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圆环病毒科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以鸡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及肌肉出血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本病病毒1979年首次在日本分离成功,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圆环病毒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骨髓脂肪变性而引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胸腺等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鸡主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4.
应用PCR方法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发表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序列,选择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引物,建立了CAV快速诊断的PCR方法。特异性结果说明,该方法对CAV不同毒株均能扩增出明显的特异性条带,而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PCR反应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出的DNA最低浓度为O.001pg/μl,可用于临床感染不同年龄鸡群的CAV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是鸡重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CIA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鸡,病鸡的造血器官受损,导致雏鸡贫血和成鸡免疫抑制。1979年Yuasa等[1]首次在  相似文献   

6.
用核酸探针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核酸探针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许兰菊王丽李慧张书松(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450002)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病鸡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有较高的死亡率,该病又称...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又称贫血因子病、蓝翅病、贫血性真皮炎、出血综合症等,是鸡的一种免疫抑制病。该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器官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泛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发病。本病存在于所有主要养禽业国家,1979年由Yuasa等首次于日本报道,中国于1992年首次分离到该病病毒。随后周文平等在河南、山东、江苏、辽宁、吉林等地的鸡群中也陆续分离到CIAV。此病通过垂直与水平传播引起临床与亚临床感染,使鸡只对马立克病毒(MDV)、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REV)、法氏囊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引起的一种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器官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崔现兰(1992)首次于我国东北地区分离到该病毒[1],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该病毒的报道.CAV侵入雏鸡体内后,主要作用于骨髓和胸腺等淋巴器官,导致感染鸡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胸腺等淋巴器官严重萎缩,产生免疫抑制,对禽病疫苗的免疫应答机能降低,甚至丧失.为研究鸡传染性囊病病毒对鸡传染性囊病活疫苗(Gt株)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人工感染CAV的方法研究CAV感染对鸡传染性囊病活疫苗(Gt株)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贫血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鸡主要免疫抑制病,雏鸡同时或先后感染此2种病原,即会使二者相互促进,增强感染力和致病力,进一步继发细菌感染,造成严重损失。某个体养殖户鸡群发生以消瘦、贫血为主的鸡病。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采取及时隔离、加强消毒及饲养管理、选用敏感药物、饲料饮水加药控制继发感染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10.
我国鸡群免疫抑制病感染现状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润德   《兽药市场指南》2008,(12):30-31
一、鸡群免疫抑制病的感染现状 1.经对鸡群中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3种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鸡场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的母源抗体阳性率都非常高,在经过1~3周母源抗体消失后不久,从5周龄开始出现自然感染引发的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到20周龄时,不论什么遗传品系和地理分布,绝大数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可达到95%~100%。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又称为贫血因子病、蓝翅病、贫血性真皮炎、出血综合征等,是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之后新出现的一种鸡的免疫抑制病。该病以贫血、胸腺萎缩、骨髓黄化、造血机能障碍和免疫机能损害为主要特征。自1979年Yuasa等在日本首次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es,CIAV)以来,  相似文献   

12.
养鸡技术讲座第六十二讲鸡传染性贫血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朱其太鸡传染性贫血是由目前尚未分类的小病毒——鸡贫血因子(ChickenAnemiaAgent,CAA)引起的雏鸡一种传染病,特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是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之...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兽医导刊》2009,(4):23-24,32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的病原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群感染此病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从而造成免疫抑制,进而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和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接种的免疫保护效应降低,甚至免疫失败,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贫血 (ChickenInfec tious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hickenInfectiousAnemiaVirus,CI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为特征是一种传染病 ,又称为出血性综合症或贫血性皮炎综合症 ,是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后又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1病原学CIAV属于环状病毒科病毒基因组由1个单链环状DNA组成 ,分子量2.3kd。纯化病毒仅含一个多肽 ,分子量50kd。电镜下CIAV呈球形或六角形 ,直径约为…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aemia,CIA)或称鸡贫血因子(Chicken Anaemia Ageat,CAA)为病毒引起的雏鸡再生性障碍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的传染病,是继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又一种免疫抑制病,为近十来年发现的几种新病之一。自1979年日本学者Yuasa等首次报导以来,德国、瑞典、丹麦、波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相继报道,1992年我国已分离到病毒。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对大连、沈阳、哈尔滨的一些鸡场进行血清学调查,阳性率达81.09%。由于CIAV主要经卵垂直传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试验于1992年自东北某地疑似鸡传染性贫血鸡群得到一分离物,该发离物能抵抗70℃5分钟处理,对氯仿不敏感,不凝集鸡,小白鼠,绵羊红细胞,可引起1日龄SPF鸡发病,表现出传染性贫血的特征病变,分离物能被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血清中和,能在MDCC-MSB1细胞上适应增值并与参考毒GiFu-1,CUX-1,TK5803在该细胞培养中产生一致的细胞病变,分离物与参考毒感染的MDCC-MSB1细胞用间接免疫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的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同时发生免疫抑制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979年,Yuasa等首次在日本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我国于1992年首次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贫血(chichen infections anaenia)历史上有出血综合征、贫血症一真皮炎、兰翅病等名称,此病最早由日本学者Yuasa在1979年发现,并且分离到此病毒分离物,这种传染性贫血因子(CAA)对鸡的成淋巴样细胞系及成造血细胞系有致病作用.CAA感染只限于鸡,且有日龄的抵抗力,1周龄内的雏鸡最易感,2~4周龄以后鸡的易感性明显下降,6周龄以后往往呈隐性感染经过,但是到了老年期,鸡又表现出对CAA易感,这是由于老年鸡的抗体生产能力下降的原故.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贫血 (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IAV)引起的鸡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 ,主要特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 ,死亡率高 ,对养鸡业威胁很大。1 病原学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IAV)于 1979年首次在日本分离 ,目前全世界都有分布。CIAV属于环状病毒科 ,是一种无囊膜的DNA病毒 ,电镜下观察呈球形或 6角形 ,可在鸡胚中繁殖 ,不凝集禽类和哺乳动物红细胞。耐酸和热 ,对氯仿和乙醚稳定 ,但对酚和紫外光敏感。 5 %的次氯酸钠、福尔马林、1%戊二醛可灭活病毒。2 流行病学鸡是本病的唯一易感动物 ,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鸡均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