培养的雨生红球藻在第14天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分别达2.74g·L-1和3.51%(干重),分别是对照组的2.98倍和1.71倍,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样,(BG-11+CO2)+乙醇培养的雨生红球藻在第6天细胞密度上升到1.236×106cells·mL~(-1),在第14天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分别达2.59g·L-1和3.1%(干重),均高于对照组(BG-11+CO2)的生物量(0.7g·L-1)和虾青素含量(1.43%,干重)。[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基于添加乙醇提高雨生红球藻生长速率和虾青素积累量的简单易行规模化技术体系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将虾青素应用于炎症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脂多糖及虾青素对RAW264.7细胞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处理,通过MTT法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对细胞进行最佳处理后,用ELISA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量、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100μmol/L虾青素和2μg/mL脂多糖处理3 h的RAW264.7细胞活力处于峰值。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RAW264.7细胞中TNF-α、IL-6和Caspase-1的分泌量分别降低了12.83%、9.66%和20.80%(P0.05),脂多糖对于TLR4/MyD88/NF-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促进作用,其中,TLR4和NF-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95.40%和226.95%(P0.05);与LPS组相比,AST+LPS组中虾青素对炎性因子的分泌及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TLR4、MyD88和NF-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了54.99%、45.70%和28.20%(P0.05)。【结论】虾青素预保护能抑制TLR4/MyD88/NF-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缓解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加大对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高南极磷虾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冷冻南极磷虾为原料,采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复合酶解方法,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提取虾青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虾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研究了虾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酶底比、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影响虾青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酶底比1.6%(Alcalase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比例为3∶2)、酶解时间2.1h、酶解温度51℃、水料比(m L∶g)4∶1、无水乙醇料液比(g∶m L)1∶4、振荡时间1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虾青素提取率为90.42%±0.39%,与模型理论值接近。研究表明,采用双酶复合酶解法能显著提高南极磷虾虾青素的提取效率,可为南极磷虾虾青素的制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影响酶法回收南极磷虾加工下脚料中的蛋白质及虾青素的因素,以期在提取虾壳中蛋白质的同时又能将虾青素回收,增强蛋白质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南极磷虾加工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酶解法提取虾青素与蛋白质,考察在碱性蛋白酶作用下不同加热温度、酶底比、加热时间、pH对蛋白质和虾青素回收的影响.[结果]经试验确定,以Alcalase碱性蛋白酶为提取剂,酶解时间2h,酶底比为3 750 U/g,pH 8.5,酶解温度为50℃时,蛋白质的提取率最高;酶解时间为2h,酶底比3 750 U/g,pH 8.5,酶解温度为55℃时,虾青素的提取率最高.[结论]研究可为南极磷虾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天然虾青素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288只350日龄健康海兰褐产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天然虾青素(0、25、50、100mg/kg)日粮。预饲期7d,正式期42d。【结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天然虾青素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P 0.05);2)日粮添加天然虾青素对鸡蛋的平均蛋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 0.05)。各试验组蛋黄颜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随天然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蛋黄颜色逐渐加深(线性,P 0.01;二次,P 0.01)。【结论】由此得出,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天然虾青素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是在不影响蛋品质的前提下可显著加深鸡蛋蛋黄颜色。  相似文献   

20.
刘艳  李佳  冯印 《北京农业》2013,(27):4-5
以CTD004为出发菌株,经超声波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虾青素菌株,结果显示:此菌株在用20 kHz,200 w,工作电压200 v条件下处理30 s,虾青素的产量明显提高,诱变后虾青素产量为190.6 mg/L,比出发菌株增加了126.0 mg/L。经5次传代培养,虾青素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